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06 財務分析

學習初會提升財報閱讀力

績優股夢想家的張Sir發表一篇文章分享一年以來自學初會對提升閱讀財報能力的心路歷程,非常有閱讀價值

欠缺會計基礎,財報分析只能學到皮毛,也許可以朗朗上口一些比率,但終究無法把這些比率和公司的營業活動和策略面作連結,但只要讀通初會這些問題就都解決了

根據尼莫長期觀察,這幾年應該跟幾百個人當面說過讀會計對投資財報力的重要性,但當中真正去讀的人大概只有十個左右,且這些朋友長期的投資技能和績效都有顯著提升

==========

去年中旬因為巴小智和銀行家尼莫粉絲頁的因素, 加入了績優股夢想家, 加入後沒多久就遇到尼莫在台中辦聚會, 我當時心中的一個疑惑, 也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心得, 終於獲得解答: 要如何建立閱讀財報的能力呢?

相信這個話題對於績優股夢想家的朋友們應該再熟悉不過了, 因此開頭就直接表達我的想法”沒錯, 林蕙真的會計學新論, 就是它!”

先說說我的背景. 今年接近40歲, 竹科工程師, 週一到週五過著規律且無聊的生活. 受到老婆的感召, 剛畢業沒多久就養成了記帳的習慣, 定期也會整理自己的資產和負債狀態, 幻想著有朝一日也能達到”窮爸爸與富爸爸”中財務自由的境界. 2010年趁著轉換跑道的空檔, 發現自己的投資成果實在有待加強, 因此重拾書本, 開始多方涉獵各種財經知識, 因此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到現在為止, 平均每天大約花2小時在吸收財經知識/資訊, 例如實體書籍/電子檔/網路財經媒體等等. 學習到的投資方法主要有兩大類, 綠角派是個人人都可以作到, 且經過幾十年的研究證實是真的有效的投資方法, 因為這方法人人皆可達成, 故我把它當作benchmark. 而如果要超越此benchmark, 大概就要採用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了. 價值投資需要投資人深入的了解公司和產業, 而財報是最基礎的資訊. 只是雖然我讀過了坊間幾本解析財報的書籍, 例如操盤人教你看財務報表/怪老子帶你看懂財報選好股/財報狗教你挖好股穩賺20%, 對於四大表和EPS/毛利率/股東權益報酬率等財務指標稍有認識, 但看到財報中的會計科目和數十頁的附註依然霧裡看花, 若再加上母子公司的合併報表, 更是直接投降, 完全不敢下手投資個股. (但這是對的, 如果對於該公司和產業沒有深入的認識, 買下去就只能聽天由命, 了解自己的能力圈也很重要)

從我過去的求學經歷, 我是個適合top-down學習的人, 也就是要”先見林, 再見樹”. 因此運氣很好的, 坊間的財報書讓我先”見林”了, 而尼莫兄推薦的會計學新論則是buttom-up的方法, 讓你進入樹林, 從每一棵樹細細講起. “會計學新論”是一套上下兩冊的初級會計學教科書, 它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訓練出會計人員, 從紀錄和分析公司一筆一筆的交易中, 製造出四大表. 而投資人則能夠從這個過程更詳細了解財務報表到底在表達什麼, 幾個會計科目的加減乘除到底代表什麼實質的意義.

一開始它會先介紹一套設計精巧的記帳方法”借貸法則”, 由於我已經有長年的記帳經驗, 因此剛接觸借貸法則時覺得有點怪, 有點繁瑣, 但又很熟悉. 舉例來說, 如果我今天花了100萬買了台汽車, 我的流水帳大概是”現金 -100萬/汽車 +1台”, 但是借貸法則把會計科目分類成借餘和貸餘, 且每一筆交易(分錄)都必須符合”有借必有貸, 借貸必相等”的規則, 因此會紀錄成”交通工具: 借100萬 / 現金: 貸100萬”. 感覺真的很麻煩, 不符合直覺. 但當我繼續讀下去, 就能漸漸體會這套記帳方法的精巧之處: 借貸法則在紀錄每一筆交易時都可以很快速的讓我們檢查有沒有記錯帳, 而各科目依照借貸分類並彙整後會形成試算表(一種會計流程中產生的表格, 整合了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 任何一筆交易會如何影響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就一目了然了. 相較於我的流水帳, 因為我的帳目簡單, 所以流水帳還能應付, 要是像公司一樣每天都有繁雜的交易要紀錄, 那根本無法對帳, 更別提要編制財務報表了.

接下來它會介紹重要且常見的會計科目, 也就是帶我們一棵樹一棵樹的認識, 共有: 現金/應收款項/存貨/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無形資產/流動負債/資本/保留盈餘/長期負債/投資. 以上每個會計科目都是一個章節, 它會介紹這個科目是什麼, 與此科目相關的常見交易要怎麼處理, 有哪些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舉例來說: 手上白花花的鈔票是現金, 那銀行裡的定期存款是現金(或約當現金)嗎? 而我手邊還沒有用過的郵票能算做約當現金嗎? 資本有普通股, 但最近很多人討論的特別股又是什麼呢? 普通股/特別股/公司債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隨著會計科目一項一項的介紹, 書中會在適當的地方介紹如何利用已經學到的東西來編制四大表, 按照順序分別是: 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 這個時候再來看四大表就再清楚不過了, 而最後會介紹各項常見的財務指標, 如果前面的課文都有讀通, 那對於指標就不止於數學上的加減乘除, 更能理解它想表達的實際意含.

雖然此書是教科書, 但難免有些小地方解釋得不夠詳細, 而此時後面的習題就派上用場. 我發現大多數我對於課文中的疑惑, 都可以在練習題找到答案, 雖然很耗費時間, 但也有不小的幫助. 書中有附練習題的標準解答.

當我們將以上的會計科目都了解後, 大概財報可以理解約7~9成, 剩下的部份怎麼辦呢? 當然可以繼續往中級和高級會計學邁進, 但是所花費的時間與效益相比如何, 還要請會計專長的前輩們指教. 我在此提出我自己的一些遭遇和作法供大家參考, 也歡迎大家提供您寶貴的意見來讓我學習:
1. 子公司/孫公司: 這是現在非常容易遇到的公司型態, 要怎麼理解合併與個體報表呢? 我推薦“圖解新制財報選好股”, 其中有一個章節用非常簡單明瞭的方式來講解個體與合併報表, 以及衍生出的非控制權益和損益.
2. 許多初級會計學沒介紹到的會計科目: 因為已經有了初級會計學的基礎, 所以許多財報中出現但是我沒有學過的會計科目可以在網路上搜尋, 往往就可以找到答案, 而且許多並不難理解. 舉例來說, 我最近搜尋過的一個項目就是”利息資本化”, 當有了基礎後, 再往上學習就會比較輕鬆些.
3. 所得稅/退休金: 這兩類的會計相關科目應該是每份財務報表都會出現, 但這實在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解釋清楚的東西, 所以我目前也僅只於”與前面幾期比較有沒有重大變化”, 並不理解相關細節. 好在我目前所涉獵的財報, 這兩類所佔比重都很低, 所以沒有花心思去認真理解. 若是有前輩願意指點, 小弟非常感激!!

在此, 我總結一些我閱讀的經驗供大家參考:
1. 先閱讀一些能讓人了解財報大致輪廓的書籍, 依照難易順序排列: 財報狗教你挖好股穩賺20% / 怪老子帶你看懂財報選好股 / 操盤人教你看財務報表. 我個人覺得看完前兩本就可以跳入會計學新論了.
2. 會計學新論, 上下兩冊, 共20章. 我每章節大約花費3天, 1天閱讀課文, 2天寫習題, 每天約3小時, 大約花費2個月讀完. 但因為我記憶力不好, 理解能力還可以, 所以這一口氣讀完後, 其實也會忘了一大部分. 因此我會在半年後再閱讀第二次, 這次就是只閱讀課文, 每天大約2小時, 約3週完成. 至於為何要相隔半年呢? 這是因為剛剛硬啃完兩塊大磚頭, 腸胃實在是消化不良, 需要換換口味來舒緩一下, 這段期間剛好也出了些好書, 例如”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2017版)”等等, 重溫股神聖訓時, 發現讀過了會計學之後, 比起之前對於財報似懂非懂, 額外增加了一些收穫!
3. “圖解新制財報選好股”其中有一章節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講解母子公司的財報, 推薦閱讀這一章.

後記:
讀完會計學新論後, 對於一些日常生活有接觸的公司(例如零售業/餐飲業), 搭配著它們的財報, 其實也增添了生活中不少樂趣. 真是逛街/吃飯兩相宜.
讀財報只是了解公司和產業的開始, 而會計學則是讀懂財報的基礎. 希望一些粗淺的心得分享能幫助到人, 也希望前輩們多多指教, 指點我更多進步的方向, 謝謝各位!

搞投資為什麼要學會計

尼莫推薦的自修價值投資必讀12本書中包含林蕙真老師的會計學新論,原因是會計是商業的語言,讀懂會計是了解企業在做什麼以及評估當前策略未來財務成果的基礎,不懂會計在分析財報或是財務比率都只是皮毛而已,絕對看不深也看不透。當然,懂了會計也未必看得透,但對公司決策的理解絕對遠勝不懂會計的人。

以下這篇文章來源自FB投資社群[績優股夢想家]管理員Kai Hsiao(一般在群組裡稱凱大)回答社員詢問,文章內容如下,標題是尼莫自己下的,原PO沒有下標題。

====================

讀者詢問-(設計標題及問題內容,非社員詢問逐字)我閱讀了坊間的一些書,可是感到空虛寂寞冷,即使能夠讀懂所謂的財務比例,甚至那些名人推薦名書也讀過,可是,從公開資訊觀測站上下載下來的那些財報,我都不知道在寫什麼,我不知道重點在哪,人家在討論的時候,我甚至連他們用什麼語言都不知道,當人家問到我有什麼看法時,我的腦袋空空,因為我只知道財務比例,而不知道會計原理,所以當有人問起或我讀到這些東西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更惶論把它拿來做為判斷財務健全與否的依據。

雖然小弟何德何能教導其它人,但是既然是有收到詢問,必當盡力解答,不過我不知道這個有沒有談過,雖然最近一、兩年的文章累積量低到一個低,但是我也忘了以前有沒有寫過,不過沒關係,針對這個主題可以再寫幾次也沒關係。

讀完林蕙真的會計學上下冊吧!

其實這是尼莫推薦的書。

其實你不孤單,我猜有八成的人都是跟你一樣的(我有保守估計了)

我給社員的建議是,你就抽個兩個月(其實應該看自己的能力加減啦,兩個月是逼自己趕快完成),什麼書都不要再讀了,就專讀這上下冊就好,那些範例手抄一遍,讀兩遍,專注完成這件事就好,其它書全部抛在腦後。

你需要引子。

有一本書叫征服琴海,作者林正如,教吉他的專書。他說:你或許可以把yngwie malmsteen的東西彈得奇快無比,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你仍然覺得空虛,因為你沒有創造。(不知道yngwie malmsteen的人可以上youtube看唷)

同樣的道理,那些會計應用知識其實都是基礎延伸出來的技巧,你如果不知道基礎,縱使你會那些技巧,你也根本就"不安心",就像你很會飆彈吉他撩妹,可是要你看著五線譜,你卻寫不出個什麼鳥。因為你知道你想學習價值投資,你學習價值投資就應該了解葛拉漢所強調的,用科學的方法分析,你也應該知道,價值的本質判斷絕對不是那些財務比例就能解釋的出來的,恭喜你,你有了正確的認知。

所以我們才需要科學的基礎知識做為依據。我們人類在判斷事物會有一套自己的準則,如果這個準則不能統一,那麼就會玩自己的,科學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要搜集找出可以統一的規則及結果,所以我們有了會計學、經濟學…blabla 一大堆學問,因為經濟跟會計學是近代兩百年才發展的東西,所以它們有時候還是需要調整,但是,既然是科學,那麼,它強調的其中一項就會是"唯一性",除非特殊狀況,那麼它訂下的規則會以"唯一性"為終極目標去做,這樣就不會跟其它的觀念或做法有衝突,致使人們失去焦點。我想到一個告誡:一個錶不會讓你失去時間感,但兩個錶會。

你如果看財報很挫折,看討論很挫折,那就回歸零吧!

當你把會計學那兩冊讀完,你終究會知道那些比例是怎麼被訂出來的,因為"讀財報的人(大部份是老闆啦)有需要知道這些資訊",正因為有需要才會被訂出來,你才會終於了解為什麼那些財務比率做什麼用,你就不會覺得空虛了。

為什麼建議手抄?因為你手抄會思考,你拿著書讀只會自己腦補,了解的東西就跳過了,後面會發現漏了很多觀念性的東西,所以當你又遇到問題的時候,你發現你解不出來,可你只記得你看過(是不是讓你想起學生時代的考試呢?),很懊惱,可沒辦法,因為你沒親自手抄,沒有認真的思考過你缺了哪些環節;當你手抄時,你會發現,本來以為看就懂的東西,自己根本寫不出來。

建議讀兩遍的原因是,你讀一遍也手抄了,但基本還是會忘記,是把你忘了的部份補足,讓你自己知道還有哪些其實是不太熟的,[你才會特別去注意]。

然後書讀完了,不要拿去丟,也不要拿去燒掉或送人,我的誠心建議,因為它可以變成工具書,任何你學完的知識,如果你有在用,你就會需要工具書,因為你肯定記不了很多東西,[可以查的不要背]原則,你知道哪裡可以查,而且很快可以查到,你就不要去背它,多查你就會背起來了,這不是背,這是習慣、一種sense,是將知識變成常識的過程。如果你辦到了,你就可以送人了(那個時候應該也改版好幾次了?)

當你覺得一切OK的時候,你再去翻開那些以前讀的財務比率書,一切都那麼清楚,你會開始讀懂雷浩斯的書中內容,到底是簡單還是困難,還是困難寫的很簡單。

當你完成這個小目標,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討論接下來的進步目標(比如怎麼判讀財報作假的可能性,其實最快就是自己開家公司,然後自己掏空它就知道了…),不過,那個時候,你的自學能力可能已經飛天,可以很好的自己教自己了。

祝福您。

文後補充:
如果你覺得太大本,我建議每個章節都分開撕下來(沒看錯厚,撕下來),然後裝訂成好幾十本(當然,最好同章節的解答也訂在一起,否則到時候想看答案就糗了)(同場加映:自己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看答案又怎樣,又不是為了考試),然後你就可以帶著走,隨時隨地方便學習,也不會分心去看別的章節,一次就專心一個章節,你會發現你怎麼不早點愛上撕書(相信我,你那書拿去賣不會賺回多少錢的),學習效率之高肯定會讓你滿意的

你可以自己把它裝訂得精美一點。可是像我這種懶人,都是沒有在裝訂的…

企業投入自動化不等於經營績效會改善

台灣上市櫃製造業多數在中國有設廠,近年都飽受人工上漲之苦,很多廠商都積極投入自動化

去年下半年追蹤了一些前幾年宣稱要投入自動化的公司,發現經營績效改善幅度都遠低於一開始說要自動化時的效益,思考問題出在哪邊,經營大環境比先前來的基期低是一個緣故,但更多的是內生因素

比方自動化原本就代表要花錢投入設備,可以少人工沒錯,但折舊會上來,且轉到自動化過程員工技能提升和減少人力淘汰員工都需要成本,自動化對製程員工素質要求高,這也會壓縮自動化的效益

除此之外,你會自動化,同業也會自動化,大家都自動化,成本都下來,為了搶單繼續要殺價搶市,這對自動校預期效益的損傷搞不好比員工影響更大

總之,莫再天真以為企業投入自動化未來經營績效一定會改善了,實際上自動化只是因應整體經營環境變化的一個因應之道罷了,若外部環境惡化的速度大過自動化效益貢獻,企業還是會繼續走下坡

淺談資產負債表在財報分析的重要性

多數投資人(包括法人)在投資時關注損益表較多,忽略資產負債表,實際上資產負債表重要性應高於損益表

這可以從財報上的排序方式得知,會計原則規定報表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這種順序排序是有道理的

這幾年高股息概念當道,很多投資人對"現金流量"朗朗上口,甚至聽過要看現金流量表不要看資產負債表的說法,覺得這種投資人很阿Q,現流表是對權益法下對現金運用表達不完整的補充揭露報表,怎能取代資產負債表?且功力夠深的話其實看資產負債表就足以掌握現金流變化,何須現流表?

萬瑞霞女士(台大會計系教授&尼莫初會老師&鴻海監察人)曾用二三十個字就表達出資產負債表分析的精髓: 這張表右邊告訴你公司錢從哪裡來,左邊告訴你錢用到哪裡去

這就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