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05 時事觀點

新聞評論 台生中國求學觀點 (20171125)

台生去中國讀書有點類似從前僑生到台灣讀書的概念,因招生名額與當地生區隔,故即使在台灣成績非頂尖,要申請到中國的一流學府難度也不高,這對很多在台灣跨不進台政清交成這幾間知名學府的學生的確很有吸引力

但現實的講,拿中國文憑的台生不管在當地或台灣就業都不容易

因為在中國,就業市場並沒有因為你是台生就給你保障名額,要跟本地人從基層開始競爭拿跟本地人一樣薪水就很辛苦了

回到台灣,就業市場多少會對中國文憑有歧視,且少了在台灣求學階段的人脈連結,會有舉步艱難之感

短評宏達電出售手機ODM部門給Googl​e

傳聞了大半天,宏達電出售案終於底定,以美金11億將手機ODM部門(研發團隊)綑綁專利和智財權賣給Google,如何解讀?
 
尼莫認為短多長空
 
短多就是會有一大筆錢入袋,對營運面而言資源多了未來好做事,資本市場而言有個勁爆題材充滿想像空間
 
為何說長空?
 
講白了出售後還是這個紅達電(熊熊覺得改成雪紅姐的紅更適合宏達電),還是同樣的團隊在做同樣的生意,只是變賣祖產多了資源可以揮霍,經營思維和模式不改,幾百億要賠掉也不用太多時間
 
時間縱軸拉長來看就很清楚了,宏達電鼎盛是2010/2011年,之後快速走下坡,由於業務萎縮釋放現金,故雖2013年就開始賠錢,但直到2014年底時現金水位都保持在557億的水準,然而之後由於虧損擴大,2015年開始很穩定的現金流出,截止2017上半年現金水位已經掉到251億,三年半燒掉306億,跟這次出售ODM部門給Google預期收到的錢差不多
 
換個說法,這次交易後,宏達電目前股價(2017/9/20收盤價69.3)約莫等於其每股現金價值(以六月底帳上現金251億+交易收到330億(但有可能要扣稅),除以股本82.2億等於70.6),講白了用這個價格買入宏達電,可理解成給把錢給公司去做生意,但是公司現在HTC品牌生意或Vive VR生意都還在賠錢,Vive VR也許還有點未來性,HTC品牌要一反多年頹勢逆轉乾坤,說實話難度甚高

無知可笑的金管會創舉

外國基金業幾十年前就有針對散戶買不起的高價股推出基金,集合散戶資金買入特定某公司股票,巴菲特掌控的波克夏公司還因為巴菲特不喜歡這類型基金持有波克夏公司以及想幫投資人省錢(基金管理費和手續費偏高),推出面持股權重低很多股價也低很多的波克夏B股

台灣先前沒有這種產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高價股其實也不多,能高價多久也不知道(不是在說宏達電,不是在說宏達電,不是在說宏達電),其二是主管機關管太多不讓投信發行這類商品,自己管過頭後鬆綁然後發新聞稿給媒體說是"獨步全球的創新業務"這還要不要臉?

更慘的是外國早有的東西,我們的大官還在說[金管會代理主委黃天牧表示,這是證期局「腦力激盪」後想出來的創新業務],國家最高金融監管機關的首腦級官員見識淺薄故步自封到這種程度,也難怪金融業亂象叢生了

Anyway,有改變肯開放總歸是好事,這部分還是要肯定金管會的,不過要注意開放不是為了讓散戶賺錢,而是讓券商賺錢,因為證期局長這樣說[金管會證期局長王詠心表示,這項措施一定對台股成交量有正面影響。王詠心透露,包括元大、凱基、富邦、元富、兆豐、國泰等券商,都有興趣開辦這項業務,對台股成交量一定會有幫助。]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觀察到,金管會是金融業者的金管會,而非普羅百姓的金管會

==========

http://udn.com/news/story/7251/2008294

金管會創舉! 定期定額買股 年底開辦

2016-10-07 03:51經濟日報 記者韓化宇、吳靜君、王奐敏/台北報導

金管會昨(6)日宣布,開放投資人可透過券商,定期定額購買台股或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最快年底有券商開辦。這項獨步全球的創新業務,金管會證期局長王詠心表示,這項措施一定對台股成交量有正面影響。
舉例來說,股王大立光股價近4,000元,買一張就要接近400萬元,一般散戶恐怕連一張都買不起,以後就可以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複製共同基金買股票的概念。

金管會代理主委黃天牧表示,這是證期局「腦力激盪」後想出來的創新業務,事先有找券商溝通,幾乎每家都有興趣開辦這項業務。

金管會表示,參考投資人得透過基金銷售機構以定期定額方式申購基金的作法,制定推動證券商辦理客戶定期定額方式,購買個別股票與ETF。

金管會指出,本措施實施後,投資人將可與證券商約定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不同標的股票或ETF,架構上係採同步開放「在現行台股平台進行交易(即綜合交易帳戶)」與「建置在現行之財富管理信託平台」二種方式進行,由業者自行選擇。

王詠心指出,供投資人定期定額購買的個股,由券商負責篩選,投資標的須以長期投資為前提,惟不得投資權證、證券投信及期貨信託槓桿/反向ETF。王詠心表示,定期定額購買股票的概念很簡單,但在實務上,定期定額買股會有無法買零股的問題,所以想到可以透過券商「綜合交易帳戶」及「財富管理信託專戶」進行,湊不足整張的單位,由券商自行出資來湊足,再依比例分配投資人。

王詠心透露,包括元大、凱基、富邦、元富、兆豐、國泰等券商,都有興趣開辦這項業務,對台股成交量一定會有幫助。

台新投顧協理黃文清說,對年輕族群或是小資族,未必有一筆充足的資金購買股票,更別說高價股。定期定額買股票或ETF,比起同樣小額投資,有時間壓力的權證,風險大為降低。

對近期人民幣貶值思考

最近人民幣貶值議題很熱,尼莫觀點如下

1. 其實人民幣貶值算少的
跟主要貨幣甚至台幣相比,人民幣貶值幅度都偏低
人民幣匯率從去年中的6.11起貶到目前的6.56貶值幅度約7%
歐元兌美元過去一年貶值快8%
日幣兌美元過去一年沒什麼動,但時間拉長到兩年的話貶值約20%
台幣兌美元從去年2015/5月低點30.6貶值到2016/1/7的33.53貶值也近10%
2. 西方媒體主導的全球金融觀點真的很邪惡
人民幣才貶不到10%,西媒就唱衰中國很可怕會有金融風暴
而近幾年歐元從2011年高點的1.45美元兌一歐元跌到現在的1.09美元兌一歐元,跌幅25%,日幣從2011年高點的76日圓兌一美元跌到現在的118日圓兌一美元,跌幅約36%,歐洲和日本有金融風暴嗎?
從經濟基本面思考,中國經濟走軟,且美國升息,原本人民幣跟隨其他貨幣走貶就很正常,但最近西媒的大幅唱衰感覺跟人民幣納入SDR有關係,美國覺得不爽就找理由修理中國不斷唱衰,而中國也樂得配合演出貶值增加出口競爭力
PS. 文章寫於1/8,差點忙忘了發表

救救小資族,莫讓小資族變權證冤魂

政府和券商近幾年大力推動小資族買權證,再不積極遏止,會變成如十年前的現金卡債風暴一樣,掏空一代小資族第一桶金!
權證是投資風險極高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衍伸性商品是規避風險使用,原本就不該單獨作為商品買賣,且高風險高波動的特性原本就不適合投資小資族這種投資新手
除此之外,台灣權證市場又對發行券商特別有利,券商有很多種方法可任意坑殺權證客,一般投資人買權證要賺錢比去賭場的勝率更低
只要google"小資族 權證"就可以發現這個商品氾濫到很誇張的地步,連翁滋蔓都可以當權證小天使代言說權證成本低風險小小資族可嘗試,其他無數篇報導一面倒說權證好,真有那麼好,請問推薦名人有誰可以拿出長期對帳單證明自己有從權證獲利?
且政府/券商/媒體在小資族權證方面已成為共犯結構
政府以支持券商"造市"為名漠視券商亂搞,意在背後多收稅
券商從現股買賣交易難賺錢,就開發一些新產品坑殺無知小散戶
媒體的衣食父母是廣告,券商和金融機構是主要來源,當然配合演出
現在2X歲的年輕人出社會真的很辛苦,起薪低當小資族就算了,還有高房價和高物價兩座大山檔在前頭,要很有紀律和克制物慾才有辦法存到錢,而存錢已經夠辛苦了,沒想到市場上還有合法的詐騙集團虎視眈眈要小資族投資權證,羊入虎口好被券商宰殺,情何以堪?
也敢問這些支持小資族投資權證的政府高層/券商高層/媒體高層/代言人們,如果你有2X歲的小資族子女,你會支持他們把權證拿來當投資工具嗎?如果不會,你為何要支持這種無良的金融商品?不怕有報應嗎?
尼莫在此籲請這些高官和券商高層們高抬貴手放了小資族一馬,十年前消金風暴已搞垮過一大票年輕人的財富基礎,現在很多人都還為當年的錯誤彌補過苦日子,而這次不要為了幫助券商造市讓券商多賺錢而重蹈覆轍,再一次掏空一個世代的第一桶金

彎彎事件與個人信用報告


圖片來源:彎彎的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cwwany.tw

感情這種事,說到底是兩個人(嗯,以這個案例來講是三個)之間的事,週刊或鄉民的報導不宜以全貌視之,惟彎彎配偶何先生苦主是當定了,這頂台灣第一綠的帽子會制霸一段時間…何先生碰到的是配偶在情感上不忠,身為投資理財部落格,要談的是配偶在財務上不忠以及如何避免。

2000年左右台灣銀行相繼切入消金市場,隨之萬泰銀行推出著名的George & Mary現金卡更是造就一陣消費信貸狂潮,沒幾年後到2005年下半年消金泡沫破滅,印象中那時光是政府主導銀行處理的債務協商就有近二十萬人

要知道債務協商是真的還不出來的最後一兩個手段,多數借款人都會跟親朋好友都湊西借把錢補起來以避免信用瑕疵,若將這部分算進來,實際該時[卡奴]應該超過五十萬人,影響台灣10%以上家庭,當中為數眾多都是2X歲理財觀念薄弱的年輕人

這和財務不忠有什麼關係?問題卡在在那時期很多卡奴族並沒有對自己交往的另一半坦承財務狀況,就在這種狀況下兩廂情願踏入紅毯的另一端,這就是尼莫說的財務不忠

在金融業服務,這類故事在那幾年聽到至少幾十個。有男生娶了漂亮會打扮的女生入門之後才發現女生的所有名牌都是欠卡債買來,也有女生嫁入男方才發現男生開好車帶她出國玩耍的錢全都是信用貸款借來的。這種狀況和何先生&彎彎的情況很類似,顯然婚前對另一方的瞭解不夠,但有一點值得思考,受害這一方完全沒責任嗎?有沒有辦法避免呢?

如果說大家今天是交朋友玩一玩幾個月,對方有其他曖昧對象或是對方財務狀況如何? who care! 但今天是論及婚嫁的對象,如果一個對象交往到認為可以嫁娶的程度,你卻對他的財務狀況不瞭解,或是你對她的交友狀況不清楚(如何先生對彎彎),是否可理解為顯然你還沒準備好到那個階段?該怎麼避免另一半婚前未揭露負債的情形呢?

尼莫建議請對方提供聯徵中心的綜合信用報告,當中會清楚記載個人與金融機構往來的所有明細,有和銀行借錢/借多少/有沒有逾期債務…一目瞭然。這份報告以前要取得很麻煩,但近年聯徵為了便民與郵局合作,只要到郵局填寫個人信用報告申請書,交個100元手續費即可。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陷入財務不忠的婚姻關係,但尼莫並非意指有債務就不宜嫁娶喔,畢竟時下很多人都有學貸或車貸,另外個人信用報告只會登載與金融機構借款,建議將取得個人信用報告放在婚前規劃未來家庭財務運用的一環,會比較不傷感情喔!

相較之下,財務不忠的查證比較技術性,雙方溝通好後跑一趟郵局就搞定,而情感不忠的查證就顯得困難,也許,除了用心去經營深刻的關係外,也沒有別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