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07什麼是風險?

終於明白,風險不在於投資什麼標的,而在於用什麼態度去面對投資這件事。

XX雜誌讀者來信詢問:尼莫今年二十五歲,未婚。月薪三萬一千五百元,含加班費出差費年終獎金忙季獎金等實際年領約十六個月,月支出一萬,現有存款五萬元,沒有任何投資或保險。與父母同住,無須付擔房租或房貸,交通工具為機車,每月需上供一萬元。沒有不動產和汽車,也沒有房貸和車貸。計畫在三十歲左右結婚,打算婚後在台中買個三房兩廳總價約台幣四百萬的公寓。試問適合尼莫的理財規劃為何?

XX銀行理財專員回答:因尼莫屬於一般的上班族,沒有時間操作"高風險"的股票投資,建議尼莫將每個月剩餘的部分申購"風險較低"定期定額扣款的基金,藉由專業經理人操作和"分散投資標的的風險"來獲取長期的報酬。投資標的的部份,以年齡劃分,100-25=75,建議尼莫可將75%投入"風險較高"的全球型股票基金,25%投入"風險較低"的全球型債券基金,推薦坦伯頓或是富蘭克林系列的基金。其他收入的部份,一年約為十二萬六千元,建議尼莫購買一份包含壽險和醫療險的保單,年繳保費約三萬元,給家人和自己足夠的保障。剩餘的其他收入扣掉稅賦後假設為八萬元,建議尼莫將這部份資金投入國內債券基金或是定存等保障本金的商品,五年後可以累積到至少四十萬元,足夠支付購屋支出的10%頭期款。

上面的提問是尼莫剛離開陸軍裝步第三七三旅到會計師事務所上班時的實況,下面的回答是我虛擬的銀行回覆,我想跟常見到的應該八九不離十。

會舉上面的例子,是因為我始終不明白"風險"是什麼意思?

按照教科書上的講法,風險的定義是"未來"失敗的可能性,這個部分我還可以接受。那要怎麼衡量究竟未來失敗的可能性是多少能?忘了是誰在一開始的時候很阿Q的想出來一種很妙的衡量方法,就是以過去的價格波動程度來決定。波動程度大的,就叫做高風險;波動程度小的,就叫做低風險。

舉例來說,假設你現在有一百萬要投資,如果你投資的商品是定存,預期一年以後可以收回一百零三萬,這個應該是完全沒有價格波動的問題,在傳統上大家就會跟你說:投資定存的風險很低。但是如果你投資的商品是股票,預期一年後可以收回一百二十萬,但是選的股票在一年以後可能值八十萬,也有可能值一百五十萬,這時候人家就會跟你說:投資股票要小心,風險很高喔!

我想,這個東西能夠騙了絕大多數的人,而且騙了那麼久,背後一定有很完整的統計模型推論,或是牽涉到什麼期望值或是微積分的鬼玩意,讓人想搞也搞不懂,最後就只能屈服在這種似是而非的理論之下。那,問題究竟出在哪邊呢?

其一,我覺得定義很好,沒啥問題,風險就是未來失敗的可能性。那既然是講"未來"的事情,幹麻用"過去"的統計來證明呢?我承認知古可鑑今,但絕不代表能購預測未來。利用數學模型來預測金融市場的未來是打從電腦這個玩意發明以來人類最大的幻想,搞了六七十年下來,誰的模型管用啦?

其二,就算拿來衡量沒有問題好了,統計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就是"平均"的概念,他把所有的在市場的人不分男女老幼聰明愚笨,都湊合在一起,得到的"價格波動程度"就是你看到的"風險"。問題就來了,你覺得你在市場上剛剛好在50%那個地方嗎?我想99%以上的人應該都不是!既然如此,用"市場"的平均水準來衡量"你"去投資的風險,是很愚蠢的一件事情。

那風險究竟應該怎麼衡量呢?對我而言,所謂的風險高低,應該以每個人自身對某項資產或負債的控制能力(或是說掌握程度)來衡量。

舉例來說,回到上面的問答,一般的理專都會告訴投資人買個股的風險高,投資基金的風險低,但對我而言就不盡然。對我來說,選擇一檔個股,可以透過徹底的研究瞭解其投資價值,包括閱讀年報、財務報表、產業報告、報章雜誌評論等等,進而決定買不買、什麼價位買、買多少、放多久等,風險一點都不高。但是基金呢?現在的基金頂多接露前十大持股和基金經理人的簡介,要不就是基金簡介的一張印刷精美的DM,我連每天為何漲跌比例沒有跟著大盤走的差異在哪邊都不知道,或是基金經理人背後支持他的團隊或是過往的績效強不強,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我而言,反而覺得投資基金風險比較高耶!

或是講個更極端的例子,一般人一定覺得期貨的風險超級高。但我的好同學HOUSE(本站有其部落連結)給我看過他的期貨投資績效,以月來結算他可以有80%以上的月份都是獲利僅有20%不到的月份是虧損的驚人績效。但他卻跟我說他作個股幾乎怎麼做怎麼賠錢,這該怎麼說呢?以我的定義就很容易說明,因他對期貨的掌握能力遠大於做個股,對他而言當然是炒期貨風險來得小啊!但是反過來叫我去炒期貨,一定死得很難看~

綜上,建議投資人換個腦袋去思考,投資風險的高低不是人家說多少就多少,關鍵還是在於自己對該項金融商品的掌握程度。當然因為每種金融商品的特性和本質都有相當的差異(比方說存定存和買股票或是炒期貨都是天差地遠的事情),要能夠掌握的難易度以及為了要能夠掌握需要付出的時間和努力都不同。更甚者是投資人考量要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既有的知識背景適合何種金融商品、性格能否忍受波動、金錢觀、家庭觀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金融商品來操作即可。也無須貪心想要熟悉所有的金融商品操作,會賺錢的,一種就夠啦!有看過哪個金庸大俠通曉各家各派的武功嗎?

回應引言的說法,投資的風險高低,絕非是以該項商品過去的價格波動水準來衡量,而是以你的態度,選擇標的的態度,面對市場的態度…。

老話一句,態度的問題。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