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chunen0705 發表的全部文章

部落格搬家公告

2019/2/11起部落格搬到以下網址,本網站不再更新

https://bankernemo.blogspot.com/

2007年開始經營這個部落格,一開始是在新浪平台,但後來新浪變慢又不穩定,2014年時跟財報狗團隊聊到這個問題,財報狗的小鄭很阿沙力的說那就搬到他們那邊並且改用Word Press平台,之後小鄭還花了些時間幫尼莫搬家以及設定Word Press介面讓尼莫這種電腦白癡可以簡易使用

印象中小鄭有提醒尼莫不要更新Word Press版本(會影響使用,要重新設定),但健忘的尼莫前陣子傻傻地按了更新之後發文就變得很複雜,不好意思因為自己的愚蠢一天到晚麻煩小鄭重新設定Word Press,上網爬文看了Word Press教學簡介後覺得這不是尼莫可以駕馭的,剛好發現Google也有免費的部落格服務就搬到Blogger,功能比Word Press簡化許多但介面比較適合尼莫這種電腦低能者就決定搬家囉

總之萬分感謝小鄭以及財報狗團隊這幾年的支持!

20181215台中投資聚會心得文之二by粉絲Tom君

主講:銀行家尼莫
尼莫主要以價值投資的方式進行投資 , 以偏重價差為主 , 比較不考慮殖利率的操作取向
對尼莫來說 , 公司獲利成長才是重點
 
重點筆記:
1.要去尋找下一個台積電: 
    思考哪個公司or哪個產業會是下一個台積電?
    要在世界上有競爭力 (不能只有在台灣有競爭力)
 
2.如何尋找標的
    要去預測一兩年內公司的發展
    要不斷的演練預測->驗證 
    要有定期追蹤的機制
        在預測的當下要紀錄追訴的時間 , 到了那個時間要重新進行檢視看當初的預測是否準確
        若不準確 , 則要去檢視是哪個環節變動或是疏忽掉了
    (自己的OS: 定期追蹤某程度來說也是紀律的一種吧)
 
3.關於風險
    風險來自於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4.情報蒐集
    可參考碩博士論文 & 相關期刊
    (自己的OS:這大概跟自己利用104去看公司尋求哪方面的人才來研判現在公司內部的狀況 & 未來公司的走向 , 有異曲同工之妙)
 
5.關於財報
    財報是一種企業成績單的概念
    各產業要注意的財報重點不同 (ex: 台G 要留意的是研發費用) , 但原則上要看ROE
    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 , 財報數字的變化 , 代表公司做了哪些事情
    若有需要可以打電話去問公司發言人 , 不過要問深入點的問題 , 不然容易被發言人呼嚨過去
 
6.關於企業成長
    要考慮市場規模是否有機會成長 ( ex: 十年前投資東洋 vs 鴻海 , 哪家公司的獲利十年後比較高?)
    (自己的OS: 雖然以前大學念企管有學過這種概念 , 但運用到投資上還真的沒去想過要拿來這樣用在投資上XD)
 
7.關於大盤最近走跌
    基本上價值投資不假設大盤如何變化
    一切用估值來評斷股票 , 即便大盤下跌 , 也還是有好公司好價錢值得進場買的標的
 
 
8.關於價值預估的方式
    用保守的預估來降低風險
    流動資產>負債(長短期負債 + 勞退準備金 +應付帳款)
    
9.關於擴廠
    通常股價短期會先漲後跌
    後續要追蹤擴廠完是否如期量產? 擴廠後的稼動率如何?  (可以詢問發言人)
    可參考這家公司之前擴廠的狀況 & 軌跡  , 是否如之前所說的說到做到 (是否如期 & 如計畫進行?)
    
[關於生活 . 人生]
    處理雜事決定是否成功    =>要能高效的工作
    高效工作的方法 : 番茄工作法 =>專注做事25分鐘 , 休息5分鐘 (利用休息的5分鐘讓你的身心調回最佳狀態)
 
    生活的規律
        先求有再求好
        然後就是不斷的修正的正向循環 , 才不會失控
        養成習慣要連續做21天
        
        ??是對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OS:我還在尋找….)
    
    推薦軟體EverNote , 可作筆記 , 也可以整合行事曆 , 重要的是筆記心得能標註關鍵字 , 日後能用關鍵字搜尋相關紀錄!
 
    保險
        尼莫居然沒買保險…超猛der ,  不過這是價值取捨 , 因人而異 , 就像當初我只買癌症險不買重大疾病險一樣XD
        推薦一種附加險 : 若出院14天候再住院理賠20萬的醫療附加險 (因為尼莫認識的醫生推薦 , 針對癌症化療 , 會很實用)
        (個人補充 : 其實現在化療未必都還要住院 , 要看狀況就是了)
 
    
 
[推薦書籍]
會計學新論-林蕙真
財務報表分析(馬丁佛萊德森版本)
搞定!:工作效率大師教你:事情再多照樣做好的搞定5步驟
 
 
20181223 順手google補充:
尼莫推薦自學價值投資的12本必讀好書
    1. 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2.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3. 非常潛力股
    4.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5. 會計學新論-林蕙真
    6. 財務報表分析(馬丁佛萊德森版本)
    7. 窮查理日誌
    8. 有關投資與人生最重要的事
    9.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系列三書
    10. 每日遇見杜拉克
    11. 論語
    12. 孫子兵法
 
為何尼莫要進行小聚會?
    回饋社會
    利用閒聊法 , 進行交流 
    (自己的OS: 不過今天來的感覺不少新手 , 所以大部分整場都是聽尼莫說他的經驗分享)
 
自己重要的心得感想
    1. 紀律紀律 , 看到尼莫成功的人生(應該算成功吧XD?) , 跟自己相比 , 我缺少非常多的紀律 , 無論是人生或是投資上都是在紀律上輸太多了!
    2. 看來要安排時間好好地把尼莫部落格重新讀一讀聚會後開始試著用EverNote , 要開始慢慢累積自己的投資資料庫..
    3. 熊熊發現價值投資跟以前念企管所學的管理手法根本如出一轍 , 只是過去只有隱約感覺可以用在投資上 , 但這次聚會讓我感覺更強烈
    4. 這場分享會可以說整場都是在聽尼莫分享 , 不過大家的問題其實也挺五花八門的 ,
但意外地原本想問的 , 也被回答其他人的問題中回達到了XD
註:原本想問尼莫有哪些財報書籍可以推薦 , 不過中間被回答了 , 然後現在寫心得筆記時發現 , 尼莫部落格早就有寫了XD
財報分析是自己投資上還不夠強的部份 , 要找時間重翻會計學 , 還有尼莫推薦的財務報表分析(馬丁佛萊德森版本)這本書了 (已下訂 , 不過沒庫存要書店對岸調書, 要等)

2018公益演講心得文之七by Dr. Wu from績優股夢想家

12/1公益投資講座活動心得

雖說踏入股市有近十年的時間了,但是有近八年的時間都處於工作太忙買入股票後就丟著不管的狀態,一直到去年才驚覺怎麼大盤漲了好大一段,我的部份持股不漲反跌,於是才比較積極地思考應如何操作。就在此時,因緣際會看到尼莫大投資寶勝的文章(後來才知道原來尼莫大是只有一年緣份的大學同學)、加入了績優股夢想家,也參加了這次的投資講座。

雖然自己不是個勤於交易的投資人,但拜一些經典書籍、以及麥克風大、雷浩斯等人的書之賜,也不算是個對投資完全沒概念的投資人。因此這次的講座,重點主要是放在幾個方面,包括如何選到適合投資的標的並加以評估,以及何時該賣出持股。

在選擇適合投資的標的上,尼莫大傳達的重點在於如何挑出投資的好想法,他的方法是以Feedly、google快訊訂閱有興趣的新聞和文章,以及從MOPS中找到有價值的資訊。因此,如何在充斥著真真假假的市場訊息中find treasure in the trash是挑選到好標的的首要之務。

找到好標的後,就等待適合的買進時機,在價格低於內在價值時買進,而在價格高於內在價值時賣出。倘若對內在價值的掌握很好時,也可以波段操作。他只有在四個情況下會賣出持股:資訊錯誤、判斷錯誤、獲利已實現、以及有賺更大的標的出現時。尼莫大提到,價值投資者可以不管大盤,且估價的方法大家都會也不難。這點是我覺得比較有趣的部份。我自己的解讀是這樣的:在多頭市場也會有下跌的股票,在空頭市場也會有逆勢上漲的股票,只要你有信心選到的股票是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也就是足夠的安全邊際)並買入,就不需要太去擔心大盤的漲跌,一來是就算再跌也跌不多;二來是就算跌了也一定會回來,正如同科斯托蘭尼男子帶狗走路,狗來來回回地跑,卻與男子同時抵達終點的比喻般。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尼莫大提到估價不難,很多人都會,這點有點出乎我預料。我原本覺得估價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要知道產業未來的發展、一家公司未來的競爭力等等才能夠得出一個公司的價值,且每種估價方式得到的結果都不一樣,令人有點困惑。所以我的解讀是,尼莫大把這些都歸類在挖掘投資好想法來推估內在價值的部份,估價僅只於用什麼方法去判斷公司現在股價是高是低。就這樣來看的話,一家公司內在價值的評估包含兩個部份,瞭解公司(的內在價值)加上計算現在股價是高或低。關於內在價值,我上網查了些資料,總結地說,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可以採用資產、盈餘、股利、前景等來定義,但要精確算出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並不容易,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可以去判斷什麼公司是值得投資的、是未來仍能持續獲利的,然後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買進這家公司。也因此尼莫大以建廠、擴廠、併購等來找到好標的。雖然內在價值的評估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如果我們把一家公司想成一個人,那就容易得多。如果你對一個人的瞭解夠深,你就會有能力去判斷這個人未來可能有什麼樣的成就,他現在的落魄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這也呼應了尼莫大提到的,散戶之於法人的優勢—如果你持續持續地研究追蹤一家公司,你對這家公司的瞭解就有可能比法人還要深,這將會是散戶之於法人的優勢之一(當然其他優勢包含可長期持有、不追求短期績效,以及沒有股票持有的限制等)。

但這邊也帶入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估價每個人都會,每個人也都知道現在股價是高估還是低估,那是不是只要買被嚴重低估的股票就好了呢?我想尼莫大和麥克風大提到的揀菸屁股策略應該就是屬於這一種吧──只要買得夠便宜,賺到錢的機會是很大的。

最後尼莫也提到,股資人需要建立自己對投資的想法,例如交易頻率和周轉率等。這點我覺得蠻重要的。每個人的個性不同、能花在投資上的時間和心力不同、對資訊的掌握度不同,適合的操作策略亦不同。有些人喜歡短進短出追求短期(但可能不穩定)的高報酬率,有些人喜歡穩穩持有一檔能持續為他帶來收益的股票。這部份想清楚了,自然操作邏輯和策略就會出來了。

近期也反省了自己對投資的想法。在過去,我認為投資就是長期持有一家好公司的股票,當公司的股東,讓公司幫你賺錢,將賺到的錢以股利的方式回饋給你,同時也帶動股價的上漲。但我忽略了好公司也會因為大環境的變動而變得不太賺錢(這也是尼莫大提到的,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是會變動的),也因此,有些持股長期持有下來後報酬率是負的。當然因為初入股市時買的價格夠低,長期下來整體報酬仍然是正的,但也因此開始去思考更正確的投資方式。

儘管是價值投資,都是尋找價格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尼莫大和和麥克風大的投資策略也不太一樣。麥克風大比較是分散投資,尼莫大則是集中投資;麥克風大會反手放空,尼莫大似乎比較不做空。尼莫大也從早期撿菸屁股的操作方式轉為尋找低估股和高成長股。那麼自己呢?喜歡什麼樣的操作方式和邏輯?實際去操作看看就知道了,這也是尼莫大會後給新手的建議。

ps. 這篇心得文主要聚焦在尼莫大的演講,但事實上,麥克風大和尼莫大都是能在很短的時間將重要觀念傳達給聽眾的講者,也都講得很棒。兩場演講,相較之下尼莫大更著重於投資的觀念,而麥克風大講了更多操作面上可以用的方法。但因為麥克風大的書之前有拜讀過,所以這次的心得就以尼莫大為主了。但也十分感謝麥克風大先前在PTT上的分享,初入股市還懵懵懂懂時,曾經照著麥克風大的持股名單買了幾檔股票,然後到很多年後才知道原來這位股市包租公就是麥克風大,也有幸在這次的聚會見到麥克風大本人。謝謝兩位的演講,也希望之後能更精進自己的投資方法,能有更多的機會和大家交流。

2018公益演講心得文之六by蔡兄from績優股夢想家

心得

上週末去聽了貓大跟尼莫大的公益演講,又讓我重新檢視了一下自己投資的核心理念,講了也不怕大家笑,我目前大部分的資金是放在港股,港股除了今年大盤很弱以外,我今年也採了好幾個雷,績效大概在-10%~-20%之間,雖然有時候會想也許只要定期定額投資ETF就能有不錯的報酬,但還是想透過自己調查研究主動選股。

先簡單摘要貓大跟尼莫大的演講重點:

一、貓大:分享投資12字箴言

(一)分散投資:如果每星期研究不到10小時,建議平均持有20檔以上。

(二)價值選股:

1.投資方法很多種,要自己判斷有沒有效,若方法可以量化,自己做回測,若不能量化,看提出者的長期績效。記住:沒電的鐘一天也會準兩次。

2.指標的話可以二低一高(低本益比,低股價淨值比,高殖利率)為篩選基準。

3.看公司是否有充足的自由現金流、穩定的獲利記錄(長期未虧損)及財務指標改善(毛利盈益提升/虧轉盈))

(三)順勢操作:若某支標的漲很多(例如超過50%)的時候,待跌破季線或半年線時再賣出。

(四)其他:

1.股票篩選網站推薦:Good info及財報狗(推薦閱讀洞見文章)

2.回測結果哪裡找:台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二、尼莫大:則是針對價值投資的觀念(講價值投資的定義,重點還是在掌握及判斷公司的價值)、散戶的投資優勢(無短期績效壓力,可長期配置資金、可追求絕對報酬而非相對報酬、不用分散持股),以及尼莫大分享他的投資框架。

我覺得其中最有價值的還是尼莫大的投資流程:從每天的例行性工作,掃描投資資訊來源(商業雜誌新聞、google快訊及公開資訊觀測站的重要訊息等),到每季找投資聯絡名單的閒聊法,每季追蹤關注 的公司等,到產出價值報告。

很感謝尼莫願意舉辦這種講座,還願意分享自己的投資流程,看到尼莫的流程圖,也讓我想嘗試自己製作屬於自己的投資流程圖。最後引述葛拉漢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裡面講的,「所謂的智慧型投資者,與IQ或SAT成績並不相關,他只意味著要有耐心、紀律,並渴望學習的態度,還必須能掌控自己的情緒,並且懂得自我反省與保持熱誠」。希望自己心中對了解這個世界的熱情之火永不熄滅,持續學習並自我反省。

by 蔡 20181205

2018公益演講心得文之五by Ken from績優股夢想家

12/1講座心得

感謝尼莫舉辦公益講座
尼莫真的是位熱情又有親和力的人

平常很少有機會可以觀摩到其他投資人的投資風格
詳細得內容版友都有發表
我的文筆不好,就不贅述
就直接分享我的觀點

麥克風大分享的概念,感覺是比較接近葛拉漢的撿便宜概念
用二低一高為初步篩選,建立股池
再選出獲利機會比較高的標的,大量分散持股
這應該只是麥克風大的其中一種策略

我比較希望可以進一步的探討的是
過去我也曾經用清算價值法找標旳
不過遇到一個問題就是資本利得,無法預期什麼時候才會實現
會比較無法掌握
相對成長型的股票,當獲利提升,股價很快就會反應
麥克風大的方式應該還有其他判斷的原則,因為當天時間很短無法了解太多

麥克風大有提到,早期巴菲特的風格(葛拉漢)報酬率比現在所用的成長型(費雪)高
早期大約40%,目前大約15-20%

個人看法是,除了兩個時期資金規模不同,現在的資金部位要能找到高成長又大到有影響力的標的已經不容易
另外撿菸蒂的模式,如書上說的吸一口就沒了
現在的做法是買入優質公司,然後交給優秀的管理人
好的公司不會只吸一口就沒了,能夠持續成長,雖然短期報酬率不會太高
但可以持續複利下去,持續投入的關注不需要太多,成果一樣卓越

我覺得兩種方式各有優勢,因應不同情況用不同策略
巴菲特也表示:最後一次用葛拉漢的方式大約是1973,那時候以這種方式還很容易操作。

一樣是價值投資體系,卻有迥然不同的應用,也令我思考自己是適合哪種方式,耐人尋味

————————————————–
尼莫大分享的內容比較像是投資人涵養的建立
蒐集投資點子的方法、處理資訊的方法、分配時間管理的方法等
可以看到尼莫的風格非常有條理,就像電路板一樣精密有效率

尼莫大有介紹自身策略的演進,也是從菸蒂股,逐漸轉換成優質標的(好的商業模式、護城河)
比較不同的是,因為尼莫大具備更多會計知識,對財報能看得更深入,挖掘出更多訊息
尼莫大愛用的其中一種模式,是好公司遇到壞事,暫時被低估的機會投入
(好的消息未必是真的,壞的消息通常是真的)
因為對公司能夠深入了解便有足夠能力判斷低估是否暫時,

以上可以看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招式
有擅長質化分析可以預見未來成長的模樣
有擅長在垃圾中挖黃金
有擅長逢低進場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發展出適合自己的策略

請多指教歡迎討論

2018公益演講心得文之四by Yin兄from績優股夢想家

2018/12/1 貓大、尼莫大公益講座心得分享

看到版友們一篇接著一篇,就決定熬夜整理完好了,本來偷懶症又要戰勝了。

首先感謝社團內兩位高手舉辦這次的公益講座,
讓小弟可以在成長的同時又對社會有一點微薄的貢獻。
內容非常精采,兩位的講座我都不是第一次聽了但每次再接觸心裡都會有這些人怎麼那麼遙遠的恐懼XD 這世界很恐怖的就是本來就比你強很多的人還持續在變強自己卻好像一直留在原地。
另外一個收穫是主動認識了一位新朋友,或許算是小小的進步吧,這也是尼莫大一直在強調的,創造自己人際圈的重要性。

貓大課程整理:
課堂一開始直接秀出一張涵蓋了200年,各資產類別的長期回報圖,貨幣想當然耳因為通膨的關係長期的購買力是一直下滑的;而股票則是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的購買力是大幅上漲的,這也帶出了一個結論,只要長期持有指數型基金,並且最重要的是要待在裡面、不受一定會碰上的空頭時帳面損失影響,長期而言註定會贏大部分的人。
這邊說完貓大開玩笑表示講到這邊其實就可以結束了,呵呵其實對一般大多數人來說OR再過幾年認知到沒能力賺Alpha的自己來說,這可不是玩笑話,而真的是最應該遵照的策略。(巴菲特也提過無數次)

再來貓大分享了他早期歸納出,所謂的達人為什麼能上周刊的原因-
1.集中重押
2.高槓桿
3.市場大行情(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4.額外金主(你可以破產幾次?)
5.賺錢本業
這邊我想貓大要強調的重點是「風險管理」,那怎麼做到呢?首先看到一種所謂的”方法”或是成功的故事,需要帶著懷疑去思考再加以判斷,貓大提供了兩種作法:
1.方法可以量化,自己回測,或看別人回測結果。(貓大的書前面1/3其實就非常多的佐證囉!)
2.方法不能量化,就看用這套方法的人的【長期】績效。
這邊也體認到理性、客觀、邏輯真的是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我這種算剛開始的人來說,選一條路之前,先去看這條路的「證據」充不充分吧!
再來就是分散投資、買便宜、解讀市場在哪個階段!
分散投資-
WHY要分散投資?一句話解釋就是「不夠了解」!當我們夠深入時自然可以像尼莫一樣集中3-5支。絕對不是為了分散而分散。
其中需注意的是,
1.持股多支但都同產業可不叫分散投資。
2.持股多支但組合內公司收入來源單一也不是很好的分散投資。
3.持股多支但可能某一檔就占50%也不是分散投資。

買便宜-
WHY要買便宜?這邊就不占太多版面,因為基本上會加入這社團的人應該都是認同這件事才會相聚XD
直接推薦還沒看過貓大著作的朋友趕快去買來閱讀、以及不能不提的超級經典,《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註 : 貓大另有提到一個比較少聽到的概念,戴維斯雙殺/雙擊。

市場在哪個階段(資金配置)-
這邊貓大引用坦柏頓名言:「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充滿希望中毀滅。」並提供了一些可參考數據,
1.台股PB
2. Tivo168大的Blog。
(這邊小弟建議還是要先看過源頭,也就是坦伯頓投資法則、坦伯頓不敗投資法這兩本書,我自己也還沒看…)
3.身邊的反指標。(這真的頗有用XD)

最後則是實際的操作SOP, 小弟簡化過程如下:
1.二低一高先獲得一堆名單
2.再多看一點捨棄掉大部分->FCF(能否持續發股息)、獲利穩定度、財務改善(毛利營利轉好/虧轉盈)、排除一次性獲利……等等。
3.再來貓大說明了一些書字之外的東西,長期:護城河 / 中期:催化劑 / 短期:消息面。
護城河,推薦閱讀《尋找投資護城河》;
催化劑,比方產業內大咖破產/退出、原本在虧的公司變得沒那麼虧甚至轉盈了
、資本支出、去年在炒的光學or現在的5G概念……等。
貓大的範例為前兩年的3413京鼎,過程簡單來說就是發現半導體瘋狂擴廠->AMAT會受惠->京鼎7-8成營收來自AMAT。
消息面,
貓大舉了兩個其在PTT上關注到,
1. 2016年10月開始的有錢也買不到紙箱,要出貨要去紙箱廠搶紙箱。
2. 2017H1,THK線軌.螺桿大缺貨,上銀有轉單效應。(此事件與小弟本業也有關係,但偏偏當時就是後知後覺)

但說到底,為什麼能得到這些資訊,貓大舉的例是大家都能用的PTT上看到,但現實是市場上很多東西除了平時就要多看累積以外,還是回到崧棓大分享,「漣漪」的力量。(感謝崧棓大)
而有想法之後,我們還需要有基本的商業知識與想像力,這些要怎麼來?其實還是多閱讀&經驗的積累!

有看過書、或是聽過講座的朋友應該會覺得貓大的方法淺顯易懂、流程很清晰實用好像很簡單,且實際上就真的這樣照做不思考(你還是得知道背後的原理並且有紀律),比方貓大的包租文or財報狗的策略選股,也確實能拿到不錯的成績。
但如果我們要求再多一些,就絕對沒那麼簡單了。只要稍微想一下就知道貓大平時看的東西一定非常多,絕對不是幾個指標丟一丟,然後分散持有就沒事了!

======我是分隔線======

尼莫大首先談到了一開始怎麼會接觸到股票,從起初的尋找低估股持有maybe半年~一年到近年長線投資績優公司並享受到極豐沛報酬的過程。與大家分享心態上的轉換,前者其實是很累的,你需要一直找一直做新的功課;而後者只要做一次功課或許就能得到幾倍的獲利,其實生活是輕鬆許多的。
好公司買進後除了定期追蹤幾乎不用再做什麼事,就是慢慢看它漲上來,但一樣是知易行難,要跟一家公司長期相處,需要了解的東西實在太多,而且台灣似乎也比較少真的可以很放心這麼做的公司。所以尼莫也提到挖掘低估股還是持續在做。(這邊很推尼莫Blog早期的文章,投資路系列)

WHY要選低估股?尼莫在後面講資訊優勢時分享了個人覺得超棒非常有感的邏輯,一支股票漲上去前會有三種走勢(跌一段漲上來、都不動漲上來、已經漲了一段又再漲上來),尼莫要大家思考這三種走勢背後的原因。想清楚後對自己在如何找.篩選標的、分析上最關鍵該做什麼都會更加清晰。這邊就留給大家思考囉。

尼莫大開頭即強調一個大重點-實踐,大家花了一個早上的時間,只要有3個可能是觀念可能是做法,融入到自己的流程、習慣裡其實就夠了。沒有行動看在多書聽在多演講其實都沒有用。
而行動秘訣就是持續做21天讓它變成習慣。習慣是什麼?習慣就是想都不用想你就會去做就是習慣!

再來提到了蕃茄鐘工作法/厚臉皮,蕃茄鐘因為版友們都分享的很好了小弟這邊就略過。而厚臉皮則是在說展現主動性,就像崧棓大所說的「漣漪」,真的形容的非常棒,一定是要這樣水中的圈圈(人與人的關係)才會一層一層的被展開。知道這也是自己必須持續加強的地方,會後詢問了尼莫大有哪些聚會可以參加,得知社團內北中南原本就都有固定的讀書會/討論會了。

價值投資即便經過了8X年,本質上其實還是只有一件事,就是掌握內在價值。
而不是什麼成長股價值股大中小型股還是持有時間barabala。重點永遠是我們有沒有能力判斷內在價值!
建議一般散戶去反覆閱讀1955-1970巴菲特早期的信。

接著進入到投資流程,投資說到底就是一種資訊處理,而尼莫大的資訊處理流程令人相當欽佩,小弟個人認為是整堂最精華的部分。
大致程序鐘大的心得文中已說的很好。小弟自己覺得的三重點就是,筆記、分門別類、持續追蹤!
P.S.這邊尼莫大推薦大家可以去看2011年謝清海先生在哥倫比亞的演講。

散戶的雙層優勢
1-1.資訊處理量比別人多,基本上我們的資訊不可能比法人多,但是BY個股的話是可以,散戶是可以了解的更深的,因為法人要涵蓋的範圍太廣。
1-2.資訊處理速度比別人快,也就是早取得OR平時先看。這點是最難的。
這邊我覺得散戶能做到的是平時先看,也就是可能有研究過了,接著還需要持續追蹤,有什麼新事件時我們才能比較快判別是不是機會。
1-3.資訊處理品質比別人好,這點也是價值投資者最主要在做的事。
但為什麼能比法人好?同1-1,關鍵還是在於他們要看的公司太多。
操作上的優勢-
2-1.我們沒有短期績效壓力
2-2.散戶追求絕對報酬而非相對報酬
2-3.散戶不用一定要分散持股。(推薦書籍:集中投資)

投資很重要的是要去思考自己相對於市場其他參與者在資訊上有沒有優勢,尼莫舉巴菲特的橋牌理論,當你不知道自己對於這家公司或產業的優勢在哪,你就是牌桌上那個傻瓜。

投資到後來最重要的是如何挖掘優質投資想法。(估值技術很成熟了,很難用估值取得什麼優勢)
如何挖掘優質投資想法?尼莫沒有深談太細這門技術,概要如下:
1.重大訊息 2.GOOGLE快訊關鍵字 3.報章雜誌快速翻閱找壞消息 4.投資同好交流

最後尼莫分享了實際案例-成霖,小弟在尼莫東海演講時(好像是8月吧)得知尼莫大有在關注,所以九月份也做了很簡陋的研究。這邊順帶附上希望版友前輩們可以多多批判。
聽完尼莫的成霖分享後檢討如下:
銅、鋅實際上占成本僅20-30%,與毛利率關聯性其實沒想得那麼高。
回頭看當初報告,自己根本沒有搞清楚這塊,就單純拿銅價的走勢與成霖的毛利率比對,就一股腦認為有足夠代表性。

題外話,這檔後來也沒有買進,評價上似乎太保守了一直沒有等到設定的便宜價。而Q3財報出來後股價也沒有反應就是了,說明市場短期真的難測,即便你邏輯上是對的。

這篇與其說能帶給版友們什麼,其實是讓自己再理過、順過一次,最大受益者還是自己。反倒有點不好意思怎麼那麼長篇大論。

以上,thanks.

2018公益演講心得文之三by Dr.鐘from績優股夢想家

#12/1 尼莫與麥克風投資公益講座分享

一直以來就在績優股夢想家中拜讀尼莫與麥克風兩人的文章許久,再加上12/1在台北要開會的關係,剛好看到此時公益講座,想說不妨一起報名,來個一魚二吃,於是小弟便搭上第一班高鐵(6:03am)直殺台北,投資講座的地點距離車站並不遠,想說可以悠閒地到教室先做準備,可惜的是因為工作人員的因素,表定0830的報到其實直到約0845才開門。首先看到尼莫大,尼莫大一來就非常熱情的招呼,臉上帶著真誠的笑容,讓人覺得是個非常可以放心且能夠信賴的人,當然,能夠以自己之力所學在歲末舉辦投資公益講座,這點能夠回饋社會的心意和能力也是非常難得。

首先開場的是麥克風大,我個人認為麥克風大的手法是比較容易學習的,詳見” 麥克風的股市求生手冊”一書。麥大一開始開宗明義,長期投資ETF其實應該就是很好的選項了,然而,我想長期投資ETF的前提應該是”美國”的ETF或是”世界”的ETF(這點我未跟麥大討論,純粹是我自己想像,如果烏克蘭的人民瘋狂買自家的ETF想必此刻一定很煎熬,或是日本衰落的30年計算下去恐怕也沒有像s&p 500亮麗),那麼該如何打敗大盤呢,簡單來說就是分散投資,價值選股,順勢操作。這些在他的著作中都有提及,在此不贅述。宗旨就是買便宜,買低估,然後因為你沒有很多時間或實力閱讀財報,所以分散個二三十檔來抵銷你看錯買到炸掉的地雷股的風險。最後萬一漲太高了,那就跌破季線或半年線出場。目前跟我的系統算是相當吻合,這種操作模式就是屬於比較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來閱讀財報研究基本面的,簡單幾個財務比例就可以上了,靠分散COVER風險。

在此簡單列一下Q&A
Q如何停損?
A:便宜的時候用基本面停損(基本面轉差,基本面沒變爛價格下來你甚至該越跌越買),漲一段後破線出場
Q使用何種本益比
A:用歷史本益比,反正預估的也常常不準
Q:為何注意6499這種股票?
A:生技股基本上新藥很難估值,但醫材相對好估值
Q:資金配置的作法?
A:可參考坦伯頓的基金配置法則
Q:低本益比低股價淨值比高現金殖利率股常常無法兼顧?
A:這是初步選POOL的做法
Q:中美貿易戰會否造成蘋概股低估?
A:最差最差的情況,老美要求所有在中國的工廠遷回美國,廠房機具能說搬就搬嗎,雖然說這機率很低拉。(作者按:所以別梭身家!)
Q:市面上所謂存股或是生活投資的盲點?
A:以前人人存中鋼,陞泰,現在股價……生活投資較偏重內需,如果國內經濟出問題,那可能就爆了

————————–再來是尼莫大時間—————————

之前已聽過幾次麥克風的做法,所以非常熟悉,這次的尼莫大帶給我的收穫非常之大!尼莫大給我的感覺是非常正統的價值投資人,心態的部分因為沒有看過尼莫所推薦的”當和尚遇見鑽石”和”金剛經”,因此無法領略,然而還是有所收穫的:

首先是番茄鐘工作法,事實上之前準備考試的時候我就是使用番茄鐘讀書法把考試考過的,重點就在於那五分鐘要非常充分的休息!我之前使用也是有所盲點,你把那五分鐘拿來聊天或是上網划手機其實跟沒休息其實是一樣的…

再來是投資sop和檢查表的做法,之前也有打算使用投資sop或是檢查表但苦無頭緒,有時就是靈感型投資,然而能夠像尼莫大一樣整個程序寫出來是非常必須的。尼莫大的程序大抵是

1. 投資點子的收集
Google快訊,feedly收集部落客,mops重大訊息,與高手閒聊法

2. 資訊處理的流程
可分捨棄的資訊,留待日後觀察的資訊(看不懂或太貴),或已可成型的投資點子

3. 執行前的評估
試著寫出一份完整評估,包含結論,分析依據,以及最大風險和看錯的可能原因

尼莫大舉例說明說投資想法就像是食材,估值技巧則像是烹飪手法,重要的是投資想法要正確,個人也非常認同,大約的正確,勝過精確的錯誤。最後則提到在日後的年代,若要在alpha策略上獲取多於報酬,有兩種做法,一種是計量策略的演進,這種作法未來將是AI的天下,另一種做法就是Fundamental的做法了,你有沒有辦法在同樣的資訊量下,做出比電腦/法人更高品質的判斷?這說穿了還是一個能力圈的問題,你把自己的能力圈防火牆築的越高,你就更能夠在市場存活。也因此,麥可風的做法講求分散,但尼莫卻屬於非常集中的投資,無他,能力圈範圍而已。此外,尼莫是會計系畢業的,目前工作也跟企金有關,若能夠看懂財報並懂得公司想幹什麼,集中投資當然能夠火力更強,報酬也可能更好。

最後來把想法化為行動吧,個人未來想做出行動為
1. 本業弄好
2. 買本初級會計學來啃
3. 持續運動保持健康

感謝尼莫大和麥可風大舉辦公益講座,也希望能夠為需要幫助的人帶來一點溫暖。

20181215台中投資聚會心得文之一by粉絲Y君

有幸參加到熱於分享助人的尼莫大此次舉辦的投資聚會,此次較不一樣的地方是尼莫大特別說明會詢問每個出席夥伴問題,這對於像小弟這種過往參加聚會都是默默在旁邊聽而已的人說實在一開始是小有壓力的,但告訴自己一定要踏出去,實際與會後確實幫助更大,得到問題解答還是次要,真的問了其實會發現其實沒什麼呀,大家都是來學習的沒有人會笑你,心態上的進步我覺得才是更大的收穫。再次感謝尼莫大~

進入正題,此次聚會是採夥伴們輪流發問分享的形式進行,而小弟不才前一天沒有看到尼莫告知活動時間提早,所以晚到了半個鐘頭,故此篇可能遺漏了一些重點。

中途加入時尼莫正在談研究公司時可以去閱讀投資期刊以及碩博士論文,猜想前一位夥伴可能是提問要如何研究or怎麼樣才算是真的了解一間公司之類的問題,這讓我回想到尼莫Blog某一篇文章,尼莫說自己研究公司時習慣把資料都印出來看,每次都疊得非常高(小弟也是會把資料印出來,但高度差不多3~4公分就算很多了…),我想這是影響功力高低的主因之一,以及投資選股勝率的關鍵,常常我們以為自己已經很了解一間公司了,但尼莫說真的了解的話要可以想講什麼就講什麼&能提出不一樣的觀點。思考了一下,自己好像沒有哪間公司可以做到如此的,尼莫大的三種資訊處理優勢,不看速度優勢,第一個”量”就沒做到了,平時吸收的東西極少又不夠廣,沒有這些累積更恍論後續的”處理品質”了!自己真的是牌桌上那個傻瓜。

那麼該如何改善?其實還是沒個確切的解答,自己會去看年報財報/能Google到的研究報告/其他大大的研究分享……,剩下的就新聞或某週刊曾經報導的文章了,可以發現都是每個人很輕易就能搜尋到的東西。也因為如此,過去自己寫的東西實在都太片面了,對於新聞也沒辦法有什麼質疑或不一樣的想法,目前初步想法是未來應該要試著去閱讀要研究的產業的歷史&更多的商業相關。還不確定這是不是個好的作法,但我想至少對於產業發展脈絡以及什麼地方是公司的關鍵指標掌握度會更好。總之,要走的路還很長~套一句尼莫大在分享時間管理時說的,先求有再來慢慢優化!

談到時間管理,尼莫有一套非常強的系統,但尼莫說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而是循序漸進改善進步。這邊我覺得最大重點還是在「執行」,自己也看過時間管理書籍,但就是沒有徹底的紀律,人真的不能對自己太好!

這邊尼莫分享了幾本優質好書:

1.蕃茄鐘工作法

2.GTD

3.創作者的日常

這也是接下來自己該做的,好好的把這些書看完並確實持行!

 

此次的聚會大多為觀念的分享,參加過幾次尼莫大講座,這應該是每次必定都會談到的-人脈。會中講可成的那一段,尼莫提到前些年看可成時有外資分析師朋友與他分享每個Sell side的資訊。但現實情況是,為什麼對方要告訴你?除了或許關係不錯外,其實真正的原因是自己必須有東西能跟對方換。

現階段的自己或許還不能跟人談什麼太有用的資訊,但起碼一定可以做到的就是「分享」!就像尼莫會中也鼓勵大家可以寫Blog,這樣你才能被看見,不要怕被酸因為一定會有酸民。尼莫的舉例很貼切,為什麼大家好好的一個假日要花時間去聽他講話,因為他被看見了!

這邊我覺得跟另一點也是很有關係的,尼莫提到近年其實花在投資上的時間是減少的,但錢可沒少賺。WHY?除了複利到後面越來越恐怖以及前面長期累積的諸多腦袋中的護城河外,我想跟尼莫樂於分享以及被看見有很大關係,尼莫大擁有龐大的優質人脈,這些都是好的投資想法的來源。第二,因果! 這點可以去看尼莫一直以來大推的書籍-當和尚遇到鑽石。

最後整理其中兩個提問:

(1)

財報的重點?

尼莫 : 沒有一定,因為每個產業他們自身的關鍵指標都不一樣,並舉例零售業的同店銷售比以及台積電固定資產……等。

(2)

小弟的提問,當一家公司宣布要擴廠->找地建廠->設備進去->驗收+教育訓練(學習曲線)->量產,這過程該怎麼關注?

尼莫 : 一般這個過程要兩年,這中間的重點有兩點-

1.過去的經驗。可以從過去的建廠情況/管理層言談(是先做事後才說、先說後做但最終做的到、做了不說,最不好的就是先猛說一通但做不到)去判斷公司是否有能力經驗做好這件事。

2.時間點的追蹤。除了管理層說的XXX時間到是否兌現以外,還要去設法調查是否真的有接到單了?而有單了也不一定稼動率就OK,稼動率OK,真的量產了也不一定代表良率OK能賺錢。這些都是時間到該要去做的事,尼莫建議可以把這些列在個人待辦事項裡。最後也推薦閱讀費雪的經典「非常潛力股」。

以上,thanks.

2018公益演講心得文之二by黃兄from績優股夢想家

感謝臉書社團績優股夢想家的李兄在活動後深入地把自己心得整理出來在社團發表,同時也借尼莫放在部落格讓更多人可以看到好觀念,廢話不多說,以下為李兄正文~

==========

#尼莫公益講座心得分享

😁先講結論,願你感受到「漣漪」的力量

今年十月才加入夢想家社團,剛好就碰到尼莫的公益講座
講者又恰好是自己很景仰的貓大,就頭香手刀報名了

今早到了現場,既沒簽到也沒放香油箱
第一次看到尼莫本人,感覺很親和也很友善
而這次講座的費用,都要捐出作為公益使用

讓我感覺這樣的內容,是以善念為出發
像是往湖水中丟入一顆石頭,引起一圈圈的漣漪
推出一圈圈的能量,逐漸輻射逐漸放大

尤其是座談中,尼莫提到了關於人際關係的部份
也如同「漣漪」一般,唯有自己主動丟下石頭
才能看到一層又一層的關係被展開

💓「漣漪」不是我創造的概念
而是借朱平的書「漣漪人」來作為這場座談的心得總結

▌1⃣貓大重點彙整,我以條列式重點分享

十二字箴言,「分散投資.價值選股.順勢操作」

1. 非專業投資人,無法深入研究,請分散持股至少20檔
2. 分散原則:避免持有相同產業、避免持有相同區域(國家)
3. 請相信有實憑實據的回測,可善用博碩士論文系統搜尋
4. 台灣、美國、全球的股市回測:低估值比長期報酬較高
5. 選股模式:低PE、低PB、高殖利率(可互相搭配)
6. 大家都知道的高護城河公司,反而容易嚴重溢價
7. 催化劑:供需變化、新產品應用、擴廠、併購、借殼
8. 一條鞭進出,買入後可依據季線、半年線作為出場依據
9. 低估值個股,可享受EPS上漲溢價、淨值比上漲溢價
10. 巴菲特早期撿煙屁股的報酬率,遠高於目前階段

🔥貓大推薦的閱讀書籍:
《股票作手回憶錄》📘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0483
《尋找投資護城河》📘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5443
《不買飆股,年均獲利40%》📘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2438

▌2⃣貓大分散投資,有憑有據的實戰

自己本來就是求生手冊的讀者
貓大的書也第一時間就購入,反反覆覆看了很多次
尤其對裡頭提到的「物廉價美的投資策略」論文
https://ndltd.ncl.edu.tw/…/gs32/gsweb.cgi/ccd=U1qcQo/record…
非常有興趣,不只下載了電子全文,更列印出來看了好多次

當然只有看不夠,自己也親自下海(單)實際驗證看看
在2015、2016兩個年度,運用其中的選股方式
運用憋腳的金額,各買了一次組合作為實驗組觀察

今天貓大在講座上有問:「有人抱過100%以上的漲幅嗎」
不才小弟有舉手,就是這兩次「物廉價美」的選股之中
就出現2檔一年內超過100%漲幅的個股

分別是濱川、彩晶(我自己滿一年就賣掉,後續都還有漲幅)
這是很美好的經驗,但我也承認,我各只有買1張而已
所以就算漲了一倍,像彩晶也只有數千元的資本利得(嘆)

這兩次簡易實踐中,其實對照貓大書中的選股邏輯
其實有不少的缺失,包括並未考量殖利率、穩定自由現金
也未顧及中期的ROE、ROA走勢,就是一股腦的依論文執行

🔥貓大資源彙整:
股市求生手冊📌
https://stasistw.blogspot.com/
一條鞭操作法📌
https://stasistw.blogspot.com/2007/11/blog-post_9049.html
撿股讚包租文篩選📌
https://stock.wespai.com/sp/1

_____中場休息分隔線_____

☝尼莫立論明確,下重注的本事

閱讀尼莫的網誌、臉書,約莫僅有一年多
第一個感覺是,尼莫市個細膩謹慎,帶點文人氣息的投資家

我也看過尼莫推薦的《當和尚遇到鑽石》
對於金剛經的認識,我只能說機緣未到,還需要歷練
但許多篇幅場景應對,都有深深的意境

我也相信,財富本身在數字以外,有更大更深的意義
如果執著在數字上,就越不容易跳脫數字的觀點

離題一下,最近看一則中國財金週刊訪問李錄的電話影音
裡頭李錄提到一段,為什麼巴菲特與蒙格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
原因之一在於他們不那麼看重錢,因為兩老對於個人利益的淡泊
才取得了波克夏這樣長期的卓越成績
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O6DOHeyhs

這或許是許多當局者迷(包括我)的關鍵所在
究竟是為了錢工作,或是讓錢為我所用

同樣簡單條列尼莫座談上的要點,以及我的反思

1. ✔養成習慣:蕃茄時鐘工作法

好的投資者,一定要有紀律,還要能學習新的紀律
注重習慣的養成,並且試著結合進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尼莫提到,今日講座上,若各位能聽到3個重點
並融進自己的模式之中,就能產生新的改變

尼莫會規劃每日要做的事情,在運用蕃茄時鐘工作法之前
約莫只能完成代辦事項的30%左右,在「徹底休息」之後
工作效率再提昇50%,每日能處理完自己規劃的六成項目

關於習慣養成的書籍很多,工作效率的更多
這裡也推薦近期閱讀的《精準學習》給大家參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8670
而我自己也有實做練習,書中談到一則「九宮格日記」
於是我與太太每天,一起寫九宮格日記,我區分的項目為

新知、困擾、計劃、成長、育兒、婚姻、信仰、健康、財務

共九個項目,我們每天都會反省每日的所見重點
然後彼此互相圈點,藉由這個練習,讓每日的生活
更有重點、更有凝聚力、更內觀省思、更正念

因此,我非常認同
養成習慣是改變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之一
各位如果有興趣,可以透過書寫練習,來讓心思聚攏
(一如我這篇文章,也是一種輸入與輸出的彙整)

_____

2. ✔投資的人際關係(這也是我起頭說的「漣漪」)

這點是我今日最大的收穫!

說也奇怪,我這半個月來,都剛好、恰好、正好
碰觸到這個議題,也就是「跨出主動的一步」

尼莫提到,他除了大型的公益講座之外
還有小型的投資人團體,定期分享所知所聞
另外透過臉書、網誌,還有包括扶輪社等
拓展屬於自己的投資人脈
(抱歉,我今天下午才認真看了尼莫的Blog有許多篇幅在談)

當然要接觸別人,自己勢必要有點紅豆餅(借貓大梗來用)
自己要有內餡、要有料,也才能讓人願意與你分享
(這點小弟還做不到…苦手啊)

近期在「阿堯、威宇」的youtube頻道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mE-Fn8pVRg
就有一則在談,怎麼樣認識高手
其實答案就是,主動、持續的跨出那一步
主動參與、主動分享、主動輸出自己的心得

而我最近在翻的書《華爾街之狼從良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3430
更是恰好談到他怎麼主動認識巴布來,怎麼創造自己的人際圈
作者蓋伊.斯皮爾用的方法很傳統:「寫感謝信給對方」
凡是他參與的會議、有收穫的講座、乃至於好吃的餐廳
他都會在事後,寫一張感謝卡寄送給對方

他也寫過給巴菲特,然後也收到了一張回函
就是這樣的方式,他認識了價值投資圈的高手
然後過幾年,他以65萬美金標下與巴菲特的午餐之約
這本書真的很好看,沒有複雜的數字與技術
有得是滿滿的風景,對我來說,故事遠比數字好看

所以,我今天聽完講座後,我問問尼莫
是不是能讓我簡單整理心得,分享給大家
就是希望這股漣漪的力量,讓大家都感受到

_____

3. ✔「投資想法」的重要性,遠大於估值技術

另一個重點,是許多人容易糾結的關鍵
選股重要、估值重要,但其實最重要的是IDEA
投資想法的重要性,遠比你如何計算、如何預估重要

關於公司產品與原物料的相關性(如:青霖)
關於公司公告服務價格上升(如:遠雄港)
都是可以透過有計劃性的紀錄來取得介入時機
不需要繁複的預測與計算,就能產生投資邏輯

另外,尼莫讓人敬佩的是,有一套自己完整的投資SOP
包括建立選股清單、蒐集新聞、財報驗證、長期觀察
等等的邏輯,都非常清楚明確的流程

我想一方面因為尼莫工作的屬性與訓練
讓他能建立完善的作業流程
把股票分門別類的制定操作方案
這點我想許多人可能學不來,且需要長時間的累積

另外,尼莫有個選股邏輯,可以參考:
篩選出近期「嚴重落後」大盤的個股
找出壞消息的緣由,看看市場先生是否「過度反應」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的觀點

✌計劃、紀錄、回顧,3件你一定要做的事情

最後簡單將尼莫的重點整理為三個要點

「做好計劃、隨時紀錄、務必回顧」

首先,投資計劃必須有明確清晰的流程制定
再來,再來要紀錄下重大的資訊與新聞發展
關鍵,務必在「未來、日後」回過頭來檢視

我個人最有收穫的是「日後檢討」
不是檢討投資績效,而是回顧自己當初設定的投資邏輯
包括新聞揭露之後的發展,如擴廠後的產能表現
都要提醒自己,在未來要再回頭檢視(可以在手機行事曆預約)

這樣才能完善屬於自己的投資流程
而不是僅有 買進價、賣出價、手續費、報酬率而已
而是一套完整的價值投資SOP

🔥尼莫推薦的書:
《集中投資》(簡)📚
http://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6532946
《當和尚遇到鑽石》📚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52254
《非常潛力股》📚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1407

香港惠理集團的年報
港股公司的年報都編撰的非常精美
圖文編排看起來美輪美奐簡直蒐藏等級
https://www.valuepartners-group.com/…/annual-and-interim-r…/

_____最後是自己的迷惘與謬思_____

▌⁉看得越多,顧慮越多,越不敢下手,越不敢執行⁉

自己在股市的時間不長,約莫六七年時間而已
是出了社會工作之後,才開始理解股市股票
不像眾多高手都是在高中、大學就沈迷(喂)股市

一開始讀書也是囫圇吞棗,各領域的都看
也沒有認識價值型投資、成長型投資、乃至於基本派、技術派
算是非常雜食,也可說是投機取巧的賭博

慢慢的建立一些價值投資的概念後
也才比較有系統的去閱讀、包括實驗
但反而出現另一個問題,就是知道越多,越怕

怕自己顧此失彼、怕自己失去本金
怕自己輸給大盤、怕自己徒勞無功
這才了解,股票投資真的要有一套信服的SOP
才能讓自己在市場上,不要懼怕,或是擇時進出

這部份小弟仍在努力與嘗試
希望透過學習,讓自己投資之路能遇見更多風景
認識更多支持的朋友,產生更多漣漪,一起走更有力量

祝福各位,都能財富自由,也要心智自由

💞剛剛跟太太說寫1000字就好…..
看來有點爆表…各位辛苦了😅

2018公益演講心得文之一by李兄from績優股夢想家

感謝臉書社團績優股夢想家的李兄在活動後深入地把自己心得整理出來在社團發表,同時也借尼莫放在部落格讓更多人可以看到好觀念,廢話不多說,以下為李兄正文~

==========

加入社團剛好滿一年了,因為工作的關係,很多社團辦的活動無法參與。這次尼莫大和麥克風大辦的投資公益講座是第一次參加。時間安排上也是排除很多困難才好不容易來參與這次的講座。因為個人較懶惰且文筆不好,本來不好意思來發上課心得,在社團黃大的鼓勵下厚著臉皮來發一篇上課心得,寫的不好請多多指教,希望可以鞭小力一點。

本人追蹤尼莫大的部落格與粉絲頁大概有6-7年了,這次是第一次看到本人,尼莫給人一種文人氣息與`儒生’風範,覺得非常客氣與和善。貓大是最近這一年加入社團後才開始接觸他的投資方法與理念,這次上過貓大的課之後也要將貓大的粉絲頁與部落格做為長期追蹤的目標。

以下為上課心得整理。

貓大上課講的第一件事引用巴菲特所說:對一般人而言長期投入指數型基金可以獲得穩定的報酬。做為開場。

接下來講述了其投資SOP的十二字箴言: 「分散投資.價值選股.順勢操作」

一. 分散投資: 貓大把可以花費時間在投資研究上的人分為三種:
1. 每周研究分析股票時間20小時以下的人,分散投資在20檔以上的股票。要分散在不同產業,且分散在獲利目標不同國家的股票。
2. 每周研究分析股票時間20-40小時的人,可以將股票分散在10-15檔股票
3. 每周研究分析股票時間40小時以上的人,可以集中投資在10檔以下股票。

二. 價值選股:二低一高
1. 低本益比(PER)一般選8倍本益比以下的股票
2. 低股價淨值比(PBR),一般選PB低於0.6的股票
3. 高現金殖利率
如果可以量化回測請查詢有真憑實據的網站,例: 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搜尋
https://ndltd.ncl.edu.tw/cgi-/…/gsweb.cgi/ccd=pqQ2iQ/login…
貓大在講述價值選股時有問大家一個問題,請上課的人舉手回答。價值低廉但是獲利不是很好的股票與獲利良好成長股,哪一種股票的長期報酬率較高。答案是價值低廉的股票而非成長股,因為價值股可獲得價值風險溢酬(這個概念好像在<投資金律>這本書上提到過) 。而大家都知道的擁有高護城河公司,反而容易溢價。股票買便宜的就對了,低股價淨值比(PB低於0.6)長期而言可以回歸平均值。當然,也要注意自由現金流、董監持股質押比例,負債比等?(有些記的不是很清楚了,如果有錯請幫忙指正)。貓大也推薦財報狗https://statementdog.com/跟(goodinfo) https://goodinfo.tw/StockInfo/這兩個網站,可以將二低一高的股票篩選出來建立自己的股票追蹤池。

三. 順勢投資(獲利是等出來的)
貓大稱為一條鞭的獲利出場條件,漲多了的股票,可以用一條季線OR半年線當作出場的條件。
貓大相關的書籍推薦可以參考社團 黃崧棓大大 的文章連結。本人接觸貓大的投資部落格時間較短,上過這次講座後也要買貓大的著作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2329
來研讀,希望可以更了解貓大的投資理念與方法。

中場分隔線————————-————–

尼莫大雖然也是第一次見到本人,但是我比較早接觸到尼莫的部落格和粉絲頁,所以尼莫大的一些投資理念與心法相對而言較熟悉。社團黃崧棓大大對這次講座的感受到的兩個字是「漣漪」,出現在小弟我腦海中的是「種子」二字。以前就在尼莫大的粉絲頁,聽他提到過《當和尚遇到鑽石》這本書,可能以前緣分未到,尚未買來看,經過這次尼莫大強力推薦,這本書也一定要買來看。好幾年前參加過一個別的講座,那位演講者有講過要投資賺錢分為三個層級,第一級是投資的技巧與方法;第二級是NLP神經語言規劃(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屬於心理與精神層面;第三級是福報。尼莫大介紹《當和尚遇到鑽石》提到想要得什麼果要先種什麼因。所以,尼莫大跟貓大經常以這種公益投資課程的方式,講課給我們聽同時做公益累積福報。這顆福報的種子在大家之間種下,等待他發芽長大。

尼莫上課的重點。

一. 行動的秘訣:一件事情持續做21天以上就會變成習慣。
利用番茄鐘工作法,提升做事的效率與工作的紀律。這本書我之前就是聽尼莫大介紹而看,也有在社團發過一篇簡單的閱讀心得。這本書在提升我的做事效率方面有不小的幫助,其他相關的工作管理方法還可以閱讀<GTD搞定>。

二. 建立自己投資作業流程。尼莫大分享一些他平常使用的工具,Feedly、Google快訊建立關鍵字(擴廠、併購、供需變化、新產品應用、併購等關鍵字)、Mops等來收集訊息。經過篩選與過濾選擇有興趣的訊息當作選股參考方向。

三. 建立投資聯絡名單。
尼莫大說想要賺錢要主動些,而且要厚臉皮一些。加入投資社團,就像我們這個社團一樣。要厚臉皮和專業的投資人主動的作互動,不要不好意思,所以小弟我接受了這個觀念,厚起臉皮來發這篇言不及義的心得。自己平時要多做功課、多作研究和分析,要拿出有內容的研究心得。再主動和社團的專業人士多學習多互動,慢慢就能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人脈。尼莫大透過粉絲頁,部落格和投資課程,建立自己的人脈。他提到<非常潛力股>的作者也建議投資人多和專業人士交流,增加自己投資想法。

四. 投資想法的大於投資的技術。
這一點和<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作者,科斯托蘭尼的觀點頗為相似。投資要有主見,在過濾訊息時,要能發現事件與某支股票的關聯性,產生這個想法再深入研究。尼莫大舉了幾個例子,好公司遇到倒楣事的時候,要有怎樣的想法。他舉了貴州茅台的投資案例,因為2013年習近平在當年打貪腐,打奢華,可是他研究了茅台的基本面並沒有太大變化而是市場對打貪腐的消息過度反應,他就以當時接近打5折價位具有相當好的<安全邊際>(這本卡拉曼的書也是尼莫大推薦的必讀書籍,因已絕版目前淘寶上還可買到簡體版,小弟我現在正在拜讀中,等讀完我試著發一篇閱讀心得)而買入貴州茅台,現在已經漲了好幾倍了。另外一個案例是遠雄港這家公司公告說服務費用即將調升,而使尼莫大產生因漲價可以帶來營收成長的想法。這是尼莫大常年歷練產生的投資邏輯而得出結果。

課程中尼莫大也有建議散戶投資人,可以去看19555-1971年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因為當時巴菲特的資金部位較小,其投資的方法可能適合散戶投資人。

上課完,我有跟尼莫大請教幾個問題,尼莫告訴我閱讀投資書籍或投資相關文章時一定做筆記,從自己做的筆記中整理出幾個投資重點與方法,使用這些方法做好計畫用小額資金做測試,並隨時記錄這些方法優點與缺點以供日後回頭來檢討。如果某種方法適合自己,就將這個方法納入自己的投資流程。

在上課時有些同學問貓大和尼莫大存股相關的問題,貓大和尼莫好像說台股因為市場太小,較不建議存個股,兩位大大建議如果存股的可以定期定額買0050等ETF來當作存股,這樣可以減少個股風險。小弟我也有買ETF,如果研究分析股票時間不是很充裕的朋友,可以把ETF也納入投資的標的,這樣可享受與大盤相同的獲利。

最後小弟我也來分享幾個我有在追蹤的部落格和粉絲頁希望我的這顆<種子>種下去,也可以發芽、開枝、散葉。

http://richard-rrb.blogspot.com/2015_11_01_archive.html
這個部落格主會寫一些產業與個股的深度分析報告,很有深度我這個初學者很多都看不懂,希望有一天可以能多吸收這位格主的研究知識。

https://statementdog.com/insight
財報狗的洞見,很多個股分析文章,較適合初學者。

JC 趨勢財經觀點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JustinInvesting/
這作者產量超高,可以多逛逛。

我是想到哪邊就寫到哪邊,排版與資料整理較凌亂,還請各位社友不要太 介意,如果有錯誤的地方也請不吝指教。

銀行家尼莫的投資之旅

財報狗在2014年間舉辦過多次邀請投資人跟網友線上聊天分享的活動,小弟有幸在當年度八月份受邀,結束後財報狗很認真地把內容整理成以下這篇文章,原文在財報狗網站也找得到喔!

====================

這次投資牆線上研討會的主題是「銀行家尼莫的投資之旅」
尼莫與我們分享了他初入投資的歷程,以及中間的一些轉變,最後還跟我們透露了一些投資的獨門祕訣

這篇文章把內容稍微作個整理,分享給當天沒有參加到的朋友。以下為內容精華摘要…

初接觸投資

主持站狗:
今天的主題是投資之旅
是不是先請尼莫大分享一下,當初是怎麼開始接觸投資的呢?

銀行家尼莫:
接觸投資的起源是大四那年代表台大會計系到對岸參加學術競賽
比賽內容是預測青島海爾的財務報表,一開始時還有個題目是要預測半年後決賽時的股價
那時就開始關注股票這件事情,在台大總圖泡了一個多月翻了很多投資書籍
從這開始才對『股票』有比較深了解,也才知道巴菲特是誰

那一個多月主要對自己有兩個影響
第一是什麼類型的投資書都翻,技術分析、基本分析、價值投資(14年前也沒幾本)…圖書館有的都拿來看一看
那時就發現自己對技術分析沒興趣,看圖說故事來作投資一點都不make sense,所以在當時就確認要走價值投資這途了
第二個收穫是後來去比賽的時候,預測股價這個題目在最後一刻取消了
理由是台大教授覺得自己都沒有能力預測股價,叫學生來預測更沒意義,那時比賽的對手除了台大之外,還有北京大學、上海復旦大學、還有香港中文大學
那時就深深體認到,兩岸三地頂尖學校的頂尖學者都覺得沒有辦法預測股價,這玩意就真的有趣了

Barry Hu:
14年前就有關於巴爺爺的中翻譯書了嗎

主持站狗:
我也常去臺大總圖投資書籍那區
就算是現在價值投資的書也還是不多XD

銀行家尼莫:
14年前就有一些,主要是財訊和寰宇這兩家出版社在出的
圖書館裡面當然就更少了,那時發現圖書館沒幾本後,就轉戰師大路上的政大書城了,多數的書都是在裡面找的

主持站狗:
所以尼莫大已經在價值投資這條路鑽研了14年
這中間有什麼轉變嗎?

銀行家尼莫:
大方向沒有變過,但使用的方法一直在轉變
初期對「內在價值」的體認不深,也沒有什麼能力去判斷,就只能撿菸屁股來買
大學畢業就當兵,那時候也沒什麼多的錢,只能買低價股
所以一開始就從像「中友百貨」這種股票開始買起
買入時股價0.7-0.9之間,賣出時在2.5-3之間,大概是這個價位

Barry Hu:
有買過很多現在已經消失的股票嗎

銀行家尼莫:
有啊!中友現在已經消失了…

主持站狗:
當時菸屁股股票很多嗎?

銀行家尼莫:
那時菸屁股很多耶!2000-2003年左右,台灣還沒從前一波金融風暴走出來,又碰到921和網路泡沫影響,很多雞蛋水餃股都是那時候開始出現的
買中友時在當兵,後來就到會計師事務所開始工作,實際接觸很多大公司的內部運作之後,就覺得買中友這種股票實在是很神勇
對企業開始有深入了解後,人就開始會變得膽小起來

Barry Hu:
1997亞洲金融風暴和2000網路泡沫嗎 真是不錯的開始

銀行家尼莫:
是不錯的開始,如果那時錢更多就好了,不過嚴格來說,我不覺得一開始買股票就賺錢是好事情耶!

投資就是「買便宜」

Barry Hu:
第一個學到的重要中心思想是什麼??

銀行家尼莫:
第一個學到的中心思想是「買便宜」

主持站狗:
我想有些網友可能對價值投資的理解還不深
尼莫大能不能解釋一下「買便宜」是什麼意思呢?

銀行家尼莫:
「買便宜」是一個上市公司大老闆教尼莫的,那老闆是第二代,尼莫請教他們家經營的秘訣
老闆說他老爹將公司交給他時只說了三個字:買便宜
簡單講就是作生意就是買和賣,一般而言賣出的價格是我們無法影響的市價
但用什麼價格買入是自己可以決定的,這時候買進成本低就會對利潤有很大影響

小鄭桌上的鳳梨:
小弟投資的心路歷程是 一般人很難辦到「等待」
請問尼莫大有什麼秘訣或是建議呢

銀行家尼莫:
等待的耐心取決於對價值的了解,你可以把公司想像為人
你把錢投資在一個人身上,如果你對這個人夠了解的話,你會比較有耐心給他時間把績效作出來;
反之,若了解不夠,市場對他的評價有改變,你馬上就會動搖

張仔:
買便宜是否歸類在安全邊際上?

銀行家尼莫:
是的,後來慢慢思考,才覺得買便宜就是安全邊際,台灣老一輩的商人還是很有智慧的

誠君:
具體而言「買便宜」的指標很多吧?最基本的是?

銀行家尼莫:
我也希望有個簡單的指標可以很快就跟我說一家公司是貴還是便宜,但實際上真正的價值投資人不是這樣思考的
我們會去觀察公司的業務,對公司的未來作評估,要花很多時間才能稍微準確的評估出來公司的價值大概多少

主持站狗:
尼莫大當時菸屁股買賣中有摔跤嗎??從中學到最寶貴的經驗是?

銀行家尼莫:
買菸屁股時沒摔跤耶!是從菸屁股轉到Peter Lynch的時候摔跤的

主持站狗 喔!能不能分享一下這個經驗呢?

銀行家尼莫:
大概04年左右買了陞技,會買這家公司是因為大學時(1997-2001)這家公司的主機板很有名(有玩過超頻的人應該都知道)
那時錢多了一點(嗯…有超過十萬了),就想說不要買雞蛋水餃股,來買個電子股,陞技那時股價也跌不少,覺得不貴就敲了幾張
沒想到後來這家公司就爆了,作假帳!
回頭去看,才發現自己那時完全沒有產業的概念,陞技好也是2000年左右的事情了
電子業變化很外,2-3年就可以讓一家公司變得沒有競爭力,何況4-5年時間
所以要學Peter Lynch沒那麼簡單,而且台灣股市也不容易產生適合用Peter Lynch手法投資的公司

主持站狗:
原來尼莫大年輕時也有在假帳上摔過跤

銀行家尼莫:
是的,那時還很有自信,我念會計,當查帳員,然後被騙…

ChingJan Lu:
請問離開事務所最大的原因是?四大不是人人稱羨的地方嗎?

銀行家尼莫:
離開事務所是不想被無聊的審計工作悶死,想說趁年輕到外面闖闖,真的闖不出名堂,28-29歲再回事務所混,憑台大學歷還OK

比起產業分析,更注重對公司的完整分析

主持站狗:
請問尼莫大有沒有遇過營收不錯、體質健全的公司,但長時間股價不太動,長年下來僅賺股息的經驗

銀行家尼莫:
我買過很多公司都是買了之後先被套牢一段時間,最多有到一年多的,這段時間只能領股息是真的
但一般股價長時間不動的公司營收應該也不太動
台灣一堆人在看每月營收來追強勢股,如果一家公司營收不錯,股價應該不會冷太久才對
尼莫買的體質健全公司股價不動,多數都是那段時間營收起落比較大

主持站狗:
所以長時間來看,股市還是個體重計

銀行家尼莫:
是的,站狗理解正確

kensilon:
我可以補充嗎?我覺得純領股息的公司通常是產業成熟短時間不會有什麼突破,不過除了配息通常也有保留盈餘會使淨值微幅提高,適當的時機股價應該會調整,我說的對嗎?

銀行家尼莫:
Kensilon感謝您的補充,很正確!若是以賺資本利得(買賣價差)為出發點,其實不用太在意股利

daniel69322:
產業研究通常都先從那塊先下手比較好?

銀行家尼莫:
很多人對價值投資卻步,就是被產業分析害到的,覺得要很深入了解產業才能投資,結果一開始就在這部分被卡關
其實正港的價值投資人都不特別注重產業分析,我們的觀念是:生意看人作,好產業裡面也有爛公司,爛產業裡面也有好公司

Will Chen:
所以應該注重的是企業在產業上的策略嗎?

銀行家尼莫:
是的,只要了解到產業大的供需變化趨勢即可,然後觀察公司的策略和執行力。You got the point!
我的部落格前兩個月有專文寫價值投資人對產業分析的觀點,可以上去看一看
(價值投資者對產業分析的觀點(1/2),價值投資者對產業分析的觀點(2/2))

主持站狗:
尼莫大一開始就有提到這幾年的方法有些轉換
那麼在心態上呢?心態上有沒有什麼轉變呢?
例如說變得更能夠忍耐,或是會確定做完完整分析才投入金錢,這種比較不屬於投資方法的轉變

銀行家尼莫:
「忍耐能力」和「完整分析」都是慢慢磨出來的
一開始買股票只能抱兩三個月,那時候覺得自己很有耐心了,然後去看大師的書,發現大師都能抱二三十年,深深懺悔後(因為沒賺到大波段),下次你就能抱更久了
完整分析能力也是一樣,我相信每個人剛開始分析時都覺得自己分析的已經很完整了,但其實只要努力三五年,就會發現當年的分析很阿呆
就像現在尼莫回頭去看自己部落格早年的文章就有很深的感觸:怎麼當年自己這種道行也敢在江湖上混

小洋:
請教尼莫要如何去投信?需要什麼條件?

銀行家尼莫:
心要夠黑

注意壞消息,那可能就是撿便宜的時候

主持站狗 :
網友Ryan Xie的問題我想也是大家很關心的
尼莫大請問這幾年來投資收穫豐盛的股票例如皇田或美律
一開始是哪些特質吸引尼莫大深入研究的呢?

銀行家尼莫:
皇田和可成是小弟很喜歡的類型,好公司碰上壞事情
尼莫每天都會看報紙,跟一般人去追好消息不一樣,尼莫都在找壞消息,越壞越好
因為市場上的好消息其實都虛虛實實,我也覺得自己沒那麼好命,翻個報紙看到好消息就能買股票賺錢
反而壞消息真實性比較高!所以市場如果因為壞消息不理性的錯殺時,反而就有便宜貨可以撿

kensilon:
請問尼莫會看那些消息管道?比如工商時報或經濟日報或其他?

銀行家尼莫:
報紙OK,但最好的來源是公開資訊觀測站
尼莫說的壞事情一般是那種壞到會上頭條(至少證券版頭條)的那種

主持站狗:
網友goodedward212剛好問到我的下一題
尼莫大有推薦的書籍嗎?
另外,大家都知道尼莫大把閱讀年報當作休閒活動,平均一週花多少時間在閱讀上呢?

銀行家尼莫:
推薦的書很多耶,如果只推一本,還是《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是首選
其實有一本書叫作《安全邊際》也很棒,但一般市面上買不到
尼莫因為工作因素時常要看很多上市櫃公司資料,因此一週平均大概讀一本年報
現在比較少了,以前時間比較有彈性時會看2-3本

陳立人:
請問有推薦什麼入門會計學的書籍嗎?看財報好像這是必備的技能

銀行家尼莫:
推薦林蕙真教授的《會計學新論》

goodedward212: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安全邊際~筆記筆記~那請問尼莫大哥~年報比較吸引尼莫大哥的部份是哪些部分呢

銀行家尼莫:
年報最吸引尼莫的部分是知識性,讀年報會學到很多新東西,很有趣的!

goodedward212:
尼莫大哥知識性是指?

銀行家尼莫:
了解不同公司的業務會增加你的思考深度喔!你讀個兩三本就知道囉

好的投資,在於日常的積累

主持站狗:
哇,只剩不到10分鐘了
我想問一個大家可能最有興趣的問題
尼莫大能不能分享一個最近的操作?
或是最近的一些操作方式呢?

銀行家尼莫:
最近的操作嗎?台股其實8000點尼莫就無力選出低估股了,所以去年下半年開始反而把重心放在中國股市
最近的操作方式就是覺得股票很貴,但不管貴還是便宜,都要努力作研究
很多公司也許我現在研究沒有機會買入,但先研究起來放著,之後只要一季度花1-2小時更新基本面訊息即可,這樣等到大幅度下跌時就比較有信心買入

Will Chen:
所以尼莫大在台股的策略主要是低估股turnaround嗎?會去挖成長股嗎?

銀行家尼莫:
成長是最好的安全邊際,我會找有壞消息的成長股
但這種事情不常發生,所以時常都在「等」

主持站狗:
哇,時間快不夠囉
最後再問一個
要如何評斷一家公司是不是好公司?
在面對壞的新聞必須下一步如何思考抉擇呢?

銀行家尼莫:
評估公司價值

Barry Hu:
比較喜歡穩定成長 還是高成長

銀行家尼莫:
穩定成長,高成長不見得是好事情

Chao Hsiao Feng:
要如何評斷一家公司是不是好公司?

銀行家尼莫:
從銀行家觀點,我會跟你說看銀行借款
有本事成長且賺錢又不用借錢的公司是最好的公司
有借錢的公司,可以從財報附註去看公司的借款利率區間,借款利率都是銀行評估精算過後的風險溢酬,可以看出公司好壞

ling lin:
初學者沒有方向 真的是海底撈針

銀行家尼莫:
先從財報狗和雷浩斯的書下手不錯喔!

主持站狗:
今天時間差不多到囉
感謝尼莫大今天的分享~

銀行家尼莫:
晚安,祝大家投資路上都賺飽飽~

關於成長性和估價的討論

2013年六七月間績優股夢想家在玩指名發文的遊戲,某次財報狗的威宇就點了小鄭發文,小鄭就留下了這篇精采文章,值得一讀!

====================

這真是"有趣"的活動,小弟只好野人獻曝了。剛好下午和威宇聊到成長性和估價的部份。把對話做個簡單整理。

首先要先分清楚、定義成長性。個人對於成長性定義,是能夠對企業的內在價值帶來持續性提升。如果依照上面的定義,有幾種成長是對價值本身沒有助益的:
1. 季節性成長衰退: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季節性波動而已
2. 景氣週期性帶來的成長衰退:
這是比較容易讓人誤解的。因為景氣好轉帶來的成長較長(2~3年),許多人會以為這是持續性的成長,認為是公司價值推升,因此在估價和買入時以較高眼光看待。反過來也會因為景氣造成的營收、盈餘的衰退,認為是公司價值衰退,低估的公司應有價值而拋售,這完全忽略的經濟活動過有的循環波動性特徵。

因此以景氣而產生的獲利好轉,並不影響公司長期價值變化,不應以此隨意調高公司的價值估算而輕易買進;應將其視為股價低估於價值時的有利催動因素,所以投資買入的前提仍是價格低於應有價值,景氣波動頂多是給予更好的買入時機。

再來的一種成長來自於成本削減。
只要成本削減帶來的效果是持續性的,那帶來的獲利成長的確提升企業價值。不過這要特別仔細分辨,如果是製程或技術上的改良帶來的成本改善,的確很好;另外一種則是人力或規模削減,這雖然看似有持續性,但是通常都因為產業進入成熟衰退期,或是競爭力遭遇困境敗給同業(HTC?),其營收反而很可能遭遇困境或長期性衰退。因為產業遭遇困境而產生人力成本刪減,仍然只是帶來短期成長,但不是持續性,不能視為價值提升。

最後一種當然是個人的最愛,就是產業本身具有成長動能(新市場、新技術),或是公司因為自身強力競爭優勢,在平穩的產業中滲透率提高。公司的價值都能因為以上持續性的成長而提升。

再分清楚成長是否有助於企業價值持續性提升後,簡單說明幾個人衡量成長性的參考:
1. 產業的成長性預估:
通常估產業成長性不脫三因素:目前產業規模多大?產業最大飽和潛量是多少?目前成長速度能有多快?以上三個因素要一個人研究完成,非常複雜,所以這裡只提出幾個比較簡易的作法。

第一種是類比法,以其他成熟市場已經發展的情況,來類比新興市場的狀況。
例如:想估算中國、東南亞飲料、或烘培業成長狀況,可從一些次級資料了解中國、東南亞的人均消費量(目前產業規模),假設已到3公升,這時可以去了解文化相近的成熟市場台日飽和的人均消費量是多少(產業飽和潛量),而台日當年從人均消費3公升,成長目前飽和的情況(例如8公升)花了多久的時間?關鍵刺激因素是什麼(例如人均收入到1000美元後才會快速成長,關鍵就是人均收入成長)?用成熟市場發展軌跡來類比新興市場的目前狀況,可以估出成長率和成長期長短。

不過真的覺得太複雜、或產業特殊並不容易輕易調查,比較簡單的就是靠一些較有權威性的次級資料提供,例如工業電腦有VDC、富士研,半導體產品、PC有IDC…。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方法,有待高手補充。

2. 公司過去自身的複合成長率
可以用營收淨利4~8年平均成長率,或是用傳統投資學:盈餘成長率 = 平均ROE X (1-股息配發率) = 保留盈餘4~8複合成長率做參考。以上數據除了做成長率參考,最重要的另一件事是和同期的產業年複合成長性做比較。

這個動作是了解公司的表現是優於產業平均,還是低於產業平均;如果優於產業平均,要探討只是運氣和規模小的關係?還是真的有特殊競爭優勢優於同業?如果是後者,那我們可以認定:公司的成長率仍然會優於上面產業未來預估成長率,市值頂多隨著產業成長率衰減同比例下滑而已。如果只是運氣或不知道,那要馬放棄這家公司,要馬假設公司成長率未來會低於產業,因為成長性有可能因產業成熟而競爭激烈而下滑

3. 公司的擴張計畫目標數據。
如果公司有擴張計畫,應該去了解公司對計畫的目標設定值。例如計畫五年內產能擴張一倍,如果產能可以填滿,扣除支應產能擴張的資金成本後可以得出五年的複合成長率。這部分資料不清楚應該詢問公司內部人或發言人取得資料,如果公司因為擴張需要增資或可轉債,公開說明書也是很好的參考。

不過這中間而有兩個關卡。一是產能填滿速率只是量的估算,如果產品單價下滑,營業額不可能成長率同樣高。所以還是要了解公司產業中是否有優勢?可以抵抗削價競爭?如果有,那就可以直接拿產能填滿年速率作為成長率參考。如果沒有優勢,那就放棄或調價產能填滿帶來的成長率預估。

二是公司的擴張計畫真的能達成嗎?除了比對之前產業成長性做比較,經營經層過去是否一而再再而三能持續達成計劃、財測,都是經營執行力的觀察。如果擴張期望值相對前面的達到的成長達到不合理樂觀,或是公司過去的擴張計畫往往無法順利完成,那就放棄這家公司或打個折扣。

有了這幾個成長數字,基本就可以有了最樂觀、折衷、保守成長率預估,
以此作為估價的依據。最後談到估價,其實個人的速算法是:
合理本益比 = 上面預估的4~5年複合成長率 + 平均股利殖利率數值

這個公式在彼得林區、John Neff都有提到,對背後原理有興趣請去參考這些書,這裡不提。這個數據是以債券利息的模型類比的公式,但股票畢竟不如債券利息本金確定明確,而是類似一種利息變動、期末回收本金也會變動的債券,為了降低估價誤差和提高報酬,我們要給定安全邊際。

彼得林區策略是合理本益比的1/2買進;合理本益比的兩倍本益比賣出。財報狗數據庫有實做這功能,以0050和一些中小型100中的企業作回測,台灣的數據大概合理本益比的0.66~0.7在歷史上是不錯買點;合理本益比的1.25~1.43倍通常會是高估價。

尼莫談人脈

2015年10月時在績優股夢想家發表的文章,最近被翻出來順便就跟網友們分享,尼莫出社會時是沒背景沒資源的noboday,打滾15年到今日雖然還是noboday不過起碼以生存而論自認已站穩腳跟,認真回想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其實絕大部分的表現最終都都來自於朋友支持

今天剛好滿40,一隻腳踏進棺材的年紀,希望自己的表現對得起一路以來提提攜尼莫的貴人和好友們,也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一些年輕朋友們用不一樣的視野和方式來經營自己

====================

尼莫談人脈

先講結論,人脈重點在於

1)打開恐懼感跨出第一步

2)自己要有實力,有實力才有人脈

3)正確使用種子法則讓人脈雪球加速滾大

2003年剛退伍時沒什麼人脈,在事務所待得很悶,某天休息時間閱報,讀到一篇短文講人脈,才驚覺自己沒錢沒背景沒臉蛋沒人脈,要成功根本不可能

運氣很好,沒多久跟高中同學聚餐,同學聊到參加衛道中學校友會,但裡面青黃不接,想多找點年輕人加入,問自己有沒有興趣,正苦於沒有管道打開人脈的尼莫馬上就答應

校友會費用一年1.2萬,35歲以下校友半價一年六千,印象中那時月薪31.5K的自己還猶豫了一下要不要花這筆錢

過沒幾個月想離開事務所,原因除了悶之外,在休息時閱報讀到Donald Trump的一篇專訪,川普說年輕人沒背景沒資源想成功只有一條路:做業務,心裡就起了想挑戰業務工作的想法

問題來了,從大學念會計系以來都被當成專業人士訓練,對業務工作完全沒概念,甚至連做哪一行的業務都沒概念

運氣很好,隔沒多久在校友會聚餐時坐對面的是一位在投信當分公司主管4X歲的學長,聚餐時學長聊到團隊中剛好在找沒有經驗的新人…

就這樣誤打誤撞地進了投信作DS,後來才知道,在整個金融業而言,投信從業人員很少是很小的圈圈,要進投信運氣成分很高

之後繼續在校友會打滾,一年多後有個5X歲的學長問說他們扶輪社要成立扶青團(扶輪社子團體,招收30歲以下的年青人,培養未來的扶輪社員,每月聚會一兩次,費用也很低),問尼莫有沒有興趣參加,年輕時傻傻地搞不清楚狀況純粹想多認識人就說OK加入,進去後才知道裡面七八成都是扶輪社友的子女

雖然身分財力顯然和其他扶青團成員不相當,反正參加不太花錢就待著,但在這種團體要認份,裡面重要職位是以父執輩在扶輪社的影響力來決定的,像我們這種沒有父執關係血統不對的成員輪不到

Anyway,在扶青團還是結識了兩三個好朋友,當中一個2年後去哈佛念MBA還拿了Baker Scholoarship(相當於哈佛的書卷獎),目前在香港金融業,聯絡依然很頻繁

投信待一兩年後對財富管理行業的玩法不是很苟同,想離開投信業回事務所發展時另一位扶青團的好友介紹了外商銀行的工作,轉換到外商銀行作法金時事務所和投信的人脈在打聽客戶資訊時都幫了很多忙

循此模式,2007年去上海後很快就加入上海台大校友會,台大人在台灣誰也不服誰好像根本沒有校友會在運作,但到了海外倒是還蠻團結的,在台大校友會也結識很多年紀相仿可以一起交流中國經驗的好夥伴

內人一開始到上海時都是在製造業擔任財會主管,但製造業工廠都在市郊,後來也是台大校友會的學長推薦才找到市區的服務業工作,薪水也從小台幹的六七萬行情直升到1X萬的中台幹行情,那時內人30歲

但必須坦承在上海時比較失敗的是不太參加當地台商或金融業台幹聚會讓自己發揮舞台受到侷限,主要原因是除了工作忙,很多台灣人聚會若非是晚上的酒場就是周末的高爾夫球場或麻將場,這幾個自己都玩不來,另外就是地理特性緣故,住在人民廣場旁邊,剛好離台灣人多的古北和金融業人多的浦東都有一段路,要聚會都要特別跑去不方便,如果一開始就住在古北或浦東也許人脈經營會大不同

清楚人脈的重要性,2012年回台後朋友推薦加入扶輪社毫不猶豫就加入了,扶輪社特性是社友來自不同行業且每周聚會一次2小時,一個社幾十個人(台灣扶輪社平均約60人)就等於在大多數行業都有諮詢對象,每週聚會也都安排不同主題演講,一年聽幾十場也能學到不少東西

費用方面傳統扶輪社因為每週要聚會,且聚會場地都是水準以上的飯店,故基本費用不便宜,在中部大概一年十萬,北部據說還高一點,但扶輪組織有在試行網路扶輪社以吸引年輕族群(目前台灣扶輪社友平均年齡6X歲),據說台北已經有了,費用應該低很多

下一個人脈目標是加入高爾夫球隊,但幾年內難以成真,等小孩大一點需要陪伴的時間少了之後再規劃了

講那麼多主要就是要回應Jackie講的,人脈要靠自己主動去耕耘,你不主動跨出去,宅在家中孤芳自賞,或是縮在螢幕前面狂敲鍵盤,都不會擴充人脈,這也是我們一直鼓勵社員參加社團實體聚會或是視訊聚會的原因,人脈根基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最終還是面對面花時間磨出來的,網路的虛擬聯繫可提供交流便利性但無法提供面對面互動時讓情感增溫的效果

另外現實的講,人脈也是講實力的,有實力才有朋友,你要有被利用的價值人家才會看重你

很多人會問,一開始什麼都沒有那怎麼辦呢?答案是你不會什麼都沒有,起碼你會有熱忱和時間

被利用價值哪裡來?

加入團體,你要先讓人知道你願意被利用,因為除非你成名在先,否則一開始團體中不會有人知道或認可你的專業,這時候你應該熱忱付出時間來換取別人對你的信任感,同時透過多學習累積自己的實力,時間到了機會來的時候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比方加入衛道校友會時是社會新鮮人,沒什麼實力,剛進去時就很積極幫忙出公差或是擔任聯絡窗口,你會發現很多資深成員就是在這當中慢慢觀察你,擔任公差或窗口的過程也不時會有學長指導處理事情的技巧,加速自己的社會化

被觀察久了取得一些些信任度後,偶爾就有學長會拿一些別家投信或銀行的產品來詢問那時在投信作DS的尼莫,被問多了才知道,這些學長很多都是老闆級,不好意思在理專面前承認不懂金融商品,所以時常都先收下資料然後找信得過的人說明,那時都很認真地運用在投信學到的know-how幫學長了解產品架構以及有什麼陷阱,學長一般也不會讓人做白工,要不請你吃個大餐,要不也會捧場一些業績,人脈和業績就是這樣滾出來的

像在社團也是一樣,舉個例子前陣子團購財務報表分析書時社員Yu-Jie主動跳出來幫忙,那時就對他印象很好,之後有一次誤打誤撞記錯視訊讀書會時間,那次只有尼莫跟Yu-Jie進入會議室,也就很高興的跟Yu-Jie聊了半個多小時一對一回復他一些比較刁鑽的投資問題

試想,若沒有先前Yu-Jie幫忙團購書留下的好印象,換作是別人,也許記錯時間誤入會議室時尼莫就會馬上結束會議說那等下次大家都上線時再聊

跟Yu-Jie聊天也有收穫,比方他有在奇美博物館做導覽,跟他反應票很難取得反饋說最近因為登革熱疫情人都沒滿…,然後尼莫就從這個話題就切入說其實奇美博物館碰到登革熱疫情人變少,就和好公司碰到倒楣事股價跌是一樣道理…

也從Yu-Jie觀察到會跨出去的人就會跨出去,而跨出去之後人生就會有轉變,相信Yu-Jie從奇美博物館的導覽工作應該也是收穫滿滿

這又牽扯到上週推薦開讀書會但沒成功的"當和尚遇見鑽石"這本書中的"種子法則":你想要什麼東西就要去種下什麼東西,種子開花結果時的產出會是種子本身的千萬倍

比方你想要人脈,人脈等於可運用的資源網,那你就先要成為別人的資源網,先被別人利用成為別人的人脈,然後用正確的方法讓種子快快發芽長大,種子開花結果時你的人脈就會很可觀

“當和尚遇見鑽石"這本書就教你辨識出想要的東西後如何種出相應的種子,怎麼種比較好,種下後要怎樣讓種子加速開花結果,進而如何運用種子法則創造人生

最後建議社員:

1)若想建立人脈,不要想東想西了,現在就跨出去,校友會/同好圈(自行車隊/重車隊…)/公益組織/績優股夢想家/...,只要有心一定能找到可以附著的團體,進入後積極付出讓自己被看見就是人脈雪球的起點

2)持續學習累積實力提升自己的被利用價值擴大雪球基礎

3)學習種子法則加速滾雪球,現在就去尼莫的讀書會召集文留言參加!

(20180705補充: 發文後快三年回頭審視,文章內容基本上自己都還很認同,只有規劃未來要打高爾夫球擴充人脈那段需要調整,主因是這幾年陪伴孩子成長覺得收穫很大,認真想想覺得打球真的太花時間,與其花時間打球不如繼續多陪伴孩子或是閱讀,總之還是會發展其他方法擴充人脈,但不會是打高爾夫球就是了)

六時書記錄心得

尼莫一直很推薦當和尚遇見鑽石這本可以大幅度改變人生的好書,比方當中提到的六時書技巧就非常簡單易行,概念上類似儒家思想提到的吾日三省吾身,但又更有針對性且更積極明確

前兩年尼莫在績優股夢想家弄了讀書會找幾個夥伴鑽研這本書,會後認真的詹Sir寫了這篇很棒的心得文,特別借來跟網友們分享

====================

[六時書記錄心得] by 績優股夢想家 詹Sir

使用六時書超過一個月了,來發一下我的使用心得。

六時書是一個很小的記錄本,大小約A4紙張的1/4,由尼莫送給有參加線上討論會的朋友(當和尚遇到鑽石),最初收到對這個小本子的用途很疑惑,要看過書後才會知道怎麼使用,使用的方式,每天要記錄六次正向、負向的行為及彌補行動,初期(第一週)記錄的比較勤勞,一天可以5次左右,後來慢慢次數減少,第三周時,一天只記錄1,2次,堅持下來後,近期為每日記錄2,3次,等習慣把六時書帶在身上,每天沒記錄就會覺得遺漏什麼事情沒完成,不太踏實。

使用約一個月的心得,我認為六時書對我生活或投資的幫助,就是訓練我正面思考,這件事大部份人的都知道要做,但實際要維持每天心情很正面是很困難,難免受工作影響、沒睡飽之類的影響情緒,但拿起六時書時做記錄時,就會有一個提醒的作用(事件本身沒有好壞,要控制情緒、正向思考之類),我認為六時書的用途,增加日常生活中執行正向行為的機率(種下好種子),及減少負面行為的可能,而人的行為、思想模式,受過去的經驗影響,所以這個心態的改變是緩慢漸進的方式在轉換,透過六時書這個工具提醒自已往好的循環做努力,但還是有破功的時候,像前幾天受工作影響心情不太好,回到家後小孩在那邊吵鬧(三歲小孩的不理性是合理的),一時沒控制好自已,就把壞情緒轉移到小孩身上(事後想想是很內疚)。引用電影裡的一句經典台詞「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所以還需要再持續修練,以下分享使用六時書對生活、投資的幫助。
實例1.對生活的幫助,我試著用正向的態度去誇獎老婆,例如說A.謝謝她把家裡整理的很整齊,我下班後回家感覺很舒適。B.我老媽最近水腦症開刀,老婆帶他去醫院很多次(因內人待職顧小孩中,所以較有空),就謝謝她也很關心我媽,及對家人的付出之類(抱欠,以上這段有點噁心)。或許這只是簡單的幾句話,但我覺得她聽的很開心,因為她心情不錯,我感覺自已的日子也好過一些。(很難具體形容,已婚的可能比較能體會)
實例2.你如何看待世界,這個世界就怎麼回應你。住家附近有一個負面力量強大的鄰居,平日以資源回收為業,因婚姻狀況不太理想結過二次婚,也離婚二次,所以有聽過她在咒怨自已的姐妹婚姻也出問題(總之負面力量強大)。我最近在整理家裡的雜物,部份有回收價值的物品(金屬、紙類),有特別收集給她,其他不值錢的雜物,我推在門口等晚上的垃圾車再處理,沒想到晚上準備出門丟垃圾時,發現她已經幫我都處理掉了,當下有點驚訝她人那麼好。我事後想想人就是這樣,你友善的對待對方,對方也會友善的回應你,這件事就算對負面力量很強的人也是通用的。
實例3.讓我更勇敢的面對挑戰,十一月份有去北部參加一個高投資水準的投資聚會,當下參加完是有點驚訝,覺得報告的人都準備的很充份,報告水平也很高,回高雄後,有點擔心自已的程度跟不上的問題,當下是有遲疑。後來換一個正向角度想也就不覺得那麼擔心,總之就是盡力去準備報告,自我挑戰的結果會有二個a.有機會持續參與聚會,每個月有機會跟投資高手學習 b.沒有挑戰成功,卻也能從這個挑戰的過程學習,無論結果是那一項我都能夠獲得收獲,即然社長願意讓我有學習的機會,何不好好把握呢。抱著這樣的想法,開心的北上去參加聚會,回程剛好有機會跟其中一個高手坐同班高鐵回家,塔車的期間(約二個小時)跟他請教不少投資的問題,收獲不少。

初接觸六時書時,其實很疑惑這個對我投資真的有幫助嗎??也是透過使用,漸漸體會當初尼莫介紹使用六時書的用意,無論做什麼事業想成功,都需要貴人(朋友、老師)相助,而這些人脈不會因為你座電腦前發呆,就會向你靠過來,您必須先擁有好的態度、並且以正確的信念去採取正向的行動,而最快的方式,就是你願意從小事開始為別人付出,目前還在努力播下這些小種子,希望小豆苗漸漸長大,以上心得與各位社員分享。

寶成,口是心非?

這則新聞看似很直白但值得思考,聊聊尼莫的看法
 
結論: 這篇文章其實是跟市場裡有意收購寶成的大咖表態寶勝上架可以賣,而非真的就是明年會重啟收購,推論如下
 
首先,新聞在邏輯上講不通
 
因為從寶成立場而言,收購這件事情越低調越隱晦越好,更多人知道反而容易墊高交易成本
 
寶成今年初啟動收購寶勝已經弄得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這次收購開價港幣2.03沒成功,估計下次要收購起碼要高出20%以上才能篤定成功,算一算成本會比這次多百億以上,還這樣高調表態明年要重啟收購難不成是覺得手上銀子太多嗎?
 
綜上,一看到這則新聞尼莫直覺就是怪,寶成蔡家不是笨蛋,不可能這樣搞
 
其次,講話的人不對
 
詹董是在寶成快40年的老臣,但即便如此,董事長這個位置也是掛名的而已,實權還是在蔡公主手上
 
既然如此,這則新聞是由詹董對外發言就很有意思了,收購這件事情輪不到詹董做主,為何詹董又要講那麼明白說明年要重啟收購且最終意向是在上海掛牌呢?
 
問題來了,寶成這個局是怎麼下的?
 
尼莫觀點是寶成放出這個消息的目的是為了在短中期拉抬寶勝股價,把最終要在上海掛牌這件事情講明的目的是為了讓賣相更好
 
怎麼說呢?
 
先直白的解讀這篇新聞: 寶成明年要重啟收購,今年開價2.03不成,明年應該會開更高,現在股價1.4X(放消息時的股價),買了等明年寶成再重啟收購起碼會有50%以上甚至更高的報酬…
 
這就是寶成放出這條消息的表面意圖,吸引一些人進場買寶勝把股價墊高,不過人算不如天算,這個消息出來就碰到兩個壞消息,一個是國外劣質的做空基金出報告質疑中資運動類股的帳務,一個是美中貿易戰在近日升溫,所以消息基本上沒什麼實質拉抬股價效果
 
那為何這樣做呢?
 
想來想去只有一個可能,就是寶成也許不只是想買回寶勝,其實也存在一種機會是想要賣掉寶勝
 
會這樣思考的出發點是中國私募圈的朋友在去年百麗被私募基金買走的時候曾聊過其實也有私募基金在覬覦寶勝這個通路,但寶勝狀況和百麗狀況不同,且蔡公主在接手製造端受挫的形況下一直很看重通路端,故實際私募基金很難從蔡家手上買到寶勝
 
但那是去年的狀況,今年又多了一個變數就是前兩個月的收購失敗,這讓蔡家意識到要買回寶勝低消會從原本這次收購規劃的台幣410變成五六百億,多花一兩百億的情況下還有買回的必要嗎?
 
且從產業週期思考,這波運動用品產業的復甦是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如果以8-10年一個循環的話,產業的高原期也許就是今明兩年,2020年之後很有可能走下坡
 
在這樣的情況下,寶成既使明年買回寶勝,弄一弄搞個兩三年才在A股掛牌,時間點也是2021或是2022年的事情了,到時候運動用品產業有很大可能又會碰到調整期,既使掛了A股,股價也未必好看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寶勝這個通路且現在很多人覺得是香噴噴的資產,蔡家該怎麼做才會最有利呢?
 
其實無非兩種選項
 
第一種就是趕緊把賣相弄漂亮一點,趁著今明兩年市場大好在高價賣了逢高了結
 
第二種就是繼續經營寶勝,拖過這一波產業高原期,等到產業調整期股價回到低檔時再重啟收購,搞不好只要兩三百億就可以買到,還比這次收購省一兩百億,但以目前市況而言,要在明年等到這種市況機會很低
 
綜上,尼莫認為蔡家目前打的如意算盤是第一個,趁著業績好把賣相弄好看點,股價能拉多少就算多少(但上次2.03沒成功的收購價會造成股價錨定效應的天花板),真的有私募基金要買的時候才能在比較高的價格基礎上跟對方喊價加碼
 
從這個觀點來看,這個新聞由詹董釋放出來就是很聰明地安排了,有意向的買家看到這則新聞後如果沒有深思就會造成一種寶成會出更高價買回的假想,這時候寶成在無形之中變成意向買家在收購時的競爭對手,但之後接觸蔡家得到有意願出售的訊息時,蔡家就可以反饋說先前重申要重啟收購這件事情是詹董的想法而非家族的共識,簡單講就是藉由詹董這個假動作幫蔡家創造一個談判的緩衝區,相當高明的安排
 
總結幾個可能的未來發展如下
 
1. 如果這篇新聞是真的,寶成的想法跟新聞講的一樣,代表以上這些推論單純就是尼莫想太多,在這樣的情況下,考慮目前運動用品產業還在高原期,寶成明年重啟收購的價格還是要高於2.03才有機會通過,就現價(201/6/19收1.4)而言有5成以上的上漲空間
 
2. 如果這篇新聞是有意圖的,寶成的想法和尼莫推斷的一樣,代表從現在起到年底這段時間寶勝的業績應該不會太難看,股價很有機會移動到1.8-2.0這個區間,但很難突破失敗收購價2.03這個錨定效應,這個情況存在一種樂透就是有私募基金業者或是同業用高於2.03的價格收購寶勝
 
3. 也有可能這篇新聞在這個時間點是真的,但寶成明年可以重啟收購時對市況前景有疑慮故暫緩收購,故到時候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併購這種事情原本變數就很多,寶成隨便都可以找到理由到時候不收購
 
各位看官怎麼看這個局呢?
 
==========
 
寶勝私有化 拚明年再送件
 
2018-06-16 01:54經濟日報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寶成董事長詹陸銘昨(15)日宣示,隨著中國大陸健康意識抬頭、運動生活潮流興起,寶成除了製鞋業務,未來將全力布局運動用品零售及品牌代理業務。
 
因應零售通路業績快速成長趨勢,寶成也不排除一年後重提寶勝國際私有化的可能性,寶勝為寶成透過裕元工業轉投資之孫公司,在港股掛牌,在中國大陸布局運動通路,為寶成近幾年重點發展業務,寶勝目前在中國大陸擁有8,800餘家直營及加盟據點,今年續拓點。
 
寶成今年原本計畫推動旗下寶勝私有化案,交易金額逾410億元,但因遭到部分小股東反對而告破局。
 
但據了解,寶成高層並未放棄推動寶勝私有化的最終目標,已針對投下反對票的小股東,積極展開接觸與溝通,爭取支持。而根據寶成集團初步規劃,未來寶勝私有化後,將自香港聯交所下市,並擬申請上海A股重新掛牌上市。

學習初會提升財報閱讀力

績優股夢想家的張Sir發表一篇文章分享一年以來自學初會對提升閱讀財報能力的心路歷程,非常有閱讀價值

欠缺會計基礎,財報分析只能學到皮毛,也許可以朗朗上口一些比率,但終究無法把這些比率和公司的營業活動和策略面作連結,但只要讀通初會這些問題就都解決了

根據尼莫長期觀察,這幾年應該跟幾百個人當面說過讀會計對投資財報力的重要性,但當中真正去讀的人大概只有十個左右,且這些朋友長期的投資技能和績效都有顯著提升

==========

去年中旬因為巴小智和銀行家尼莫粉絲頁的因素, 加入了績優股夢想家, 加入後沒多久就遇到尼莫在台中辦聚會, 我當時心中的一個疑惑, 也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心得, 終於獲得解答: 要如何建立閱讀財報的能力呢?

相信這個話題對於績優股夢想家的朋友們應該再熟悉不過了, 因此開頭就直接表達我的想法”沒錯, 林蕙真的會計學新論, 就是它!”

先說說我的背景. 今年接近40歲, 竹科工程師, 週一到週五過著規律且無聊的生活. 受到老婆的感召, 剛畢業沒多久就養成了記帳的習慣, 定期也會整理自己的資產和負債狀態, 幻想著有朝一日也能達到”窮爸爸與富爸爸”中財務自由的境界. 2010年趁著轉換跑道的空檔, 發現自己的投資成果實在有待加強, 因此重拾書本, 開始多方涉獵各種財經知識, 因此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到現在為止, 平均每天大約花2小時在吸收財經知識/資訊, 例如實體書籍/電子檔/網路財經媒體等等. 學習到的投資方法主要有兩大類, 綠角派是個人人都可以作到, 且經過幾十年的研究證實是真的有效的投資方法, 因為這方法人人皆可達成, 故我把它當作benchmark. 而如果要超越此benchmark, 大概就要採用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了. 價值投資需要投資人深入的了解公司和產業, 而財報是最基礎的資訊. 只是雖然我讀過了坊間幾本解析財報的書籍, 例如操盤人教你看財務報表/怪老子帶你看懂財報選好股/財報狗教你挖好股穩賺20%, 對於四大表和EPS/毛利率/股東權益報酬率等財務指標稍有認識, 但看到財報中的會計科目和數十頁的附註依然霧裡看花, 若再加上母子公司的合併報表, 更是直接投降, 完全不敢下手投資個股. (但這是對的, 如果對於該公司和產業沒有深入的認識, 買下去就只能聽天由命, 了解自己的能力圈也很重要)

從我過去的求學經歷, 我是個適合top-down學習的人, 也就是要”先見林, 再見樹”. 因此運氣很好的, 坊間的財報書讓我先”見林”了, 而尼莫兄推薦的會計學新論則是buttom-up的方法, 讓你進入樹林, 從每一棵樹細細講起. “會計學新論”是一套上下兩冊的初級會計學教科書, 它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訓練出會計人員, 從紀錄和分析公司一筆一筆的交易中, 製造出四大表. 而投資人則能夠從這個過程更詳細了解財務報表到底在表達什麼, 幾個會計科目的加減乘除到底代表什麼實質的意義.

一開始它會先介紹一套設計精巧的記帳方法”借貸法則”, 由於我已經有長年的記帳經驗, 因此剛接觸借貸法則時覺得有點怪, 有點繁瑣, 但又很熟悉. 舉例來說, 如果我今天花了100萬買了台汽車, 我的流水帳大概是”現金 -100萬/汽車 +1台”, 但是借貸法則把會計科目分類成借餘和貸餘, 且每一筆交易(分錄)都必須符合”有借必有貸, 借貸必相等”的規則, 因此會紀錄成”交通工具: 借100萬 / 現金: 貸100萬”. 感覺真的很麻煩, 不符合直覺. 但當我繼續讀下去, 就能漸漸體會這套記帳方法的精巧之處: 借貸法則在紀錄每一筆交易時都可以很快速的讓我們檢查有沒有記錯帳, 而各科目依照借貸分類並彙整後會形成試算表(一種會計流程中產生的表格, 整合了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 任何一筆交易會如何影響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就一目了然了. 相較於我的流水帳, 因為我的帳目簡單, 所以流水帳還能應付, 要是像公司一樣每天都有繁雜的交易要紀錄, 那根本無法對帳, 更別提要編制財務報表了.

接下來它會介紹重要且常見的會計科目, 也就是帶我們一棵樹一棵樹的認識, 共有: 現金/應收款項/存貨/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無形資產/流動負債/資本/保留盈餘/長期負債/投資. 以上每個會計科目都是一個章節, 它會介紹這個科目是什麼, 與此科目相關的常見交易要怎麼處理, 有哪些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舉例來說: 手上白花花的鈔票是現金, 那銀行裡的定期存款是現金(或約當現金)嗎? 而我手邊還沒有用過的郵票能算做約當現金嗎? 資本有普通股, 但最近很多人討論的特別股又是什麼呢? 普通股/特別股/公司債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隨著會計科目一項一項的介紹, 書中會在適當的地方介紹如何利用已經學到的東西來編制四大表, 按照順序分別是: 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 這個時候再來看四大表就再清楚不過了, 而最後會介紹各項常見的財務指標, 如果前面的課文都有讀通, 那對於指標就不止於數學上的加減乘除, 更能理解它想表達的實際意含.

雖然此書是教科書, 但難免有些小地方解釋得不夠詳細, 而此時後面的習題就派上用場. 我發現大多數我對於課文中的疑惑, 都可以在練習題找到答案, 雖然很耗費時間, 但也有不小的幫助. 書中有附練習題的標準解答.

當我們將以上的會計科目都了解後, 大概財報可以理解約7~9成, 剩下的部份怎麼辦呢? 當然可以繼續往中級和高級會計學邁進, 但是所花費的時間與效益相比如何, 還要請會計專長的前輩們指教. 我在此提出我自己的一些遭遇和作法供大家參考, 也歡迎大家提供您寶貴的意見來讓我學習:
1. 子公司/孫公司: 這是現在非常容易遇到的公司型態, 要怎麼理解合併與個體報表呢? 我推薦“圖解新制財報選好股”, 其中有一個章節用非常簡單明瞭的方式來講解個體與合併報表, 以及衍生出的非控制權益和損益.
2. 許多初級會計學沒介紹到的會計科目: 因為已經有了初級會計學的基礎, 所以許多財報中出現但是我沒有學過的會計科目可以在網路上搜尋, 往往就可以找到答案, 而且許多並不難理解. 舉例來說, 我最近搜尋過的一個項目就是”利息資本化”, 當有了基礎後, 再往上學習就會比較輕鬆些.
3. 所得稅/退休金: 這兩類的會計相關科目應該是每份財務報表都會出現, 但這實在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解釋清楚的東西, 所以我目前也僅只於”與前面幾期比較有沒有重大變化”, 並不理解相關細節. 好在我目前所涉獵的財報, 這兩類所佔比重都很低, 所以沒有花心思去認真理解. 若是有前輩願意指點, 小弟非常感激!!

在此, 我總結一些我閱讀的經驗供大家參考:
1. 先閱讀一些能讓人了解財報大致輪廓的書籍, 依照難易順序排列: 財報狗教你挖好股穩賺20% / 怪老子帶你看懂財報選好股 / 操盤人教你看財務報表. 我個人覺得看完前兩本就可以跳入會計學新論了.
2. 會計學新論, 上下兩冊, 共20章. 我每章節大約花費3天, 1天閱讀課文, 2天寫習題, 每天約3小時, 大約花費2個月讀完. 但因為我記憶力不好, 理解能力還可以, 所以這一口氣讀完後, 其實也會忘了一大部分. 因此我會在半年後再閱讀第二次, 這次就是只閱讀課文, 每天大約2小時, 約3週完成. 至於為何要相隔半年呢? 這是因為剛剛硬啃完兩塊大磚頭, 腸胃實在是消化不良, 需要換換口味來舒緩一下, 這段期間剛好也出了些好書, 例如”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2017版)”等等, 重溫股神聖訓時, 發現讀過了會計學之後, 比起之前對於財報似懂非懂, 額外增加了一些收穫!
3. “圖解新制財報選好股”其中有一章節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講解母子公司的財報, 推薦閱讀這一章.

後記:
讀完會計學新論後, 對於一些日常生活有接觸的公司(例如零售業/餐飲業), 搭配著它們的財報, 其實也增添了生活中不少樂趣. 真是逛街/吃飯兩相宜.
讀財報只是了解公司和產業的開始, 而會計學則是讀懂財報的基礎. 希望一些粗淺的心得分享能幫助到人, 也希望前輩們多多指教, 指點我更多進步的方向, 謝謝各位!

有input就要認真做筆記

前幾天(2014/3/5)咖啡聚會後回家一想發現好像沒有人帶筆記本來紀錄,認真想想上次台北聚會有帶筆記本來的人也屈指可數

很好奇不用筆記本的話一聊兩三個小時的內容大家是如何輕鬆的記在腦中的?

尼莫資質駑鈍,一般談話方便的話都會用筆記本摘要重點,沒有紙筆在手就用手機記錄

想更深一點,會來參加咖啡聚會的應該都是認真的社員,連認真的社員在學習時似乎都不夠認真,其他社員更讓人憂慮…

除了與人聊天會認真紀錄之外,尼莫讀書或分析股票時也會認真用手做筆記

有圖有真相~

在網路社群學習和建立影響力的方法

找到一篇前幾年在績優股夢想家發的文章,相信對想要透過網路社群提升投資技能和建立影響力的人會有幫助

==========

今天(2013/10/19)上台北見了巴大和雷浩斯,分享到很多新知識,收獲頗豐的一天

在社團混了一年多,從剛開始加入時看文章,之後加入討論時常挑起砲聲隆隆的筆戰(有興趣的社員可以努力翻翻很久之前的文章串),再之後就練習發文和社員們分享一些想法或觀念,然後很榮幸的獲邀加入管理團隊

想跟社員分享的想法就是:社團是很好的平台,請多參與多利用社團&多互動

在加入社團前,小弟都是自己閉門造車,偶爾和雷浩斯等好友寫寫信件打打電話,但始終也不知道自己的實力深淺,時常碰到瓶頸也都苦無解決之道

加入社團後感覺就不一樣了,社團多元的成員結構和豐富的文章內容都讓小弟大開眼界,也時常都能從和社員互動中得到很多的啟發進而解決自己的盲點,很多社員在無形中都變成尼莫的老師

更有甚者,藉由參加社團舉辦的活動,讓小弟不管在台北或台中都多了許多好朋友,時不時私下的聚會,面對面深度交流投資想法,一點一滴的累積共識和建立友誼,過程更是讓小弟獲益匪淺,比方說今早能有機會和巴大以及騰雲兄一聊就是最好的例子

建議所有老/新社員,
如果你偶爾才來,建議你常來逛逛
如果你都只是逛逛,建議你明天起可以每天從社團挑一篇好文章認真看個三次後留言跟社員分享您的心得或觀點
如果你學習有成或閱讀有感,建議把成果整理成文章和社員分享,會得到更多的回饋,比方說進幾天新社員一些針對研究標的的分享就非常棒
如果你不滿足於網路世界淺淺不深的互動,建議您可以參加社團的活動和我們面對面互動,或可以主動邀集組織聚會如成立讀書會

把社團想像成一片廣渺豐腴的農地,你越用心開墾,就會有越多收成,基督在路加福音第八章中有灑種的譬喻是最好的範例,有心的社員可以找來看看

2018奧馬哈朝聖之旅(中)-活動篇

奧馬哈三部曲的第二部,紀錄117小時的點點滴滴,用流水帳方式記錄,都是旅遊雜記而非投資心得,第三部二老發言心得要過段時間才會整理出來

5/3(台灣時間)

移動日 台中-桃園-香港-芝加哥

早上0800航班飛香港,三點半從家中出門搭機場接送到CC家接CC和Emma後直奔桃機一航廈,五點就抵達到櫃檯拿登機證,應該是到得早的緣故三人都可以選靠走道位,且不囉嗦一次就給全部航程的三段登機證,長途飛行難免想起來走動或如廁,靠走道方便些

入關後發現清晨的一航除了免稅店之外只有一間咖啡店,點杯拿鐵暖暖胃順便和其他夥伴會合閒聊

到香港就是轉機通關後走到閘口等飛機,香港機場有免費WIFI,網速還OK拿來打LINE視訊電話都很流暢,時間到就登機,不過香港這段的登機查驗比較嚴格,登機前半小時就有機場人員在等候座位區跟每個乘客確認機票登機牌和去美國目的等等,確認完會在護照上貼個黃色小貼紙,實際要登機時要確認有這個貼紙才會放行,感覺應該是飛美國航班特有的程序,因為回程香港轉台灣也沒這樣檢查,以前在香港轉飛內地也沒這樣檢查過

飛行時間就是這樣,不斷地在淺眠/看電影/看小說/吃東西之間輪迴,航班雖然約八成滿但尼莫旁邊沒坐人,運氣還不錯,國泰航班的食物也不錯吃(完勝回程AA航班),空服水準也比回程AA好很多

準時抵達芝加哥,下飛機時發現好多印度人既使不老也要坐輪椅,看粉絲回復才知道這是印度仔的陋習,很多國家(如美國)有規定只要乘客提出搭輪椅需求航空公司不問理由一定要滿足,且上了輪椅後通關進出都比較快速便利,印度仔就佔這個便宜

美國時間5/3下午兩點多下機後就去排隊入關,台灣人去美國不用簽證但在出發前三天前要申請好ESTA(線上申請即可,手續費14美金,填寫資料約半小時,填完大概半小時後去查詢就會收到核准,把核准頁面印下來或存下來即可),只要有申請ESTA基本上入關就是和美國人一起排隊(不要排VISA那邊),第一關是先排隊用電腦列印入境申請表,掃描護照後選答幾個問題和照相就會列印出一張登機證大小的入境申請表,之後再去排隊等人工查驗,這一段就比較慢一些了,且查驗官不知為何每查幾個人就會跑離開位子搞失蹤一下讓進度更慢,查驗基本上就是看一下護照和按指紋,十隻手指都要按,先按右手大拇指,然後右手另外四指,之後換左手,過程查驗官通常會跟入境人閒聊一下,不過此趟有英文普普的成員看他通關時查驗官就很沉默,可能聊不太起來看起來也不像壞人就不多嘴,人工查驗結束後查驗官就會收走入境申請表

人工查驗完就到提領行李區,我們沒有托運行李故直接可以走出去,不過要離開這一區還有一次查驗是簡單看一下你的護照和登機證,這邊又要稍微排隊一下,基本上這邊結束後就等於入境美國了

轉機乘客如果像我們一樣沒有托運行李且已經拿到下一段航班登記證,就可以直接去搭乘下一段航班,要先找下一個航班在哪個航廈,之後到那個航廈去安檢進入出發層,過程跟台灣出境類似,會先簡單看一下你的登機證和護照,之後就過行李安檢,這一段安檢要脫鞋子和皮帶,還要把所有電子設備都取出放在籃子裡; 轉機乘客如果還要拖運行李或是還沒拿到下一段登機證,在這個過程就要找到班機在哪個航廈,然後找航空公司在那個航廈的櫃台拖運行李和拿登機證,美國的航空公司櫃台前都有電子票機可以用護照自己刷出機票後印登機證然後去櫃檯拖運行李,基本上這樣會比較快,但用不習慣電子票機其實直接去櫃檯辦理登機證和拖運行李也可以,另外電子票機在最後一個步驟會詢問你是否願意在班機超賣時自動放棄機位,記得這個地方一定要選No

從下飛機到國內線完成行李查驗費時約1.5小時,這還是我們沒有拖運行李的情況下,如果拖運行李的話時間還會更長,所以入境美國時若要轉機到其他地方建議轉機時間預留三小時會比較充分

國際線通關出來要搭機場subway到另一航廈時看了一下飛奧馬哈的航班還顯示準點,意外的是國內線完成通關進去航廈後顯示航班取消,趕緊找機場服務人員問該如何處理(詢問過程也接到AA的電腦語音電話通知航班取消),告知要去某櫃檯找AA服務人員,走去得知航班是天候原因取消,這時候雖然無奈也只能接受,畢竟晚到比不到好,要相信專業

這時候夥伴們花了點時間討論要改簽機票還是直接出機場租車開7小時殺到奧馬哈,因有五六位成員都有辦國際駕照,理論上租車開過去也並非不可行,最終決議還是改簽看看能否飛去

機票改簽過程一片混亂,8個夥伴排在3個櫃台,3個櫃台在不同時間給的轉飛行程都不一樣,有當天晚上飛亞特蘭大後轉奧馬哈,有隔天早上飛亞特蘭大轉奧馬哈,有隔天中午飛明尼亞波利斯轉奧馬哈,甚至還有一位是當天晚上就直飛奧馬哈(而且這還不是第一個排隊的成員,真是太妙了),總之就是一片混亂,連同排隊搞了一小時後8個人行程如下: 1人當晚直接奧馬哈+2人當晚飛亞特蘭大轉奧馬哈+5人(包含尼莫)隔天一早飛亞特蘭大轉奧馬哈,結果原本晚上要飛亞特蘭大的夥伴在半小時後又收到通知該航班取消,最後這兩位夥伴選擇standby候補晚上飛奧馬哈的機位,運氣還不錯兩位都補到位置上飛機,不過這3位飛到奧馬哈的時間也接近晚上12點了

尼莫和剩下的4位夥伴沒麼幸運就只能留宿在芝加哥,AA櫃台一開始告知由於是天候因素取消航班他們只補貼50%的住宿費用,若要全額住宿補貼要我們去問看看國泰有沒有提供,就在尼莫和伙伴們討論要怎麼安排的時候,AA的人又從櫃檯跑出來跟我們要了兩本護照,幾分鐘後拿著兩張住宿券給我們說可以免費入住但只有2間房,起碼比原本只補貼一半來得好也就不bargain了

之後就是走出機場去搭Holiday Inn的shuttle bus,雖說是專門做機場生意的旅館不過離機場也有9 miles的距離,shuttle bus到了下車就直接有飯店工作人員提供準備好的門卡直接入住不用再辦手續,這點還蠻人性的,我們因為人較多在進房間後又要求換雙大床房Holiday Inn也不囉嗦就換給我們

晚餐就在Holiday Inn旁美式餐廳吃,24oz牛排+肋骨排+雞翅+兩大份沙拉+5杯啤酒+小費=USD116(不到台幣3500),吃了覺得很便宜,而且美牛真的好美味,吃完還去馬路上遊蕩了十來分鐘,但因位在郊區真的很荒涼,在便利商店買瓶水就回飯店休息,洗好澡躺平再看一下書以及跟老婆小孩連線後差不多晚上十點就睡了,隔天早上7:15航班差不多四點多就要起床

這邊就提醒了我們旅平險真的很重要,而且旅平險不要只買航班延誤才有賠的,要買航班取消也有賠的,如果出先前有保旅平險的話,在芝加哥的晚餐可能尼莫自己就來一份24oz牛排了

20180528發文後補充: 朋友問到說碰到航班取消時不會很緊張到不了奧馬哈嗎?因為過去的航班很少又天候不太穩定; 其實不太緊張,因為從取消航班開始就有一個選項是直接在芝加哥租車開到奧馬哈,距離約700公里,Google Map導航時間預查是7小時左右,因在芝加哥轉機延誤的8個夥伴中有6個有辦國際駕照,租車輪流開過去是可行的,不過因其他夥伴考慮到大家都才剛經過長途飛行身體還疲累,以及馬上就傍晚了在美國第一次開車就趕夜路風險比較高,所以就先不考慮這個選項

 

5/4(美國時間)

移動日+活動日 芝加哥-亞特蘭大-奧馬哈 + 參觀Shareholder Shopping Day + 參觀巴菲特家&辦公室 + 參加波仙珠寶晚宴

飯店距離機場約15-20分鐘車程,前一天在機場改票時詢問櫃檯多久抵達比較合適,櫃台表示國內航班提前1.5小時即可,早上7:15航班故最晚5:45要到,但因為第一天被嚇怕了,大家都4點出頭就起床,4:45就在飯店櫃台等前一天有預約的機場接駁車,但這時發生點狀況

大夜班的櫃台說晚班櫃檯沒有交接這件事情,他無法聯絡到司機也無法保證5:00一到必然有車,且不只我們,其他幾個美國住客去問也得到一樣答案,就在此時CC在門口發現一台計程車,詢問得知車資只要大概20元就二話不說叫大家上車,因為比較早到機場還有機會去AA(美國航空)窗口改簽看看有沒機會當天直飛奧馬哈

順利的5點出頭就到AA航廈,但真的沒有機位可改,交涉後就還是乖乖地走去Delta航廈check-in,辦票時有點奇怪,5個人只有尼莫的登機證有show座位,其他4人都寫assign at gate,在旁邊討論時Delta的服務人員主動湊上來了解狀況後說不用擔心去到閘口後再跟櫃台換有顯示位置的登機證既可,雖然覺得有點怪怪的但服務人員都這樣說也就衝了,之後就是安檢和到閘口等飛機的一般過程,這個航段還算順利,櫃台換票也沒問題; 補充一下看一下地圖就可以知道奧馬哈在芝加哥西邊,但亞特蘭大在東邊,這種飛法其實繞了很遠的路才到,但當下也沒有別的選項了

因轉機時間只有51分鐘,抵達亞特蘭大就趕緊去飛奧馬哈班機閘口,但還沒到閘口就知道航班延誤一小時,就選了離閘口進的用餐區簡單吃了點東西後排隊等上飛機; 在芝加哥時5人拿到的這個航段登機證都寫assign at gate,所以到了亞特蘭大想說應該跟在芝加哥一樣先到櫃台換票,結果到了櫃檯說不用先換票,座位會以人名縮寫方式在櫃台旁的大螢幕顯示,登機證等實際排隊登機時掃描舊的換新的即可,同一家航空公司在不同地點的做法就有差異,還蠻神奇的

好不容易上了飛機開始滑行時坐隔壁排的CC跟大家說:”我們終於要抵達奧馬哈了”,尼莫還笑著回答:”現在說這個太早了”,沒想到一語中的,沒多久機長就廣播有零件故障需要開回閘口處理,結果這樣一搞又耽擱了一個多小時,抵達奧馬哈時已經接近下午三點半

奧馬哈是國內線,抵達時直接出關走出來即可無須再通關,且機場不大下飛機後兩三分鐘就走出來了,原本要租車但因Hertz只能預定到一台不確定現場有沒有辦法租到第二台,且第一批抵達的人用Uber跑來跑去沒什麼障礙(原本擔心奧馬哈是小地方Uber司機不多,又股東會一下子湧入幾萬人搶車怕搶不到),故在飛機上討論就決定不租了改用Uber或Taxi,所以一出機場就taxi到CLC會場(十分鐘車程,USD13),下車後CC先去Will Call櫃台換入場券,才換好要找地方進去就看見貓大出來接我們,這時候進會場又碰到點障礙,因會場規定只能帶背包進去不能帶行李箱,但我們一行人從機場直奔到CLC都還拉著小行李箱,不過經過短暫面帶微笑的交涉後安檢人員很阿莎力地放我們幾個進去,體會到美國鄉下地方濃濃的人情味

從台灣出發到進入CLC會場花了49小時,抵達美國本土前都還算順利,但抵達後的25小時實在很驚魂,還好語言能溝通問題都能解決而且夥伴們也都放寬心用笑容面對這些挑戰,進到CLC會場時有鬆一口氣覺得好險抵達了&明天可以順利看到巴菲特的fu

會場待了一小時買了些波克夏和巴孟二老相關紀念品(T-Shirt/杯子/背包/扇子/酒杯…,單價都不高,都是Made in China),同時也和會場中不少巴孟二老立牌或畫像合照,快五點結束後發現CLC會場有到波仙珠寶的免費接駁大巴但我們沒搭,因為要去住市區最近的夥伴那邊放行李後去看巴菲特的辦公室以及住家,然後再去參加波仙珠寶晚宴,這幾段路都搭Uber,叫車很順利等幾分鐘就有,車價也合理; 波克夏晚上八點太陽才下山,我們到達巴菲特辦公室所在地時剛好快六點,CC在辦公大樓外探頭探腦往裡面看時大樓保安直接走來詢問要不要進去看看並說六點之前都是開放的,一行人就很開心的進去大樓的大廳晃晃,但規定不能照相有點殘念,尼莫詢問保安巴菲特上班車子是停在地下停車場直接走但到辦公室或是怎麼進來,保安回說大樓沒有地下停車場,所有人車子都是停在大樓旁的路邊車位或停車場後走大廳進來搭電梯進辦公室,聽完覺得自己又靠近巴菲特更近一點了; 去巴菲特家照相時我們特別繞到後面去看了看,跟巴菲特後院貼著的那戶人家有個女孩在門口賣檸檬汁味道還不錯,一杯美金五毛錢,成員Emma更有心的沿著巴菲特住處這個小街區走了一圈後發現在房子另一側比較遠的地方還有鄰居在賣muffin小蛋糕,一個美金一元,蠻有意思的

波仙珠寶晚宴參加人數眾多(應該有幾千人),入場時排隊安檢等了十幾分鐘才進去,餐飲是簡單的歐式自助餐選擇性不多但味道還可以,進去後會檢查證件年滿21歲會套個手環可以領酒,取餐和拿飲料(各式飲料和雞尾酒啤酒等)都要排隊約10分鐘,現場有Live Band駐唱故台下一堆人超high,因為室內場地壅擠,我們跟很多人一樣在戶外草地席地而坐用餐還蠻愜意,總之一整個感覺就是很棒,Nemo在當下感覺是當美國人真的還蠻爽的,CC坐在草地吃飯看著週邊草地滿滿和室內會場滿滿的人都很開心滿足的樣貌時讚嘆的說: 全世界能把股東會辦成這個樣子的大概也只有巴菲特了

不過不知道是我們運氣不好還是巴孟二老真的有年紀了,一行人在Shareholder Shopping Day場地以及波仙珠寶晚宴都沒有碰到巴孟二老出席,去年來參加的朋友在Shareholder Shopping Day還有看到他們兩位開著高爾夫球車進場,實在幸運

晚宴結束後就搭Uber返回夥伴住處拿行李然後去位在郊區的民宿,這次住的是美式小木屋,感覺屋主剛把房子空出來沒很久,房子裡面還很多私人物品和小孩相片,有機會這樣貼近老美生活還蠻有意思的,盥洗後和夥伴邊吃台灣帶來的泡麵邊天南地北的閒聊,很滿足的在快要十二點才去睡

 

5/5 (美國時間)

活動日 波克夏股東會 + Gorat’s牛排

在芝加哥碰到的股東說他前兩年都六點去排隊還可以排到不錯位置,但那是因為他一個人比較容易找空位,人多要坐一起又希望位置不太差的話他建議更早去排

5/3抵達奧馬哈的夥伴們主動表態因為他們休息比較充分故可以五點就去排隊(代表四點就要起床),我們5/4才抵達的夥伴就快六點才抵達現場,多休息一個小時

其實一開始排的位置還算前面,但隨著接近七點開門時間,隊伍慢慢變胖還出現分岔排的狀況,快七點的時候甚至出現一整團幾十個426穿著同一單位的背心用大部隊的方式直接殺到很前面的位置插隊,但現場也沒什麼方法阻止插隊,只能說人只要夠無恥還是能佔到點便宜的

也因為這樣子所以進去後也只能卡到下層中後方進出還算方便的位置,然後你會發現最好的位置大概有一半都被426佔走,除了無奈也只能無奈

七點開門進場有簡單安檢,不知為何水不能帶入(裡面一罐水賣USD4),因CLC會場有多個入口,但進CLC後要進到股東會所在場地只有一條路徑,故所有人都在這條路徑上快走甚至奔跑只為了卡個好位置,從等安檢到進場卡好位置到安排讓所有人在同一區大概花了半小時

之後就是等待九點開始了,等待過程除了照像之外還可以吃點東西,波克夏有準備一些簡單的食物和飲料讓股東果腹,走到會場外面排隊領取即可,也可以付費購買更美味的食物,除了礦泉水之外其他東西價格到是很合理; 大概八點左右有個活動是可以登記跟巴菲特提問的機會,現場劃分成10區,每區可以登記30個名額後抽籤3個名額,我們一行人位置剛好在第十區抽籤區旁邊,一開始還沒搞清楚工作人員在幹嘛,等拍照拍膩了跟工作人員詢問時才發現是登記詢問,但也只有尼莫登記到最後一個名額,(數都被426搶走),最後抽籤結果也有2個名額被426取得

九點開始會先撥放半小時的短片,內容有巴菲特找一些大人物拍的搞笑短片(比方找阿諾練健身,找拳王梅威瑟單挑拳擊,找LeBron James單挑籃球之類的),或是一些波克夏系列公司的廣告,或是一些波克夏自己歌曲(如讚揚經理人)等等,也有段調侃投資理財行業的影片特別有趣,充分展露巴菲特的幽默感也讓全場充滿歡笑,不過從這個時段開始,會場保全人員就開始限制不能使用照相機和攝影機

九點半巴菲特和孟格準時現身,之後股東會內容其實在網路上就都看得到,尼莫就不贅述了

現實的講巴菲特的英文尼莫大概只能聽懂8成,孟格的更慘大概只有6成,所以時常出現那種巴老和孟格用幽默方式結束一個話題讓現場笑成一團但尼莫還會意不過來的情況

提問方面分成三組人輪流提問,一組人在巴菲特左手邊是由記者朗讀股東會前收到的股東提問(應該有選過內容),一組人是專業的投資專家在巴菲特右手邊,另外就是現場10個區域抽到提問籤的幸運兒

多數問題都與以前年度提問類似(巴老和孟格的回答方式其實也都差不多),但也會討論熱門話題如美中貿易摩擦,426大概佔了三四成的現場提問但提出的問題都沒什麼水準,更多的是為自己行銷打廣告(比方一開始提問就會說我是來自XX省XX基金的XXX,我們基金在中國從事XXX,然後提出爛問題),讓人厭惡

因為時差和睡眠不足的緣故,才十一點多尼莫就愛睏到受不了走出會場覓食,發現原來前一天Shareholder Shopping Day的攤位也都還在,所以如果不是要到CLC的Will Call領入場券的話前一天活動未必要參加,現實的講應該沒幾個人從頭到尾認真聽完二老發言

十二點半到一點半之間是二老的休息時間,一行人回到座位區時幾個夥伴就討論下午要開溜了,來了有見到本尊心願達成就好,下午去逛Shopping Mall吃美食還有去很多朝聖者都會去的Nebraska Furniture走走

尼莫和貓大等5個夥伴在會場待到4點才離開,下午兩點多睡意又來時尼莫選擇到上層看台區找不一樣的角度看二老,這時後發現其實陸陸續續都有人離開,故接近三點時上層看台區最靠近二老那區(距離二老約20-30公尺,就在波克夏經理人區旁邊)其實不少空位,尼莫就開心地去那區近看二老和拍照,那區的保全人員很友善,看到尼莫拍照面帶微笑的說”這邊不能拍照喔,不過我沒看到你”

三點半一到巴菲特就準時結束會議,所以最後幾個提問的回答就比較簡短,休息約莫十分鐘後就開始正式的股東會程序,這部分就和台灣多數上市櫃公司的股東會很像其實就是司儀朗讀走個程序而已,對尼莫而言重點反而是休息的十分鐘現場燈光有開更適合照像

另外會場裡有免費WIFI可使用

結束後四點在CLC會場外和夥伴們會合後搭在當地認識的台灣朋友Andrew租的車離開去吃巴菲特推薦的Gorat’s牛排(先預先寫email訂位,Gorat’s網站有email,尼莫3月份就訂了10人位置,4月份又增加到12人),因時間充裕順路還去看了巴菲特時常去外帶早餐的那間麥當勞

Gorat’s原定五點開門但不到五點就開放進場,一共13個人吃下來平均每人USD49不會太貴,味道也還可以(去之間爬文評價不高),但說實話也沒比前兩天在芝加哥Holiday Inn旁餐廳吃的好吃(但那餐每人USD26),總之更多的就是吃他的名聲,回台灣後就可以說自己吃過巴菲特最愛的牛排館了

不到七點Gorat’s很禮貌的催客人離場要換下一批客人進場,看過巴菲特的興奮感過了之後其實大家都顯露出疲態,故原本還想續攤晚上high到天亮去搭飛機在飛機上補眠,但一行人就默默地各自上租來的車或Uber離開,尼莫也累到回到Airbnb住處沒盥洗就先睡兩小時再起來和家人視訊後才盥洗入睡

 

5/6 (美國時間)

移動日 奧馬哈-達拉斯-香港-桃園-台中

清晨六點的飛機,夥伴們來時都被航班嚇到了,兩點就起床,三點出頭就到機場,這邊要特別感謝租車的台灣朋友Andrew友情客串Uber司機接送我們,由於住在郊區清晨Uber難叫車,前一天討論交通安排時Andrew就很講義氣的說他接送我們即可,且因為在郊區的共有8位男生,Andrew跑了兩趟才載完,然後早上七八點還去參加5K路跑,實在太猛了

三點鐘航廈櫃台還沒開放,一夥人就先用電子票機掃描護照和輸入票號後印出登機牌,大致上都算順利,但有兩位怎麼弄就弄不出來,著實令人緊張; 另外因為是使用電子票機,機位是分配好的,不滿意要選位幾乎都要多付費,不知如果是櫃台辦票是否也是如此,還好航程最長的達拉斯到香港段尼莫原本就分配到靠窗位,就沒有付費換位了; 三點半多工作人員抵達後很快就開櫃台幫兩位夥伴弄登機牌,結果發現問題出在這兩位(貓大和柏鋒大)因為在前一段芝加哥飛奧馬哈是現場候位的方式補位上機,但AA誤將他們視為no show就自動取消之後的航班預定,因為是航空公司的bug所以很快就處理好了,但當下貓大就判斷AA這樣會超賣機位,果然登機前就聽到AA廣播徵求兩位自願者放棄搭乘

快四點時兩位女生抵達機場順便帶了YJ預定的Amazon包裹,因裡面是易碎品YJ就去拖運行李,尼莫因為紀念品買不少行李已從來的時候背包+登機箱變成大行李袋+登機箱,想到在香港機場要幫老婆多買榮華蛋捲且要幫小孩買迪士尼玩具又會多兩袋到時候不好拿,就乾脆也把行李袋拿去拖運,這就為之後晚回到家埋下伏筆

奧馬哈要去候機的安檢還蠻嚴格,還好我們航班早又早去排隊沒有影響登機,飛行也很順利,抵達後原本以為從國內線要轉國際線還要出境通關一次,結果搭機場的Skyline抵達不同航廈後走下手扶梯就是轉機香港的登機閘口,當下有點傻眼還跟附近的服務台確認真的不用再通關查驗護照才放心地去吃麥當勞早餐,這就明白了原本美國現在是入境審查很嚴格但出境基本上是不太管

轉機時間近三小時,悠閒吃完麥當勞後時間還夠尼莫搭Skyline跑去另一個航廈逛GNC買點維他命回台灣孝敬老婆和老媽(航廈賣得比較貴,但怎麼買都比台灣便宜),買回來也差不多就登機了,飛香港一路幾乎都在睡,尼莫運氣不錯雖然航班超過九成滿幾乎沒空位,但尼莫這一排三人位只做了兩人空間寬敞些

飛到香港時應該是排隊降落實際延誤了二十分鐘抵達,轉機時間只有2小時,原本尼莫還有點擔心時間不夠shopping,結果剛轉機完到出發層就發現航班從18:15改到19:55,那就可以慢慢買榮華和迪士尼了

採購時其他夥伴發現19:20有航班想去改簽,尼莫買好趕去櫃檯時除了尼莫和YJ其他人都改好,但因有拖運行李要改簽航班需要兩小時的作業時間來不及,造成尼莫和YJ只能乖乖等原航班不能換,這下就要和其他夥伴分開走了

跟在美國碰到的狀況比起來這算小case,當下就和YJ去吃翠華(魚蛋粉+奶油豬扒包+凍奶)後去閘口等飛機,結果登機時間又從19:55改到20:05,登機後又因航班擁擠等了半個多小時到20:45才起飛,實際飛到台灣開艙門時間是22:35

要趕最後一班11:21高鐵回台中,22:35下飛機後22:45就完成通關等行李,22:55拿到行李後直奔taxi stop,司機大哥很配合的只花7分鐘就從一航廈開到高鐵桃園站,讓尼莫買好票後還有時間在小七買罐水然後悠閒的走去月台等車,23:59抵達後家母來高鐵站接尼莫,24:30終於回到家看到獨自在家照顧二寶五天的老婆一臉憔悴的在等門實在很慚愧

 

以上,尼莫把這趟117小時的奧馬哈朝聖之旅當成給自己的40歲生日禮物,希望50歲(或是45歲?)的生日禮物是去標和巴菲特一起午餐,那就一定會帶上全家人一起去了

 

 

一個價值投資學習者的思辨

績優股夢想家的茂林兄今天在臉書社團績優股夢想家分享了一篇投資思辨文章,內容對學習價值投資的人非常有參考價值,尼莫特別跟茂林兄借來分享

認識茂林三四年了,印象中一開始是在台北的投資聚會碰到的,後來尼莫轉調高雄時在高雄辦過幾場活動茂林都有參加就更熟悉了。茂林真的很認真,工作之外還要照顧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這樣還能擠出時間學習價值投資甚至主動出面在高雄主持一個讀書會。有感於茂林的認真,尼莫推薦茂林參加由威廉主持每月在新竹舉辦的實戰投資聚會(就是績優股夢想家2.0社團,聚焦深入研究分析公司和分享標的),也讓茂林有不一樣的提升,以下就是茂林的優質文章,請享用

===============

進到價資投資這個領堿大約三年多,透過跟同好交流、實戰,在投資的想法上,持續有在做調整,小弟簡單分享一下投資心得與大家交流(ps.實際上是為了交半年作業) 如果之前有不小心看過我的po文應該知道,我在進社團之前的績效並不好(幾乎年年賠錢,小賺大賠,但開始做研究個股後,2016、2017年的績效好到自已嚇一跳(這二年總資金的報酬都有30幾%),不遇今年開始(2018)有點傷心,目前帳損約10%, 我曾經以為我是進到價值投資學習後,吃了投資大補丸,功力大幅提升,事實上短期的績效,都有很高的運氣成份,一時的損益,其實難以作為投資能力的判斷,帳戶裡的股價變化,只是市場的短期因素。之前書中有一句話(我忘記是誰說的xd) 衡量一個人的投資能力,至少要十年、二十年才有辦法做判斷,對這句話稍有體悟。那什麼是投資能力呢? 如果短期的獲利結果,無法做為衡量自已的投資能力的指標,我該如何做客觀的判定呢。小弟的想法,這個跟我們評價公司時會遇到的問題相同,僅是看歷史的量化數據是難以判斷未來的公司價值,你必須在深一層的思考,為自已的投資能力做質化分析,並時常思考及修正。就我目前粗淺的想法,做為價值者投資能力的判斷,至少可思考這幾個因子 1.價值判斷能力。 2.投資策略。

1. 價值判斷能力… 首先我必須說這個很難,再利害的人都有判斷失準的時候,沒有人是神,利害的投資者,也只是相對勝率較高的winner,當決定進場的那一刻,還是有跟市場賭一把的因子存在(我認為市場的價值判斷有誤,我現在就要進場睹一把,小把或大把就和個人的投資策略有關),最利害的價值判斷能力,是又快又準,短期績效大爆發,但這個很難,難處在於市場有一堆專業的競爭者(專職法人、專職投資者),都在追求這件事,如果你只是偶而看看財報的上班族,真的不要這在這個區域跟高手對砍,會死很慘,因為除了要判斷的準外,還要快,除非你有很強的資訊取得優勢(極端一點來說就是內線),不然很容易跟著市場的情緒起伏,影響到投資操作。另一個價值判斷模式,慢但是準,有不少價值投資者,會說我看三年後的價值,認為現在可以買進,但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還藏著另一層意思,避開主力市場,現在不受市場關注,因為缺短期的亮點,但我跟市場比氣長,只要長線我判斷的準,市場遲早要還我公道,我認為這個模式的難度也不低,但相較於短線要和市場的專職高手硬拼會好很多,而誰有很強的價值判斷能力,只能靠時間來證明,就算是股神巴菲特,也是在數十年後,才確認他股神的地位的。只能持續在生活中的各方面學習,提升自已的判斷能力。

2. 投資策略…投資策略的類型很多,沒有那一種策略是最好的,強者不一定是因為他完全彷照某位大神的策略來強迫自已執行,重點是適合自已的,找到合適現況的模式並重覆使用後,能多年再現自已的績效。重要是策略背後的依據是什麼,這必須基於投資人本身要夠了解自已後,再思考自已跟市場之間的相關性(第二層次思考),然後訂出自已感覺到舒服的策略(投資哲學),這和找另一半的意思一樣,不用看別人另一半有什麼優點,找到適合自已的最重要,日子過的開心,且往好的方向在走才重要。去看別人的任何一種策略,重點都是背後的羅輯,思考那些模式自已可用,利害的投資人有一套堅強的投資哲學,或許那只是幾句話的原則,但後面藏著無比堅定的理由跟信念,讓他能貫徹執行。

最後再提一點,我認為耐心也很重要,價值投資需要等待,常要接受不受市場肯定的孤獨感,偶而懷疑自已是不是判斷錯誤,無論耐心等待好價格、或耐心等待獲利都一樣。在等待的期間,就是反思自身價值判斷能力、投資策略的時候,時間到底會是你的敵人亦或朋友,時間自然會告訴你答案,交易的不用太多,要想的很多。

以下為發文後的留言補充

大家威武,這幾年跟大家學很多。 我認為一時的損益如何,就我目前的資金量,其實對我的人生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就算明天帳面賺100%,還是要起床上班(當然心情會比較high),同樣要面對很多人生的課題(健康、家庭、工作…等)。 很多年前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利害的和尚磨砵賺到錢,有人把和尚的砵拿走後,彷和尚的方式磨但是卻賺不錢」 講故事的人後來提問說為什麼結果會這樣,那個時候我的回文理由寫一長串,後來看見有一句回覆很玩味「就是做正確的事」 當時還體會不來,但現在慢慢有點理解,其實不管是投資或做什麼,都是在學習做正確的事,不要只想著賺錢,只要你做對的事,自然會得到好的結果。 那現在做的事正不正確,不會立刻有答案,硬要爭個道理也無意義,時間自會證明一切,活在當下能做的就是持續思考、反省,自已是不是在做對的事,時間到了自然會有答案。

 

解讀巴菲特談能力範圍與評估企業

巴菲特:對我們認為無法理解的企業,我們不會花一分錢。而我們對理解的定義是我們能評估該企業未來10年的發展前景。我們所知道的唯一的掙錢方式是去評估企業,如果我們無法評估一家碳鋼企業,就不會買入,但這並不表明它不是個好企業,也不表明它沒有安全邊際。這只是說明我們不知道如何去評估它。各種各樣的人會通過多種我們所不明白的方式去掙錢,這是一個自由的世界。但是,希望通過我們投資科技股來掙錢的人會犯一個很大的錯誤。現在有這麼多人說他們知道如何投資科技股,你盡可選擇他們,為何非要讓查理和我去做這種事呢?
 
 
尼莫補充:
 
這段文字告訴我們要在市場獲利,你要做的就是去找你有能力評估未來十年發展前景的公司,然後用有安全邊際(折扣)價格買入,做為評估失誤的緩衝
 
現實的講,評估任何企業未來十年發展前景都是很困難的事情,這需要大量的商業和產業知識作為基礎,但也不代表在齊備這些技能之前你就不能使用價值投資
 
變通方法就是也許現在還看不到未來十年,但可以訓練自己先看一年到三年,然後慢慢擴充到三年到五年…;營運模式複雜或產業變遷快速的行業看不懂沒關係,可以先挑簡單和穩定的事業下手
 
重點是在這些過程中你要謹守自己能力範圍,就是了解你自身的限制在哪裡,刻意的避過自己的弱點,不要不懂裝懂什麼公司都看什麼股票都買
 
上面巴老這段文字就是很好的例子,原文應該出於接近2000年的股東會,那時巴菲特因為一直沒有投資科技股,造成公司那幾年表現低於因科技股狂飆而上漲的大盤,市場上有不少嘲諷聲,不過沒幾年科技泡沫出現又證明了誰才笑到最後
 
近20年後巴菲特終於出手買入被視為科技股的Apple公司,這代表經過不斷的進化,Apple終於在巴菲特的能力範圍內;現實的講這有很多可能,也有可能是巴老終於搞懂這些科技,不過尼莫認為更有可能的是代表Apple所在的市場已經夠成熟到巴老看得到未來十年

去中國工作待遇多少才合理

最近有朋友要去中國工作但苦惱薪水要開多少,尼莫整理幾個注意事項如下,這篇文章偏向從受薪者角度思考要開多少才不會被虧待,但實際上最後能談到多少取決於受薪者和僱用方的博弈
 
第一,隱形成本
 
勞健保   如果是在台灣沒有公司的無根台商工作,台幹一般沒有台灣的勞健保; 健保比較簡單解決,去區公所掛名即可投保,且保費不高每月只要六七百; 勞保就沒有了,更麻煩的是沒有勞工退休金,以後還每個要要繳之後領少少的國民年金,或是要找辦法去公會掛勞保累積年資; 但總之去中國就等於放掉在台灣的官方退休金(不要期待台商會給台幹退休金),談薪水的時候要把這塊損失算進來,比方如果你預計60歲想領300萬退休金,現在40歲還會工作20年,光這個部分每個月薪水就要多4000塊才划算
 
返台次數   台幹去中國前都會盤算一年回台灣幾次,但實際上都會少算,原因有可能是1) 在台灣的長輩生病,2) 自己或跟隨去的家人生病且對對岸的醫療沒信心, 3) 重要的紅白帖, 4) 中國工作苦悶壓力大會想念家鄉,每次回台灣連同機票開銷起碼幾萬
 
台幹會低估在當地開銷   一般台幹都會覺得公司包吃住在當地花不到什麼錢所以錢可以存很多,但實際上存的會比想像中少; 比方因為宿舍吃選擇少或吃得差,多數台幹在休假時會到市區消費上館子(和按摩),這些都是額外費用; 台幹要帶領當地員工,自掏腰包請吃飯或飲料等是常有的事,當地人請客注重面子,一般不會請太差; 另外因為台灣天氣和對岸不同,秋冬天衣物要額外添購這也是開銷; 除此之外因消費習慣不同,台幹一般在中國不太購物但回台灣時就會大肆採購
 
第二,機會成本
 
目前家庭年收入多少?   這是最主要的機會成本,起碼薪水一定要比這個高,額外再加上面的隱形成本,另外也要考慮因為過去中國工作造成家人分離或是離鄉背井壓力這些犧牲的代價
 
去中國後預計家庭年收入多少?   中國工作一般是談稅後年薪多少而不是談月薪多少,如果是有根台商通常每月會在台灣發2-3萬的薪資,其他部分在當地發,這樣所得稅會比較少; 但如果是無根台商薪資發放方式差異很大,要搞清楚怎麼發以及要交多少稅
 
發展機會   基本上去中國以後就要想在那邊有什麼發展機會,因為很難回台灣工作,主要原因有三個,
1) 中國經驗在台灣沒用,台灣公司不會因為你有中國經驗就多給你錢或給你擔任管理職,
2) 台幹在中國管理人數動不動就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回台灣第一管理職難找,就算找到管的人數會少很多會覺得自己大材被小用,且錢比中國少又會更鬱悶,所以台幹很少回台灣,
3) 在台灣職場超過40歲如果沒有人脈的話很難找到管理職工作,多數公司的管理人員一般自己培訓,要從外部找管理人員的話會從業內有經驗有實績的去找,但台幹去中國後台灣這邊的人脈和經驗就斷了,回台灣會有很嚴重的中年危機問題,這也是絕大部分台幹很難回台灣的主因,且跟上面那個點一樣,如果不是管理職的工作目前在台灣月薪可能只有兩三萬,這對領慣高薪的台幹而言也很難接受
 
第三,其他
 
不要把台商當成台灣人   其實多數台灣只是利用台灣人背景比較相似好管理和比較值得信任這兩個點找台幹,但在中國看過太多台幹被利用完之後就被丟棄的例子,比方屆齡退休的台幹被資遣拿不到退休金,或是跟老闆打天下幫老闆檔酒把自己身體弄差後公司翻臉不認人,主要原因都是其實這些台商在中國待得久了都染到中國人的氣息,所以千萬不要天真的以為台商老闆就會照顧台幹員工
 
子女教育和未來發展   台灣人在當地是準國民待遇,小孩要就讀當地學校都進得去,但當地學校比台灣學校來得高壓和競爭許多,教育方式也偏向台灣早年的填鴨教育,教育內容又有很多政治課程跟我們的理解有非常大差異,這些都要台幹家長能夠接受;  另外一點就是台灣雖然承認中國學歷,但台灣的職場其實不會買單中國學歷,所以子女在中國求學念當地學校的話,代表未來也要在當地發展才比較有機會了,回台灣很難有發展; 現實的講,在中國台幹圈,一般只有高層台幹會帶子女過去,因為大部分台灣人不太接受讓子女念當地學校,但要念台商學校(一年台幣三四十萬)甚至國際學校(一年台幣六七十萬)的話學費又太貴,公司不幫忙付學費的話多數台幹的薪水是無法負擔這種學費的
 
談薪水不要客氣   台灣人一般談薪水都很膽卻不敢開口要,最後常常都搞得被台商吃死死; 現實的講,台灣人在台灣平均年薪約50萬,如果考慮上述那些隱形成本和機會成本,除非你是二十幾歲年輕人比較可以接受低薪,如果是三四十歲的人了,去對岸沒有年薪百萬以上根本就不要考慮,因為得不償失; 總之談薪水一開始就要敢開口要,不要公司開多少都接受,更不要抱持著公司不會虧待我的想法,台商很現實的,多給你錢就等於我自己口袋錢少了,一般多數都抱持著能少給就少給的心態,且薪資待遇一開始沒有談高,等到進去公司做幾個月之後要再談也很難了,因為人家已經知道你放掉台灣的工作一定要領這邊的薪水才能生活,既使會調薪頂多也調個少少的幾千塊
 
工作時間   大部分台幹都是一天工作12小時(早上8點到晚上8點),一個星期工作6天,福利待遇好的公司會給加班費,但大部分台幹都是責任制沒有加班費,想當台幹就要算一算如果在台灣是這樣的工作時數的話可以領多少,尼莫在中國碰過很多一開始沒有搞清楚結果到中國後才發現自己當台幹時薪比在台灣上班時薪還低的呆丸郎
 
子女教養   如上,台幹工作時數長且週六也要工作,這也是多數台幹沒有帶子女同去的原因之一,因為未必照顧得好子女; 且因為不是當地人,如果子女求學或是看病有需要找人拜託關係的時候,其實台灣人在當地是很弱勢的; 但如果是只有一方(通常是男生)到中國工作,台灣這邊就會變成假單親的狀態,小孩可能一兩個月才能看到爸爸一次,這種親情相處的損失也要考慮在隱形成本裡

持股幾檔比較適合

2014年尼莫在績優股夢想家寫了一段討論持股家數的文字,結果管理員Kai大和Sam大的回復更深入精彩,轉貼如下,都有得到原PO允許轉貼

==========

Kai大

我沒有強大的亮單文…不過我倒是可以建議配置的一種做法,您可以參考看看

持股檔數跟數量應該是根據你研究的狀況,而不是硬要把它拆成固定幾檔,因為你買進的理由是根據你對它的研究,而不是根據你持有幾檔。

比如說,你如果對兩檔深具信心,其實你持有兩檔就夠了,其它就看你買到的多低價,靠分批買進。

如果你的研究範圍比較大,你可以多持有幾檔,十檔也沒什麼關係吧?你的研究不夠深入精準,就算持股集中也沒什麼用,換句話說,你的研究夠深入精準,持有一、兩檔這種數量,也不會怎樣,除非你的資金在該股裡可能造成流的進出流不出來。

引用巴菲特的話: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然後看好它。

如果你沒時間看好它,那麼就是研究的當中,看到好的標的,可能買一點點,然後觀察它(的價值價格變化),在研究其它的標的時,又看到好的再去買一點點,然後觀察它,然後直到你買到預定的資金投入數量,再去觀察"它們",在往後的日子把差的換到好的,到達預定獲利(自己估算的價值)的,換成還沒達到預定獲利的。

如果是我自己的情況,以前投機一定只持有三檔以下,現在我的做法是看到"良好又低價"的公司就會買,研究到哪,買到哪,不會限定一定要幾檔。沒有時間研究就只觀察,到達預定獲利就離場,如果沒有備用標的就空手,直到又找到比較良好又低價的公司再繼續買。

所以,我個人的建議是,別執著在持有幾檔,而是執著在對想持有的公司的了解程度。

資金管理則是每個人不同了,要看自己的狀況,比如你看某股深具信心,但是為了對應之後可能看錯而需要往下加碼時,你需要留多少現金在身上,這關乎你對該公司的價值價格差距,如果你覺得價格偏離價很遠,而且有安全邊際,那麼你留著加碼用的現金可以少一點,比如說,你覺得該公司的價值至少值本益比15倍,但目前只有10倍,那麼你就可以留少一點的現金做為加碼用,或許是跌到9倍的時候加碼,假設只想加碼到7倍時,先預留這些現金下來等,如果沒跌下去,那就留著加碼別的股票。

至於風險控管,設立停損點,我個人覺得不是個好方法,如果公司體質沒有變動,那麼不管多長時間都值得持有,也就是說,風險的控管應該來自本身對標的的研究程度,假設你對某標的的研究程度不高,你只要控制你投入的金額就夠了,如果它的體質確實往下,並在價值低於安全邊際的價格時,那麼你就該認賠賣出。因為我的觀念是,自己即風險,風險即自己,所以風險控管是利用資金跟安全邊際的限制來讓自己誤判的風險降到最低,而非分散持股即可分散風險。

以上拙見。

==========

Sam大

持股多少,我想一方面是有回收最大化的考量,但另一方面我想也跟每一個人的性情有關。

的確正如Nemo大所說,一般學術研究多認為多於七到十隻持股,可以靠增加持股的來分散風險的功用便不多了。

然而,我的淺見是投資如果是件有趣的事,會比較愉快,因此我持股的增加,主要是因為好奇。一方面也是想多認識一些行業。

我想您可能也注意到有些持股比重甚低,基本上這樣的持股只是書簽的功能,要提醒自己,有空回來看看。

從資金控管來看我是個一方面膽子很小的人,我想我的持股不曾單一持股超過我個人淨值的6%-7%。所以在這方面我想我是比較學習像Walter Schloss。

不過只要找得到好標的我倒不會因為大盤高低而影響購入的決定。主要是因為我儘量確定生活上其他需要的我先安排好,剩下的再投資。

==========

尼莫觀點與上個月寫的這段文字差不多

建議散戶持有股票家數5-7間甚至更少

績優股夢想家一個網友分享績效後哀嘆年化獲利15%不易,看了持股發現持有超過20家公司,這其實就是獲利拉不上來的原因,分散投資雖有分散風險效果,但同時也分散績效,其實搞不好買台灣50的績效都比自己持有20多間公司好

價值投資的對於持股數的理念是集中投資,把資金集中在真正好的投資機會上,但這對投資人的估價技術有較高要求,只會用簡單財務指標選股絕對不夠,起碼要有理解和評估業務模式的能力

換個角度說,其實可以做投資研究的時間就那麼多,持有的檔數越多代表平均花在了解每間公司的時間越少,了解越少就越沒信心買多和抱久,這樣績效當然無法特別出色

寶勝,難得回沖

寶成收購寶勝破局後尼莫在四月下旬買回寶勝,平均成本1.2X,短線帳面獲利近2成,4月下旬時跟朋友分享的估值思考和今日針對1Q18財報以及後續觀點更新筆記如下

關於投資想法紀錄,早期尼莫習慣用活頁筆記本整理研究資料,研究後的想法和心得寫在紙本筆記或是用電郵方式存在Gmail中,最近幾年改為都存在Evernote裡,方便有效率多了

==========

20180420

對寶勝近期評價思考

結論
2018年股價會回歸到HKD1.5-1.8/share區間,相較現價(201/4/19 HKD1.24/share)有20%~45%空間,快的話五月中公布1Q18季報就會開始反應

基本數據
2016年營收162.36E,淨利5.61E,NPM3.46%EPS RMB0.1072/share(HKD1.34/share)
2017年營收188.33E,淨利3.94E,NPM2.09%,EPS RMB0.0757/Share(HKD0.946/share)

Forward EPS
1. 公司預估版本
2018 EPS HKD 11.54-13.18 cent/share
2018/4/12電話法說會營運展望預計2018年營收成長12%,OPM3.5%-4%,稅率35%,計算出
3.5%版本 2018年營收210.93E,淨利4.80E,NPM2.28%,EPS RMB0.923/Share(HKD0.1154/share)
4%版本 2018年營收210.93E,淨利5.48E,NPM2.91%,EPS RMB0.1054/Share(HKD0.1318/share)
2.Nemo預估版本
營收成長15%,OPM3.8%,稅率35%,計算出
2018年營收216.58E,淨利5.35E,NPM2.47%,EPS RMB0.1029/Share(HKD0.1286/share)
對營收比較樂觀原因是1Q18實際較1Q17成長17.8%,公司給的guidance顯著保守
對OPM相對樂觀原因是公司去年為了要被收購把利潤做得比較差已經打掉很多存貨和固定資產減損了,今年報表相對乾淨的情況下OPM回升可期待

PE思考
運動用品通路(預估市場年成長15%)
有獲利
主要代理領導品牌Nike和Adidas
給予合理PE12X (PE band 10-15X)的評價
其他兩間類似競爭對手安踏/李寧目前PE都30+
但寶勝與安踏和李寧品牌+通路相比只有通路欠品牌

Target Price
Target = EPS HKD0.1286/Share (Nemo預估版本) x PE12 (合理估值) = HKD1.54/share

Upside Oppotunity
OPM改善超出預期
營收成長超出預期
PE朝安踏和李寧邁進
預計2018年底淨值HKD1.5/share提供下檔保護
2019年下半年再次啟動收購?

Downside Risk
營運表現持續低迷
收購案HKD2.03/share的錨定效應影響估值攀升
電商衝擊持續侵蝕GPM和OPM
管理層再次啟動私有化壓低利潤意圖會壓抑股價
港股大盤整體下修影響估值

==========

20180515

昨天傍晚公布1Q18報表,數字符合預期,淨利成長33%

昨晚睡前還在肖想今天股價會彈到1.6或是更高,結果今天股價反應只達到當初預想的低標,看來市場對寶勝的利潤前景還是有疑慮,這也很實在,畢竟一個季度的利潤反彈無法證實長期盈利能力回覆,預計還要1-2個季度利潤反彈才能再催化股價往上

今年的利潤預計會和2016年度相仿,當年度股價多數時間在2元以上,但寶勝從4Q16起當了一年半的壞學生,預計至少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有機會讓市場扭轉評價

Action Plan: 跟香港朋友追蹤昨天晚上裕元/寶勝法人電話會議內容 (今天都沒有大行出更新報告,看來大行是被打臉打怕了乾脆都不出)

What’s New: 20180418已退市的百麗宣布與騰訊合作,這個議題很有意思,中國電商發展已經到頂,下一階段發展重點就是電商和實體的整合,寶成只要能夠拉攏到BATJ任一家在股份或營運上和寶勝合作的話,寶勝股價有非常大想像空間

2018奧馬哈朝聖之旅(上)-行前篇

趁著記憶猶新把這趟2018奧馬哈朝聖行細節記錄下來,這系列第一篇文章講如何規畫這趟行程,第二篇文章交代實際活動細節,第三篇文章會針對巴孟二老談話比較有感的部分分享心得,這是第一篇行前篇

 

緣起

二月初好友Jerry傳來波克夏今年股東會節目表並且問尼莫有沒有意願去,起因是去年有跟Jerry提過很想去參加,今年Jerry看到節目表出來後主動詢問

其實一開始覺得成行機會低,主要原因還是二寶都還很小尼莫出國老婆一打二太辛苦,意外的是跟老婆提起時老婆一開始沒有直接否決,磨了幾天後某天睡前老婆表態鼓勵尼莫真的想去就去吧,畢竟是很多年的夢想了,而且以巴孟二老的年紀而言股東會還能開幾年,誰也說不準

另外一個原因是最近手頭比較寬裕,老婆是標準的會計人對家庭財務抱持保守穩健原則,這幾年雖然A股重倉的貴州茅台和中國平安漲幅都以倍數計,但老婆都是一句話:”沒賣掉都是未實現利得不算數的”,故在老婆心中尼莫投資沒賺什麼錢,幸運的是年初賣了寶勝扎實的認列一筆已實現利益,龍心大悅的老婆論功行賞也就讓尼莫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男人要在家庭中有地位,多賺點錢還是很重要的,這不是尼莫老婆現實而是真實世界原本就如此,如果你坐時光機回到遠古的狩獵時代就會發現也是一樣的,甲洞穴男主人出去打獵都獵到大隻的牛羊甚至老虎,乙洞穴出去打獵只獵到小隻的兔子或松鼠,你覺得甲或乙洞穴男主人哪一個在家庭和部落的地位會高些?

 

行程

除夕前幾天決定要去後就開始安排行程和機票住宿交通等事宜

這邊要先說明股東會雖然只開一天,但包含前後一共是三天的活動; 活動第一天一般安排在美國時間五月第一個星期五,中午11點到下午5點在公司所在地奧馬哈的Century Link Center(以下簡稱CLC)有Shareholder Shopping Day活動,其實就是租下體育館展示波克夏旗下公司業務,主要子公司都會設立攤位也會賣一些紀念品,另外同樣時段在CLC有個區域讓未能提前取得隔天股東會入場券的股東憑持股證明(跟券商申請)+身分證明(外國人就是拿護照)換取入場券,每個股東可以換四張,第一天晚上6到9點波克夏公司在波仙珠寶旗艦店辦自助餐晚宴招待股東,只要憑股東會入場券就可以免費進場享用美食和enjoy live band

活動第二天就是實際的股東會,受各界投資人追捧的巴孟二老回答提問的時間是9:30-15:30(中間休息一小時),另外9:00-9:30之間會有巴老精心製作的搞笑短片,15:50之後巴孟二老會在現場開股東會,晚上在Nebraska Furniture會有股東烤肉活動,每位股東USD5元就可以參加

活動第三天是5K的路跑活動還有巴菲特打乒乓球的表演等,尼莫沒參加到這一天活動,細節沒有很清楚

尼莫去美國代表老婆要在家一個人照顧兩寶好幾天,因為實在很辛苦故一開始想法是越快回來越好,看一下航班發現如果只參加D2股東會活動的話全程最短只要4天,但考慮到去程航班有可能會延誤,故最終決定提前一天出發實際去5天(5/3-5/7),行程如下

D1 台灣時間5/3 從台灣去美國,時差原因預計抵達時間是美國時間5/3傍晚

D2 美國時間5/4 上午去看巴菲特家和辦公室,中午和下午去CLC換入場券和參加各事業擺設的攤位,晚上早點休息準備隔天參加股東會

D3美國時間5/5 清晨四五點就要起床去排隊以求座位離巴孟二老近一點,股東會七點開放入場,九點開始,三點半結束

D4-D5 美國時間5/6 一早航班啟程回台灣,由於時差緣故預計回到台灣已經是5/7晚上

活動後證明預留一天的安全邊際是正確的,原本預定抵達波克夏時間是5/3 18:26,結果因航班延誤實際抵達時間為5/4 15:26,沒有預留一天的話根本就參加不了股東會巴菲特的問答時間了,頂多只能趕到CLC看一下下巴菲特15:50開始主持股東會(CLC離機場約10分鐘車程),但沒有提前一天抵達無法兌換到入場券到了也是無解

 

機票

確認行程後就查機票,一開始查到的都是從台灣往東飛,主要飛法有以下幾種

台灣-舊金山-奧馬哈

台灣-舊金山-丹佛-奧馬哈

台灣-舊金山-芝加哥-奧馬哈

台灣-東京-丹佛-奧馬哈

總之大部分就是在舊金山轉機,票價約台幣45K-50K,總飛行時間19-25小時,有的傍晚五點左右到,有的晚上十點多到

上面幾個乍看最吸引人的航班組合應該是第一個,但其實這個行程因為台灣出發時間晚(早上十一點),舊金山轉機奧馬哈要等快10小時,實際抵達時間近美國時間5/4晚上十點,反而算晚到的

除夕休假前一天原本打算出票經丹佛或芝加哥轉的航班,預計抵達時間是下午五六點,這個時間抵達的好處是若後續租車,租好車後到達住處天應該都還是亮的(奧馬哈晚上八九點才天黑)

通知旅行社出票前想說再查一下EzFly好了(原本都用Skycanner查行程),結果查到一個組合是台灣-香港-芝加哥-奧馬哈(回程: 奧馬哈-達拉斯-香港-台灣)的飛法只要3萬出頭,抵達時間晚上六點半還不至於太晚,實際飛行時間跟其他組合差不多且轉機時間更合理(美國境內轉的部分3小時,香港轉的部分2小時),當下就決定訂這個行程,更意外的是問了雄獅後給的價格更優只要25800,小殘念是這個組合的台港段只能從桃園飛不能從台中飛,系統就是拉不出來台中航班,不過25800實在便宜所以當天就毫不猶豫地刷下去

原本規劃的航班是台灣-香港-芝加哥-奧馬哈,但因為芝加哥到奧馬哈段航班在我們要到登機閘口前取消,原本5/3 18:26可以抵達奧馬哈,臨時在AA櫃台改為隔天一早先飛亞特蘭大後再轉奧馬哈,因亞特蘭大轉奧馬哈段又延誤,實際抵達奧馬哈時間是5/4 15:26了; 奧馬哈原本就是小地方,飛去的航班都是中型或小型飛機,航班也不密集,故雖然慢了快一天才抵達,但臨時改還能順利抵達就已經要偷笑了; 後來在奧馬哈碰到台灣朋友Andrew在活動前三週才訂機票,那時芝加哥往返奧馬哈機票就要USD500

 

夥伴

買好機票確定要去之後就在Line投資群組以及FB績優股夢想家找夥伴同行,最後一共找了10位(含尼莫)夥伴同行,當中8位飛機行程和尼莫基本一致,另外2位在美國有其他行程就自行安排

尼莫之外的9位夥伴都是尼莫時常往來的好友或是曾在投資聚會碰面過的網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還是要face to face才累積得起來,相信這些夥伴都是因為見過尼莫知道尼莫不是會亂搞的人才報名參加

 

住宿

查詢機票時也開始查詢住宿,因為波克夏活動在一月份就公布今年股東會日期,故查詢住宿時就發現所有市區的飯店都貴起來了,三星每晚平均六七千起跳,四五星有名的那幾間房價每晚都一兩萬

這個錢也不是負擔不起,但尼莫出遊有個習慣,會視出遊目的是旅遊還是度假選擇飯店,旅遊的話因為在飯店時間少,只要乾淨衛生好睡即可,飯店設施不重要,房價合理不要偏高最重要; 但若是度假因多數時間都在飯店,故設施和餐飲都要考慮,房價倒是其次

這趟旅程當然算是旅遊,故沒打算住貴鬆鬆的飯店,那就從Airbnb民宿下手,找一找發現靠近市區的房間其實也都不便宜大概每晚都要四五千,想說既然有租車了開5-10分鐘到市區和開15-20分鐘到市區沒差多少,最後就選了離市區開車約15-20分鐘的郊區房間,2人房平均每晚不到2000元

因為有10個人(8男2女),原本訂了Airbnb的5間房都位在奧馬哈市區西北方向約10公里處,當中有兩個地方個有兩個房間,另外一個地方單獨一間,四月上旬單獨一間的房東取消訂房後又預訂了比較靠近市區的兩個房間(因有一位成員習慣住單人間),協商後住單人間那位夥伴負擔房費6000,其他夥伴每人2658元,住宿期間是5/3-5/6共3晚

這個經驗告訴尼莫Airbnb的住宿預定不是100%穩固的,取消的那個房東評價比較少且普通,未來再訂Airbnb都要儘量找評價多且高的房東預訂才比較沒風險,且四月上旬再預訂房間選擇性比二月上旬少且貴許多,最後預定到的是房東剛整理好新放出來的房源且價格相對合理,運氣還不錯

 

交通

安排行程時問了去年有去參加波克夏股東會的幾個朋友,結果多數都建議租車活動比較方便,原因是波克夏是個人口不稠密的城市,往返住宿地點和CLC和巴菲特住家/辦公室或Nebraska Furniture等地點都沒有公共運輸工具,故租輛車活動比較方便,而且美國租車也不貴,尼莫跟Hertz預定一般房車三天約USD210,若加上額外駕駛人和油錢的話應該總開銷會在USD300左右,另外Hertz租車預定不需要使用信用卡,取消比較方便且沒成本

租車要考慮取車和還車時間,抵達航班原定18:26抵達,機場營業點在那個時間是有營業的故取車沒問題,但還車時因是早上06:00航班,清晨三四點租車點沒有營運,這時就要選有自助還車的租車公司,Hertz在奧瑪哈機場的租車點就有這個服務,好像是把車子開到指定的停車區域後把鑰匙丟到信箱即可,尼莫因航班延誤最後在奧馬哈的一天半主要用Uber活動,實際上沒有租車,細節也不清楚

其他注意事項 – 租車就要辦理國際駕照,拿台灣駕照去監理站申請即可,但要記得除了國際駕照外也要帶台灣駕照正本才能租車; 在美國租過車的夥伴表示預定時名字的順序儘量要跟護照上名字順序一致,因為夥伴碰過曾經有前後顛倒然後取車時被刁難的情形; 另外尼莫建議租車package的保險儘量遠高一點的,美國人命很值錢,開車一不小心弄傷個美國人搞不好一輩子要在美國洗碗還賠不完…

 

保險

去海外旅行,尤其是沒去過或距離比較遠的國家,買一點旅平險和旅遊不便險是比較合宜的做法,二月份規劃行程的時候還有把這件事情列入清單,但後來忙一忙又忘了這件事情直到上飛機才想到還沒買,但也太遲了,殘念

 

行李

因為多數成員都是第一次去美國或很久沒去美國,考慮轉機時間和聽說很嚴格費時的美國通關手續,夥伴們的共識就是只帶隨身行李登機不托運行李,以避免延誤到行程,且現實的講因為只去五天而且不是天寒地凍的時候去,衣物不會太厚重,登機箱加一個背包其實很夠裝

回程時大家多數也沒託運,但尼莫因為要在香港買榮華蛋捲給老婆以及迪士尼玩具給小孩的緣故,決定把波克夏買的紀念品以及穿過衣物打包用行李袋託運(尼莫出遊會帶摺疊行李袋,採買東西方便帶回),免得在香港機場要扛三四大包東西上飛機有點窘,但這個決定讓尼莫晚一個多小時回到台灣,因為原本香港轉機18:15航班delay到20:05(實際起飛20:45),沒托運行李的夥伴可以直接改簽19:20航班,但有託運因找行李要額外2小時故來不及改只能含淚目送其他夥伴先飛回台灣

發文後20180513補充: 尼莫實際帶去的衣服是T Shirt+薄長袖+外套一件,搭飛機時就是T Shirt+薄長袖(或長袖棉衫),在奧馬哈的清晨或入夜後在室外才要外套,睡衣帶了長短各一套,結果長袖睡衣都沒穿到

 

入場券

尼莫沒有美股帳戶,故入場券要靠其他有美股帳戶且持有波克夏B股的夥伴幫忙,波克夏B股一股約美金200,換算約台幣6000,其實取得入場券門檻不高

實際取得入場券的流程是二三月的時候跟券商申請持股證明,然後股東會前一天的Shareholder Shopping Day帶著持股證明和護照去CLC會場[Will Call]櫃台登記後就可以拿到入場券,一個股東會發4張入場券,我們這次去參加的夥伴共有4位是股東所以入場券很夠用

上面是一般的方法,如果券商夠力的話其實是可以在股東會之前就收到實體入場券的,這次同行的貓大就是這樣,他請老虎證券透過IB在出發前幾天就取得從美國寄來的包裹裡面有4張入場券和活動說明書,有趣的是貓大到CLC後又拿持股證明和護照換了4張入場券很開心的分給我們做紀念品

現場兌換入場券時可以晚一點去,這趟去奧馬哈因航班原因有段時間拆成兩批人行動,第一批人Shareholder Shopping Day中午就去排隊換票但大排長龍排了一小時,第二批人到達會場已經三點半多去換票就完全沒人,因為Shareholder Shopping Day裡面攤位逛逛其實一小時差不多(很認真逛也許兩小時),建議未來要去的朋友可以考慮下午兩三點再去排隊後逛會場即可; 另外雖然說一個股東換4張但也有協商空間,我們第二批抵達時共5人當中只有一位股東CC,CC去換時就跟工作人員拜託一下然後工作人員也給了5張入場券,不過猜想是當時也沒別人去換的緣故所以可以給方便,人多時很難開這種方便小門,但其實我們多換的也沒用到就是了,因為還沒走入會場就發現貓大親自帶著入場券出來迎接我們,超講義氣

發文後20180513補充: 如果完全沒有股東身分,還有兩個方法可以取得入場券; 1) 花錢的方式: eBay網拍可以買得到,今年看的價格差不多一張台幣幾百元(不含到台灣運費&要用這個方法請儘早下單避免郵寄延誤); 2) 免費的方式: 臉皮厚一點的話股東會前一天的Shareholder Shopping Day在CLC Will Call櫃台地點外面等其他股東兌換出來後去討絕對討得到,也許會被一兩位拒絕,但每位股東有4張入場券,應該會有很多股東都有多的,尼莫一行人在芝加哥轉機延誤的兩天都碰到同一位要去參加股東會的老美,這位老美剛好來過台灣跟我們就很有聊,閒聊時也有關心我們票夠不夠主動表態有多的入場券可以送

 

天氣

五月初奧瑪哈氣溫大概10-25度,日夜溫差大,不過因為濕度較台灣低,實際感覺沒那麼冷

另外Uber司機跟我們說美國中西部氣候很不穩定,時常會有暴風或下大雨,我們去到芝加哥時芝加哥飛奧馬哈航班就是因為天候因素取消,出發前查詢奧馬哈天氣都是一片晴朗,所以實在很難說得準,Uber司機也說兩年前的股東會那幾天都碰到大雨,那年參加的人就很慘,所以相較之下雖因航班因素慢了一天抵達,但實際上要看的要吃的都沒影響,去的兩天天氣也都很舒服,沒在當地碰到下雨算是幸運了

 

價值投資者的人際時間思考

 

Kai Hsiao大在FB社群績優股夢想家新發表的文章,這是篇可以引發思考的一篇優質文章,值得一讀也感謝Kai大借尼莫分享(標題是尼莫下的),以下為全文。

==========

名為友誼的一場盛會,身為價值投資者的你,如何參加這場party?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刻意練習這本書了?我想這本書這麼有人氣,應該有很多人讀過,我不打算把一些落落長的東西搬上來,我挑我要引用的部份就好。

他上面說到一件事,就是天賦是可以練成的(除了先天上的限制,比如你長得不夠高,花多少時間都不可能打NBA)但需要你刻意練習,而且是花費大量時間,這意味著,你的學習如果要到卓越,你必須用很大量的時間,並且有意識的計畫並訓練。我想有很多人不太清楚所謂的大量,該書有提到7000小時或1萬小時養成,那麼,成為一個有耐心、恆心、安心的三心牌價值投資者,需要多少時間呢?要多少小時?

我們無法知道確切的數字,我們只知道,你要成為一個價值投資者,現在、立刻、馬上就可以,至於是什麼水準起步,這就很難說了。實際上,要成為價值投資者並不是說你一定要學會什麼,而是你要能自律學習,像我就自誇不完全價值投資者,因為我也滿愛打電動的,如果有什麼想玩的,我會買來玩,然後可能連續密集沉迷在裡面或許80~100個小時這樣,然後才又會快速回到正常生活,也因此我不玩網路遊戲,我只玩單機,破關就封印。因為我有時候無法面對誘惑,我也不想因為某些事而放棄生活,生活包含欲望在內,所以我順從我的渴望,但是快速讓它結束,避免影響太多。但是我還是會控制儘量早一點睡覺,然後提早半小時~一小時的時間到公司讀點東西、學習語言。你必須學習,不同的價值投資者都有不同的觀點,但是共通的行為是一直學習,如果你今天需要讀懂財報的能力,你就會去學習它;如果你想要知道怎麼修車,你可能會去買本汽車修理大全來看看。你可能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但當你還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你總會想著讓自己多學會什麼,而你並不會去衡量學會這個東西要7000或70000個小時,你只是要去把它學會,然後你一直做這些事而已,如果你一直想要了解成為一個你想成為的人要多久時間,你很有可能會馬上打退堂鼓,所以我的建議是"Just learn it"

但是這之中會遇到很多阻礙,比如說我,沉迷於電動、沉迷於約會(而且不是女朋友,哭哭)、沉迷於跑步,這些都會阻礙我的學習,但還有一個會阻礙我的學習,就是朋友。咦?有沒有搞錯?

我在學吉他的時候,經常逛很多論壇,我看到一句話心有戚戚焉,所以就一直記到現在了。{如果你想要很快速的進入彈奏高手的階段,請最大限度的縮小你的朋友圈}。我沒想到下面的留言附議會多到滿出來。上次有說過,價值投資的路是很孤獨的,因為根本就沒有人能幫你什麼,只能靠你自己願意走入學習的路,這是我認為的實話,有朋友很好,但是你把你的人生當成一場party,到底在這條路上,來參加party的人有多少?又都是哪些人來參加的呢?如果你身邊的朋友沒人在搞投資,更不用說價值投資,請問這場一人party你又能開多久?(有的人很有耐心,所以他一個人也可以開一輩子,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這樣)。

我們或許會去參加一些社團,然後我們覺得自己再怎麼不濟,也能夠在別人的party裡找到繼續開下去的理由,結果你發現這場舞會,要嘛是世界舞蹈冠軍,要嘛是舞蹈新手,往上交流你怕交流不到什麼,往下嘛,你又已經滾瓜爛熟,該怎麼辦啊?其實,不管在哪個party裡,你仍然是你自己的主角,只有你往上了,這場party的友誼才會成立,你要嘛成為教人的,要嘛成為被人教的,成為教人的那個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配合對方,成為被人教的只能被動的等待別人釋出,你會發現你還是不怎麼有朋友。好消息是,在這個社團,大家並不排斥互相的指導,壞消息是,就算有人願意交流指導,你還是得花時間去學習,因為別人指導的,總是只能隔靴搔癢,沒有人真正知道你的難處是什麼,有時候只是一個小點卡住,但就是沒人可以點破那個小點,這可能關係到你的表達能力(會直接跟專業能力相關)或表達方式。

你如果能多學習一點東西,你會發現時間很不夠用,但是你四處都有朋友有party,你必須取捨,你可能得開始選擇朋友,雖然有很多人都是好人,你也很愛跟他們混在一起,可是說實話,在你想成長的那條路上,分出來跟他們相處的時間,你只想要更短。你或許不想放棄這個朋友,但是你的確不願意多花太多時間去跟他培養像以前那麼好的感情,因為你知道你有更重要的人生任務要完成,所以你可能一開始會想要把這些朋友拖著一起進來,但你發現他們並不要,所以你選擇自己孤獨的走上這條路。

如果你要成為價值投資者,我敢說,這就是你必經的一條路,甚至你不想成為什麼價值投資者,你只是想要用更多精力跟資源去陪伴家人,這都會需要你壓縮你的朋友圈,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人說這條路很孤獨。

但你明白,這才是你想要的,你可能會在社團找到跟你一樣,既愛講垃圾話,又愛研究財報的朋友,於是你進入了另一個朋友圈,你參加了另一場party,或者是說,你為你的人生開了一個新副本。我曾經看過一個研究在說人一生中會遇到多少個朋友(見過面認的出來或記得名字的就算),或是一生中會走過多少路之類的人生統計,我記得沒錯的話,一個人一生會遇到的朋友平均數是350個左右(開臉書看看…好像差不多吶),所以我們這樣算一下,你一年上班大概正常的話是放150天左右的假(含特殊節日),呃…我沒有說那些不用上班的人;好,回歸正題,你有沒有發現,你分配了多少時間給了你的哪些朋友?你有350個朋友,你大概只有150天可以拿來分,然後你要留點時間給家人吧?2/3不過份,你大概有50天給350個朋友分走,然後你們見面還不是只有看你的時間,還有對方的時間,那麼你有問過自己應該跟哪些人來往嗎?

我以前常常在跟我的朋友說,你要知道,我一年見你超過兩次,那代表你真的是我的好朋友了,我一年見不到你一次也不代表我跟你不好。

回歸到價值投資上,再提到大量時間學習這件事,你可以評估看看,時間已經這麼少了,你到底要花多少時間在交朋友(或交哪些朋友)上?這難道對你來說不是一件重要的事嗎?重視價值,你有價值嗎?你的朋友有價值嗎?有的人會視為這是一種勢利,是罔顧朋友真正的價值。老實說,我同意,因為所謂的朋友也不能是建立在利益上的,有時候甚至犠牲你自己的利益也要跟這個人來往,這種情感層面的事是不能用這種方式衡量,但是,你不能被"不同的人生目標的朋友拖著你的一生下水"。

我想,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你可以廣交好友,但是做為一個價值投資者,巴菲特、孟格都提過慎選朋友的重要性,我想,他們的"朋友"一定多如牛毛,但是你可以看到他們經常混在一起的,永遠是那些人。

認真思考你跟圍繞在你四週的人的關係的重要性,我認為不亞於學會價值投資這件事,又或者是,它其實是一種體現價值投資的行為。

價值投資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是吧?

資訊傳遞落差很可怕

前幾週朋友問尼莫是不是很推薦某間公司,好奇的反問為何這樣問,朋友說他朋友的朋友參加尼莫聚會聽尼莫講到這支後買很多,然後跟朋友的朋友推薦這支"尼莫推薦股",輾轉又傳到朋友這邊
 
這種狀況很常見,其實這支股票並非尼莫主動提起,只是在聚會時有參與者問到,尼莫說法應該是"這間公司的營運基於XYZ這幾點很有競爭力也很有未來想像空間,但尼莫沒有深入評估過故估值是否有高低估現在不好說,且持股的催化劑和風險也都還沒有深入了解過",傳來傳去就變成尼莫推薦股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績優股夢想家有個讀書會的Line群組在討論大立光時成員留言說“尼莫大曾說,股價低時,資產負債表仍相當好看的公司是金礦!",尼莫認識且見過這個成員數次,是個很認真學習的年輕人,但他顯然誤會尼莫的意思
 
首先這句話不是尼莫說的而是孟格說的,其次是孟格也不是這樣說,原文是"陷入困境但資產負債表強健的公司是金礦",孟格的陷入困境是指營運陷入泥沼甚至已經連虧兩三年而非股價下跌就是陷入困境,大立光的狀況只是營運狀況在近期有點雜音,但其實還是獲利良好,稱不上陷入泥沼
 
其實在投資網紅的江湖上尼莫還算不上什麼咖,但這種狀況就已經層出不窮了,相信類似的狀況在影響力遠在尼莫之上的那些大咖或是暢銷書作家身上更常見,也就是基於這種自身經驗,投資聚會時若有成員分享到XX大或知名YY分析師推薦NN股票就是聽聽之後不會太認真,因為別人究竟看到什麼點讓這家公司值得投資經過轉傳很容易失真,且每個人買賣方式和操作邏輯不同,同樣的標的不同人操作賺賠差很大

寶勝國際,這次沒錯過

分享近日從寶成收購寶勝的投資操作,這筆投資從頭到尾費時近一年,獲利60%,操作思維一開始是尋找超跌股,但最後幾個月轉變為[事件投資],什麼事件呢?提早觀察到寶成有收購寶勝的意圖並且評估合理收購價後重倉。

緣起

寶勝是中國最大的運動用品通路,主要銷售Nike和Adidas品牌,約有七八千間門市,先前在中國工作時就逛過寶勝門市。

寶勝是寶成集團在中國投資的運動用品通路,寶成其實1990年代就在中國切入這塊市場,但那時候因中國對外商的零售還未開放故主要是透過人頭控制,約莫2002左右開放後就寶成這一塊就慢慢浮出水面,2004~2006年將為了在香港掛牌上市購併了全國多個省分的不同體育通路,2008年6月在香港上市IPO價格HKD3.05/Share,上市後由寶成的製造業務主體香港上市的裕元工業作為主要股東,裕元持有寶勝62%股份。寶勝命運多揣,上市沒多久就碰到金融風暴,之後股價就再也沒有高過IPO價格。

中國運動用品零售產業在2009年金融風暴影響淡化後有幾個好年冬,但因各品牌展店速度遠大於市場需求成長,在2011/2012年開始顯著走下坡,2012-2014是產業調整期,很多門市都關掉以及很多小品牌也被掃出市場。

尼莫在香港的外資Buy Side朋友在3Q15股價約HKD1.1/Share時跟尼莫聊到說根據他們數據中國運動用品零售產業在2014年底是谷底,2015年已開始復甦,且他們的Fund已於1H15進場買入寶勝,平均成本HKD0.7/Share。

聽到消息後就第一次深入了解寶勝業務並進行估值,因對中國運動用品零售業復甦後的利潤率反彈程度抓得太保守,故寶勝估值算出來只有HKD1.2-1.3/Share,評估後認為相較於股價已接近HKD1.1/Share安全邊際不足就沒有介入,之後一年就眼巴巴看著寶勝股價很快地往上噴到2016年9月最高的HKD2.7-2.8/Share左右。這個不成熟的投資想法在3Q15時有在台北的投資聚會跟朋友分享。

 

小規模進場撿超跌低估股

4Q16時寶勝因營收成長性在2016年9月之後掉到個位數故股價大幅滑落,2016年底時跌到約HKD2.2/Share。尼莫固定會從短期有大幅下滑的熟悉股票尋找低估標的,故此時寶勝又一次進入尼莫雷達區。

很快2017一開年寶勝就公布了一個蠻奇特的公告說2016年12月有"不正確的銷售紀錄"但"並不重大",然後CEO和CFO就下台了,會計師悶不吭聲沒說什麼,財報也沒重編就這樣過去了,但是股票市場對這種帳務問題最敏感,股價隨即又崩一段,二月初最低約HKD1.7/Share。

連續下跌的股價讓尼莫忍不住在二三月間第一次出手小幅買入,成本價約HKD1.95/Share。因第一季的獲利表現遜於市場預期很多股價在尼莫買入後又大幅下滑,尼莫在六七月間股價HKD1.5/Share附近時又小幅加碼,主因是考慮第一季的獲利差應該有很大程度是更換管理層後的[洗大澡],且營收成長其實還不錯。

回頭去看這段操作,很明顯二三月的時候出手太急了,因為尼莫明明很清楚一般公司會在更換管理層後的一到兩季有打呆帳打呆料打呆機等動作把一些陳年爛帳算在前任頭上,忽視了這點結果就是這部分資金慘被套牢近一年。

八月中寶勝公布2Q17財報其實還不錯,在第一季獲利大衰退的情況下第二季獲利已回穩,雖然看起來還是衰退但考量2Q16基期較高,實際上2Q17的成績並不差。因為營收持續保持雙位數成長故預期3Q17利潤率會持續改善,因此在十一月十號左右3Q17財報公布前夕又小幅加碼。

投資邏輯基於買超跌股的買入到此為止,因為利潤還沒改善故原本就買不多,且後來投資邏輯轉為事件投資後大舉重倉,故這部份佔後來總投入金額比重約10%。

 

預期寶成會併購寶勝後用[事件投資]思維大規模重倉

十月下旬準備十一月初一個投資聚會時要報告檔案,因觀察到1)南山人壽第三季獲利比去年第三季高很多(寶成要認列南山利潤的20%,南山會逐月公布淨利,可藉此預估寶成會認多少投資收益,若比前一年同期大增寶成季報就有很大概率會優於預期),2)裕元工業上半年業績很好持續改善利潤率,預期寶成第三季利潤應該也會不錯,3)截止十月為止寶成與裕元股價走勢有很明顯背離,故認為寶成是值得推薦的標的就開始深入研究。

寶成到3Q17的基本面其實就是上面講的那樣,但研究過程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公告是裕元工業八月份時有宣布要在十月發特別股息HKD3.5/Share,因裕元2013-2016年股息分別是HKD1.1/Share,HKD1.15/Share, HKD1.2/Share,HKD1.4/Share,這個特別股息的金額顯得異常巨大,且查了才發現裕元歷史上沒有配發鉅額特別股息的紀錄,上次配發特別股息是2003年每股發HKD0.37/Share,沒特別多。

(這邊插話補充一小段,香港外資朋友曾跟尼莫說裕元在香港法說會公開表態未來現金股利會每年微幅增長,從2013-2016數據看來的確如此,有思考當作定存股的空間)

裕元發行在外股數約16.5億股,寶成持有約50%,以寶成持有裕元的比率和匯率用HKD/NTD=3.8換算,寶成十月份時已從裕元收到現金股利台幣110億元。

寶成是營收合併千億等級的公司,這種規模的公司一般都有相當的財務操作紀律,不會沒事就搬一大筆錢放在手邊亂花,所以重點來了,寶成從裕元手上套現110億元要幹嘛呢?

這邊有個小技巧是分析要以寶成的個體財報思考而非合併財報,主要原因是這筆錢是在集團內搬來搬去,從合併財報分析看不出端倪,要從個體財報下手才能判斷寶成的想法。

寶成是投資控股公司,個體財報現金近幾年都沒超過台幣十億,一下子拿到110億現金在手上,應該是有什麼安排才對。

這邊要說明一下,寶成和裕元中間還有一層控股公司叫做寶興(就是這次寶成用來收購寶勝的Wealth Plus公司),裕元配息是配到寶興,但寶興是投資控股公司(講白一點就是紙上公司),拿到這筆錢只能做三件事,投資用掉/把錢再往上配還給寶成/還銀行借款,前兩項都會和寶成規劃綁在一起故分析寶成即可,還銀行借款部分因寶興銀行借款部位維持在台幣一百多億已經很多年了甚至最近兩年都還有增加,故推斷不會突然沒事要還110億瘦身。

(20180124發文後補充,網友私訓詢問如何看到寶興的借款? 回答:推論出來的,寶成所有公開資訊沒有揭露寶興完整財報,但在寶成年報的[各關係企業營運概況]這個表有揭露資產負債權益營收等重要數據,寶興營收相較於資產規模非常微小故推論營運負債也很微小,故把所有寶興的負債都當成銀行借款看待。現實來講銀行借款給類似寶興這種控股性質的OBU公司財報差不多都長這樣,資產方就是少少現金和大大長投,負債方幾乎全是銀行借款。)

所以回頭繼續分析寶成個體財報,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掉110億,那就要看報表上有哪些科目有百億以上的規模,這時就可以發現報表上超過台幣百億規模的科目只有三個-長投(增加投資?)/銀行借款(還錢?)/股東權益(配現金股息?),但後兩者機會很微小。

以銀行借款而言,寶成個體財報銀行借款最近幾年都控制在台幣兩百億到兩百五十億左右的規模,且根據2016年報最近會到期的長期借款是2019年,故寶成應該沒有要還銀行錢的壓力或意圖,推斷錢不會用在這邊。

以現金股利來講,台灣一年配一次股息,寶成都在八月份配息,下次要多配息也是明年的事了,沒必要提早那麼長的時間把這麼大筆錢先搬回來idle在那邊,且寶成蔡家也不是慷慨愛高配息的家族,故推斷錢不會用在這邊。

這樣要用錢的地方就只剩下長投了,把寶成長投攤開來看,規模百億以上的又只有三項,裕元/南山/JV。當中裕元不需要寶成投資,裕元每年有美金4億左右資本支出都是自己在香港借錢處理,不須依賴寶成。南山人壽獲利良好,雖受提存準備金等因素影響未能配息,但2017年也數度澄清沒有要現增,且市場一直有傳聞說南山要在1H18掛興櫃,故推測不是南山要用錢。JV就更不可能了,寶成底下有幾十家和上游鞋材廠一起投資的JV,但幾十家合計金額也就台幣一百多億,不會有JV投資需要用到110億。

這幾項都不是,那剩下唯一的選項就只剩下收購寶勝下市,為什麼尼莫會想到這個呢?起因是在研究寶成時一直看到接班人第二代的蔡佩君提到要把寶勝作大,深入思考後又區分成內外在因素。

先看內在因素,寶成目前是由第二代公主蔡佩君於2012年前後接手營運,研究寶成時發現蔡公主在近年只要接受訪談都會明確表態她要把寶勝做大,比方兩則如下。

2016/10/13今周刊 「我希望有一天能達到『製鞋』和『零售』一半一半,甚至有個夢想,寶勝比裕元(寶成集團的製鞋公司)大很多。」中秋節過後,蔡佩君率領主要幹部,接受《今周刊》採訪團隊獨家專訪時,暢談寶勝苦撐多年,終於繳出第一份漂亮成績時,她綻開笑容說。寶勝對整個寶成集團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事實上,不只蔡佩君,就連爸爸蔡其瑞私底下都曾開玩笑地對她說,如果有一天,寶勝真的比裕元大很多,「我們就去買一架私人飛機來開。」可見這對父女對零售通路的重視程度。(今周刊訪問刊出前後寶勝股價就開始一瀉千里,果然通常一家公司熱門到會被專題報導某個層面就代表也許股價也在高檔了)

2014/06/18自由時報 蔡佩君說,投資機會總是很多,有金融業、房地產、電子業,但「想好心要定」,集團未來將專注於製造和通路本業,尤其是轉投資的寶勝目前在大中華區已有逾6000個零售點,未來還有很多成長的可能性。

其實這種心態很容易理解,換做你是蔡公主,你也會這樣做,為什麼呢?

因為從蔡公主角度出發,接手父親的寶成,製造(裕元)那塊已經相當成功了,這塊做好無功做不好會被市場罵,且裡面一堆功臣和名將,手要伸進去管到位不容易,那還不如挑軟柿子吃從集團裡爹不疼娘不愛的寶勝下手,反正原本營運績效就不好,做好做大了功績就都是蔡公主的。

但這時候會碰到一個很大的問題-股權結構。

寶成持有裕元50%,裕元持有寶勝62%,這樣的架構代表不管蔡女士把寶勝經營得多好,寶勝賺10塊最終寶成只會分到3塊,換做你是3X歲的蔡女士,你會甘願把青春都花在幫別人做嫁裳嗎?

所以尼莫認為在寶成集團的政治權力和股權結構上,寶成蔡家有很強的動因要收購寶勝下市,好給公主一個舞台。

外在因素就是寶勝股價欠佳,股價低迷等於喪失印股票換鈔票支持取得外部資源支持擴張的功能,且現實的如果不用資本市場工具,使用銀行融資來支持擴張的話,寶勝是寶成集團成員,不需要維持上市資格也很容易從銀行借到錢。既然如此,那就不需要花昂貴的成本維持香港上市公司資格,直接下市省錢又省事。

根據以上推論,尼莫在十月底時就推論寶成要收購寶勝下市,要不然裕元不會沒事配那麼多的特別股息。

十月下旬有參加台中一個投資讀書會時有成員問到關注那些標的,尼莫那時有分享寶勝,但那時觀點還是基於認為寶勝第三季營業利潤率會持續改善的理由推薦。

推論寶成要收購寶勝後下面三個問題分別是何時收購/如何收購/用多少錢收購。

時間點很難預測,尼莫只知道一般這種收購案財務顧問(此案是花旗)約需半年左右的作業時間,且財顧完成作業後公司未必會馬上推出收購案(會觀察市場走勢調節)。

裕元在八月份公告特別股息,因收購案必然是在公告前就已經決定要收購,故財顧方作業的時間起點應該是七月份,或者換個說法是蔡家在七月份時就已決心要收購寶勝下市。如果是這樣的話財顧應該在2017年底或最慢1Q18會完成所有規劃,故尼莫認為寶成私有化寶勝的邀約起始日應該是在2018上半年,比較有可能的時間點應該是三月份(農曆年後&2017年全年財報公布日期前),實際在2017/1/21就推出私有化其實比尼莫預期的早。

如何收購重點是決定收購主體,裕元?寶興?寶成?

如果單純要私有化下市,最簡單的方法應該是由目前持有寶勝62%的大股東裕元直接收購市場其他股份最快速簡便,但這個案子很容易就看出來一定不是這樣規劃。因為若是由裕元作收購主體,裕元一開始就不需要配鉅額的現金股息回到寶成(寶興)手上,要知道為了讓寶成拿到這110億,裕元一共配出220億現金,雖說最終裕元又會從出售寶勝62%持股拿回這筆錢(根據公告約港幣67億),但說到底是有110億流到外部,蔡家還是會肉痛的。

寶興是尼莫一開始就認為很合理的收購主體,因為裕元也在寶興下方,若把寶勝也拉到這個位置等於寶勝在集團內以後就和裕元平級,符合蔡公主說的要把寶勝做到跟裕元一樣大的規劃。

寶成要作為收購主體也不是不行,但這樣110億現金要從寶興搬回寶成,且寶成可能會需要因此投入不小資本金新設立控股公司,在股權移轉或資金流方面的規劃會比用寶興作為收購主體來得複雜。

所以最終收購案的主體是寶興符合預期。

用多少錢收購的部分其實受到收購方式影響很大。

收購方式尼莫一開始覺得應該是寶興用收到的110億直接收購市場寶勝流通在外的38%股份然後裕元對寶勝的62%持股維持不動,但這樣交易金額怎樣都算不出來110億且交易方式也不符合香港私有化的常見架構,又這樣交易後集團組織架構會變得疊床架屋太複雜,卡卡幾天後覺得不合理,故推論是由寶興直接100%收購下市。

這樣的話那寶興從裕元取得的110億其實應該是收購的[前金],這是什麼意思?

簡單講,收購案一般不會all cash,絕大多數情況是收購方會出一部分前金(通常是三成,類似購屋要有自備款概念),其他透過銀行融資取得資金,不這樣安排的話會對收購方造成太大的財務壓力,說到底能像巴菲特這樣一出手就拿幾十億幾百億美元收購的買家畢竟是市場的稀有動物。

如果把110億當三成前金,代表財顧對寶勝的估值約當台幣367億,折合港幣96.5億(HKD/NTD=3.8),股價為HKD1.8/Share,這樣的估值比相較於十一月初HKD1.4-1.5/Share的行情溢價2到3成,符合香港私有化慣例約溢價三成。

另外寶成在九月份時有和裕元調節一些JV的持股(一樣是看公告得知),買來賣去賣來買去的結果套現美金三千萬元,不確定這筆錢的用途為何,但因時間點很湊巧,評估若這筆錢也是前金的話,如果把119億當三成前金,代表財顧對寶勝的估值約當台幣397億,折合港幣104.4億(HKD/NTD=3.8),股價為HKD1.92/Share,這樣的估值比相較於十一月初HKD1.4-1.5/Share的行情溢價3到4成。

總之尼莫在十一月上旬時就估收購價應該是HKD1.8-1.9/Share之間,最低不會低過HKD1.5/Share,理由是寶勝淨值是HKD1.43/Share,這代表裕元的成本,寶成不可能推出一個收購案讓裕元suffer,起碼要高出一點點,要不然裕元的外部股東或港交所都不會批准交易。

所以2017/11/25在台中的投資聚會(粉絲團聚會+同樣上述投資讀書會成員)時有成員問到這檔就改變說法,認為不用太認真分析寶勝營運,因為寶勝應該不久就會被收購,收購價應該是HKD1.5-1.8/Share。

(20180124發文後補充,上面聚會日期記得特別清楚是因為當天是家母生日)

上面提到雖然十一月初就認為寶成會收購寶勝但十號左右還是買了一點部位賭看看3Q17報表會不會好看,結果2017/11/13報表出來難看到爆,利潤大幅下滑7成,故股價隔天就跌到HKD1.1/Share價位並且在低谷爬行了一段時間。

但3Q17的慘烈報表到是為了壓低平均成本提供良好的機會,因已認為寶成要收購寶勝,深入想後體悟到一件事情:如果你是即將要收購寶勝的寶成,你會希望寶勝現在的股價低一點還是高一點?又寶勝的財報是你可以掌握的,你會把財報做好看一點還是難看一點?

其實答案很明顯,有一些外資報告對寶勝3Q17的差勁表現也提出類似疑問:為何撥備(準備金的概念,類似壞帳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等等)在這一季度大幅增長?

所以3Q17的差勁報表反而讓尼莫更清楚的看透寶成在下什麼棋,故在財爆後的十一月下旬大規模加碼寶勝,大概投入了操作這檔資金的7成。

另外對於財爆有一個很容易質疑的地方。

一開始提到寶勝在中國代表N牌和A牌,主要競爭對手是安踏和李寧。這些競爭對手2017年財務績效如何呢?

寶勝2017年1-9月營收增長15%利潤下跌35%

安踏2017年1-6月營收增長19%利潤增長28%

李寧2017年1-6月營收增長11%利潤增長67%

簡單講,寶勝營收增長趨勢與同業相符,主要玩家都有兩位數以上營收增長代表整體市場應該還是很不錯的,但這就凸顯寶勝利潤下滑的現象頗為異常,因為市場好時折扣促銷和呆滯存貨應該都比較少,同業比營收成長來得更好的利潤成長率就是明證,但為何就偏偏寶勝跟人家不同,尼莫覺得這是[管理]的結果。

2018/1/10公布2017/12營收成長20%很亮眼決定繼續加碼陸續投入操作這檔的最後2成資金,原本想慢慢買但不知是營收亮眼市場有關注到或是其他原因,股價走強的速度出乎意料之外的快速,然後2018/1/21號晚間就發布收購公告了,最終收購價HKD2.03/Share比尼莫預估的區間(HKD1.8-1.92/Share)來得高,很好奇財顧是怎麼算出這個數字的?尼莫不太相信公告裡寫選擇一年內高價這種說法。

觀察香港先前幾個私有化案子的股價走勢都是一宣布時股價會飆高到很貼近私有化價格,但因為完成私有化要花好幾個月的時間甚至有失敗風險,故通常幾天內股價就會回溫一點,一般不會離私有化價格太遠,但有些爭議比較多的案子還是有可能會背離10%以上,故2018/1/22開盤看到價格不錯就在HKD1.98-HKD2.0/Share之間全拋掉,比最終私有化的HKD2.03/Share少約2%但賺到資金有幾個月的時間可以投資其他標的,划算。

 

檢討與思考

操作方面還有很多思慮欠周延的地方,買入時更細心或想更深一點也許一開始就不會被套牢快一年。

這個操作最重要的點就是從裕元配鉅額特別股息這件事情延伸思考解讀出來寶成要收購寶勝的意圖,先前跟一些朋友分享這個想法時多數朋友都很讚嘆尼莫的財技以及想像力(故聽到尼莫分享這檔標的後實際有買入的朋友很有限),其實認真看尼莫的思考過程可以發現過程中沒有什麼特別艱深困難的技術,決策也都是依賴公開資訊沒有call公司(尼莫覺得不管寶成或寶勝應該都不會理我們這種小散戶,台中投資讀書會有成員曾試圖聯繫兩間公司發言體系也沒有得到回應),當然需要懂會計和資本市場規則,但更重要的是common sense。

平時就多深入了解一些有價值的公司並且建立追蹤機制,累積對好公司的認識也許一時半刻不會有好買點,但總有一天會等到機會。以寶勝為例,若沒有2015年的研究為基礎,2017年跌下來時也不會進入自己關注名單,又若沒有深入研究寶成觀察到裕元特別股利公告,也無法聯想到寶勝會被收購。看似一個簡單的投資想法實際上背後作了很多很多功課,但有時候麻煩的是這些功課作了未必會立刻帶來投資收益,很多時候最終都是做白工(不過起碼增長知識),但能看透這一點持續耕耘投入的投資人就會自然而然變得更有耐心。

(20180124發文後補充 收購的判斷主要仰賴分析資產負債表而非損益表,這也是尼莫一直以來要投資朋友們學會計和學會分析資產負債表而非只看損益表幾個大數字的原因,唯有這樣才能看到企業和經營者思惟的全貌。)

祝各位粉絲和讀者2018年順心如意發大財~

 

(20180124發文後補充,回答粉絲QA。 Q:是否方便請教,在發覺是賭事件之後,為何不以認購權證操作,以降低萬一猜錯的風險? A:其實不覺得在"賭"事件,經過審慎的分析覺得這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只是時間早晚未知罷了;當然有可能收購案胎死腹中,針對這個的風險的應對是重倉在股價相對低點,十一月公布三季度財報後股價已經夠低(相當於PB 0.8),對一個賺錢的零售通路而言這種估值明顯太低,只要寶成不繼續壓抑寶勝利潤,營收維持十幾二十趴的成長,利潤早晚會出來,到時候沒有公布收購股價也會反彈,只是要漲到收購價的2.03不知要多久就是了;這檔在香港流動性很差沒有人發權證,若要量身訂做跟投行談對作,印象中要三百萬還是五百萬美金才可以,這個尼莫沒辦法了)

(20180124發文後補充,回答粉絲QA。 Q:看完以後碰到兩個問題不知道方不方便請問一下。第一個是:文內提到裕元發行在外股數約16.5億股,寶成持有約50%,以寶成持有裕元的比率和匯率用HKD/NTD=3.8換算,寶成十月份時已從裕元收到現金股利台幣110億元。110億按了下計算機應該是上面說的特別股股息3.5HKD*16.5億*50%*3.8得出,所以持有裕元的股數通通都是特別股嗎?第二個是:翻了一下寶成的財報發現好像不管是寶興還是裕元都沒有他的帳面價值在寶成的財報裡,只有持股百分比,仔細看了一下文章才發現版主是看寶成的個體財報,但是現在不是都只有合併財報能看嗎?請問個體財報要去哪邊找啊? A:寶成持有裕元是普通股,裕元應該沒有特別股,這次配的特別股息是"特別"多配的意思,不是配給"特別股股東"的意思;台灣上市櫃公司會揭露上傳年度的個體財報,公開資訊觀測站或是財報狗都可以下載得到喔(尼莫都用財報狗);寶成是透過控股公司間接持有裕元,其實寶成財報也不容易看出來,但裕元和寶勝都是香港上市公司直接有財報可以下載)

(20180125發文後補充,回答粉絲QA。 Q:為什麼裕元不直接蒐購剩下的市場上38%寶勝股票,這樣也不需要流出110億元到外部? A:用裕元收購各有優劣勢,優勢就是最單純和省錢,但劣勢也不少,其一,收購完寶成等於間接持有寶勝依然只有50%,蔡公主努力有一半會歸外人;其二,裕元是香港藍籌股動見觀瞻且有不少外部股東,放在裕元底下寶成對寶勝掌控度不如放寶興底下;第三,目前香港股市對寶勝評價偏低,用裕元收購對裕元沒什麼好處,反而切割開來提高裕元透明度對裕元更好,這幾天裕元股價上漲是最好證明;第四,不排除寶勝未來在別的股市(如中國)再掛牌釋放價值的可能性,這樣放在寶興底下會比放裕元好處理且再掛牌的利益才不用分一半給別人)

記帳是投資理財的起點

一直覺得投資[投資理財]這個詞應該要改為[理財投資],因為要先學會理財才會有資金可以投資,理財在先投資在後,而理財的起點就是從記帳開始,有良好記帳習慣才知道錢花去哪邊,才能進一步規劃未來要怎麼存錢和用錢

這篇文章來自於張Sir在績優股夢想家一篇文章討論留言,尼莫很欣賞張Sir這麼認真記帳以及後續應用記帳節省開支的作法,特別跟張Sir借來分享

其實除了記帳是理財起點之外,尼莫覺得紀錄時間運用是掌握和規劃人生的起點,相關知識可參考時間管理書籍或是已故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書籍

====================

小弟自己的淺見: “記帳"是理財中很重要的一環, 他紀錄著你所有的現金流(大多數家庭記帳採用現金基礎就足夠了, 少數事件可採用應計基礎), 長時間累積下來的資訊對於"檢討消費習慣"以及"預估未來生活費用"非常有用. 套用心理學的研究, 人的感覺是很不準確的, 只有硬梆梆的數字才是真相. 而檢討自己的財務行為時, 分析自己的帳本應該是個很不錯的開始

我個人的淺見, 理財還是要靠記帳, 小到今天在路邊撿到一塊錢都要記錄下來, 這是raw data(原始資料), 慢慢累積一段時間後, 你就可以data mining(從資料中挖掘出資訊), 進而"改進"與"預測"了. 畢竟我們的目標不是知道過去發生了甚麼, 而是要怎麼做才能讓未來更美好. 這跟讀財報很像, 公司經營者和投資人, 也是藉由這些"記帳"來"改善"與"預測"這家公司, 不是嗎?

我已經記了13年的帳, 可以舉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改善"與"預測":

1. 改善: 2015以前, 我全家的"電話網路第四台"大概一年都花費3萬多元, 此金額不包含購買新手機的錢, 幾乎全部都是月租費的固定開銷. 當我跟我太太review這項花費時, 一開始想說是不是改較低的月租方案, 例如把8xx元的方案改成6xx元的方案, 後來乾脆上網路搜尋, 結果找到了俗稱外勞方案的中華電信預付卡, 結果就是2016/2017連續兩個年度在"電話網路第四台"這個項目的花費降到只有一萬多元, 重點是我打電話和上網路依然不受影響(我本來就很少講電話, 用手機的場合也幾乎都有WiFi, 數據需求也很低). 這樣一年就多擠了2萬出來, 生活品質也沒有受到影響~

2. 預測: 2014小孩出生以前, 我跟老婆兩人的飲食花費大約一年14~17萬附近, 2014小孩剛出生, 飲食費也沒增加太多, 大約19萬, 但從2015年開始, 小孩開始吃副食品, 到2016/2017, 開始跟著我們吃餐廳, 飲食費用快速地跳到25/29/31萬, 雖然我是雙胞胎, 但增加得還是有點多, 跟老婆分析後, 2015年是副食品, 因為我們都選購有機蔬菜和高級的肉品(例如活菌豬或是媽媽魚之類的), 單價貴了不少. 而2016漸漸脫離副食品後, 以前我們夫妻會去的小吃攤或是小店家都沒再去了, 而是改去較為高級的餐廳, 原因並非食物比較高級, 單純是因為帶著雙胞胎去餐廳跟打仗一樣, 往往還推著雙人戰車, 也需要兒童座椅, 這些都讓我們無法吃平民小吃, 只能拼命往大餐廳跑. 2017則是兩個三歲多的娃兒大約能吃2/3份大人的份量, 因此我們得由雙人餐增加為三人餐. 不過三歲多也開始漸漸能吃小吃攤和小吃店了, 減少了一些去大餐廳的消費….當然, 這幾年來外食的通膨也是貢獻因素(過去三年的外食通膨率約1~4%, 可參考央行的資料). 因此推估2018年的飲食費用可能落在33~35萬之間吧. 至於要不要削減此花費, 例如降低外食/大餐廳的頻率, 這個尚待跟老婆討論~

一不小心寫得落落長, 真是不好意思….我的重點其實很簡單, “記帳"是小弟一直很推薦的一項理財習慣, 面對自己的家庭就跟經營一家公司很像, 要努力開源(賺錢), 也要努力節流(省去不必要的花費), 至於該怎麼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 財報會說話~

(轉載自FB價值投資學習社團"績優股夢想家"張Sir留言)

貝索斯的人生指南 (轉載)

貝索斯的人生指南:無論勝敗,創辦亞馬遜是為了 80 歲還能引以自豪

這篇文章將會介紹亞馬遜 CEO Jeff Bezos 在一場訪談內所透露,包括靈感、工作與生活平衡,以及如何成為創業者在內的許多人生觀。而且更特別在於訪談人正是他的兄弟 Mark Bezos,也因此這場訪談顯得格外詼諧、坦誠。

夢想成真
他曾在高中畢業典禮演講中引用「宇宙,最後的邊疆」這句星際迷航為人熟知的名言做為結尾,如今,竟成為了他真正的行動口號。

創造力
Jeff Bezos 四歲到十六歲的暑假都在爺爺擁有的農場度過。由於地處偏僻,農場的大小事都需要他爺爺親力而為,甚至連牛受傷了,他爺爺都得自己製作針頭為牛進行縫合手術。其中一個暑假 Jeff Bezos 花了許多心力幫爺爺修復一台大型怪手,由於那些用來修復的零件實在太重了,因此他與爺爺還另做了一台微型起重機來搬這些零件。Jeff Bezos 回憶:「爺爺往往會去動手做那些他原本不知道該怎麼做的事,而且往往最後都能找到方法。」

適應力
有一次 Jeff Bezos 爺爺拇指受傷的事件也讓他印象深刻。那次 Jeff Bezos 跳下一台失控的卡車,然後在車子撞上農場大門之前試著解開之;但是來不及,卡車還是撞上去了,而且還把爺爺的拇指幾乎撞斷。但只見爺爺把拇指真的扯下來,放在刷子上然後開車去醫院。後來醫生用他臀部的皮膚,把拇指縫合回去。
Jeff Bezos 清楚地記得從那時起,「爺爺拇指上還帶有臀毛」。但爺爺並沒有為拇指的事煩惱太多,甚至刮鬍子的時候還會連拇部分一起刮。從這件事 Jeff Bezos 深刻學到:每個難關,都必須善用機智與適應力,發現獨特的方式去應對。

教養下一代
Jeff Bezos 其妻子從四歲開始就讓他的孩子們使用鋒利的刀,接下來很快就讓他們使用電動工具,勇於讓他們從受傷中學習。他們的觀點是:「我寧願有一個只有九隻手指的孩子,而不是讓他們什麼都不會。」

選擇伴侶
當 Jeff Bezos 準備讓生活安頓下來時,他的朋友們為他安排了很多場聯誼;但他最後選擇與一位非常機智(resourceful)的女性結婚(MacKenzie Bezos)。「我希望我的太太是一位當我被關進第三世界監獄裡時,能救我出來的人。」

他離開原本工作,選擇創辦亞馬遜的時機
Jeff Bezos 曾在華爾街從事金融軟體方面的工作。但在 1994 年,他告訴他的老闆想創立一家網路書店。但他的老闆只告訴他:雖然這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更適合那些沒有很好工作的人去做。
隨後 Jeff Bezos 以「從現在到 80 歲最好人生規劃」的方向思考了幾天,最後做出「盡量不要讓自己後悔」的決定。他說:「雖然你可能會為自己做出錯誤抉擇感到後悔,但更常見的是,你會因連試都沒試遺憾終生,就像當初喜歡一個人卻沒告白一樣。」因此他決意辭職,創辦亞馬遜。「就算我失敗了,我 80 歲時仍會因這件事感到自豪。」
如果他不是「Jeff Bezos」,他會做什麼?
跟隨著他對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的濃厚興趣,「我覺得可能就是成為一個快樂的軟體工程師啦」。但他也承認:「我幻想過當酒保,其實我調酒也是有兩把刷子的。」不過,他調一隻酒的速度卻有點慢。他會為這間不存在的酒吧取名為:「你是要酒好喝一點?還是你想快點?」

他對華盛頓郵報的個人興趣
Jeff Bezos 說:「爺爺於 1973 年沈迷於水門事件聽證會」。這可能潛意識地影響了他為何要在 2013 年收購華盛頓郵報,支持調查性新聞報導。

關於太空旅行必要性,與他的太空公司 Blue Origin
「我們必須去太空來拯救地球。」Jeff Bezos 認為這件事事不宜遲,但無論怎麼做,保護地球環境都是第一優先。「我們正在計畫把探測器發送到太陽系每一顆行星上。」
人類要進入太空,最關鍵就是於脫離地球引力的成本。「所以我們必須降低上太空的成本,讓成千上萬的企業家去太空創業,就像在互聯網上時代發生的事情一樣。」他指出,「隨著基礎設施讓成本下降,太空創業就會跟網路公司一樣迅速普及。」

同時只專注一件事
Jeff Bezos 表示他非常不喜歡「同時多工」,如果正在看 e-mail,那就專心只看 e-mail,把這件事做好。他小時候在蒙特梭利學校上課時,往往會對一堂課,或是一件事過於專注,專心到老師不得不把他從椅子上趕下來,把他移到下一堂課上。而現在在職場上,他的模式也並非在多件工作上來回處理,而是一次一次,專心聚焦。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Jeff Bezos 認為工作與生活和諧非常重要,而且中間有一個嚴格的權衡點。他這麼形容自己:「如果我在工作表現良好,是團隊中一個具備生產力的成員,這會讓我的家庭生活也變得更好;如果在家裡很開心,這也會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員工,一個更好的老闆。」「不要成為在工作或家庭任何一方耗盡精力的人,這不僅是你如何分配白天時間,更是你是否有足夠的精力與熱情投入工作的課題。」

關於如何成為具備創新能力的人
因為這個世界非常多元,多半的人必須成為特定的領域專家,才能深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危險的是,一旦你是一個領域的專家,你可能同時也被這種知識所迷惑,你必須具備好奇心來處理問題。」他說,具備創新能力的人總是具備跟初學者一般的好奇心。

人生定義
「我們都必須選擇自己的人生。要記住,人生是被抉擇所形塑,而非天份。」他認為人若不是選擇安逸舒適的生活,就是冒險犯難;但到了人 80 歲的時候,會感到自豪的是後者。

新聞評論 台生中國求學觀點 (20171125)

台生去中國讀書有點類似從前僑生到台灣讀書的概念,因招生名額與當地生區隔,故即使在台灣成績非頂尖,要申請到中國的一流學府難度也不高,這對很多在台灣跨不進台政清交成這幾間知名學府的學生的確很有吸引力

但現實的講,拿中國文憑的台生不管在當地或台灣就業都不容易

因為在中國,就業市場並沒有因為你是台生就給你保障名額,要跟本地人從基層開始競爭拿跟本地人一樣薪水就很辛苦了

回到台灣,就業市場多少會對中國文憑有歧視,且少了在台灣求學階段的人脈連結,會有舉步艱難之感

離開舒適圈,走出去被看見 (20171128)

週六辦了場閒聊聚會,原本預期十個人左右的小場,因場地剛好強碰到友人的投資讀書會就合辦變成二十幾人。因原本只想閒聊故沒特別準備要講什麼,人數增加反而變得有點壓力。

結果倒是讓人蠻滿意的,參與者提問踴躍且有一定深度,雖說是分享但也給尼莫一些刺激和深度思考的素材,教學相長果然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會後幾個朋友私下來問一些更有深度的問題,才知道其實都是市場資歷和能力都在尼莫之上的專業投資人,雖說辦活動沒收費但其實每次辦完都覺得很值得,其一會有幫助到小散戶踏實感,其二時常都在活動中認識優質的新朋友,這真的是離開舒適圈最好的回報。

比起識破謊言,讓別人說真話才是真本事 (轉載)

社會心理學研究已發現,人們會說謊,而且經常說謊。一項重要研究顯示,人們平均每天說謊一到兩次。談判者也不例外。根據1999年到2005年期間的研究,如果具備動機和機會,做交易時大約一半人會說謊,希望借此占得上風(雖然實際上可能起負面作用,阻礙雙方找到創造性的雙贏方案)。因此在準備談判時,你必須采取措施防範可能的欺騙行為。

很多人認為,為此應提高識破謊言的能力。根據流行觀點,我們可以通過細微的行為舉止識破謊言,或類似撲克等遊戲中佯裝行為的“馬腳”。但這一觀點並無證據支持。一項元分析(針對研究的研究)發現,人們正確識破謊言的概率只有54%,不比擲硬幣好多少。即便專供在可控環境下測謊的多種波動描記器,也有很多無解難題,判斷錯誤的概率達1/3。人們尤其無力識別包裹在奉承話語中的謊言:老板承諾隨時可能給你升職,供應商保證你的訂單最優先,等等。對於符合固有觀點或內心願望的信息,我們習慣於照單全收。

那麽,有沒有什麽方法可以防止在談判中被騙?有的:你要做的不是識破謊言,而是抑制對方說謊。下文將介紹幾種經過科學證實的方法,能幫助你在談判時提高對方說謊的難度。這些方法雖然不能保證成功,但可以改善你在交易中的地位,從而創造最大價值。

1. 促進良性互動

人類對於交換信息有顯著的互惠傾向:當別人分享敏感信息,我們會本能地報以同等的坦誠。實際上,僅僅告訴對方有人(甚至是無關的陌生人)泄露了秘密,也會促進良性互動。在筆者與亞里桑德羅·阿奎斯蒂(Alessandro Acquisti)和喬治·盧文斯坦(George Loewenstein)針對《紐約時報》讀者進行的一系列研究中,我們向實驗參與者列出一些不道德行為,如騙保、偷稅等。相比被告知只有少數人承認有過類似行為的參與者,被告知“大多數人”承認有過類似行為的參與者,透露自己有類似行為的概率高出27%。

在面對面交流中,互惠心態的作用更明顯。在亞瑟·亞倫(Arthur Aron)和康斯坦丁·塞迪基德斯(Constantine Sedikides)主持的實驗中,參與者隨機分成兩人小組,其中有些組合只是閑聊,有些則須共同回答一系列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結果後一類組合成為朋友的概率更高(有一對甚至喜結連理!)。談判的主要目的當然不是結成緊密關系,但根據莫里斯·施韋策(Maurice Schweitzer)和蕾切爾·克羅森(Rachel Croson)的研究,相比陌生人,人們面對熟悉和信任的人時較少說謊。

推動良性互動的一個好方法是率先提供關鍵信息,讓對方更有可能提供類似信息。設想你要出售一塊土地,其價格取決於開發程度。你可以告訴潛在買家,你想按市場最優價格出售。這可能會讓對方透露購買計劃,至少能讓雙方坦誠討論利益點,這對達成雙贏方案非常重要。這項策略的另一個好處是,你可以借此主導談判方向,這有助於實現突破。

2. 修煉提問技巧

大多數人都自認為是誠實的,但很多人會保護敏感信息,防止談判地位受損。換言之,他們說謊的方式是隱瞞關鍵信息。設想有人要賣掉自己的公司,而只有他本人知道關鍵設備需要更換。隱瞞這一信息或許不道德,但他可能認為,如果回避相關話題,就可以在爭取到較高價格的同時保持誠信。“如果買主問起,我會說實話!”他或許會這樣辯解。

談判中很可能出現信息不對稱,因此直白地向對方提問非常重要。施韋策和克羅森發現,當被問及有可能損害議價權的信息時,61%的談判者還是能夠誠實回答;而如果不被問及,沒人會主動提供信息。但這一策略也可能起反作用。在上述實驗中,其余39%的談判者最終仍然說謊。但你可以通過巧妙提問避免這一局面。朱莉亞·明森(Julia Minson)、妮可·魯迪(Nicole Ruedy)和施韋策的研究表明,相比從積極角度提出的問題(“設備狀態良好,對嗎?”),從消極角度提出的問題(“公司很快需要更換設備,對嗎?”)更容易獲得誠實回答。相比肯定虛假陳述,人們似乎更難否定正確陳述。

3. 留意回避行為

面對直白問題,談判老手通常不正面回答,而是回答他們希望被問的問題。而且很遺憾,一般人並不具備識別這種回避態度的天賦。托德·羅傑斯(Todd Rogers)和邁克爾·諾頓(Michael Norton)發現,提問者通常不會發覺對方在回避問題,因為他們已經忘了一開始問的是什麽。實際上,研究者發現,相比不善辭令但正面回答問題,人們對巧舌如簧回避問題印象更深刻。

但如果提問者特意記住所提問題,將能更好地發覺回避行為。為此可以把問題寫下來。可以先把問題列在一張紙上,然後在空白處記下談判對手的回答。對方每回答一個問題,停下來想想其中是否包含你需要的信息。只有當答案是肯定的,你才能繼續往下問。

4. 不要強調保密

研究顯示,當我們強調會為他人保密,對方反而會警惕,不願吐露實情。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就發現了這個悖論:保密承諾越嚴格,受訪者越不願提供信息。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在埃莉諾·辛格(Eleanor Singer)、漢斯-尤爾根·希普勒(Hans-Jürgen Hippler)和諾伯特·施瓦茨(Norbert Schwarz)的研究中,參與者被要求填寫一份無足輕重的問卷。得到保密承諾的參與者中,只有不到一半願意填寫問卷;而未得到保密承諾的參與者中,75%同意填寫問卷。

筆者和同事發現,嚴格的隱私保護措施會增加說謊幾率。我們還發現,如果提問語氣較為隨意而不正式,人們更有可能透露敏感信息。設想你在和求職者進行合同談判,想要判斷對方的選擇空間:她是否有其他有競爭力的工作邀請?如果你不提及或淡化保密條款,不經意提起話頭,對方更有可能主動透露相關情況。你可以這樣說:“我們都知道外面有很多好公司。你是不是也在考慮其他地方呢?”當然,對於敏感信息你還是要履行保密義務,但如果對方不問起,就不必主動提。

5. 巧妙探知信息

人們會通過各種方式不經意泄露信息,甚至包括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設想你負責公司的采購,即將與供應商簽合同,對方承諾6個月交付。簽字前,他問你如果交付延遲會怎樣。這個問題可能是無心的,但也可能反映出他擔心無法按期交付,所以你要加以註意。

不經意吐露的信息比較有可能是準確的。精明的談判者知道,僅僅通過仔細聽對方的每句話,包括看似無關或無意義的評論,就可能捕捉寶貴信息。這就像警察留意犯罪嫌疑人的話語,看其中是否包含公眾不該知道的事情。

即便談判對手決意隱瞞信息,你也可以引導對方說出來。在一系列實驗中,筆者和同事發現,人們很少明確承認曾有不當行為,但說漏嘴就常常發生。在一項以《紐約時報》讀者為對象的研究中,我們探查參與者有無隱瞞真實收入等行為。對於一組參與者,我們直接詢問他們有無特定行為;對於另一組參與者,我們采用間接方式,請他們對若幹行為的不道德程度打分,而打分方式依本人有無相關行為有所不同。結果,後一組參與者默認有過不當行為的概率,是前一組的1.5倍。

在談判中,你也可以用類似的迂回策略來探知信息。例如,你可以讓對方從兩種利益分配方式中選擇一種,這兩種方式你都能接受。如果對方偏好其中一種,她就透露了優先項,讓你更加了解談判中各事項的相對重要性。

你還可以參考一個方法,引導談判對手無意中露出底牌:要求增加意外條款,讓對方的主張附帶財務責任。如果對方不同意,那可能是因為她在說謊。至少,對方的這種反應能讓你繼續追問。設想你的公司正在通過談判收購一家小型創業公司,對方給出的銷售預測在你看來過於樂觀。你可以提出增加意外條款,讓收購價格和銷售額掛鉤。這會促使對方提供審慎的銷售預測,也能讓你避免風險。

謊言無處不在,而且很可能在談判中阻礙價值創造。好在通過采用科學證實的策略,你完全可以在談判中爭取更好的結果,並且實現雙贏。(王晨 | 譯 廖琦菁 | 校 時青靖 | 編輯)

萊斯利·約翰是哈佛商學院副教授。
本文有刪節,原文參見《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16年7月刊《學會和說謊者談判》。

最害怕的投資交流類型

尼莫很樂於跟朋友分享持股,但碰到以下這種都很無言~

朋友: 最近有什麼好的投資機會?
尼莫: 最近持有XXX,主要是因為YYY原因覺得被低估,催化劑是ZZZ,等到業績出來應該可以賺??%
朋友: 穩賺的嗎?⋯⋯
尼莫: ㄜ,股票投資沒有穩賺的啦!我們只能近最大努力辨識風險和保守預估收益,這檔長期持有的話勝率很高
朋友: 嗯,不過我比較保守,你有穩賺的標的再跟我分享好了
尼莫(心理OS): 又一個腦子有洞的人…

股市不是賺快錢的地方

參加投資聚會時常提醒年輕朋友一件事情:股市不是賺快錢的地方,錢來得太快未必是好事

這個道理不難懂,比方中樂透這件事情,國外有一大堆例子證明樂透得主許多都沒有好下場,印象中還有研究統計樂透得主平均七年會把彩金揮霍殆盡,而要曾過富裕生活的人回頭去過一般人生活其實很艱難

股票市場也是如此,對很多沒見過大錢的人而言,有時候運氣好賺幾十萬甚至幾萬就覺得賺很多,且這個數字可能跟很多年輕人的年薪或月薪相仿,這時價值觀不成熟的年輕朋友很容易會想:跟辛苦工作每個月沒多少錢還要看上司或老闆臉色相比,股票市場賺錢輕鬆容易的多,為何不放掉工作專心炒股呢?

⋯⋯

殊不知,這種做法和守株待兔的農人沒什麼不一樣

易經講"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其實是一樣的道理,對沒有足夠金錢智慧的人而言,多過於自己承載能力的金錢更多的是禍不是福

看長遠一點

第一份工作在四大,L1齊頭式平頭月薪31500,隔年升L2時看績效調薪2000-5000,調薪標準裡"配合加班"是最重要的指標
 
這種方式很快分化出兩種不同的L1,第一種認分拼命地配合加班隔年調多一點,第二種能閃就閃隔年調少點,曾有第二種心態的查帳員跟尼莫說: 我進事務所就是來混資歷,加班能閃就閃,拼命加班變紅人多一個月才多那幾千塊不合算
 
年輕時對職場規則懵懵懂懂,覺得這種想法好像有點道理但似乎又怪怪的,職場打滾幾年後體悟到這種態度真真切切不正確
 
首先,既使是到四大混資歷,累積實力和人脈也很重要,如果預設在四大待的時間不會太長,那就應該更投入工作學更多東西才對,且大所的人脈網絡很有價值,勤奮工作留下好名聲,未來透過大所資源找好的財會職缺容易些
 
其次,職場是講行情的,薪水調上去就調上去了,下一份工作起薪談判基準就不同,比方以調薪2000和5000為例,看似每月差3000跟要投入的額外努力不匹配,但若以職場工作40年共480月來算,一年期間內比別人多努力一點,帶來的額外收益是480*3000=144萬元,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所以尼莫在投資聚會碰到2X歲甚至3X歲的朋友時,都會良心的建議這些朋友與其把時間心力花在投資,其實更重要的應該是投入到本業上,先求本業最大化,等真的碰到天花板時再考慮把額外時間心力花在投資上

家庭和健康優先於錢多位高

在上海那幾年和一些台灣朋友的互動中確認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感謝這些台灣朋友的經驗,也把這些經驗跟網友們分享

==========

有一次出差去某台商在三線城市的總部,因總部離城市還有半小時車程,客戶安排住宿在廠區內招待所。說是招待所,其實就是在台幹宿舍旁多裝潢了幾間公寓讓訪客或台灣主管來時住宿用

晚飯後客戶安排和其他台幹一起在宿舍的卡拉OK唱歌同歡,席間觀察到某經理認真的在喝悶酒,勸酒時順便聊了幾句…

尼莫:經理小孩多大了?

經理:明年就十八歲上大學了

尼莫:哇!那經理很快就輕鬆了耶

經理:(嘆了一口氣)我小孩六個月大的時候,因為家裡錢不夠用以及想要給他們更好的生活,我就離開台灣派駐中國一直到現在,十幾年前不比現在可以用網路視訊通話,那時候連講電話都很貴,結果我小孩跟我一點都不熟,他和媽媽都只把我當提款機,我和我太太也有默契,等小孩滿十八上大學就要離婚…(說完又乾了一大杯紅酒)

尼莫:(無言以對的一起乾了一杯)

經理:年輕人你現在還沒結婚,但沒幾年你就會碰到跟我一樣的問題,到時候你要想清楚,不要把自己搞得像我這樣…

這就是2012年銀行要調尼莫回台灣時尼莫毫不猶豫的就答應的主因:家人就是要都住在一起才像個家;其次的原因是老婆因為不想當高齡產婦也不想在中國生產故也想返台了

也因為這樣子,返台後每年都有獵人頭找尼莫回中國金融業工作,薪資約是台灣的2-3倍,但考慮難以兼顧家庭和生活品質,故都婉拒

總之,經理的慘痛經驗讓尼莫體會到家人就是要長相聚,錢少賺生活就過得節儉點即可

==========

有一次在上海酒場和台幹聚會時碰到一個某個以愛喝著名的大租賃公司在華東區副總,租賃跟銀行算半個同業故聊得很開心

副總頭髮白了也禿了一半&挺了一個大啤酒肚,尼莫原本以為副總大概五十歲上下,深聊後才知道是同年(那時尼莫約33歲)

之後觀察副總那種喝法和考慮他一個禮拜跑四五個晚上酒場,深深認同他業務會做得那麼好是有原因的,不過當然,身體會折舊得那麼快也是有原因的

隔天下午副總(醉到下午才醒)親自來電延攬尼莫加入他的團隊,表明他的團隊什麼強人都有但就是少尼莫這種專業強學歷優的夥伴(這種背景跟稍有規模的公司打交道時較容易),想想自己身體先天就不算強健,對酒場的興趣也一般般,也就婉拒了

去年在台灣碰到該公司的人,閒聊說先前在上海有認識某副總,副總同事說副總前兩年因為身體的關係離開這間公司了,聽了完全不意外

==========

若能在兼顧家庭和健康的同時賺多錢和爬高位當然最好,但現實狀況是很多時候這都需要取捨,尼莫的建議是要主動地有所取捨自己選擇,而非被動的不選擇任由環境幫你做取捨

這幾年讀了"當和尚遇到鑽石"覺得運用書中金剛經的智慧也許可以有不用取捨又兼顧各方面的辦法,但實際怎麼做(怎麼種下這些因)還要多讀幾次深思後才知道了

中壢投資聚會心得文

上週六下午在中壢咖啡店辦了場投資閒聊聚會,兩位熱心的績優股夢想家整理一些閒談內容跟大家分享如下

==========

投資聚會心得(by績優股夢想家社員李大)
時間:106年10月21日(六)
地點:中壢丹堤咖啡店

Q1:當A公司跌到某一個價值,如何確定它是一時的下跌,而非永久沉淪,進而越跌越買?
當A公司巳從100元下跌到50元,但是他的價值在下跌到70元之時,就巳經跌到這家公司本身的價值,超跌的20元就是價值投資者可以考慮入手的原因巳經浮現,但是重點在於怎麼評估A公司的價值是70元,要分析A公司是因為該產業在景氣循環的低點(可參照同業做比較),過一陣子就會回溫,還是護誠河優勢被蠶食鯨吞,無法再起,等到確認所有有利及不利的因素後,再決定是否要投資A公司及要取多少的資金及安全邊際入手A公司。

Q2:蕃茄工作法
是一個強調要按動鬧鐘,並在25分鐘內專注在一項工作上,之後休息5分鐘的增進工作效率並能放鬆自我的方式。這是尼莫分享自己的行事曆後被發現的一樣排程。詳細內容可看天下雜誌的這篇文,寫得很好。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1633

Q3:你之前有推薦【當和尚遇到鑽石】這本書,目前我剛開始記六時書,那還推薦本系列的那一本呢?
尼莫大說這一套的全系列我都推薦,共出了5本,最推1和4,google了一下,4是講愛的業力法則,兩性關係。
網路上有提供六時書的大約用法,網址如下,有需要的可以𣍝取
https://drive.google.com/open…
尼莫說這是一本講因果法則的書,而作者則是用比較功利的方式說明,你想要什𡡉,自己就必需先幫助別人得到什麼,最後自己就會得到想要的東西,要得到要先給予。
因果在中國人來講是自己之前或前世造了什麼業,如今要承受什麼果,然後就什麼都不用做,放棄抵抗去承受這個惡果,這是比較消極的做法,不像阿德勒在被討厭的勇氣裡提出的,你是因為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結果所以才會造這樣的業,所以如今你想要一個善果,就要努力去種善業,是比較積極的作法。
我比較不喜歡說這是功利的方法,我覺得是用比較正面積極的技巧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最後,感謝謙和、幽默、樂觀、平易近人的尼莫犠牲自己的空檔,來幫助我們,雖然我因為參加龍潭喜宴比較晚到,錯過一些精彩的部份,但還是收穫滿滿,感謝參與的社團朋友們,你們努力的挖寶,讓我接觸到尼莫大的行事曆、時間記錄表等等。

尼莫補充:關於當和尚遇到鑽石系列書,尼莫應該是說推薦第一和第四本,而非全部都推薦,筆者有點誤解

==========

投資聚會心得(by績優股夢想家社員花姐)
時間:106年10月21日(六)
地點:中壢丹堤咖啡店

心得:很開心排除萬難參加這次的投資聚會,簡單分享一下今天小小的心得:

■ 在股票下跌時的購買力很重要:
永遠不要空手,也不要買滿,一手股票一手現金等待最佳機時機。

■ 蕃茄鐘工作法:
用高強度專注在一件事情上25分鐘,例如看書、背誦、寫作、思考或各種工作任務,然後讓自己精神放鬆5分鐘,例如站起來走走、逛逛網頁、聊聊天。只要一直重覆這個循環,可以讓自己抓緊時間並維持最高專注力。

■ 國際投資策略:
除了台股外,也可佈局陸股或港股,創造海外所得收益。

■ 習慣種下善的銘印:
想怎麼收穫就先得怎麼栽,如果想要成為一個富有的人,就先盡己之力提供有相同需求的人協助,意念會像種子一樣深植於潛意識中,會在意識層面裡發芽,保持心境澄澈透明。

■ 用文字留下生活的軌跡:
賈伯斯說:回首過往,才發現我過去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情,其實是連結在一起的。

■ 比追求財富更重要的事:
珍惜並善待身邊你愛跟愛你的人。如果築夢的路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那就再好不過了。

後記:
在尼莫大身上,我看到一個成功人士的特質,愛家、紀律、樂於分享,溫文儒雅、談吐如玉。謝謝尼莫大的分享與釋疑,讓我們有微醺的暢快,如飲一盅貴州茅台啊

==========

一個價值投資者對學習深度與目標報酬率的思考

這篇文章原始是由FB社團績優股夢想家管理員Kai Hsiao(簡稱凱大)在社團發表,閒聊他對學習深度和目標報酬率的思考,值得一讀&感謝凱大熱心讓尼莫分享!以下為正文,跟先前凱大分享的文章一樣,標題是尼莫下的

==========

好像很久很久沒發文了,這句話似乎已經成為我固定開頭了,因為工作的關係,都有接觸到知名外國企業的案子,才一個會兒就是每天12小時工時起跳(連吃飯13,然後有很多時間是跟人家在那邊加班打電動狀態,當然我不是打電動,我都偷偷看自己的書),騎車來回也要1小時,我每天又不管幾點都要跑步,回復後進入休息狀態還要讀書,有時候因爲要做菜,還是會搞掉一些時間,所以請原諒我開始做這種趕作業的事⋯

有一個主題我其實很想講,但是就是上述原因被擱置,現在抽了一個空來寫(其實是我明天請假放鬆一下),這個主題是我自己的體會,可能別人不怎麼一樣,當然,認同與不認同的人都一定有,只是那並非知識心得互傳的重點,所以只是單純講自己想的事而已。以下拙文請參考。

你其實不需要更多的股票操作方式及知識,如果它有用的話。

其實,我覺得踩在價值投資的路上,你並不會因為擁有更多的知識或買賣技巧而有所幫助。我好像講了什麼奇怪的事。

我的意思是說,當你汲汲於一種「巴菲特讀那麼多書,查理孟格還有辦法自己設計自己的遊艇,那麼我學他們讀那麼多書一定就能接近他們的績效了」或是「索羅斯的交易方法讓量子基金賺那麼多錢,其中一定有過人之處,我肯定是要學的」這樣的觀念,我認為對於你的投資是沒什麼太大幫助的。

一個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他對價格及價值的判定「絕對」需要經過時間的修煉,你如果跟我說「我拿到九陰真經了,我明天就可以稱霸武林」這種話,那不是你傻了就是你瘋了。

在經由時間的修煉之中,到了你俱備「財務報表分析能力」「價值區間判斷能力」都達到一個水準之後,老實說,接下來你真的沒什麼好做了。你可能會了解你一般的年複合投資報酬率在哪個區間,然後你可能會突然不經意的發現一些「bonus」,增加了當年的報酬率,但是你必須知道,that’s it,沒有更多了,你的投資績效在沒有大幅更動投資環境的情況下,它就是這樣,不會因為你今天多讀了三本書跟扶一位老人過馬路就多了10%(說不定剛好扶過馬路時漲停?),我說的是,當你投資方式定型後,你知道它有效,你的投資報酬率令你滿意,這樣其實已經是很盡頭了,我這麼認為:一個擁有智慧的價值投資人,明知道自己的方法可以有效取得自己滿意的報酬率時,他就不應該任意更動他的投資方式,尤其是踩在價值投資的路上時。

我強調的是「有效」「滿意」

有效的投資方式很容易達到(當然有人無法苟同,因為他們從沒找到過有效的方式—耐心等待),但是「滿意」就有難度了,你要知道,你所有超過某個投資水準之後所學習、經歷的投資知識及事件,都將不再增加你對投資這檔事的績效面,你所有獲取的知識、經歷的股市軌跡都只為了讓你認清楚自己的「滿意點」

正因為人心不足蛇吞象,你無法放棄找尋投資聖盃的原因只有一個—「不滿意」。

你今天看到隔壁老王年投資報酬率18%,而且還什麼都沒做,你轉頭看看自己的太太那羨慕眼神,你覺得你怎麼能輸老王?所以你努力去找尋聖盃,你力求精進,終於你超越18%,可是你還是不滿意,你覺得巴菲特是你的目標,你就是要超越他,你發現那18%不再滿足你,當然,也包括你太太對你崇拜的眼光亦無法滿足你了,結果你斷然捨棄你正在賺錢的方式,因為你知道有捨才有得,所以你要大破大立去尋找一年25%複合報酬率的聖盃,然後你最後才發現,原來在台灣,根本不可能辦得到巴菲特那麼瘋狂的投報率,因為全世界最強的企業都在美國,而不是台灣。

好,重點是,你的滿足點是什麼?如果你今天年報酬率只有5%,但是當你拿到這5%的錢時,它的數目是250萬,請問你應該選擇滿意還是不滿意?你需不需要再找更高投報率的方式或更多知識來幫助你取得每年5%的報酬率?(這不一定,真正的答案每個人都不同,但你每個月的自由現金有十萬,你還會不滿足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那你為什麼要效仿這些名人,整天以為自己只是一直讀書吸收知識就能變超巴(超越巴菲特)?

其實,我們效仿他們單純只是為了讓自己更有智慧及更好的滿足於自己的一切,只是為了讓你在正確的道路上,維持不會走偏而已啊!

很多人都有疑問:「大濕,我都沒耐心抱股怎麼辦?」

不怎麼辦,多看點書增加你的智慧點,提高你的智慧+知識水平,朝著一個擁有智慧的投資人的路上走去,想辦法讓你每次出手都是那麼從容自若,看起來就像是個紳士淑女一樣,你就會開始有耐心,因為你有智慧,而不是交易聖盃,交易聖盃就是讀的懂財報為出發點,有基礎的去判斷投資機會,這樣簡單。

一般我所認識的價值投資人(每個人當然有他自己的價值投資法的應用體系),他們根本不會很認真去算他們的績效,反正他們知道這樣有效,偶爾出現「獎金」多撈一筆,其他就都滿足了。

自己的心魔自己救,方法給你了,想要嗎?這次不用大海搶,你需要的是更多學習跟時間,而且不要妄想學習到什麼會讓你突然打通任督二脈變超人,你真的需要時間,就像大人跟你說的一樣:長大你就知道了。

P.S.我覺得你認真的請價值投資達人們誠實的告訴你,他們的投資報酬率,應該至少有一半不會告訴你,另一半的八成應該會跟你說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投報率是多少,然後回你「看到機會就一直買了,誰有那個美國時間一直在算投報率⋯」

如何種下財富的善因

“在能力範圍可及的限度內,儘量對別人好一點,因為你不知道何時會用到"
 
最近對這段先前分享過的文字頗有感觸
 
比方前陣子巴大義助小犬的投票活動,讓原本得名無望的小犬最終拿下第二名,老婆開心得不得了,巴粉問巴大怎麼那麼支持尼莫?巴大回說先前他手傷時尼莫有去探望他,其實這件幾年前小事尼莫早就忘了,且說是探望,那時跟巴大請益其實收穫更大,沒想大巴大還惦記到現在,讓人意外,但的確沒那時種下的因,也不會有最終小犬拿下第二的果
 
更大的感觸是今年以來尼莫重倉股貴州茅台上漲70%,2013年底買入持有到現在快四年報酬率約400%
 
這和對別人好一點有什麼關係?
 
其實有,觀念來自於"當和尚遇到鑽石"這本書: 你要什麼果就去種什麼因,以書中邏輯推演,尼莫想從股票市場賺錢,就應該幫助別人從股票市場賺錢,所以今年從過完年二寶生活上軌道點後就比較認真辦投資聚會跟網友分享好的投資觀念,慢慢累積這些好因就成就這些果
 
同樣的例子尼莫在好友財報狗團隊和雷浩斯身上也觀察到,他們長期以低廉的價格分享簡單易懂的優質投資觀念和技術,藉此種下的善因在資本市場上得到的回報,遠遠超過賣系統和課程的所得
 
當然,尼莫意思不是說不用認真學習觀念或努力做功課,這些基本功都還是要去做,但若再加上刻意種下好的財富善因(“提供建議"幫助人賺錢或解決財務問題)的習慣,投資報酬會好很多
 
想更清楚知道為什麼,建議先閱讀"當和尚遇到鑽石"這本書,尼莫會再找機會好好深談這本書的智慧以及如何實踐

少一點,慢一點

少一點

這幾週小孩接連生病,國慶連休就沒安排出遊,在家修整和陪伴小孩。

昨天整東西時有個感觸是雜物實在太多,先前仗著收納空間多堆起來就視而不見,但隨著孩子長大東西逐漸多起來,產生排擠效應時要丟掉或送出才有空間就得特別安排時間整理,偏偏時間平時就被工作和照顧小孩卡得很緊,連累到要用寶貴的連假來整理。

邊整就邊發現好多東西其實從買了到該丟了都沒什麼用到,偏偏東西還可用甚至跟新的沒兩樣,這時就會陷入兩難,理智層面就是該丟,留著佔空間就算了,更大的浪費是要花時間整理和讓專注力失焦;但情感面就是會有一種丟了浪費不愛惜物資的感覺,難啊!

想深一點就會覺得自己會計真的沒讀通,念會計時資產科目章節架構一般分四部分:該資產的定義/取得時會計處理/持有時會計處理/處分時會計處理,會貿然的買入很多實際沒什麼用到的東西,顯然就是只顧著取得,在取得時沒想到後續的維持和處分都還是要人來管理。

少一點的觀念在投資也適用,投資買入股票時不免會有思慮欠周的地方,很多時候買了沒多久就發現自己觀點有誤或功課做不夠,這時若能不賠或小虧出場也罷了,就怕碰到市場動盪一下子就套得深,此時調節不是頭疼就是心疼。

再想深一點就會覺得自己還沒有將價值投資還沒透徹執行到人生每個層面,巴菲特時常在大學演講建議畢業生準備一張只能打二十個洞的紙卡,之後每做一個投資決策就打一個洞,洞打完了就不能再投資。這不也是"少一點"的觀念嗎?

Anyway,這幾天整理下來,深深覺得自己該要好好斷捨離一番,且未來無論是購物或是投資都要更審慎精簡一點,不要把生命和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不夠美好的人事物或股票上。

慢一點

社區花園有個長約五米高約60公分小斜坡,先前1Y2M大的兒子不太願意走,今天倒是很有興致的從上方慢慢往下走,一開始走一公尺左右就掉頭走回去,之後慢慢拉長距離,沒幾次就可以從頭走到尾,但畢竟有點坡度,往下時速度會快些,在邊上看到兒子搖搖晃晃的加速往下,免不了稍微檔檔他提醒要"慢一點"。

對,就是"慢一點",尼莫時常在網聚時也提醒與會者要"慢一點",怎麼說呢?

投資市場起起伏伏,價值投資者在市場的第一個目標是活下來,第二個目標是提升長期報酬率,用絕對數字來講就是報酬率從0%到20%(或更高)的過程。0%就是什麼都不會的投資新手,20%(或更高)就是已經成熟掌握足夠技巧的價值投資人。用小孩成長來譬喻,新手就像是還不會走路的嬰兒,熟手已經歷過爬行/扶著走/搖搖晃晃走/正常走/加速走…到達會奔跑跳躍的程度。

投資新手既使什麼都不學,存定存長期來講也有1%報酬率,若持有長天期美國國債能有2%以上甚至接近3%的報酬率,但要達到擁有長期報酬率20%能力,其實需要5年以上甚至10年的長期投入才能辦到。從這個觀點來看,很多投資朋友希望快速提升長期報酬率能力,其實跟才會搖搖晃晃走的嬰兒突然就想要奔跑是一樣的道理,也許能夠快速向前幾步看起來有奔跑的樣子,但肌肉還不夠發達以及控制身體的能力還不到那裡,一不小心就會跌很慘。

所以尼莫才時常把"慢一點"掛在嘴邊,因為學習價值投資真的不像技術分析是在找"聖杯",而是靠一點一滴的練功漸漸地拉高長期賺錢的能力,過程中一方面有學到新知和掌握新技能的快感,另一方面在面對市場波動時會有越來越篤定的感覺。

這邊有個難點是多數市場參與者欠缺"長期獲利能力"的觀念,單純的把近年在股票市場的報酬率當成自己在股市獲利的能力,但因近幾年的多頭行情,這幾年新的市場參與者應該都有水準以上或自覺滿意的報酬,但實際上這不代表這些人在股票市場的長期獲利能力。實際來說,尼莫指的長期獲利能力是指經過兩個甚至三個經濟循環後的報酬率,投資圈一般用10-15年甚至20年來定義這件事情。

那究竟如何衡量自己的長期獲利能力呢?

尼莫的方法是對有研究的公司,寫下自己對公司未來半年/一年/三年後營運狀況和財務績效的判斷,同時根據這樣的成果推算企業內在價值會如何變化,進而結合催化劑和風險點決定操作邏輯,之後就是定期追蹤回顧和更新先前對營運狀況和財務績效的預測是否合理(請特別注意:不是追蹤股價),長期來講只要對公司營運基本面走勢有足夠掌握度,賺錢是必然的,只是早晚或快慢的區別罷了。

So價值投資者判斷自己長期獲利能力的方式就是依賴長期追蹤和修正對企業未來營運基本面的判斷,看得準掌握度高,在市場長期獲利能力就越好,看得越不準閃失越多,報酬率自然不佳。

少一點,慢一點,你做到多少呢?

如何讓人生井然有序向前行?

如何讓人生井然有序向前行?

時常被問到這個問題,個人覺得關鍵是『定期整理回顧』,包括每天/每週/每季/每年

 每天騰出兩個30分鐘整理自己,第一個30分鐘在下班前,花15分鐘整理好座位和文件,另外15分鐘思考和理順工作進度。第二個30分鐘在睡前一小時,花15分鐘把家裡整一整清一清丟掉用不到的物品,另外15分鐘靜坐或思考一下生活和人生,30分鐘結束後再閱讀30分鐘即可入睡。

每週騰出1到2小時回顧當週所成和思考隔週目標,最好安排在週五下班前或週日晚上睡前。

每季騰出1到2小時回顧當季所成以及思考次季目標,最好安排在季底或季初的週末。

每年騰出半天到一天回顧年度成就以及思考來年&更長遠的目標,最好安排在元旦假期。另外每年開始時也要把過去一年都沒有使用到的東西丟掉,人生要定期斷捨離一下,才不會落得人以物役。

從每日到每年整理的過程有個重要的技巧是『拆解目標』,年度目標是基於三年或五年後的目標訂定,季度目標是將年度目標拆解分段在每季完成,而每週目標就是將季度目標拆解分段到每週,最後每天要做什麼就是以每週目標為依歸,這樣一環扣一環慢慢實踐,一點一滴的完成目標,多年後的某一天突然會發現曾經的夢想已然實現。這有點逆向工程的感覺,從最終目標逐漸回推到當前作法。

 
撥出時間定期整理回顧是讓人生維持秩序和不要迷路(或說迷失自我遺忘初心)的基本功,整理東西比較容易理解和實踐;思考和回顧對沒有這個習慣的人會有一開始摸不著頭緒的問題,尼莫建議可先準備一本筆記本從記錄想法開始,之後慢慢分類或歸納成回顧和思考的SOP,相關工具書尼莫推薦David Allen的Getting Things Done (GTD),中國翻譯為[搞定](博客來買得到簡中版),台灣早年有翻譯本,現在不確定是否還有。

搞投資為什麼要學會計

尼莫推薦的自修價值投資必讀12本書中包含林蕙真老師的會計學新論,原因是會計是商業的語言,讀懂會計是了解企業在做什麼以及評估當前策略未來財務成果的基礎,不懂會計在分析財報或是財務比率都只是皮毛而已,絕對看不深也看不透。當然,懂了會計也未必看得透,但對公司決策的理解絕對遠勝不懂會計的人。

以下這篇文章來源自FB投資社群[績優股夢想家]管理員Kai Hsiao(一般在群組裡稱凱大)回答社員詢問,文章內容如下,標題是尼莫自己下的,原PO沒有下標題。

====================

讀者詢問-(設計標題及問題內容,非社員詢問逐字)我閱讀了坊間的一些書,可是感到空虛寂寞冷,即使能夠讀懂所謂的財務比例,甚至那些名人推薦名書也讀過,可是,從公開資訊觀測站上下載下來的那些財報,我都不知道在寫什麼,我不知道重點在哪,人家在討論的時候,我甚至連他們用什麼語言都不知道,當人家問到我有什麼看法時,我的腦袋空空,因為我只知道財務比例,而不知道會計原理,所以當有人問起或我讀到這些東西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更惶論把它拿來做為判斷財務健全與否的依據。

雖然小弟何德何能教導其它人,但是既然是有收到詢問,必當盡力解答,不過我不知道這個有沒有談過,雖然最近一、兩年的文章累積量低到一個低,但是我也忘了以前有沒有寫過,不過沒關係,針對這個主題可以再寫幾次也沒關係。

讀完林蕙真的會計學上下冊吧!

其實這是尼莫推薦的書。

其實你不孤單,我猜有八成的人都是跟你一樣的(我有保守估計了)

我給社員的建議是,你就抽個兩個月(其實應該看自己的能力加減啦,兩個月是逼自己趕快完成),什麼書都不要再讀了,就專讀這上下冊就好,那些範例手抄一遍,讀兩遍,專注完成這件事就好,其它書全部抛在腦後。

你需要引子。

有一本書叫征服琴海,作者林正如,教吉他的專書。他說:你或許可以把yngwie malmsteen的東西彈得奇快無比,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你仍然覺得空虛,因為你沒有創造。(不知道yngwie malmsteen的人可以上youtube看唷)

同樣的道理,那些會計應用知識其實都是基礎延伸出來的技巧,你如果不知道基礎,縱使你會那些技巧,你也根本就"不安心",就像你很會飆彈吉他撩妹,可是要你看著五線譜,你卻寫不出個什麼鳥。因為你知道你想學習價值投資,你學習價值投資就應該了解葛拉漢所強調的,用科學的方法分析,你也應該知道,價值的本質判斷絕對不是那些財務比例就能解釋的出來的,恭喜你,你有了正確的認知。

所以我們才需要科學的基礎知識做為依據。我們人類在判斷事物會有一套自己的準則,如果這個準則不能統一,那麼就會玩自己的,科學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要搜集找出可以統一的規則及結果,所以我們有了會計學、經濟學…blabla 一大堆學問,因為經濟跟會計學是近代兩百年才發展的東西,所以它們有時候還是需要調整,但是,既然是科學,那麼,它強調的其中一項就會是"唯一性",除非特殊狀況,那麼它訂下的規則會以"唯一性"為終極目標去做,這樣就不會跟其它的觀念或做法有衝突,致使人們失去焦點。我想到一個告誡:一個錶不會讓你失去時間感,但兩個錶會。

你如果看財報很挫折,看討論很挫折,那就回歸零吧!

當你把會計學那兩冊讀完,你終究會知道那些比例是怎麼被訂出來的,因為"讀財報的人(大部份是老闆啦)有需要知道這些資訊",正因為有需要才會被訂出來,你才會終於了解為什麼那些財務比率做什麼用,你就不會覺得空虛了。

為什麼建議手抄?因為你手抄會思考,你拿著書讀只會自己腦補,了解的東西就跳過了,後面會發現漏了很多觀念性的東西,所以當你又遇到問題的時候,你發現你解不出來,可你只記得你看過(是不是讓你想起學生時代的考試呢?),很懊惱,可沒辦法,因為你沒親自手抄,沒有認真的思考過你缺了哪些環節;當你手抄時,你會發現,本來以為看就懂的東西,自己根本寫不出來。

建議讀兩遍的原因是,你讀一遍也手抄了,但基本還是會忘記,是把你忘了的部份補足,讓你自己知道還有哪些其實是不太熟的,[你才會特別去注意]。

然後書讀完了,不要拿去丟,也不要拿去燒掉或送人,我的誠心建議,因為它可以變成工具書,任何你學完的知識,如果你有在用,你就會需要工具書,因為你肯定記不了很多東西,[可以查的不要背]原則,你知道哪裡可以查,而且很快可以查到,你就不要去背它,多查你就會背起來了,這不是背,這是習慣、一種sense,是將知識變成常識的過程。如果你辦到了,你就可以送人了(那個時候應該也改版好幾次了?)

當你覺得一切OK的時候,你再去翻開那些以前讀的財務比率書,一切都那麼清楚,你會開始讀懂雷浩斯的書中內容,到底是簡單還是困難,還是困難寫的很簡單。

當你完成這個小目標,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討論接下來的進步目標(比如怎麼判讀財報作假的可能性,其實最快就是自己開家公司,然後自己掏空它就知道了…),不過,那個時候,你的自學能力可能已經飛天,可以很好的自己教自己了。

祝福您。

文後補充:
如果你覺得太大本,我建議每個章節都分開撕下來(沒看錯厚,撕下來),然後裝訂成好幾十本(當然,最好同章節的解答也訂在一起,否則到時候想看答案就糗了)(同場加映:自己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看答案又怎樣,又不是為了考試),然後你就可以帶著走,隨時隨地方便學習,也不會分心去看別的章節,一次就專心一個章節,你會發現你怎麼不早點愛上撕書(相信我,你那書拿去賣不會賺回多少錢的),學習效率之高肯定會讓你滿意的

你可以自己把它裝訂得精美一點。可是像我這種懶人,都是沒有在裝訂的…

價值恆久遠,典型在夙昔-謝謝巴大!

一晃眼離巴大預告的930退網大限越來越近,身為絕少數見過巴大的網友,有些想法想和大家聊聊。

巴大臉書代號ERIC CHIU,前幾年初始時以[我們的股票投資]部落格走紅,之後也開了[我們的股票投資]臉書社團,然後也開了[巴小智的粉絲團]跟網友交流,無論是部落格/臉書社團/粉絲團都經營得相當成功,尼莫不管在人氣上或是文章的質量和數量上都難以望其項背,用白話文講就是看不到巴大的車尾燈。

以台灣網路媒體的基本面投資分享而言,巴大應該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只有巴大符合以下這幾個條件:

沒有出書/開課/賣系統

持續五年的分享追蹤持股

持續五年和網友密集頻繁的互動

像巴大做到這個程度這真的很難!為什麼?

首先你要有能力(有料) 鄉民的眼光是雪亮的,網路上要有粉絲支持不難,但要有粉絲長期支持就很難了,投資分析賣的是知識和獨特觀點,不是賣臉賣肉那麼簡單,投資智慧不夠很快會被淘汰出局。

其次你要有心 能力是個門檻,但現實的講能力足夠的人未必少見,但像巴大那麼有心的人就非常少見。網路受限於文字交流本質上的限制是個是非很多的地方,有心出於善意的分享又碰到這些是非容易讓人心生退意,這些委屈這幾年巴大也沒有少挨過,有長期follow的粉絲應該清楚尼莫在說什麼。

再來你要有時間 這又更難了,因為有能力的人絕大多數不會是閒人。以巴大投入的程度而言,每天起碼花4小時在此,相當不容易。

然後你要有錢 這個不用贅述了,為了取信於民,光仁寶巴大就砸了兩千萬,雖然這對巴大是九牛一毛,但現實的講這對很多股民意味著很多,因為當市場動盪時跟隨者會想:巴大投了兩千萬都沒在怕了,我投這一點錢有什麼好擔心的…。

最後你要不愛名利 這幾年巴大除了被凹了上雜誌封面外其他沒有出書/開課/賣系統,不求利。除了少數像尼莫這種幸運網友有機會當面見見巴大請益,巴大不洩漏身分也不露臉,不求名。

綜上,應該大家都理解為何尼莫會說巴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真心感謝巴大這五年跟我們分享的智慧和帶給我們的美好!比方巴大知道尼莫俗氣,不時都會傳一些詩歌連結給尼莫欣賞,幫尼莫洗掉一些銅臭味。

下一個問題:巴大離開網路後,粉絲該何去何從?

其實很簡單,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

巴大雖然退出網路,但仍留下部落格和粉絲團(是否未來會更新小弟不清楚),但既有已經留下來的文字當中的含金量已十足,巴粉們可透過重溫複習巴大的文字更深入體會巴大的投資智慧和對投資和人生的態度,其實這些東西一直都在。

未來,巴粉複習或應用巴大智慧有心得的話其實可在部落格或粉絲團以留言方式跟其他巴粉分享,甚至可發給尼莫在部落格貼出,巴大雖然退出網路,但尼莫相信巴大會很高興看到他的智慧繼續引領投資人邁向康莊大道。

曲終,人不散

這幾年觀察網路投資社群有逐漸凋零趨勢,原因很多,台灣付費知識產業不成熟是主要原因,投資相關部落客或網紅經營一段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商業模式(在台灣最後無非出書/開課/賣系統)後自然就少投入甚至退出,長期以往就顯現了這樣凋零的趨勢,可預見的是這種趨勢在未來幾年應該只會更凋零,習慣在網路獲取免費投資知識的網友們要且行且珍惜。

不免打個廣告,對基本面投資有興趣,有意願投入時間學習和分享的巴粉們,尼莫推薦申請加入臉書社群[績優股夢想家],裡面有很多在基本面投資志同道合的夥伴可以深入互動喔!期待在績優股夢想家見到大家!

 

短評宏達電出售手機ODM部門給Googl​e

傳聞了大半天,宏達電出售案終於底定,以美金11億將手機ODM部門(研發團隊)綑綁專利和智財權賣給Google,如何解讀?
 
尼莫認為短多長空
 
短多就是會有一大筆錢入袋,對營運面而言資源多了未來好做事,資本市場而言有個勁爆題材充滿想像空間
 
為何說長空?
 
講白了出售後還是這個紅達電(熊熊覺得改成雪紅姐的紅更適合宏達電),還是同樣的團隊在做同樣的生意,只是變賣祖產多了資源可以揮霍,經營思維和模式不改,幾百億要賠掉也不用太多時間
 
時間縱軸拉長來看就很清楚了,宏達電鼎盛是2010/2011年,之後快速走下坡,由於業務萎縮釋放現金,故雖2013年就開始賠錢,但直到2014年底時現金水位都保持在557億的水準,然而之後由於虧損擴大,2015年開始很穩定的現金流出,截止2017上半年現金水位已經掉到251億,三年半燒掉306億,跟這次出售ODM部門給Google預期收到的錢差不多
 
換個說法,這次交易後,宏達電目前股價(2017/9/20收盤價69.3)約莫等於其每股現金價值(以六月底帳上現金251億+交易收到330億(但有可能要扣稅),除以股本82.2億等於70.6),講白了用這個價格買入宏達電,可理解成給把錢給公司去做生意,但是公司現在HTC品牌生意或Vive VR生意都還在賠錢,Vive VR也許還有點未來性,HTC品牌要一反多年頹勢逆轉乾坤,說實話難度甚高

台商在中國

前陣子在Line群組跟扶輪社友分享關於台商在中國經營的一些想法,也整理一下跟部落格讀者分享如下
 
====================
 
台商去中國,要有一個基本概念: 沒有三兩三,不要上梁山
 
台灣公司強項是什麼?這邊的強項是說跟其他國家相比,我們有那些地方做得比較好
 
答案直白地說:製造能力/成本壓縮能力/稅務規避能力
 
憑藉這些核心能力,去中國搞製造業&有好好搞得,絕大多數有賺到錢,賺多賺少而已
 
但是,經營環境會改變,競爭優勢會衰退,早期(1990年代)無論台商無論強弱或大小,只要去中國幾乎都會賺錢,但中國政府不是傻子,開放讓你來投資就是要你帶技術來,中國廠商不斷模仿進步,台商競爭優勢慢慢減低,這時候錢就難賺了
 
2008金融風暴是一個分界點,在那之前去中國的台商普遍都好賺錢,但之後就很明顯地分出強弱了,簡單講,在台灣有本事經營得好的公司(擁有較優技術和管理的公司)在中國才有本事賺錢,原本在台灣是二軍甚至三軍的公司,想帶著落伍的經營管理技術去中國淘金早就吃不開了
 
但是,很多台灣的經營者還認不清這點,把中國當成賺easy money的地方,自然會碰壁,這是關於台商在中國製造業的發展
 
關於Nxx提到的燦坤或遠百這些零售業,說白了,台灣的零售業放到國際競爭層面來看,原本就沒什麼競爭力,原因是台灣自己本身市場太小,零售業發展空間小,沒有足夠市場規模
 
先前在上海碰到以前在台灣荷銀的業務老總,老總就提到她的心路歷程,她說早年讀台大後去美國念MBA學什麼行銷市場區隔理論(不同市場要用不同的行銷手法,可以想像成賣東西給台北人和南投人要用不同方式),回台灣工作20年根本用不到,因為台灣市場太小,再分隔就沒有市場做了,但轉戰中國後就很有感受,中國的每一省差異都很大
 
所以,你會發現,製造業出身的公司切入零售業十有八九穩死的,早一點的案例就是燦坤,更近一點的案例是鴻海前幾年的千軍萬馬計畫,因為零售業的經營管理思維和技術和製造業原本就天差地遠
 
要不然就像是遠百這種經營技術落伍的百貨集團,自己為很有本事,結果完全玩不贏中國本土業者,為什麼呢?因為遠百能夠發跡是因為遠紡早年很多廠區後來變成精華區,遠東集團把這些精華區土地開發成百貨,地段好加上早年沒什麼其他購物地點,遠百自然會有一片江山,但後來既使在台灣遠百做得也不算好,因為後進者超過遠百,簡而言之就是遠百原本就是不具有第一流百貨經營技術的玩家,在台灣就做得不算好了,去中國更沒有優勢當然穩死的
 
台灣目前在中國通路做最好的是大潤發,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大潤發結合兩個優勢,
第一是拿地優勢,尹衍樑在1990年代投資捐錢設立中國第一個MBA學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早期沒有人要去讀,共產黨不好意思,那就安排一些年輕的黨員去讀,經過二三十年,這些早期畢業的黨員在中國各地方政府都是一把手或二把手,尹衍樑靠這個關係,他看中的土地沒有拿不到的
第二是經營優勢,大潤發剛過去的時候是用台灣的人馬在經營,後來搞不起來,尹衍樑就跟法國的歐尚集團合作,把經營管理讓給歐尚集團,自己樂做大股東
 
講零售各位社友都常出國,台灣的百貨公司跟國外根本沒得比,甚至連泰國都比不過,比方曼谷的Central World或Siam Paragon百貨都甩台灣百貨公司一大截,而Central所屬的尚泰集團十年前也大舉進入中國市場,但結果也是鍛羽而歸,主要原因也是拿不到最好地段以及對客群屬性的掌握度不好
 
台商在中國搞到血本無歸的有好幾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最簡單,技不如人錯估市場
 
第二種情形很常見,檯面下安排太複雜到自己被人搞掉都不知道,這跟上面的台灣人稅務規避能力有很大關係,台商因為種種原因很喜歡借人頭經營,但借人頭的結局多數常是公司怎麼被搞掉都不知道
 
第三種真的是被坑殺,但這真的很少見,既使在台灣爭議性比較大的北京新光天地百貨案,我從中國朋友那邊聽到的說法跟台灣這邊報導的聽起來像兩個故事
 
另外,聰明的台商都知道很多事情一定要當地人才能做,外商做只是自尋死路罷了
 
先前去某大紙廠訪廠,觀察到廠區每天貨物運輸量很大但進出的都不是公司車而是外包的貨運公司,詢問公司說量那麼大貨運自己做不會比較划算嗎?回答說自己做不會比較划算
 
因為貨車若掛公司牌子只能載10頓,超過的話一上路就會被抓超載罰款,但外包貨運公司同一台車可以載20頓還不會被罰,公司當然選外包
 
覺得中國很黑暗嗎?其實世界各國對本地產業或多或少都會有保護措施,只是明著或是暗著來罷了,台灣也有很多產業外商根本不得其門而入,我們生長在這裡覺得很自然如此,但現實的講很多事情未必是那麼理所當然

巧新觀點20170919

最近常有朋友問到巧新,整理一些觀點分享如下,僅供參考
 
投資價值
 
考慮長期獲利能力和市場估值,目前股價有一定程度低估,但如何操作尼莫會繼續觀望以下幾個潛在風險和評估影響後決定
 
短期
 
1. 洗大澡
巧新會在2017年下半年洗大澡嗎?企業經營慣例,更換管理階層時會洗大澡打掉一些減損或認列一些一次性損失(爛帳算在前任頭上的概念),巧新石總走得不漂亮,直覺上巧新目前管理階層很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出這招,但這要到明年三四月公布財報才見分曉
 
2. 德國新廠
德國塗裝新廠完工會有一次性高額開辦費嗎?以及初期良率和稼動率如何?
 
3. 屏東新廠
屏東新廠2018年下半年完工,規劃初期建置多少產能?目前接單狀況如何?
 
4. 市場估值
美國汽車市場今年已走跌,若頹勢沒有反轉,消費市場對巧新產品需求是否會降低?資本市場是否會因此下修PE和估值?
 
長期
 
1. 人
石過去幾年對巧新的重要性不可言喻,但一間公司搞到這種規模也絕非只靠一個人就可以辦到,且巧新接OE長單的業務本質讓新管理層在短期有喘口氣的機會,不至於一下子客戶和訂單都跑光光,個人對石離開觀點是中性偏負面,須持續追蹤新管理團隊後續接單狀況
 
2. 競爭
如財訊報導,石跳槽健信後推的是鑄旋,跟巧新原本鍛造不同,不是直接競爭的關係(或者說目標運用車款不同); 不過認真看財訊報導可以看出些端倪,報導寫"石的專長是"旋"+健信的鑄旋技術已經成熟",可是石才剛跳槽過去,這樣健信的鑄旋技術哪來的呢?由此推論不難理解為何一些討論區有人質疑石的誠信
 
3. 需求
鍛造輪圈市場前景如何是大哉問,主要問題還是在於性價比偏低(重量比鑄造輕三成但價格是三倍),故只有高階車款能應用,這方面還要跟行業內人士深入挖掘才能確認

聊聊致富之道的兩個簡,簡樸和簡單。
 
簡樸
 
前兩年和好友雷浩斯以及麥克風兩位知名投資作家辦了場公益演講,活動後聚餐時觀察到包含尼莫自己共三人穿著打扮都很一般,不流行也不潮,這代表什麼呢?生活簡樸對累積財富很重要。
 
我們三個都出自普通家庭,沒有家蔭,要存第一桶金,除了努力工作增加收入外,控制花費過得簡樸些把錢省下來是不二良方。為了增加收入,尼莫工作前幾年假日有兼家教每月多賺一兩萬,雷浩斯下班後兼差開電腦課賺錢,而麥克風在科技大廠努力加班賺加班費。也因為工作之外的可支配時間多數用在提升所得,剩下能花錢的時間有限,更提升存錢速度。
 
基於以上經驗,這兩年與年輕朋友互動時,都再三提醒生活簡樸控制花費的重要,當中時常被問到要怎麼存錢?最簡單方式就是將收支模式由[收入減支出等於存款]轉變為[收入減存款等於支出],領到薪水先把要存的部分保留起來,剩餘才拿來生活花銷。
 
簡單
 
投資說到底是一種資訊處理,早年做投資的困難是資訊不夠且流通困難,但晚近十餘年進入資訊爆炸的年代,現在的困難反而是資訊或說是雜訊太多,巨量資訊讓人不知所措。怎麼辦?建議學習巴菲特:營造簡單的生活環境。
 
這兩年在華人投資圈流行去美國參加巴菲特經營的波克夏公司股東年會,去過的朋友都表示波克夏所在的奧馬哈徹底是個小城市,規模大概就比怡保大些,連檳城都比不上,這和一般的認知在資訊最流通的地方做投資才多機會大相逕庭,為什麼?
 
巴菲特是故意的。
 
巴菲特早年師從葛拉漢時也待過紐約,但幾年下來覺得華爾街的消息太多且多數難以判定虛實,但聽到了又很難不動心,既然如此乾脆就遠離華爾街,回到故鄉安靜的小城鎮過著簡單的生活,雜訊少了反而更能專注挖掘投資機會提升績效。The Education of a Value Investor一書作者Guy Spier也是很好的例子,Guy Spier是近年竄紅新生代價值投資人,早年在紐約經營Hedge Fund,2008年得標與巴菲特共進午餐後就模仿巴菲特搬離紐約改住蘇黎世,大量減少投資雜訊以及人際來往消耗精力,投資績效也顯著提升。
 
現實的講,多數人難以選擇要住哪裡,但簡化生活環境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比方資訊爆炸,與其被動地接收被過量資訊淹沒,更好的方式是主動控制資訊流入管道,慎選優質來源,資訊貴在精不在多,因為只要有幾個好的投資想法,配合集中持股和長期持有,累積的財富已足以讓一般人衣食無缺。巴菲特入主和控制波克夏約50年中重大投資決策不到一百個,平均每年不到兩個,但已成就其數百億美元財富。

 
靠簡樸存到本金,靠簡單提升投資績效,即為致富之道的兩個簡。

無知可笑的金管會創舉

外國基金業幾十年前就有針對散戶買不起的高價股推出基金,集合散戶資金買入特定某公司股票,巴菲特掌控的波克夏公司還因為巴菲特不喜歡這類型基金持有波克夏公司以及想幫投資人省錢(基金管理費和手續費偏高),推出面持股權重低很多股價也低很多的波克夏B股

台灣先前沒有這種產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高價股其實也不多,能高價多久也不知道(不是在說宏達電,不是在說宏達電,不是在說宏達電),其二是主管機關管太多不讓投信發行這類商品,自己管過頭後鬆綁然後發新聞稿給媒體說是"獨步全球的創新業務"這還要不要臉?

更慘的是外國早有的東西,我們的大官還在說[金管會代理主委黃天牧表示,這是證期局「腦力激盪」後想出來的創新業務],國家最高金融監管機關的首腦級官員見識淺薄故步自封到這種程度,也難怪金融業亂象叢生了

Anyway,有改變肯開放總歸是好事,這部分還是要肯定金管會的,不過要注意開放不是為了讓散戶賺錢,而是讓券商賺錢,因為證期局長這樣說[金管會證期局長王詠心表示,這項措施一定對台股成交量有正面影響。王詠心透露,包括元大、凱基、富邦、元富、兆豐、國泰等券商,都有興趣開辦這項業務,對台股成交量一定會有幫助。]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觀察到,金管會是金融業者的金管會,而非普羅百姓的金管會

==========

http://udn.com/news/story/7251/2008294

金管會創舉! 定期定額買股 年底開辦

2016-10-07 03:51經濟日報 記者韓化宇、吳靜君、王奐敏/台北報導

金管會昨(6)日宣布,開放投資人可透過券商,定期定額購買台股或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最快年底有券商開辦。這項獨步全球的創新業務,金管會證期局長王詠心表示,這項措施一定對台股成交量有正面影響。
舉例來說,股王大立光股價近4,000元,買一張就要接近400萬元,一般散戶恐怕連一張都買不起,以後就可以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複製共同基金買股票的概念。

金管會代理主委黃天牧表示,這是證期局「腦力激盪」後想出來的創新業務,事先有找券商溝通,幾乎每家都有興趣開辦這項業務。

金管會表示,參考投資人得透過基金銷售機構以定期定額方式申購基金的作法,制定推動證券商辦理客戶定期定額方式,購買個別股票與ETF。

金管會指出,本措施實施後,投資人將可與證券商約定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不同標的股票或ETF,架構上係採同步開放「在現行台股平台進行交易(即綜合交易帳戶)」與「建置在現行之財富管理信託平台」二種方式進行,由業者自行選擇。

王詠心指出,供投資人定期定額購買的個股,由券商負責篩選,投資標的須以長期投資為前提,惟不得投資權證、證券投信及期貨信託槓桿/反向ETF。王詠心表示,定期定額購買股票的概念很簡單,但在實務上,定期定額買股會有無法買零股的問題,所以想到可以透過券商「綜合交易帳戶」及「財富管理信託專戶」進行,湊不足整張的單位,由券商自行出資來湊足,再依比例分配投資人。

王詠心透露,包括元大、凱基、富邦、元富、兆豐、國泰等券商,都有興趣開辦這項業務,對台股成交量一定會有幫助。

台新投顧協理黃文清說,對年輕族群或是小資族,未必有一筆充足的資金購買股票,更別說高價股。定期定額買股票或ETF,比起同樣小額投資,有時間壓力的權證,風險大為降低。

線上投資聚會筆記20160825

每個月會抽一個晚上用Zoom和FB投資社團[績優股夢想家]的社員們聊聊,多數都在回答社員的一些提問,每次都有用心的社員在活動結束後整理筆記分享,也轉貼在部落格跟粉絲們分享~

(一) 2016/08/25績優股夢想家線上會議(by S大)

營收對估值的影響?
投資者不應該太過在意營收增長的原因,畢竟營收增長可能原因很多例如:管理階層關閉賠錢產品、轉換產品線、景氣的衰退……等理由;為此投資者應該著重於淨利率的變化原因,必須了解公司做了哪些作為造成淨利率增加或減少,而這些作為對於公司未來的成長和競爭是否有所幫助?這才是投資者所因該著重的,為何要著重淨利率原因是淨利率會影響ROE,而長期下來投資者的報酬率會貼近ROE。

併購案的影響?
併購後1~2年內企業的業績可能會不佳,因為併購案後管理階層會因為換新老闆後態度轉趨保守(這方面可以參考組織行為學),且管理團隊和新老闆有磨合期或管理團隊可能更換等問題,但經觀察發現未來績效可能成長,這時可能是買入點,可以買入持有。

持股檔數和建倉?
應維持在5~7檔佔總資金5~30%。

決策是否正確?
投資者應該要寫投資筆記,將買入的理由記下且不要太在意決策的對錯,畢竟投資是動態的當下投資者所接受的資訊和做的決定可能是最適合,但會應為未來的資訊而改變影響原來決策的判斷適合度,所以決策不應該在意對錯,投資者應該著重的反而是觀察和自省結果和一開始決策的差異和可改進事項。

關於市場氛圍?
投資最主要注意的是估值和評估市場,估值部分是價值投資者的主幹,但評估市場就較難了,這是買賣雙方的角力戰,要了解法人的心理、其他參與者心理……等。

最後頂尖投資者會將資金如入5~7成,而要達到投報率20%表示每支股票要有大約30~40%的報酬率,最後問題也讓我學到①不要使學習部分投資邏輯,應該要了解學習整套的投資邏輯②別人可以使用的方法並不代表自己可以使用③不要忘記投資的不確定性,也不要忘記自己能力圈的範圍。

(二) 2016.08.25尼莫線上會議內容分享 (by J大)
因有某小孩在旁邊不睡覺,沒辦法把完整內容記錄下來,僅能分享部分內容,供大家參考~

購併:wait and see !!初期會讓投資者感到很興奮,但是通常都會有2-3年的調整期,在1-2年後因購併產生的負面效果,而使得股價下跌並且已經失去市場熱度,此時或許才是真正買入的好時間。
反思:類似於擴廠也應有同等思考,因為擴廠通常會有建廠時間、機台認證、產品認證以及產品良率以及真正產品能出貨給客戶的市場需思考。千萬不要因為營收數字未來即將變大而貿然投入。

持股:非專業投資人,最好的持股應在5-7檔(時間不多的情況下),每股資金約佔5-30%為佳,覺得公司不錯即使賣出,最好擁有零股,因為擁有跟未擁有對該股的感覺會有些不同。

買賣股票:買入、賣出股票的時機如何應該思考為佳?投資應該是個動態概念,買入、賣出都僅能就當下時間點所獲得的資訊來判斷,判斷沒有對錯。記錄下買賣的理由以及自行預估未來走勢,在事後驗證判斷邏輯是否正確。

華亞科:成功機率應該不低。但是華亞科所處的記憶體產業長期應該不看好。

市場氣氛:價值投資者應該只做兩件事~估價與如何看待市場。股票價格形成就是想賣跟想買者兩者協議好所致。好的估價在擁有適當的財報知識與長期訓練下,在研究公司後應該不會差太遠。但是要如何正確地看待市場,應該是比較難,通常還要會思考其他參與者在做啥?想啥?誰會跟我買?誰會賣給我?
市場氣氛是否過高?通常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找不太到標的,此時市場被高估的機率就很高。

通常頂尖的投資者投資時大約會投入自有資金約5-7成,要能年化20%幾乎就是每檔要有30%的報酬。要學習頂尖投資者,建議不該只侷促於學習其某投資看法,應該學習其整套邏輯(投資方法)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