090524威爾許專欄與讀後心得2009/04

威爾許答客問》工會太強勢 扼殺產業競爭力
 
你知道為什麼有時候一周剛開始過得還可以,到周二情況變得很糟,周三更是每況愈下,至此每件事沒有一件順心?這麼不祥的一周,以至於你不禁會想這是不是一個趨勢的開始,但你又希望不是?

我們才剛度過這樣的一周,而如果你支持美國企業的話,應該也一樣。最近發生三件事應該讓你相當憂慮,每件都暗示著工會的影響力高漲,將降低美國的競爭力,而且就在我們國家最無法負荷的時候。

到這裡大概有些人會想:「又來了,因為薪資較高就攻擊工會勞工。」請別這麼快下結論。我鄭重聲明,我們非常支持有競爭力的薪資,以及工廠員工在公司有發言權,我們反對的是工會工作規則,它們通常既僵化又採取對立態度,而且總是將不必要而討厭的官僚注入組織裡。

工作規則扼殺了生產力,我們在一個又一個的產業裡看到這個現象,這促使我們提到憂心的這三件事。

首先是史派特(Arlen Specter)參議員脫離共和黨,加入民主黨。當然他過去幾十年的問政已顯示他並不是個共和黨死硬派。2003年他是「勞工自由選擇法案」(Employee Free Choice Act)的共同提案人,這項法案取消員工以不計名投票的方式來決定是否成立工會,改採較公開的「登記卡」制度,將更方便員工成立工會。該法案2007年在參議院遭封殺,但今年死灰復燃,來勢更洶。不過當今年3月民調顯示,史派特在維吉尼亞州的共和黨初選落後時,已撤銷對該法案的支持,看來是對該法案通過給予致命一擊。

誰曉得他下一步會怎麼作?現在史派特有了新盟友,而民主黨的法蘭肯(Al Franken)很可能在去年11月明尼蘇達州參議員選舉的重新計票中,打敗共和黨柯曼(Norm Coleman),使民主黨取得通過該法案所需的60票。此外,總統歐巴馬在競選期間大力支持該法案,預料他會迫不及待地簽署它成為法律。

因此,一波成立工會的熱潮即將展開,不只在傳統的藍領產業,還有銀行、保險公司以及所有服務業。我們也很可能再次面對步調遲緩、勞工對抗管理階層的營運環境,而那是在全球貿易升溫前常見的現象。不同的是,現在全球競爭的激烈前所未見。

第二件令人憂慮的事4月29日發生在北卡羅萊納州,美國銀行的股東部分受到工會強力鼓吹下,投票摘除執行長路易士的董事長職位。這有什麼不好?以股東發言權的角度來說,沒什麼不好,我們都贊成。但基本上,我們不喜歡或不支持將兩大決策角色分在兩個人身上,因為這容易導致功能失調、會削弱生產力的「決策血拼」(decision shopping)現象,高階主管為了替自己的提案找後盾,故意製造執行長和董事長的對立。這也容易影響今日企業都迫切需要的透明化,當有兩個老闆時,通常員工會得到兩套訊息。

最後則是汽車產業,4月30日歐巴馬迫使克萊斯勒進入破產保護程序時,建議公司由汽車聯合工會(UAW)接手。多麼諷刺啊,根據多方協議的條款,造成克萊斯勒癱瘓的源頭之一—工會,將擁有公司一半股權,通用汽車看來也將步上後塵,就像我在Twitter上的留言:「連法國都不會這樣做。」

我們不知道華盛頓和底特律關起門來到底談了什麼,但克萊斯勒的主要債權人如摩根大通等都屈服於這個「大折價」的協議,似乎暗示這跟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ARP)有關。政府揮舞著一根大棒子,但指向有利於工會,而不是遵循傳統的破產法規定。

這種本末倒置的經濟體系,對企業信心及資本形成有幫助嗎?很難想像會有好結果。

我們開始感到害怕,事實上是非常害怕,我們認為美國必須比過去更有競爭力才能終結衰退,不過看來不是所有人都同意。

【2009/05/18 經濟日報】

尼莫短評:
幸哉!相較於國外,工會問題在台灣還只是小兒科。
從投資角度而言,企業和工會的關係是費雪和巴菲特等人都強調過的重點,他們也都在這方面吃過虧。SO這篇文章提醒自己,跨國投資沒那麼簡單,以台灣人的邏輯來評估國外企業時,會大幅低估工會的影響和勞工的成本,進而導致購併或是投資的失敗。看看BENQ和SIMENS的慘劇就知道了。
中國呢?由於民智未開和由農民工構成的工廠工人主體,短期間無庸過慮工會的影響力,要擔心的是政府(共產黨,或是本地簡稱"黨")的態度,畢竟這個國家是社會主義立國,骨子裡是反對資本家的剝削的。
對歐巴馬主導的克萊斯勒破產重整方案,由工會拿下主要控制權,各人到是覺得很高招。很顯然歐的意思就是要讓工會自作自受,既然普遍共識現在的局面是工會造成的,那就讓工會承擔一切的責任。
因為不管誰接手,要讓企業復活的惟一方法就是削減員工福利擠出資源。除了工會自身,誰還有辦法在削減員工的"既得利益"的同時,不會面臨工會的抗爭?
SO我覺得這步棋下得高,因為歐也很清楚,工會最後也是會搞砸,到那時候政府再跳出來掌控一切,工會因為已有過機會但搞砸,之後也只能任人宰割難以繼續扯後腿。
要多少時間呢?要看破產重組方面中債務折扣的程度(就是工會從重組中獲得的資源)以及公司的成本結構(燒錢的速度)和工會的改革力度(讓錢燒得慢一點的阻力)而定。還沒有仔細STUDY過克萊斯勒的報表和做模擬分析,故很難從財務上精確的說要多久。但以直覺而言,歐敢這樣搞就代表應該工會接手後不會太久就會搞砸,拭目以待了。

威爾許答客問》市況冷…領導人更要勾勒願景
 
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康貝爾問:你對領導作何定義?

答:你問的是一個不受時間限制的問題─雖然這個時候問可能再適合不過了。你的國家、美國,以及世界各國的人此刻都感到困惑、驚恐和憤怒。

許多人正因為他們賴以保護和指引生計的體制與個人失敗,而深感被出賣。他們都和你一樣,都想知道何種領導可以帶領我們擺脫困境,包括政府裡和企業中的領導。

領導人也感受這個空前艱困時期的沈重負擔。和我們一樣,大多數領導人未能預見崩潰降臨,或未料到規模如此大,而且很少人知道何時可以否極泰來。沒錯,大多數領導人此時能確定的只是,對權威的信心已跌到數十年的低點,對管理犯錯的容忍度也已幾近於零。

好,在這種情況下,什麼是領導?第一個答案是:領導和以前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現在的領導人必須承擔遠重於以往的負荷。領導人必須散發正面能量、確立願景、建立優秀的團隊、關心、獎勵、教導、抉擇、創新、執行。

有些事物永遠不會改變。

但如果你此刻正領導一個團隊、部門或一家公司,儘管當前的環境充滿險阻與困頓,你絕不能疏忽領導的一項職責:為你的公司定義和創造未來。

在平時,領導最重大的挑戰是如何平衡組織的短期與長期需求。每個人都知道這點。領導人必須管理人、銷售和成本,以達成立即的財務目標,同時要投資在未來的計畫,以便掌握市場趨勢和確保組織持續生存。正如我們以前討論過,領導最根本的矛盾是,經理人必須同時吃飯和做夢。

不過,今日大多數經理人只關注短期目標。我們了解,在這場殘酷的生存掙扎中,他們必須如此。他們裁撤員工、削減成本和壓榨生產力。他們變本加厲地要求細節,驅使員工尋找能拯救組織的創新產品。不只如此,領導人還對已感到工作朝不保夕的員工要求加倍付出,他們說:「工作要更快、更賣力和更聰明,否則明天我們所有人可能都會丟飯碗。」

問題就出在這裡—許多領導人忽略了描繪和創造未來的遠景。

為什麼?部分原因是人性使然。在快溺水時,你不會想到下次到海灘曬太陽時該在野餐籃裡裝什麼。你會想:「踢水、踢水、踢水。」

但部分原因完全是想逃避衝突。領導人直覺地感到部屬對談論長期計畫會有什麼反應。這些員工會問:「你怎麼可以才裁撤老喬和瑪麗,就把錢花在什麼藍天計畫上?」還有:「你才說要削減我們的福利,現在又說要投資什麼玩意?」

在大幅縮編的時期,花錢在別的計畫會引發抗議和激憤。但別讓這類雜音淹沒你。嘗試突破反抗,向部屬傳達你對未來遠景的想法和計畫。為了克服組織裡的恐懼、冷嘲熱諷和悲傷,你描繪的未來必須能振奮人心和充滿希望。你必須協助部屬了解,只要有決心和肯努力,公司前景將大不相同,未來會更美好。

別搞錯了,我們不是建議今日的領導人在平衡長、短期目標時必須各分配一半。在當前環境下,那是矯枉過正。但如果你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短期挑戰的領導人,應該把比率減到像75%或80%,把其餘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思考公司的未來遠景,並激勵部屬與你一起實現它。

當然,我們知道目前的情勢很險惡,我們也完全了解領導人會只專注在短期生存問題。但當景氣在未來一年、兩年或三年復甦時,營運的環境將展現不同的新面貌。競爭者將減少,商機也許會變多,但只有作好準備的公司才能掌握大好機會。

因此要切記,投資在未來是最重要的領導工件之一。2009年真正的領導人將在明日來臨時脫穎而出。

【2009/05/11 經濟日報】
 
尼莫評論:
講的還是老問題,畫大餅和資源分配。
從工作以來,就不斷在想,"老闆"的工作是什麼?自己的心得就是以上兩點,資源分配和畫大餅。
沒讀什麼書,也沒念過MBA,故說不出來"領導人的工作就是描述和創造未來的遠景"這類文謅謅的話。只能就自己的親身經驗,體會到不管最終是否能夠100%實現,畫大餅是各個"階層"的老闆都很重要的能力。
再來就是資源分配的問題。我覺得每個工作的人都要有資源分配的概念,還是小STAFF時你的最主要工作資源就是自己的時間,TEAM LEADER時就是TEAM MEMBER的時間和上頭給的預算等等,怎樣有效的運用自己可以掌握的資源,答到老闆要求的120分,就是成功的關鍵。
但問題難在資源的運用是在當下,而績效的評估是未來。偏偏當下的資源運用絕大部分都是幫過往的決策擦屁股,把資源浪費在一堆陳舊的工作規範以及和官僚陋習奮戰,難以用在跟未來績效相關的計畫或是專案上。
上面這個觀念印象中是從杜拉克的書中看來的,覺得頗受用,也體會到杜老說的組織要不斷調整工作內容,把過去產生的不合時宜的工作規範和官僚剷除,這樣才能夠把資源空出來用在未來會有效益的專案上。
更甚者,領導人要有GUTS能夠在削減短期資源時(如上面文章提到的裁員)把資源投資在還不明確能有產出的長期計畫,這就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更"鐵石"的心腸了。
成本削減的痛楚是當下的,而長期耕耘的回收在未來且不確定,這樣的前提下,我相信大部分人會選擇和當下的痛楚妥協,而犧牲了長期的回報。
問題在於,今天的短期不就是昨天(或是說更久之前)的中長期嗎?
SO看企業的管理如此,對自己的管理也要能夠從這個角度從嚴從苛來評斷。
最後,從投資的觀點來看,問題在於要怎麼知道所選的企業有不斷的在做短中長期利潤目標的平衡以及相對應的資源配置呢?甚至要怎麼從財務報表或公開的資訊獲知或評估企業在這方面的競爭力以及表現呢?覺得自己約有六七成的把握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但還想做更多的實例印證和分析後再來深談這個ISSUE。
總覺得,這才叫做基本面分析,BUSINESS MODEL/經營管理/財務報表績效等都是連結在一起密不可分的。

威爾許答客問》經濟回暖的幾道曙光
 
最近,我們走在紐約市雷辛頓大道時,一位穿著西裝的年輕男子攔下我們。他告訴我們他在華爾街上班,是這個專欄的忠實讀者,並要求我們能否立即回答一個迫切的問題。我們同意試試看,但他馬上難倒我們。

問:情況到底何時才會好轉?

答:也許2010年某個時候吧。

你能怪我們不敢鐵口直斷嗎?這波衰退讓政府專家與知名經濟學者都暈頭轉向——連他們都不知道從何爭論起。未來會如何眾說紛云,有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有人看到罩頂的烏雲,還有很多人預期介於兩者的種種情況。

目前我們最多只能提出我們認為有把握的各種經濟現況,以及可能更重要的是,我們確信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事。

我們先談看起來似乎相當確定的五個現象。

首先,經濟似乎已經觸及某種底部。我們透過我們的私募基金及諮詢,以及旅遊全國與各類公司訪談,得知各行各業的訂單情況,所以作出這個結論。我們得知企業訂單從2008年5月到2009年1月持續下滑後,在2月、3 月與4月上半都已止跌回穩,維持在和1月相當的水準,甚至還略好些。這個算是不錯的消息美中不足之處是,資本設備訂單仍持續下滑。但總體來說,我們對經濟已觸底很有信心(好吧,是有點信心。)

第二,我們知道需求面一旦出現明顯攀升,經濟一定會有反應。為什麼?因為過去九個月的企業庫存已降到極低水準,所以一旦訂單激增就會很快傳遍整個供應鏈。

另一個我們認為知道的事——或許是最重要的一點——美國銀行體系已漸趨穩定。是的,政府的緊急紓困措施仍然遭受非議: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ARP)、短期資產擔保證券融資計畫(TALF)、商業本票擔保等,但毫無疑問的是,從銀行到許多重要的非銀行放款機構,信用都已開始再度流動。

另一個我們知道的事實:美國民眾大體來說已感覺比之前好過,這反映在最近揚升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由於房貸再融資激增、房貸利率下降和政府採取退稅等措施,這個改變並不令人訝異。但我們收到的信絕大多數都還充斥著對失業的恐懼,而如果美國的失業率一如預期攀至兩位數,這種心理恐怕會持續好一陣子。

這也帶出最後一個我們「確知的事實」——一個相當令人擔心的事實。歐巴馬總統的預算案是根據美國2010年至2013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每年成長4%的假設。這完全不切實際。在金融槓桿漸增的1980與1990年代,GDP成長率也只有3%。如今在赤字不斷擴大、去槓桿化盛行,和消費者看緊荷包的情況下,GDP成長率較可能接近2%。結果會如何?我敢打賭政府不會削減支出,但稅會提高,聯邦債務也會增加。

現在來說我們不知道的事。首先,我們不知道大家現在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道瓊指數的未來走勢。我們可能想:「政府的鉅額注資應該會讓經濟應有起色,至少短期總會有效果。」但隔天我們可能又想:「天呀!愈來愈龐大的赤字總有一天會壓垮我們的經濟。」難怪我們會變得如此怯懦,只敢買政府公債與優質公司債,因為我們對股市從未像此刻那樣困惑。

最後,我們不知道經濟何時才會好轉。即便它已觸底,也可能還會在低檔徘徊好久。就像我們告訴街頭遇見的朋友,我們相信2010年一定會好轉,但是不敢打包票。的確,在目前的氛圍下,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生命中充滿了很多不確定。

【2009/05/04 經濟日報】

尼莫評論:
威爾許不只是管理大師,他對經濟的許多評論也很精準:經濟已觸底,但還會在低檔徘徊。

威爾許答客問》MBA謀職 試著屈就…不妨主動
 
芝加哥的無名氏問:大概一個月後,我就要從企管碩士(MBA)班畢業,而且至今還沒找到工作。我就讀的是一家受人尊敬的學校,我的學業平均分數為3.5,擁有兩年的零售顧問經驗,和很棒的推薦人。幾個月來我努力應徵,但還是沒有獲得錄用。請幫幫我。

答:你真是有志難伸啊─不只是你,成千上萬的人也跟你一樣。據說包括一流學校的許多商學院,有高達三成的畢業生還沒找到工作。以往會到校園徵才的業者都不來了,就算來了,也只為了蒐集資訊。許多公司受到財報惡化與前景堪憂的影響,延後雇用時間,或乾脆停止錄用新人。今日的職場不只像叢林般競爭,而且有如劫後的廢墟。

但你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建議。

所以我們給你三個建議,正如我們提供給一位本周來看我們的MBA一樣。這位20幾歲的朋友也和你一樣還沒找到工作,而且開始覺得很灰心。

1.你可以屈就,學習喜歡它。

2.你可以瘋狂一點。

3.你可以做自己的事。

讓我們先來探討屈就—這是最快和簡單的選項。

你已經知道要找到心目中的好工作恐怕很難。我指的是幾年前你唸MBA時所夢想的行業、職位與薪水,當時你可能認為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但是外面很可能還是有某個工作,不管在國內或外國,可以給你相當的歷練和足供你生活的薪水。

你可以接受這個工作,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高高興興地—儘管內心感到失望—並且滿懷熱忱地創新工作流程、改善團隊,並透過不斷貢獻讓你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人。

以你的情況來說,你可能曾在零售商工作,希望以傑出表現晉升到管理階層。日常的銷售工作對你的MBA學歷似乎是大才小用,但如果從職涯策略來看,在任何體質健全的企業中表現傑出,都是將來轉換更好工作機會的門票。總有一天,你的謙虛與績效將得到回報。

再來看看瘋狂一點的選項。這是我們在當前環境下建議MBA的做法,但採用時必須十分謹慎,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在苦苦哀求後還留下讓人欣賞的印象。

方法是選擇一、兩家你仰慕的企業,或是你願意兩肋插刀的執行長,然後以最有創意、最吸引人、最有說服力的方法毛遂自薦。寄信、寄電子郵件或打電話,想盡辦法爭取五分鐘的面談,然後你必須以精準的眼光與正面能量把握這個機會。

沒錯,這是以小搏大的策略—這也是我們喜歡這種作法的原因—但只要能成功,你就能站在最好的起點,並獲得全力以赴追求目標的真實體驗。

如果屈就和瘋狂一點的做法都不成功,你還是可以自行創業。分析你所懂的事和你的長處,找一個能提供聰明才智、人脈、資金、或能苦幹實幹的朋友,然後和所有創業家一樣,你就可以開始面對創業的種種挑戰。

例如,你的長處在企業諮詢,你可以每筆收費5,000美元、1萬美元,或按照營收增加或成本縮減的一個比例來收費。你知道步驟,大概也知道風險所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自行創業需要非凡的勇氣,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是不是那塊料。

我們不是要嚴苛,只是實事求是。這是MBA(及其他)求職者前所未見的艱困時期,要很有自知之明。全球經濟危機很可能再持續一、兩年,沒有理由空等待,妄想奇蹟出現。

你所有的選擇就是這三個,現在只要選擇,然後全力以赴。

【2009-04-27/經濟日報】

尼莫評論:
非常好的三點建議。
不過須注意這是針對MBA求職者的回答,美國念MBA的人多數都有幾年工作經驗,SO"作自己的事"也可以是一個選項。把這個套在台灣的應屆畢業生,尼莫不支持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創業。
早上看了篇報導,提到因為前陣子高科技廠裁員兇,現在的就業博覽會熱門的反而變成國軍單位,AND求職者也會問到關於裁員的問題等等,自己的想法是會這樣問就是LOSER’S ATTITUDE,對自己夠有信心,在工作中全力以赴,不計較薪水/加班/工作分配不均/努力學習提升專業和各方面能力,不斷提升自己幫公司創造的價值(營收/利潤/較低的成本等等),讓老闆永遠覺得付你薪水是物超所值,幹嘛要擔心失業?
想到昨天看的日劇"利家與松",豐臣秀吉一開始只是織田信長的馬伕,之後不斷努力的提升自己,從馬伕之後轉任總務工作(還不是主管喔,只是負責發柴給領地的居民),在當中想到如何節省薪柴的方法並推廣(根據電視演的,很多織田的官員都有想到也知道要怎麼節省薪柴,但都沒有人提到要去作,豐臣去作了,所以功勞是他的,這告訴我們什麼呢?),幫織田立了小功後才稍微有地位,之後又很積極的遊走各地幫織田招募浪人擴充兵力(作業務,SO誰說官小地位低就不能有一番作為?事在人為啊!邊看邊想邊覺得很汗顏,覺得自己對公司的貢獻度和積極性遠遠不及豐臣秀吉還是小官時)。而在豐臣游走各地吃苦招兵的那一年間,跟他同時跟隨織田的前田利家卻還在閒晃無所事事(前田因為比較擅長打仗,故已有在戰場上立功,故那時職位比一直做總務工作的豐臣高),果然一年後當豐臣帶回大批的人馬(六千人)時,前田馬上被比下去。畢竟不管你一個人再如何善戰,能夠抵過六千人的效果嗎?故事接下是講織田要吃下美濃地區,豐臣主動積極的爭取要幫他蓋灘頭堡的營寨,遭遇困難又如何克服運用策略…
感謝保安推薦我看這齣日劇,雖然慢了三年我才開始看。

威爾許答客問》領導力評價 歐巴馬拿A
 
「歐巴馬表現得如何?」最近在一場小型晚宴上,主持人問了這個問題。有兩個人回答失望,七人自稱還在觀望,四人堅稱現在言之過早,三人對歐巴馬的表現讚許有加。我們的答案是什麼?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決定發布一份初步成績單,對歐巴馬就任總統以來的領導力打分數。

但請先注意,我們要談的是「領導力」,不是政策,如果談的是政策,我們可能回答「還在觀望」。我們強烈反對總統在雇員自由選擇法案(EFCA)的立場,並質疑他提議的溫室氣體排放設限和交易制。我們也發現新預算確實令人憂心,對前景太過樂觀,短期赤字也高得嚇人。另一方面,我們大致上對歐巴馬政府處理經濟危機的表現感到滿意,也力挺總統務實、漸進的外交政策。

但這裡暫且把政策擱一旁,我們的評分是針對歐巴馬走馬上任以來的領導表現。

讓我們先從「遠見」談起,好的領導人絕對要有遠見,不論你喜不喜歡歐巴馬的政策,他顯然具備這項特質。歐巴馬在經濟、環境、教育或醫療保健,都清楚闡明短期和長期目標。

然而光是具有遠見還不夠,想成為有效的領導人,你必須不厭其煩地溝通,如同我們之前說的,溝通永遠不嫌多,尤其在推動革新的時候。

說歐巴馬是苦口婆心的領導人,大概沒有人會不贊同,他常發表談話,每次都展現出深思熟慮、爽朗和坦率。他也勤於跟華府以外的人溝通,像是參加美國知名脫口秀「傑哥戽斗秀」。歐巴馬4月4日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記者會上解釋美國例外論(American exceptionalism)時,態度不卑不亢且思路清晰。我們相信他是下一個被譽為「偉大溝通者」的美國總統。

成功的領導者也必須具備建立團隊的能力,我們起先對歐巴馬這方面的才能抱持懷疑,原因是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桑莫斯和財政部長蓋納有勾結的可能,更別提白宮幕僚和希拉蕊帶領的國務院可能另有所圖。

初步跡象顯示我們太過操心了。在當前的困境中,經濟團隊似乎合作無間,每個人都自我節制。希拉蕊的新角色令人耳目一新,歐巴馬顯然給她很大的發揮空間。我們對歐巴馬提名鄧肯(Arne Duncan)出任教育部長給予肯定。鄧肯直言不諱地公開支持績效薪酬(merit pay)和委辦學校,顯然是絕佳的教育部長人選。

快速是另一個重要的領導技能,這點歐巴馬無可挑剔。事實上,幾周前我們還擔心他在許多方面操之過急,使政府對經濟危機的關注失焦,但之後歐巴馬重新聚焦,在處理經濟危機上大有斬獲,例如汽車特別小組已對通用汽車公司(GM)採取果決的行動。

真誠也是有效領導人必備的特質。歐巴馬能在這個項目拿高分得感謝夫人蜜雪兒。歐巴馬不是不真誠,只是看起來太過沉著冷靜,這沒什麼不好,但人們渴望看到領導人較平凡的一面,蜜雪兒的樸實和平易近人可彌補歐巴馬的不足。

在我們太過高興之前,請記住總統還有兩項重要的特質有待驗證:為不受歡迎的理想奮戰的韌性與手腕。

雖然歐巴馬就職迄今不到90天,但這段時間足夠我們判斷他的表現。我們當然想看他把這些領導技能應用在不同的政策,但就領導力而言,歐巴馬毫無疑問拿到「A」的優異成績。

【2009-04-20/經濟日報】

尼莫評論:
呵呵,這是美國人的家務事。
反過頭來想台灣,到是很少有工商企業界的大老在各個方面像威爾許這樣去評論馬英九的表現耶。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