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01 個股評析

寶成,口是心非?

這則新聞看似很直白但值得思考,聊聊尼莫的看法
 
結論: 這篇文章其實是跟市場裡有意收購寶成的大咖表態寶勝上架可以賣,而非真的就是明年會重啟收購,推論如下
 
首先,新聞在邏輯上講不通
 
因為從寶成立場而言,收購這件事情越低調越隱晦越好,更多人知道反而容易墊高交易成本
 
寶成今年初啟動收購寶勝已經弄得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這次收購開價港幣2.03沒成功,估計下次要收購起碼要高出20%以上才能篤定成功,算一算成本會比這次多百億以上,還這樣高調表態明年要重啟收購難不成是覺得手上銀子太多嗎?
 
綜上,一看到這則新聞尼莫直覺就是怪,寶成蔡家不是笨蛋,不可能這樣搞
 
其次,講話的人不對
 
詹董是在寶成快40年的老臣,但即便如此,董事長這個位置也是掛名的而已,實權還是在蔡公主手上
 
既然如此,這則新聞是由詹董對外發言就很有意思了,收購這件事情輪不到詹董做主,為何詹董又要講那麼明白說明年要重啟收購且最終意向是在上海掛牌呢?
 
問題來了,寶成這個局是怎麼下的?
 
尼莫觀點是寶成放出這個消息的目的是為了在短中期拉抬寶勝股價,把最終要在上海掛牌這件事情講明的目的是為了讓賣相更好
 
怎麼說呢?
 
先直白的解讀這篇新聞: 寶成明年要重啟收購,今年開價2.03不成,明年應該會開更高,現在股價1.4X(放消息時的股價),買了等明年寶成再重啟收購起碼會有50%以上甚至更高的報酬…
 
這就是寶成放出這條消息的表面意圖,吸引一些人進場買寶勝把股價墊高,不過人算不如天算,這個消息出來就碰到兩個壞消息,一個是國外劣質的做空基金出報告質疑中資運動類股的帳務,一個是美中貿易戰在近日升溫,所以消息基本上沒什麼實質拉抬股價效果
 
那為何這樣做呢?
 
想來想去只有一個可能,就是寶成也許不只是想買回寶勝,其實也存在一種機會是想要賣掉寶勝
 
會這樣思考的出發點是中國私募圈的朋友在去年百麗被私募基金買走的時候曾聊過其實也有私募基金在覬覦寶勝這個通路,但寶勝狀況和百麗狀況不同,且蔡公主在接手製造端受挫的形況下一直很看重通路端,故實際私募基金很難從蔡家手上買到寶勝
 
但那是去年的狀況,今年又多了一個變數就是前兩個月的收購失敗,這讓蔡家意識到要買回寶勝低消會從原本這次收購規劃的台幣410變成五六百億,多花一兩百億的情況下還有買回的必要嗎?
 
且從產業週期思考,這波運動用品產業的復甦是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如果以8-10年一個循環的話,產業的高原期也許就是今明兩年,2020年之後很有可能走下坡
 
在這樣的情況下,寶成既使明年買回寶勝,弄一弄搞個兩三年才在A股掛牌,時間點也是2021或是2022年的事情了,到時候運動用品產業有很大可能又會碰到調整期,既使掛了A股,股價也未必好看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寶勝這個通路且現在很多人覺得是香噴噴的資產,蔡家該怎麼做才會最有利呢?
 
其實無非兩種選項
 
第一種就是趕緊把賣相弄漂亮一點,趁著今明兩年市場大好在高價賣了逢高了結
 
第二種就是繼續經營寶勝,拖過這一波產業高原期,等到產業調整期股價回到低檔時再重啟收購,搞不好只要兩三百億就可以買到,還比這次收購省一兩百億,但以目前市況而言,要在明年等到這種市況機會很低
 
綜上,尼莫認為蔡家目前打的如意算盤是第一個,趁著業績好把賣相弄好看點,股價能拉多少就算多少(但上次2.03沒成功的收購價會造成股價錨定效應的天花板),真的有私募基金要買的時候才能在比較高的價格基礎上跟對方喊價加碼
 
從這個觀點來看,這個新聞由詹董釋放出來就是很聰明地安排了,有意向的買家看到這則新聞後如果沒有深思就會造成一種寶成會出更高價買回的假想,這時候寶成在無形之中變成意向買家在收購時的競爭對手,但之後接觸蔡家得到有意願出售的訊息時,蔡家就可以反饋說先前重申要重啟收購這件事情是詹董的想法而非家族的共識,簡單講就是藉由詹董這個假動作幫蔡家創造一個談判的緩衝區,相當高明的安排
 
總結幾個可能的未來發展如下
 
1. 如果這篇新聞是真的,寶成的想法跟新聞講的一樣,代表以上這些推論單純就是尼莫想太多,在這樣的情況下,考慮目前運動用品產業還在高原期,寶成明年重啟收購的價格還是要高於2.03才有機會通過,就現價(201/6/19收1.4)而言有5成以上的上漲空間
 
2. 如果這篇新聞是有意圖的,寶成的想法和尼莫推斷的一樣,代表從現在起到年底這段時間寶勝的業績應該不會太難看,股價很有機會移動到1.8-2.0這個區間,但很難突破失敗收購價2.03這個錨定效應,這個情況存在一種樂透就是有私募基金業者或是同業用高於2.03的價格收購寶勝
 
3. 也有可能這篇新聞在這個時間點是真的,但寶成明年可以重啟收購時對市況前景有疑慮故暫緩收購,故到時候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併購這種事情原本變數就很多,寶成隨便都可以找到理由到時候不收購
 
各位看官怎麼看這個局呢?
 
==========
 
寶勝私有化 拚明年再送件
 
2018-06-16 01:54經濟日報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寶成董事長詹陸銘昨(15)日宣示,隨著中國大陸健康意識抬頭、運動生活潮流興起,寶成除了製鞋業務,未來將全力布局運動用品零售及品牌代理業務。
 
因應零售通路業績快速成長趨勢,寶成也不排除一年後重提寶勝國際私有化的可能性,寶勝為寶成透過裕元工業轉投資之孫公司,在港股掛牌,在中國大陸布局運動通路,為寶成近幾年重點發展業務,寶勝目前在中國大陸擁有8,800餘家直營及加盟據點,今年續拓點。
 
寶成今年原本計畫推動旗下寶勝私有化案,交易金額逾410億元,但因遭到部分小股東反對而告破局。
 
但據了解,寶成高層並未放棄推動寶勝私有化的最終目標,已針對投下反對票的小股東,積極展開接觸與溝通,爭取支持。而根據寶成集團初步規劃,未來寶勝私有化後,將自香港聯交所下市,並擬申請上海A股重新掛牌上市。

寶勝,難得回沖

寶成收購寶勝破局後尼莫在四月下旬買回寶勝,平均成本1.2X,短線帳面獲利近2成,4月下旬時跟朋友分享的估值思考和今日針對1Q18財報以及後續觀點更新筆記如下

關於投資想法紀錄,早期尼莫習慣用活頁筆記本整理研究資料,研究後的想法和心得寫在紙本筆記或是用電郵方式存在Gmail中,最近幾年改為都存在Evernote裡,方便有效率多了

==========

20180420

對寶勝近期評價思考

結論
2018年股價會回歸到HKD1.5-1.8/share區間,相較現價(201/4/19 HKD1.24/share)有20%~45%空間,快的話五月中公布1Q18季報就會開始反應

基本數據
2016年營收162.36E,淨利5.61E,NPM3.46%EPS RMB0.1072/share(HKD1.34/share)
2017年營收188.33E,淨利3.94E,NPM2.09%,EPS RMB0.0757/Share(HKD0.946/share)

Forward EPS
1. 公司預估版本
2018 EPS HKD 11.54-13.18 cent/share
2018/4/12電話法說會營運展望預計2018年營收成長12%,OPM3.5%-4%,稅率35%,計算出
3.5%版本 2018年營收210.93E,淨利4.80E,NPM2.28%,EPS RMB0.923/Share(HKD0.1154/share)
4%版本 2018年營收210.93E,淨利5.48E,NPM2.91%,EPS RMB0.1054/Share(HKD0.1318/share)
2.Nemo預估版本
營收成長15%,OPM3.8%,稅率35%,計算出
2018年營收216.58E,淨利5.35E,NPM2.47%,EPS RMB0.1029/Share(HKD0.1286/share)
對營收比較樂觀原因是1Q18實際較1Q17成長17.8%,公司給的guidance顯著保守
對OPM相對樂觀原因是公司去年為了要被收購把利潤做得比較差已經打掉很多存貨和固定資產減損了,今年報表相對乾淨的情況下OPM回升可期待

PE思考
運動用品通路(預估市場年成長15%)
有獲利
主要代理領導品牌Nike和Adidas
給予合理PE12X (PE band 10-15X)的評價
其他兩間類似競爭對手安踏/李寧目前PE都30+
但寶勝與安踏和李寧品牌+通路相比只有通路欠品牌

Target Price
Target = EPS HKD0.1286/Share (Nemo預估版本) x PE12 (合理估值) = HKD1.54/share

Upside Oppotunity
OPM改善超出預期
營收成長超出預期
PE朝安踏和李寧邁進
預計2018年底淨值HKD1.5/share提供下檔保護
2019年下半年再次啟動收購?

Downside Risk
營運表現持續低迷
收購案HKD2.03/share的錨定效應影響估值攀升
電商衝擊持續侵蝕GPM和OPM
管理層再次啟動私有化壓低利潤意圖會壓抑股價
港股大盤整體下修影響估值

==========

20180515

昨天傍晚公布1Q18報表,數字符合預期,淨利成長33%

昨晚睡前還在肖想今天股價會彈到1.6或是更高,結果今天股價反應只達到當初預想的低標,看來市場對寶勝的利潤前景還是有疑慮,這也很實在,畢竟一個季度的利潤反彈無法證實長期盈利能力回覆,預計還要1-2個季度利潤反彈才能再催化股價往上

今年的利潤預計會和2016年度相仿,當年度股價多數時間在2元以上,但寶勝從4Q16起當了一年半的壞學生,預計至少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有機會讓市場扭轉評價

Action Plan: 跟香港朋友追蹤昨天晚上裕元/寶勝法人電話會議內容 (今天都沒有大行出更新報告,看來大行是被打臉打怕了乾脆都不出)

What’s New: 20180418已退市的百麗宣布與騰訊合作,這個議題很有意思,中國電商發展已經到頂,下一階段發展重點就是電商和實體的整合,寶成只要能夠拉攏到BATJ任一家在股份或營運上和寶勝合作的話,寶勝股價有非常大想像空間

寶勝國際,這次沒錯過

分享近日從寶成收購寶勝的投資操作,這筆投資從頭到尾費時近一年,獲利60%,操作思維一開始是尋找超跌股,但最後幾個月轉變為[事件投資],什麼事件呢?提早觀察到寶成有收購寶勝的意圖並且評估合理收購價後重倉。

緣起

寶勝是中國最大的運動用品通路,主要銷售Nike和Adidas品牌,約有七八千間門市,先前在中國工作時就逛過寶勝門市。

寶勝是寶成集團在中國投資的運動用品通路,寶成其實1990年代就在中國切入這塊市場,但那時候因中國對外商的零售還未開放故主要是透過人頭控制,約莫2002左右開放後就寶成這一塊就慢慢浮出水面,2004~2006年將為了在香港掛牌上市購併了全國多個省分的不同體育通路,2008年6月在香港上市IPO價格HKD3.05/Share,上市後由寶成的製造業務主體香港上市的裕元工業作為主要股東,裕元持有寶勝62%股份。寶勝命運多揣,上市沒多久就碰到金融風暴,之後股價就再也沒有高過IPO價格。

中國運動用品零售產業在2009年金融風暴影響淡化後有幾個好年冬,但因各品牌展店速度遠大於市場需求成長,在2011/2012年開始顯著走下坡,2012-2014是產業調整期,很多門市都關掉以及很多小品牌也被掃出市場。

尼莫在香港的外資Buy Side朋友在3Q15股價約HKD1.1/Share時跟尼莫聊到說根據他們數據中國運動用品零售產業在2014年底是谷底,2015年已開始復甦,且他們的Fund已於1H15進場買入寶勝,平均成本HKD0.7/Share。

聽到消息後就第一次深入了解寶勝業務並進行估值,因對中國運動用品零售業復甦後的利潤率反彈程度抓得太保守,故寶勝估值算出來只有HKD1.2-1.3/Share,評估後認為相較於股價已接近HKD1.1/Share安全邊際不足就沒有介入,之後一年就眼巴巴看著寶勝股價很快地往上噴到2016年9月最高的HKD2.7-2.8/Share左右。這個不成熟的投資想法在3Q15時有在台北的投資聚會跟朋友分享。

 

小規模進場撿超跌低估股

4Q16時寶勝因營收成長性在2016年9月之後掉到個位數故股價大幅滑落,2016年底時跌到約HKD2.2/Share。尼莫固定會從短期有大幅下滑的熟悉股票尋找低估標的,故此時寶勝又一次進入尼莫雷達區。

很快2017一開年寶勝就公布了一個蠻奇特的公告說2016年12月有"不正確的銷售紀錄"但"並不重大",然後CEO和CFO就下台了,會計師悶不吭聲沒說什麼,財報也沒重編就這樣過去了,但是股票市場對這種帳務問題最敏感,股價隨即又崩一段,二月初最低約HKD1.7/Share。

連續下跌的股價讓尼莫忍不住在二三月間第一次出手小幅買入,成本價約HKD1.95/Share。因第一季的獲利表現遜於市場預期很多股價在尼莫買入後又大幅下滑,尼莫在六七月間股價HKD1.5/Share附近時又小幅加碼,主因是考慮第一季的獲利差應該有很大程度是更換管理層後的[洗大澡],且營收成長其實還不錯。

回頭去看這段操作,很明顯二三月的時候出手太急了,因為尼莫明明很清楚一般公司會在更換管理層後的一到兩季有打呆帳打呆料打呆機等動作把一些陳年爛帳算在前任頭上,忽視了這點結果就是這部分資金慘被套牢近一年。

八月中寶勝公布2Q17財報其實還不錯,在第一季獲利大衰退的情況下第二季獲利已回穩,雖然看起來還是衰退但考量2Q16基期較高,實際上2Q17的成績並不差。因為營收持續保持雙位數成長故預期3Q17利潤率會持續改善,因此在十一月十號左右3Q17財報公布前夕又小幅加碼。

投資邏輯基於買超跌股的買入到此為止,因為利潤還沒改善故原本就買不多,且後來投資邏輯轉為事件投資後大舉重倉,故這部份佔後來總投入金額比重約10%。

 

預期寶成會併購寶勝後用[事件投資]思維大規模重倉

十月下旬準備十一月初一個投資聚會時要報告檔案,因觀察到1)南山人壽第三季獲利比去年第三季高很多(寶成要認列南山利潤的20%,南山會逐月公布淨利,可藉此預估寶成會認多少投資收益,若比前一年同期大增寶成季報就有很大概率會優於預期),2)裕元工業上半年業績很好持續改善利潤率,預期寶成第三季利潤應該也會不錯,3)截止十月為止寶成與裕元股價走勢有很明顯背離,故認為寶成是值得推薦的標的就開始深入研究。

寶成到3Q17的基本面其實就是上面講的那樣,但研究過程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公告是裕元工業八月份時有宣布要在十月發特別股息HKD3.5/Share,因裕元2013-2016年股息分別是HKD1.1/Share,HKD1.15/Share, HKD1.2/Share,HKD1.4/Share,這個特別股息的金額顯得異常巨大,且查了才發現裕元歷史上沒有配發鉅額特別股息的紀錄,上次配發特別股息是2003年每股發HKD0.37/Share,沒特別多。

(這邊插話補充一小段,香港外資朋友曾跟尼莫說裕元在香港法說會公開表態未來現金股利會每年微幅增長,從2013-2016數據看來的確如此,有思考當作定存股的空間)

裕元發行在外股數約16.5億股,寶成持有約50%,以寶成持有裕元的比率和匯率用HKD/NTD=3.8換算,寶成十月份時已從裕元收到現金股利台幣110億元。

寶成是營收合併千億等級的公司,這種規模的公司一般都有相當的財務操作紀律,不會沒事就搬一大筆錢放在手邊亂花,所以重點來了,寶成從裕元手上套現110億元要幹嘛呢?

這邊有個小技巧是分析要以寶成的個體財報思考而非合併財報,主要原因是這筆錢是在集團內搬來搬去,從合併財報分析看不出端倪,要從個體財報下手才能判斷寶成的想法。

寶成是投資控股公司,個體財報現金近幾年都沒超過台幣十億,一下子拿到110億現金在手上,應該是有什麼安排才對。

這邊要說明一下,寶成和裕元中間還有一層控股公司叫做寶興(就是這次寶成用來收購寶勝的Wealth Plus公司),裕元配息是配到寶興,但寶興是投資控股公司(講白一點就是紙上公司),拿到這筆錢只能做三件事,投資用掉/把錢再往上配還給寶成/還銀行借款,前兩項都會和寶成規劃綁在一起故分析寶成即可,還銀行借款部分因寶興銀行借款部位維持在台幣一百多億已經很多年了甚至最近兩年都還有增加,故推斷不會突然沒事要還110億瘦身。

(20180124發文後補充,網友私訓詢問如何看到寶興的借款? 回答:推論出來的,寶成所有公開資訊沒有揭露寶興完整財報,但在寶成年報的[各關係企業營運概況]這個表有揭露資產負債權益營收等重要數據,寶興營收相較於資產規模非常微小故推論營運負債也很微小,故把所有寶興的負債都當成銀行借款看待。現實來講銀行借款給類似寶興這種控股性質的OBU公司財報差不多都長這樣,資產方就是少少現金和大大長投,負債方幾乎全是銀行借款。)

所以回頭繼續分析寶成個體財報,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掉110億,那就要看報表上有哪些科目有百億以上的規模,這時就可以發現報表上超過台幣百億規模的科目只有三個-長投(增加投資?)/銀行借款(還錢?)/股東權益(配現金股息?),但後兩者機會很微小。

以銀行借款而言,寶成個體財報銀行借款最近幾年都控制在台幣兩百億到兩百五十億左右的規模,且根據2016年報最近會到期的長期借款是2019年,故寶成應該沒有要還銀行錢的壓力或意圖,推斷錢不會用在這邊。

以現金股利來講,台灣一年配一次股息,寶成都在八月份配息,下次要多配息也是明年的事了,沒必要提早那麼長的時間把這麼大筆錢先搬回來idle在那邊,且寶成蔡家也不是慷慨愛高配息的家族,故推斷錢不會用在這邊。

這樣要用錢的地方就只剩下長投了,把寶成長投攤開來看,規模百億以上的又只有三項,裕元/南山/JV。當中裕元不需要寶成投資,裕元每年有美金4億左右資本支出都是自己在香港借錢處理,不須依賴寶成。南山人壽獲利良好,雖受提存準備金等因素影響未能配息,但2017年也數度澄清沒有要現增,且市場一直有傳聞說南山要在1H18掛興櫃,故推測不是南山要用錢。JV就更不可能了,寶成底下有幾十家和上游鞋材廠一起投資的JV,但幾十家合計金額也就台幣一百多億,不會有JV投資需要用到110億。

這幾項都不是,那剩下唯一的選項就只剩下收購寶勝下市,為什麼尼莫會想到這個呢?起因是在研究寶成時一直看到接班人第二代的蔡佩君提到要把寶勝作大,深入思考後又區分成內外在因素。

先看內在因素,寶成目前是由第二代公主蔡佩君於2012年前後接手營運,研究寶成時發現蔡公主在近年只要接受訪談都會明確表態她要把寶勝做大,比方兩則如下。

2016/10/13今周刊 「我希望有一天能達到『製鞋』和『零售』一半一半,甚至有個夢想,寶勝比裕元(寶成集團的製鞋公司)大很多。」中秋節過後,蔡佩君率領主要幹部,接受《今周刊》採訪團隊獨家專訪時,暢談寶勝苦撐多年,終於繳出第一份漂亮成績時,她綻開笑容說。寶勝對整個寶成集團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事實上,不只蔡佩君,就連爸爸蔡其瑞私底下都曾開玩笑地對她說,如果有一天,寶勝真的比裕元大很多,「我們就去買一架私人飛機來開。」可見這對父女對零售通路的重視程度。(今周刊訪問刊出前後寶勝股價就開始一瀉千里,果然通常一家公司熱門到會被專題報導某個層面就代表也許股價也在高檔了)

2014/06/18自由時報 蔡佩君說,投資機會總是很多,有金融業、房地產、電子業,但「想好心要定」,集團未來將專注於製造和通路本業,尤其是轉投資的寶勝目前在大中華區已有逾6000個零售點,未來還有很多成長的可能性。

其實這種心態很容易理解,換做你是蔡公主,你也會這樣做,為什麼呢?

因為從蔡公主角度出發,接手父親的寶成,製造(裕元)那塊已經相當成功了,這塊做好無功做不好會被市場罵,且裡面一堆功臣和名將,手要伸進去管到位不容易,那還不如挑軟柿子吃從集團裡爹不疼娘不愛的寶勝下手,反正原本營運績效就不好,做好做大了功績就都是蔡公主的。

但這時候會碰到一個很大的問題-股權結構。

寶成持有裕元50%,裕元持有寶勝62%,這樣的架構代表不管蔡女士把寶勝經營得多好,寶勝賺10塊最終寶成只會分到3塊,換做你是3X歲的蔡女士,你會甘願把青春都花在幫別人做嫁裳嗎?

所以尼莫認為在寶成集團的政治權力和股權結構上,寶成蔡家有很強的動因要收購寶勝下市,好給公主一個舞台。

外在因素就是寶勝股價欠佳,股價低迷等於喪失印股票換鈔票支持取得外部資源支持擴張的功能,且現實的如果不用資本市場工具,使用銀行融資來支持擴張的話,寶勝是寶成集團成員,不需要維持上市資格也很容易從銀行借到錢。既然如此,那就不需要花昂貴的成本維持香港上市公司資格,直接下市省錢又省事。

根據以上推論,尼莫在十月底時就推論寶成要收購寶勝下市,要不然裕元不會沒事配那麼多的特別股息。

十月下旬有參加台中一個投資讀書會時有成員問到關注那些標的,尼莫那時有分享寶勝,但那時觀點還是基於認為寶勝第三季營業利潤率會持續改善的理由推薦。

推論寶成要收購寶勝後下面三個問題分別是何時收購/如何收購/用多少錢收購。

時間點很難預測,尼莫只知道一般這種收購案財務顧問(此案是花旗)約需半年左右的作業時間,且財顧完成作業後公司未必會馬上推出收購案(會觀察市場走勢調節)。

裕元在八月份公告特別股息,因收購案必然是在公告前就已經決定要收購,故財顧方作業的時間起點應該是七月份,或者換個說法是蔡家在七月份時就已決心要收購寶勝下市。如果是這樣的話財顧應該在2017年底或最慢1Q18會完成所有規劃,故尼莫認為寶成私有化寶勝的邀約起始日應該是在2018上半年,比較有可能的時間點應該是三月份(農曆年後&2017年全年財報公布日期前),實際在2017/1/21就推出私有化其實比尼莫預期的早。

如何收購重點是決定收購主體,裕元?寶興?寶成?

如果單純要私有化下市,最簡單的方法應該是由目前持有寶勝62%的大股東裕元直接收購市場其他股份最快速簡便,但這個案子很容易就看出來一定不是這樣規劃。因為若是由裕元作收購主體,裕元一開始就不需要配鉅額的現金股息回到寶成(寶興)手上,要知道為了讓寶成拿到這110億,裕元一共配出220億現金,雖說最終裕元又會從出售寶勝62%持股拿回這筆錢(根據公告約港幣67億),但說到底是有110億流到外部,蔡家還是會肉痛的。

寶興是尼莫一開始就認為很合理的收購主體,因為裕元也在寶興下方,若把寶勝也拉到這個位置等於寶勝在集團內以後就和裕元平級,符合蔡公主說的要把寶勝做到跟裕元一樣大的規劃。

寶成要作為收購主體也不是不行,但這樣110億現金要從寶興搬回寶成,且寶成可能會需要因此投入不小資本金新設立控股公司,在股權移轉或資金流方面的規劃會比用寶興作為收購主體來得複雜。

所以最終收購案的主體是寶興符合預期。

用多少錢收購的部分其實受到收購方式影響很大。

收購方式尼莫一開始覺得應該是寶興用收到的110億直接收購市場寶勝流通在外的38%股份然後裕元對寶勝的62%持股維持不動,但這樣交易金額怎樣都算不出來110億且交易方式也不符合香港私有化的常見架構,又這樣交易後集團組織架構會變得疊床架屋太複雜,卡卡幾天後覺得不合理,故推論是由寶興直接100%收購下市。

這樣的話那寶興從裕元取得的110億其實應該是收購的[前金],這是什麼意思?

簡單講,收購案一般不會all cash,絕大多數情況是收購方會出一部分前金(通常是三成,類似購屋要有自備款概念),其他透過銀行融資取得資金,不這樣安排的話會對收購方造成太大的財務壓力,說到底能像巴菲特這樣一出手就拿幾十億幾百億美元收購的買家畢竟是市場的稀有動物。

如果把110億當三成前金,代表財顧對寶勝的估值約當台幣367億,折合港幣96.5億(HKD/NTD=3.8),股價為HKD1.8/Share,這樣的估值比相較於十一月初HKD1.4-1.5/Share的行情溢價2到3成,符合香港私有化慣例約溢價三成。

另外寶成在九月份時有和裕元調節一些JV的持股(一樣是看公告得知),買來賣去賣來買去的結果套現美金三千萬元,不確定這筆錢的用途為何,但因時間點很湊巧,評估若這筆錢也是前金的話,如果把119億當三成前金,代表財顧對寶勝的估值約當台幣397億,折合港幣104.4億(HKD/NTD=3.8),股價為HKD1.92/Share,這樣的估值比相較於十一月初HKD1.4-1.5/Share的行情溢價3到4成。

總之尼莫在十一月上旬時就估收購價應該是HKD1.8-1.9/Share之間,最低不會低過HKD1.5/Share,理由是寶勝淨值是HKD1.43/Share,這代表裕元的成本,寶成不可能推出一個收購案讓裕元suffer,起碼要高出一點點,要不然裕元的外部股東或港交所都不會批准交易。

所以2017/11/25在台中的投資聚會(粉絲團聚會+同樣上述投資讀書會成員)時有成員問到這檔就改變說法,認為不用太認真分析寶勝營運,因為寶勝應該不久就會被收購,收購價應該是HKD1.5-1.8/Share。

(20180124發文後補充,上面聚會日期記得特別清楚是因為當天是家母生日)

上面提到雖然十一月初就認為寶成會收購寶勝但十號左右還是買了一點部位賭看看3Q17報表會不會好看,結果2017/11/13報表出來難看到爆,利潤大幅下滑7成,故股價隔天就跌到HKD1.1/Share價位並且在低谷爬行了一段時間。

但3Q17的慘烈報表到是為了壓低平均成本提供良好的機會,因已認為寶成要收購寶勝,深入想後體悟到一件事情:如果你是即將要收購寶勝的寶成,你會希望寶勝現在的股價低一點還是高一點?又寶勝的財報是你可以掌握的,你會把財報做好看一點還是難看一點?

其實答案很明顯,有一些外資報告對寶勝3Q17的差勁表現也提出類似疑問:為何撥備(準備金的概念,類似壞帳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等等)在這一季度大幅增長?

所以3Q17的差勁報表反而讓尼莫更清楚的看透寶成在下什麼棋,故在財爆後的十一月下旬大規模加碼寶勝,大概投入了操作這檔資金的7成。

另外對於財爆有一個很容易質疑的地方。

一開始提到寶勝在中國代表N牌和A牌,主要競爭對手是安踏和李寧。這些競爭對手2017年財務績效如何呢?

寶勝2017年1-9月營收增長15%利潤下跌35%

安踏2017年1-6月營收增長19%利潤增長28%

李寧2017年1-6月營收增長11%利潤增長67%

簡單講,寶勝營收增長趨勢與同業相符,主要玩家都有兩位數以上營收增長代表整體市場應該還是很不錯的,但這就凸顯寶勝利潤下滑的現象頗為異常,因為市場好時折扣促銷和呆滯存貨應該都比較少,同業比營收成長來得更好的利潤成長率就是明證,但為何就偏偏寶勝跟人家不同,尼莫覺得這是[管理]的結果。

2018/1/10公布2017/12營收成長20%很亮眼決定繼續加碼陸續投入操作這檔的最後2成資金,原本想慢慢買但不知是營收亮眼市場有關注到或是其他原因,股價走強的速度出乎意料之外的快速,然後2018/1/21號晚間就發布收購公告了,最終收購價HKD2.03/Share比尼莫預估的區間(HKD1.8-1.92/Share)來得高,很好奇財顧是怎麼算出這個數字的?尼莫不太相信公告裡寫選擇一年內高價這種說法。

觀察香港先前幾個私有化案子的股價走勢都是一宣布時股價會飆高到很貼近私有化價格,但因為完成私有化要花好幾個月的時間甚至有失敗風險,故通常幾天內股價就會回溫一點,一般不會離私有化價格太遠,但有些爭議比較多的案子還是有可能會背離10%以上,故2018/1/22開盤看到價格不錯就在HKD1.98-HKD2.0/Share之間全拋掉,比最終私有化的HKD2.03/Share少約2%但賺到資金有幾個月的時間可以投資其他標的,划算。

 

檢討與思考

操作方面還有很多思慮欠周延的地方,買入時更細心或想更深一點也許一開始就不會被套牢快一年。

這個操作最重要的點就是從裕元配鉅額特別股息這件事情延伸思考解讀出來寶成要收購寶勝的意圖,先前跟一些朋友分享這個想法時多數朋友都很讚嘆尼莫的財技以及想像力(故聽到尼莫分享這檔標的後實際有買入的朋友很有限),其實認真看尼莫的思考過程可以發現過程中沒有什麼特別艱深困難的技術,決策也都是依賴公開資訊沒有call公司(尼莫覺得不管寶成或寶勝應該都不會理我們這種小散戶,台中投資讀書會有成員曾試圖聯繫兩間公司發言體系也沒有得到回應),當然需要懂會計和資本市場規則,但更重要的是common sense。

平時就多深入了解一些有價值的公司並且建立追蹤機制,累積對好公司的認識也許一時半刻不會有好買點,但總有一天會等到機會。以寶勝為例,若沒有2015年的研究為基礎,2017年跌下來時也不會進入自己關注名單,又若沒有深入研究寶成觀察到裕元特別股利公告,也無法聯想到寶勝會被收購。看似一個簡單的投資想法實際上背後作了很多很多功課,但有時候麻煩的是這些功課作了未必會立刻帶來投資收益,很多時候最終都是做白工(不過起碼增長知識),但能看透這一點持續耕耘投入的投資人就會自然而然變得更有耐心。

(20180124發文後補充 收購的判斷主要仰賴分析資產負債表而非損益表,這也是尼莫一直以來要投資朋友們學會計和學會分析資產負債表而非只看損益表幾個大數字的原因,唯有這樣才能看到企業和經營者思惟的全貌。)

祝各位粉絲和讀者2018年順心如意發大財~

 

(20180124發文後補充,回答粉絲QA。 Q:是否方便請教,在發覺是賭事件之後,為何不以認購權證操作,以降低萬一猜錯的風險? A:其實不覺得在"賭"事件,經過審慎的分析覺得這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只是時間早晚未知罷了;當然有可能收購案胎死腹中,針對這個的風險的應對是重倉在股價相對低點,十一月公布三季度財報後股價已經夠低(相當於PB 0.8),對一個賺錢的零售通路而言這種估值明顯太低,只要寶成不繼續壓抑寶勝利潤,營收維持十幾二十趴的成長,利潤早晚會出來,到時候沒有公布收購股價也會反彈,只是要漲到收購價的2.03不知要多久就是了;這檔在香港流動性很差沒有人發權證,若要量身訂做跟投行談對作,印象中要三百萬還是五百萬美金才可以,這個尼莫沒辦法了)

(20180124發文後補充,回答粉絲QA。 Q:看完以後碰到兩個問題不知道方不方便請問一下。第一個是:文內提到裕元發行在外股數約16.5億股,寶成持有約50%,以寶成持有裕元的比率和匯率用HKD/NTD=3.8換算,寶成十月份時已從裕元收到現金股利台幣110億元。110億按了下計算機應該是上面說的特別股股息3.5HKD*16.5億*50%*3.8得出,所以持有裕元的股數通通都是特別股嗎?第二個是:翻了一下寶成的財報發現好像不管是寶興還是裕元都沒有他的帳面價值在寶成的財報裡,只有持股百分比,仔細看了一下文章才發現版主是看寶成的個體財報,但是現在不是都只有合併財報能看嗎?請問個體財報要去哪邊找啊? A:寶成持有裕元是普通股,裕元應該沒有特別股,這次配的特別股息是"特別"多配的意思,不是配給"特別股股東"的意思;台灣上市櫃公司會揭露上傳年度的個體財報,公開資訊觀測站或是財報狗都可以下載得到喔(尼莫都用財報狗);寶成是透過控股公司間接持有裕元,其實寶成財報也不容易看出來,但裕元和寶勝都是香港上市公司直接有財報可以下載)

(20180125發文後補充,回答粉絲QA。 Q:為什麼裕元不直接蒐購剩下的市場上38%寶勝股票,這樣也不需要流出110億元到外部? A:用裕元收購各有優劣勢,優勢就是最單純和省錢,但劣勢也不少,其一,收購完寶成等於間接持有寶勝依然只有50%,蔡公主努力有一半會歸外人;其二,裕元是香港藍籌股動見觀瞻且有不少外部股東,放在裕元底下寶成對寶勝掌控度不如放寶興底下;第三,目前香港股市對寶勝評價偏低,用裕元收購對裕元沒什麼好處,反而切割開來提高裕元透明度對裕元更好,這幾天裕元股價上漲是最好證明;第四,不排除寶勝未來在別的股市(如中國)再掛牌釋放價值的可能性,這樣放在寶興底下會比放裕元好處理且再掛牌的利益才不用分一半給別人)

巧新觀點20170919

最近常有朋友問到巧新,整理一些觀點分享如下,僅供參考
 
投資價值
 
考慮長期獲利能力和市場估值,目前股價有一定程度低估,但如何操作尼莫會繼續觀望以下幾個潛在風險和評估影響後決定
 
短期
 
1. 洗大澡
巧新會在2017年下半年洗大澡嗎?企業經營慣例,更換管理階層時會洗大澡打掉一些減損或認列一些一次性損失(爛帳算在前任頭上的概念),巧新石總走得不漂亮,直覺上巧新目前管理階層很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出這招,但這要到明年三四月公布財報才見分曉
 
2. 德國新廠
德國塗裝新廠完工會有一次性高額開辦費嗎?以及初期良率和稼動率如何?
 
3. 屏東新廠
屏東新廠2018年下半年完工,規劃初期建置多少產能?目前接單狀況如何?
 
4. 市場估值
美國汽車市場今年已走跌,若頹勢沒有反轉,消費市場對巧新產品需求是否會降低?資本市場是否會因此下修PE和估值?
 
長期
 
1. 人
石過去幾年對巧新的重要性不可言喻,但一間公司搞到這種規模也絕非只靠一個人就可以辦到,且巧新接OE長單的業務本質讓新管理層在短期有喘口氣的機會,不至於一下子客戶和訂單都跑光光,個人對石離開觀點是中性偏負面,須持續追蹤新管理團隊後續接單狀況
 
2. 競爭
如財訊報導,石跳槽健信後推的是鑄旋,跟巧新原本鍛造不同,不是直接競爭的關係(或者說目標運用車款不同); 不過認真看財訊報導可以看出些端倪,報導寫"石的專長是"旋"+健信的鑄旋技術已經成熟",可是石才剛跳槽過去,這樣健信的鑄旋技術哪來的呢?由此推論不難理解為何一些討論區有人質疑石的誠信
 
3. 需求
鍛造輪圈市場前景如何是大哉問,主要問題還是在於性價比偏低(重量比鑄造輕三成但價格是三倍),故只有高階車款能應用,這方面還要跟行業內人士深入挖掘才能確認

F-鼎固初步分析

多個上海朋友聊到上海房價今年漲很多,想到日月光旗下F-鼎固多數建案在上海北京重慶等精華地,看了有二驚點

其一是投資性不動產市價重估增值占淨利比重超高,2013年73%,2014年147%,2015年1-9月60%
其二是稅率超高,所得稅費用/稅前淨利2013年40%,2014年44%,2015年1-9月49%
 把財報附註中關於投資性不動產市價重估增值部分仔細看了好幾次,說實話看得霧颯颯,只知道主要依據在手租約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值為依據,因商辦租金上漲(未來現金流增加),且去年起不斷降息讓折現率下降,現值計算起來就會增值很多
根據在中國開發不動產的朋友表示,開發一個建案,相關稅費有好幾十種,合計占稅前利潤4-5成很合理,朋友強調這就是為何中國政府努力支持高房價的原因,因為政府才是最終受益者,房產開發商只是幫政府打工罷了(聽起來好慘)
結論是市價重估增值看不懂,房子賣高價利潤貢獻有一半會被政府抽走,故雖然看好降息會推升利潤(繼續享有重估增值+利息費用減少貢獻利潤),但還是審慎以待
====================

免責聲明: 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圓剛3669初步分析(20140325舊資料備份)

備份去年幫朋友看的圓剛筆記

====================

結論是這家公司沒有轉機也沒有投資價值

股價是有跌一大段下來,不過跌的時間花了兩年(一般短期跌很多比較容易是市場誤判),代表其基本面的確不穩固
公司上市以後表現就平平,時間拉長來看大概就損益兩平而已,無任何令人驚豔之處,大致survey一下,公司的產業和產品也沒有新的賣點或題材
尼莫研判這家公司是圓剛的管理階層為了中飽私囊刻意設立和切割出來的,所以在上市前才會有很讓人驚豔的財務紀錄

====================

免責聲明: 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新鉅科3630初步分析(20130901舊資料備份)

備份一下兩年多年幫朋友看新鉅科的筆記,公司不負眾望的在尼莫分析後就一路往下走,現實就是如此,基本面分析多數未能抓到飆股,但穩健保守的分析可以逃過炒作股

====================

結論:目前股價和公司實際價值顯然不相符,人為炒作讓股價大幅偏離基本面,沒有投資價值(有沒有投機價值就不是尼莫專業了),分析如下

1. 股價是大股東拉抬上去的,去年底到今年初的股價升幅,同期間大股東持股從37%增加到47%

2. 大股東在想什麼?
2.1 以產品認證而言,公司Xbox One的訂單應該去年底就確認可以到手了,所以大股東從那時候開始加碼,今年上半年才慢慢放出消息
2.2 以公司的財務體質而言,只需要辦理中長期貸款或聯貸改善流動性即可,不需要辦理現增;公司雖然去年虧損,但在確認有訂單的情況下,銀行會很願意給貸款,且從公司的借款利率推估他們對銀行還是有很強的bargaining power;由此觀點可以推知公司盤算過覺得現增才有油水可以撈,尼莫判斷這是公司拼命放消息把股價拉高的主要考量,想靠現增再大撈一筆;看了一下年報,公司100年時在115元辦理過現增,但後續資金使用執行率偏低, strong negative sign!

3. 財報方面
3.1 2Q13賺錢是假的,營業還是虧損,靠模具補貼才賺錢,不過從模具補貼金額很高可以得知公司的確有新訂單
3.2 上半年財務結構惡化主要就是進了新機器設備有五億多的預付設備款但欠缺配套的融資方案
3.3 五億多的機器設備佔現有總機器設備的一半(不考慮模具和其他設備),估計是要配合Xbox One的訂單增購的,如果是尼莫拜訪公司,會從這一塊著手仔細詢問,比方說Xbox One的產線有幾條?一條要多少錢?可以生產多少piece?每一piece的價格和毛利狀況?
3.4 另外以1H13的營收狀況而言,公司很明顯還有閒置產能,為何不使用目前的閒置產能生產Xbox One反而要大與添購新設備呢?一般情況下公司會回答是因為新產能過剩已經爆炸超過舊產能,但以科技產業而言很多時候是因為舊產能可以生產的產品已經跟不上新產品的精密度了,故要很留心有沒有固定資產價值減損的問題?!(可參考2012年報39頁,有很多有用的資訊,包括公司上次原本要擴充投資六億六但後來沒投,但有設算預計增加多少產能和貢獻多少營收以及毛利)

4. 產業
4.1 NB cam, 這塊已經死掉了,群光這兩年很努力在幫新鉅科灌營收,但利潤率極低;猜想這一波股價拉上來,群光會不會處分掉一部分新鉅科股票見好就收?
4.2 遊戲機,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會有新機效應,但整個產業漸漸走下坡中,不敵智慧型手機和平板的衝擊.這部分可以請客戶提供先前Kinect熱賣時的產品生命週期出貨量資訊來反推Xbox One會有怎樣的產品週期
4.3 智慧型手機,喊喊而已,可以實際詢問有沒有實際切入哪家手機品牌的供應鏈或送件了?(反而今國光已經有送件給大陸品牌認證)(不過智慧型手機之後低價化,量會上來,但ASP往下走得很厲害,又新鉅科是新進廠商,要切入必定要殺價競爭,能貢獻多少營收和獲利會是很大問號)

====================

免責聲明: 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F-聯德(4912),掏空公司or引進策略性股東?

螢幕快照 2015-11-23 下午8.01.01

F-聯德於9/24依序發了兩個公告引起尼莫注意

第一個公告是調整集團架構,原本四個股權地位平行的海外子公司中國/美國/香港/泰國(也可以說五個,有一間台灣公司放在中國底下),調整為將美國/香港/泰國都放到中國底下,簡單講調整後,所有實體業務都由中國子公司崑山聯德持有控制

第二個公告是將崑山聯德10%股權以台幣1.75億元出售給Friendly Holdings (HK) Co., Limited,出售目的公告第14條寫」因應集團營運規劃、未來發展及提升公司競爭力,擬引進策略性股東,以擴大集團之發展」,此次出售子公司股權認列收益台幣2350萬元

問題來了

  1. 1.75億賣10%股權獲利2350萬合理嗎?
  2. 誰是Friendly Holdings (HK) Co., Limited?

問題1分析

以這個交易為基礎估算F-聯德的價值,崑山聯德是F-聯德的營運主體,佔資產和利潤的90%,這間公司的10%賣1.75億,換算整間崑山聯德值17.5億,再除以0.9等於F-聯德值19.4億

而F-聯德在9/24日的收盤價為85.5元,第二季財報的股本是396,940千元,等於發行39694000股,換算市值為33.9億

明明值33.9億元的公司,卻以不到六折(57%)的估價19.4億出售最重要子公司的10%股權,馬上聯想到這有沒有掏空公司的嫌移?

用別的方式換算也可幫助理解

崑山聯德2014年底淨值為13.3億元,不考慮2015年利潤貢獻,用1.75億買10%股份等於用PB=1.3倍購入,而F-聯德在股票市場交易的PB約為2倍

用利潤貢獻來計算的話,差不多等於用崑山聯德過去3年平均淨利潤的7.6倍買入,而F-聯德在市場上的PE約為12-15倍

怎麼看都讓人覺得Friendly Holdings (HK) Co., Limited買得真便宜,這家公司是何方神聖讓F-聯德願意冒著被懷疑掏空的嫌移折價出售資產呢?

問題2分析

誰是Friendly Holdings (HK) Co., Limited?

先Google這串名字,幾乎沒資料,但從下方網頁得到兩個訊息

http://www.hongkongcompanylist.com/friendly-holdings-hk-co-limited-bcybcqc/#.Vk3eb3byuUl

Friendly Holdings (HK) Co., Limited中文名稱為富蘭德林控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Friendly Holdings (HK) Co., Limited原先名字叫做HAMMURABI INTERNATIONAL LIMITED

看到富蘭德林就知道挖到寶了,因為F-聯德今年四月底從上櫃轉上市時的輔導券商就是富蘭德林證券,真巧名字一模一樣耶!但此時還不宜推論富蘭德林控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和富蘭德林證券有直接關聯,也許只是巧合,這邊先說明富蘭德林證券的負責人是劉芳榮先生

接者繼續Google」HAMMURABI INTERNATIONAL LIMITED」,以下網頁有這間公司曾經在中國持有的一些公司記錄,當中有一間公司叫做"迷你寶貝"

http://www.zhiqiye.com/report/E8A3451F6D3C4B13B9E784D1DBA8A1FB.html

繼續挖掘就從HAMMURABI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的[迷你寶貝]公司負責人資訊看到[劉芳榮]先生大名,這個網頁也揭露了一些劉芳榮先生在上海和江蘇地區以富蘭德林為名持有的其他公司名稱比方富蘭德林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崑山分公司

http://im.fdiworldexpo.com/company/BFBB82DAC2344D998E1AC700FF37F9A6/contact.html

還有一些小官司糾紛證明迷你寶貝與富蘭德林上海有直接關聯,2004年兩家公司聘請同一位員工在北京工作

http://www.bjgz.org.cn/public/article/show.action?id=4028809141d3ac190141d51473f60285&c=skqk

到這邊應該就足夠證實了: F-聯德是將崑山聯德的10%股份賣給券商老闆私人海外投資公司,原來所謂的策略性股東是投資銀行(券商)

補充:台灣朋友可能對富蘭德林不熟悉,在上海和長三角的台商就很熟悉,這個集團是由劉芳榮先生成立的,一開始以提供會計/稅務諮詢/法務諮詢服務為主,漸次跨入私募股權業務,再漸次跨入中國的證券市場扮演承銷商角色,在中國輔導多家台商在上海或深圳證交所掛牌(可參考下方連結),近幾年又回到台灣成立富蘭德林證券,簡單講,富蘭德林是市場上極少數台灣人在中國證券市場搞上市的團隊之一,甚至可說是這部分業務的領導者

http://www.mychinabusiness.com/intro/intro.html

找投資銀行幹嘛呢?說白了就是想弄股票賺錢,怎麼弄呢?不是才剛從上櫃轉上市,先前發的可轉債也轉換得差不多了,庫藏股也搞過了,還有哪招?

這就要回到文章開頭第一個公告來思考了,公司不會沒事調整股權,也不會沒事找投資銀行做股東,那找來幹嘛?

很明顯就是想在A股掛牌上市

由於中國對上市公司嚴格的"競業禁止"規定,公司要上市,集團若有相關企業在其他地區從事類似業務,中國證監會都會擋掉不過件,這時候集團有兩個選擇,其一是關閉其他地區業務子公司,其二是將其他地區業務改由中國上市主體持有

前幾年日月光旗下的環旭電子在上海A股掛牌時就碰到類似問題,在海外很多國家有一堆銷售子公司,光是清理這些子公司以符合競業禁止條款就讓上市時程延宕了一兩年

從這個角度觀之,尼莫判斷F-聯德的公告一是走上面避免競業禁止條款的第二條路,F-聯德公司派有意讓公司從台灣下市,之後讓富蘭德林輔導在中國掛牌上市

這樣做主要原因還是考慮A股的本益比明顯高過台灣,上面提到F-聯德在台灣PE約12-15倍,同類型公司在A股可有PE20-30倍的評價,對老闆而言身價翻一倍,何樂而不為?

回到主題,F-聯德是掏空還是引進策略性股東呢?

若真如尼莫推論在台灣下市,由於多數台灣股東不會選擇跟著公司下市後回到A股上市再賣,這時候關鍵就在於F-聯德要下市前的公開收購價格開多少了

因低價轉讓崑山聯德股份實際上已影響到公司未來獲利能力(先前基準打9折),若公司以未來的獲利能力估價,到時候收購價會被壓低,就可以反推公司現在低價出售這件事情有掏空嫌移,或說大股東吃小股東豆腐

反之若是公司很阿莎力的以先前的獲利能力給更高股價收購,那就真的是引進策略性股東讓大小股東同樂了,要給公司大股東和管理階層拍拍手

另外也要給公司規劃能力按讚,原本思考有點納悶公司會不會處分掉台灣子公司讓投資架構更單純,未來在A股上市組力較小,但想想環旭電子已有在A股上市後持有台灣子公司的先例,固留著應該不成問題,且留著有個特別優點是有台灣子公司未來從台灣取得便宜資金的管道才可以暢通,邊分析邊覺得公司內必有高人

補充富蘭德林取得崑山聯德的價格是怎麼算出來的
如上所說,A股給F-聯德這種類型和體質的公司PE20-30倍的價格,以20倍估算,這是富蘭德林取得的崑山聯德股份在A股上市後的終值
從台灣下市再回歸A股掛牌的時程快則2-3年,慢則4-5年
如上計算,若以崑山聯德過去3年平均利潤計算,富蘭德林的取得成本PE=7.6X,這是現值
假設以最長5年計算,現值PE=7.6X變成終值PE=20X,變成原本的2.63倍,換算年複合報酬率約21%,符合私募基金投資時IRR要求低標起碼20%的行規,且以上計算還不包含未來幾年崑山聯德的業務和淨利潤會成長

簡單講,對富蘭德林而言,只要能五年內幫F-聯德搞定台灣下市後回歸A股掛牌,利潤會很豐厚,至少賺1-2倍,若崑山聯德這段時間利潤有顯著成長或到時候A股市場給予高於20X的PE,利潤會翻更多倍,以價值投資的講法,富蘭德林取得崑山聯德享有很高安全邊際,下檔有限,上檔有很多題材和想像空間

資訊判讀到此,接下來如何運用,比方最重要的如何掌握公開收購時程?如何判讀管理階層會如何設定公開收購價格?在推測的公開收購前多久以什麼價格先佈局勝算價高?這就各憑本事囉

藉此分析也建議投資朋友們,不要覺得看公司公告或新聞很簡單,白紙黑字看過讀過當然很簡單,但要真的看得懂就沒那麼簡單了

PS1. 感覺F-聯德沒有很低調在做轉上市這件事,否則兩篇公告不會只間隔6分鐘,若間隔一兩個月可能就不會引起尼莫關注

PS2. 若交易成真,富蘭德林這樣明著帶台灣公司下市到A股掛牌,台灣證券交易所應該會覺得很賭爛,富蘭德林證券在台灣的未來業務發展會有很多隱形阻礙

PS3. 20151120補充,後來想想,其實公司公告"引進策略性股東"就暗示了要從台灣下市後在A股轉上市,因為若以F-聯德做主體來思考,富蘭德林取得子公司崑山聯德的股份後,也並非F-聯德的"股東",頂多算是F-聯德的策略性夥伴,公告"引進策略性股東"明顯是以崑山聯德作為主體來思考了

PS4. 20151230補充,於中國某上市公司公告中找到以下更直接證明 – 富兰德林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 年2 月2 日,其现时持有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注册号为310000400231693(徐汇)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住所为上海市华山路2018 号汇银广场北座23 楼,法定代表人为刘芳荣,注册资本为430 万美元,实收资本为390 万美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经营范围为国际经济咨询、投资咨询及中介、贸易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代理记账业务及相关的培训、企业登记代理。HAMMURABIINTERNATIONAL LIMITED 现时持有其100%的股权。HAMMURABI INTERNATIONAL LIMITED 为由HAMMURABI INTERNATIONAL LIMITED(毛里求斯)在香港设立的有限公司,目前的注册股本为1 万港币。HAMMURABI INTERNATIONAL LIMITED(毛里求斯)成立于2002 年7 月30 日,为台湾籍自然人刘芳荣在毛里求斯共和国出资设立的私人有限公司, 注册证号为42498C2/GBL。

====================

免責聲明: 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瞭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瀚荃8103.tt初步分析(20150930)

結論:

- 近期倒帳事件對營運負面影響被低估
倒帳事件傳出後股價從9/22的29.8跌到9/25的25.25,跌幅約15%,以倒帳金額1.44億稅後影響數1.08億佔2010-2014平均淨利3.26億元的約1/3計算,這樣的下滑幅度只能說市場很給面子了,畢竟這間公司過去幾年獲利都算穩定,且財務狀況良好
市場低估倒帳對業務的衝擊,1H15瀚荃營收成長10%,但同期毛利率下滑甚多,推測問題就出在這次倒帳的LED業務,從新聞上看起來公司從五月開始淡出此業務,自那之後營收相較去年即大幅衰退,少了這一塊,未來一年營收成長都不樂觀

- 目前股價與內在價值相較沒有顯著低估
考慮利潤貢獻度,粗估若NB/PC產品線(佔營收4-5成)不賺錢,EPS會從前幾年的4-5元掉到2-3元,若以2.5計算,連接器產業PE10X差不多,目前市價25.X看起來很合理;請注意公司沒有依產品組合公布毛利,NB/PC衰退對利潤衝擊僅是根據產品比重和1H15 result大致粗估

- 短期沒有催化劑
NB/Tablet/PC用的連接器市場反轉:考慮紅色供應鏈衝擊,不容易
車用連接器:成長中但占比低,去年估3%~4%,今年能到5%~6%已很好
自有品牌消費電子產品行動電源/加密隨身碟/行動喇吧等:不看好,主因是公司沒有品牌和通路經驗,真要搞要先繳幾年學費
蘋果周邊商品如儲存碟或充電背蓋等不看好:不看好,對公司而言是無利基小眾市場

- 其他
查看公司今年新聞,三不五時都有新聞,且一面倒是對未來一兩季樂觀的新聞,但實際經營成果差異甚大,管理階層在想什麼?
研究報告寫公司五月份起逐步降低低毛利LED代工產品,9/22爆出呆帳後老闆表示是新代理LED晶圓片遭到通路商倒帳,不確定研究報告寫的低毛利LED代工產品是否就是新代理LED晶圓片,若是那就有很多想像空間了

====================

免責聲明: 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正新(2105.tt)研究

簡單研究最近股價跟著大盤和獲利衰退下滑的正新,抓出主要影響未來表現key factor分析如下:

1. 中國市場短中期

中國佔正新營收約6成,上半年中國車市走軟,正新跟著感冒,銷量衰退2%

判斷銷量衰退是短期現象,中國汽車的確成長走緩,但未來5年成長率達到5%~7%應該不成問題(先前研究福耀玻璃得知),且正新在中國OE和AM粗估37比,汽車保有數量&平均車齡對正新影響比新車銷售數量重要,10/11年新車成長爆發期的車輛逐漸進入換胎期正新應可獲益

2. 美國對中國出口輪胎雙反

這次雙反從去年下半年講到這個月才確定成案,但因為美國商務部有權在調查階段就預先提高稅率,故實際在上半年就已有影響; 法規面的東西,越鑽新聞越頭痛,實際上要理解對產業衝擊最好的方式還是問產業人

中國輪胎內外銷是64,美國約佔外銷1/3,故佔原本總銷量的10%~15%,這麼大份額市場突因高雙反稅賣不了,有能力的中國廠商選擇到東南亞設廠繼續銷美,沒能力的中國廠商轉內銷或關廠

正新中國幾個廠銷美國部分前幾年都陸續轉單到台灣和泰國,故這次雙反對正新沒有直接影響,但中國廠商轉內銷會對正新有影響,OE部分短期衝擊有限,AM會有一定程度衝擊,但因品牌和價格等因素不容易評估衝擊程度,總之負面看待

3. 新廠效益

印尼廠今年初才開始蓋,明年才有效益

印度廠才剛取得土地,明年下半年或後年才有效益

中國幾個廠有小規模的增添或調整生產線,以前一個廠做很多產品,逐漸調整成每個產專精不同產品,尚不很清楚這樣調整的意圖

4. 原物料走勢對毛利率正面

近4年毛利持續上揚,從長期的歷史來看,這幾年毛利率高得不合理

後勢呢?

天然橡膠產量因橡樹種植有很清楚的循環,2008年金融風暴前因橡膠價格狂漲種植的橡膠前兩年開始產出,目前到2018年產量都不會低,市場需求又上不來的話,供過於求價格不會好

人造膠因化工產業前幾年過度擴充也處在供過於求的調整期,且人造膠最上游的原油價格也在低檔

天然橡膠和人造膠合計佔成本超過5成,若連同其他原料也是石化相關比方碳黑都算入合計達到7-8成,簡單說,若中國沒有因雙反造成內需供給增加而殺價競爭,未來兩三年正新毛利率應能維持高檔

5. 營業費用率逐年高漲

近4年持續上揚, very negative

攤開10年報表,可以發現正新在營收快速成長的2005-2011年間,每年的營業費用率逐漸減少,從2005年12.9%降到2011年7.9%,用杜拉克觀點這是好公司,以變化比重計算,12.9%到7.9%減少近40%,幅度相當驚人

問題出在這幾年,2012年起成長鈍化,年成長從兩位數掉到個位數,甚至去年和今年都是負數,營業衰退,營業費用率卻逐年上升,2013年攀升到11.4%,1H15續升到13.4%,公司說法是持續投入研發和行銷,意在景氣低迷時厚植實力

因近10年營業費用率以直線方式先下後上太戲劇性,往回檢視1999-2004間的營業費用率發現都在13%左右,引發思考是否前幾年為了擠利潤過度減少研發和行銷費用反而埋下了公司這兩年成長趨緩競爭力下滑隱憂?

往後看完往前看,未來營業費用率不容樂觀,其一是主營業基地中國地區人力成本逐年攀升且行業成長放緩後賺easy-money年代過去了,其二是新廠完工後開拓雙印(印尼+印度)市場的行銷費用不會少

6. 董監酬勞

正新董監酬勞超高長期為人詬病,個人對此勉強接受,理由是相信大股東羅家誠信,羅家似乎覺得平時沒從公司撈什麼油水,那就一次從董監酬勞拿回來

正新在中部幾十年,尼莫認識幾位和羅家打過交道企業家對羅家評價都很高,比方有一企業家早年曾和羅結做過幾筆房地產投資,有利可圖的買賣羅結都會儘量用公司操作,而風險較高的買賣羅結多用個人名義投資,另一企業家則說很多大公司採購拿回扣很常見,但正新不這樣搞,雖說都是第一代創辦人的軼事,相信家風仍存

另外尼莫曾參訪正新在中國的工廠,對其洗手間印象很好,有點陳舊但維護良好,解讀是公司講究效益不亂花錢,不像很多高科技廠廁所高級的哩

結論:

– 營收: 出貨量明年重拾成長動能,成長多少要視雙印新廠貢獻而定,但因營業規模基數已高,新廠貢獻的邊際成長率會降低,頂多帶來個位數增長,要大幅增長應該是3-5年公司對雙印市場把握度較高大規模擴廠時; 不包含砍價競爭,因原物料價格造成的ASP下滑應該會在近期走穩,膠農和膠廠都已近損平邊緣,價格再大幅走低機率低; 有沒有ASP上升的可能性?推測短中期(2年內)不容易,因為原物料價格跌一大段輪胎廠售價其實沒有降太多,當原物料價格回升時下油廠商不會傻傻買單馬上接受調價,屆時毛利率會顯著壓縮

– 毛利: 1H15的30%應該就是最高峰了,未來頂多持平或更差,推測長期會往20%~25%回歸; 市場需求疲弱不允許調價,原物料成本也不會更低,且近兩年其實中國人工成本上升有吃掉原物料降價貢獻

– 營業費用: 2011(含)前幾年10%以下的美好年代似乎過了,從公司法說會發言推論今年13%~14%是確定了,明年開始有雙印行銷費用加上中國成本攀升等因素,即使嚴控要再壓到個位數字不容易,推估會在11%~12%之間

– 估價: 營收成長主要靠量增,但短中期沒有雙位數成長momentum,毛利和營業費用兩項都負面看待,過去3年平均12.8%利潤率會被壓縮下滑到個位數,EPS會掉到3~4元,以3.5計算,考慮傳產龍頭地位,給予PE=15X得出估值是52.5,2015/8/20收盤53.5,目前股價合理,沒有顯著高低估

– 風險提示: 中國車市/雙反後續/原料漲價/雙印發展

– 免責聲明: 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關於6405悅城和4933友輝的思考

每季會從近半年大跌的公司中挖掘投資機會,最近名單出現悅城(玻璃減薄廠)和友輝(增光膜廠)這兩家面板上游零組件公司

都是台資該領域領導廠,前幾年的利潤都還不錯,EPS5元以上,但近一年嚴重下滑,甚至2015可能只有小賺或賠錢,理由都是:紅色供應鏈

原本有些納悶,怎麼才開打一兩年就讓賺錢公司變不賺甚至賠錢,領導廠的護城河不應該那麼脆弱,但深思business model後就理解了,問題出在

1)兩家公司business model在一定程度都仰賴規模成本效應,這曾經是台廠強項但現在已玩不贏有政府補貼支撐為了搶市佔可以幾年不賺錢的陸資廠,以及

2)兩家公司目前的核心能力無法擴散到其他產業或產品,不管是悅城的玻璃減薄技術或是友輝的增光膜都無法應用在其他產業或產品,不是公司不走藍海策略,是根本沒有這個選項!這種狀況下碰到競爭就只有殺價一途了

年報或新聞上看不出來這兩間公司在目前本業之外有佈局什麼新產品或新技術,轉型不易,追兵又殺到眼前,可能要辛苦個幾年了,不知公司做好準備打硬仗了沒?

紅色供應鏈不見得那麼恐怖,但若公司經營管理階層還活在昨日榮光沒有未雨綢繆,就會很恐怖了

==========

免責聲明: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泰碩(3338.tw)初步研究

結論: 內在價值還會繼續下滑一段時間,撿便宜要等手機/平板超薄散熱管確定會實現可量產時

近半年股價腰斬,從接近4X跌到19,過去3年EPS在2元以上,雖然掛牌不到2年(興櫃掛很多年),但對產品組成散熱+連接器有興趣,就花時間看看

依產品劃分營收: 散熱(模組與散熱管)約6成,連接器約4成

散熱部分

–        散熱模組佔營收4成,主要供消費用桌機,已過了前幾年最慘時光(但也好不到哪裡去),有朝工業用桌機和雲端server努力,成效有出來,這部分是公司目前獲利最穩定的部門(但也不是真的很賺,稱不上是金雞母)

–        散熱管佔營收2成,主要供桌機/notebook/遊戲機使用,這部份今年不好

連接器部分

–        記憶卡讀卡機模組佔營收3成,主要供給notebook使用,這部分特別不好,除了NB下滑影響之外,NB講求輕薄趨勢造成設計上的變更對公司很不利,這部分目前是公司包袱

內在價值加減分

–        加分: 工業用和server散熱模組 – 如上述,已有成效

–        扣分: 散熱管在手機和平板的應用 – 從2013年股票掛牌講到現在都還沒實現,找的幾篇研究報告也都不看好

–        扣分: 連接器部分改作行動刷卡機 – 成效欠佳,去年有出一些貨到歐洲和中國但今年就沒了,刷卡機與行動支付的產業趨勢不合,很快會被市場淘汰,簡單講,公司在行動刷卡機這個業務押錯寶,一開始就不應該投入

–        扣分: notebook鎂鋰合金沖壓件 – 與日本人合資的小廠,資本額日幣3億,公司佔股49%,技術和經營都在日本人手上,去年底投產,找單/磨合都要時間,預估2-3年內貢獻虧損而非利潤

其他: 明明手上現金不少,也沒什麼資金需求,前幾個月發CB台幣三億,轉換價格也訂得不低,不知公司在打什麼主意

==========

免責聲明: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勤誠(8210)初步分析

FB社群績優股夢想家有人在討論(還分享了股東會問答!新時代散戶超用功),看了下發現股價在過去一年腰斬,但長期獲利能力穩定,似乎有機會,研究摘要如下:

觀察心得~
– 過去十年都賺錢的公司,本業合理EPS約3元
– 長期合理毛利率25%,和公司本業金屬加工&工業用產品(規格需求和單價較消費性產品高)吻合
– 2014年毛利30%好過頭,可從2014年報致股東信看出,公司原先預計2014營收50.98億達成44.73億,預計毛利13.61億達成13.63億
– 長期ROE15%~20%
– 公司近5年業績其實沒什麼成長,年營收大概都在40億左右,穩定但欠成長性是最大問題,有點小疑惑是印象中公司本業伺服器機殼市場這幾年逐年往上,但公司營收並沒有跟著往上,獲利能力是維持不錯,但營收沒上來是否市場佔有率在縮水?或是業務方向有調整?這部分要進一步深入了解才知道
– 老闆和財務長都是女性,這種公司一般管理比較細膩,尤其成本控制會像家庭主婦去超市買東西那樣精打細算
– 借款成本很低,商業銀行眼中優質客戶,代表經營基礎穩固

簡易估值~
– 合理EPS3元,ROE15%~20%可給12X~15X的PE,但營收momentum欠缺,下修PE到10X~12X,得出合理估值30~36元,目前股價(35.5,2015/7/14)沒有明顯高低估
– 深入了解重點放在毛利率趨勢和營收momentum,若毛利率可維持高檔或有明確營收momentum,EPS可調升到3.5元(不宜更高),PE可給到15X(視新momentum重大與否)

==========

免責聲明: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00

中國平安(601318.SH)操作分享

最近A股夯,不少朋友來關心去年尼莫推薦的中國平安,分享去年的研究報告如附件(請按連結下載)

中國平安去年三月買入,平均成本36.9,迄今(2015/4/17收89.92)報酬率146.4%(含股息1元)

關於報告內容和其他想法如下~

1. 分析報告主要交待三件事情,為何關注到這家公司,為何是好公司,為何是合理價

2. 認真學過投資就會知道,分析估價不難,難的是如何在對的時間關注到對的公司,所以尼莫在參加投資聚會時,對於如何關注到標的會問得很細,當然自己報告也會交待得很清楚

3. 是否為好公司也不難判斷,歷史財務績效足以佐證大半,其他部分問行內人士即可知(要確認你問到的是行業內的聰明人),尼莫在中國金融業待過五年多,清楚的知道中國平安是中國本土最好最有競爭力的金融公司,投影片中的資料只是找來跟聚會的夥伴說明用的,其實不用那些資料可尼莫以直接判斷是好公司無誤

4. 合理價估算的部分就是尼莫有個簡單指標就是用PE=10X買入產業前景中性或向上的龍頭股,去年三月買入時股價的確在PE=10X,不過買入沒多久就漲了20%故報告時已經漲到PE=12X

5. 報告第30頁的圖片放錯了也懶得更新了,應該要放太保的線圖結果錯放到平安,簡單講29-31分別比較人保/太保/平安的PE為17/16/12X,平安明明最強PE卻最低,原因是平安保險持有59%平安銀行(貢獻淨利20%~25%),市場在那時很不看好中國銀行股,故給平安保險較低估值;但這明顯過度反應,因為若忽略平安銀行不計,單純以平安保險的利潤來算,PE會是15X,還是比人保/太保的16~17X來得低,且這種算法等於買平安保險股票免費送你59%的平安銀行!這種deal太肥美了,怎麼可以不買?

6. 實際建倉較報告中的又多了10%,除息(1元)前成本36.9,佔人民幣部位的30%,總部位的15%,原本想買總部位20%,但交易員越買越高後來買不下手不買了

7. 目前股價89.92,遠高過當初預期的兩年目標價55,主要是A股狂升推高,因為沒有更好標的,去年take到55時重新評估就先留著,讓子彈飛一會兒

8. 必須聲明中國平安是去年操作績效最好的一支,尼莫總體有賺,但不是每一支都賺,賠錢套牢的也有,持有一年翻倍賺,自評運氣成分不小

http://pan.baidu.com/s/1mg9UaGo

台名保經(5878)初步分析

結論:持股可得收益對比承擔的風險沒特別突出故捨棄不考慮

台名2014.10上市,2013為了上市衝營收很明顯,扣掉上市調節的營收,估算正常合理年淨利在4-5千萬左右,EPS在3-4塊之間

風險點思考:

1. 為衝上市作帳不知透支多少未來業績?

2. 保經是靠人的行業,上市除了讓老闆拿錢退場之外,沒有加分

3. 台灣保險市場飽和,未來成長性難以期待;若投資保經會優先考慮有在中國布局的保經市場龍頭錠律,不過錠律股票沒在台灣上市

利潤點思考:

1. 未來合理EPS有3-4塊實力,保經不需要大的資本支出,故現金股息配個七八成應該不難,但剛上市還不清楚管理階層配息意願

2. 保經有個好處是舊保單雖然傭金低,但長年累積下來也很可觀,這一塊收入在業績低迷期很重要(未深入鑽研目前不清楚台名舊保單貢獻的營收比重)

==========

免責聲明: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遠雄(5522)存貨與銀行貸款思考

結論:遠雄案或許是戳破房市泡沫的最後一根稻草

1Q14遠雄帳面存貨600億,約當過去三年平均年營收的2.7倍(2005-2011年這個倍數約是1.5-2倍),當中7-8成靠銀行融資

存貨近3年逐年攀升,從2011年之前的400億左右攀升到600億,在營收規模維持在與前幾年相仿的200億的情況下,增加的200億存貨是否可理解為滯銷?

遠雄桶這種簍子(負責人有官司纏身的案子銀行一般不碰),又政策打房,銀行要新撥貸款是不可能了,未來對遠雄的政策就是目前開發中案件完工收回以及已開發完成未銷售的餘屋貸款到期收回降低曝顯部位

思考點,遠雄為龍頭建商之一,一兩年內有處分兩三百億存貨的壓力,不知是否會削價求售?龍頭風向球轉了,若下半年or明年升息進一步擠壓房地產泡沫,會如何?

相關新聞(遠雄新申貸案銀行團拒接)見以下連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4000068-260202

F-再生(1337)為何來台灣上市?(2/2)

補遺:回覆[財報狗投資牆]網友提問
前一篇文章:http://nemochan.statementdog.com/archives/616
網友問:
這個主題非常好,我也一直在想為何一家陸資企業沒選大陸或香港而選台灣上市,我也沒有答案,只是尼莫所寫的原因,好像不是真正的原因。台灣若這麼強,為何阿里巴巴要棄港選美上市,而不來台灣上市呢??美國上市應該比較有全球知名度和較佳的籌資性和較高的本益比,但相關費用應該是比較高的沒錯。若有不正確,還請指正,謝謝!!!
尼莫答:

感謝您的提問,很有思考空間!

尼莫的文章是針對F-再生的情況簡單分析,不宜用來直接套用在阿里巴巴上,阿里的狀況複雜很多,您提的知名度是一點,另外尼莫想法如下
繼續閱讀 F-再生(1337)為何來台灣上市?(2/2)

新天地(8940)初步分析

螢幕快照 2014-05-19 下午6.15.46
(新天地的崇德旗艦店正門)

結論:沒有顯著高低估,除非有額外資訊,目前價位不考慮買入

業務分析

財報分析有點小複雜,原因是出1)在中國轉投資的個體有變化(山東2011有但2012又賣掉,哈爾濱2010剛開業很賺錢但沒多久就走下坡),以及2)婚宴市場前幾年一下子受金融風暴影響一下子受惠100年結婚潮起伏很大,anyway,幾個因素分拆後發現要推估未來就專注看台灣本業+上海新店這兩塊
繼續閱讀 新天地(8940)初步分析

F-再生(1337)為何來台灣上市?(1/2)

TOPSHOTS
(圖:紐約證交所)

FB社團[績優股夢想家]成員問的好問題,尼莫回答如下

分兩層面思考:
1.公司為何上市?
2.上市為何選台灣?

1.公司為何上市?
上市理由百百種,以F-再生的案例推測最有可能的原因有二
其一,主要創辦人年紀到了開始分散人生財務風險
其二,家族成員分家需求,丁家有四兄弟,也都五六十歲,第二代大概也二三十歲開始各自要成家立業…

2.上市為何選台灣?
中國公司上市主要有四選項美中台港
上市費用以及未來管理成本從低到高是台中港美
上市困難度和成功度從高到低是台港美中(這一點台美港差異不大)
上市籌資效果以及未來股價本益比從高到低是台中港美

台灣三個都第一名,不選台灣選哪邊?

相關文章:F-再生(1337)為何來台灣上市?(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