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帳是投資理財的起點

一直覺得投資[投資理財]這個詞應該要改為[理財投資],因為要先學會理財才會有資金可以投資,理財在先投資在後,而理財的起點就是從記帳開始,有良好記帳習慣才知道錢花去哪邊,才能進一步規劃未來要怎麼存錢和用錢

這篇文章來自於張Sir在績優股夢想家一篇文章討論留言,尼莫很欣賞張Sir這麼認真記帳以及後續應用記帳節省開支的作法,特別跟張Sir借來分享

其實除了記帳是理財起點之外,尼莫覺得紀錄時間運用是掌握和規劃人生的起點,相關知識可參考時間管理書籍或是已故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書籍

====================

小弟自己的淺見: “記帳"是理財中很重要的一環, 他紀錄著你所有的現金流(大多數家庭記帳採用現金基礎就足夠了, 少數事件可採用應計基礎), 長時間累積下來的資訊對於"檢討消費習慣"以及"預估未來生活費用"非常有用. 套用心理學的研究, 人的感覺是很不準確的, 只有硬梆梆的數字才是真相. 而檢討自己的財務行為時, 分析自己的帳本應該是個很不錯的開始

我個人的淺見, 理財還是要靠記帳, 小到今天在路邊撿到一塊錢都要記錄下來, 這是raw data(原始資料), 慢慢累積一段時間後, 你就可以data mining(從資料中挖掘出資訊), 進而"改進"與"預測"了. 畢竟我們的目標不是知道過去發生了甚麼, 而是要怎麼做才能讓未來更美好. 這跟讀財報很像, 公司經營者和投資人, 也是藉由這些"記帳"來"改善"與"預測"這家公司, 不是嗎?

我已經記了13年的帳, 可以舉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改善"與"預測":

1. 改善: 2015以前, 我全家的"電話網路第四台"大概一年都花費3萬多元, 此金額不包含購買新手機的錢, 幾乎全部都是月租費的固定開銷. 當我跟我太太review這項花費時, 一開始想說是不是改較低的月租方案, 例如把8xx元的方案改成6xx元的方案, 後來乾脆上網路搜尋, 結果找到了俗稱外勞方案的中華電信預付卡, 結果就是2016/2017連續兩個年度在"電話網路第四台"這個項目的花費降到只有一萬多元, 重點是我打電話和上網路依然不受影響(我本來就很少講電話, 用手機的場合也幾乎都有WiFi, 數據需求也很低). 這樣一年就多擠了2萬出來, 生活品質也沒有受到影響~

2. 預測: 2014小孩出生以前, 我跟老婆兩人的飲食花費大約一年14~17萬附近, 2014小孩剛出生, 飲食費也沒增加太多, 大約19萬, 但從2015年開始, 小孩開始吃副食品, 到2016/2017, 開始跟著我們吃餐廳, 飲食費用快速地跳到25/29/31萬, 雖然我是雙胞胎, 但增加得還是有點多, 跟老婆分析後, 2015年是副食品, 因為我們都選購有機蔬菜和高級的肉品(例如活菌豬或是媽媽魚之類的), 單價貴了不少. 而2016漸漸脫離副食品後, 以前我們夫妻會去的小吃攤或是小店家都沒再去了, 而是改去較為高級的餐廳, 原因並非食物比較高級, 單純是因為帶著雙胞胎去餐廳跟打仗一樣, 往往還推著雙人戰車, 也需要兒童座椅, 這些都讓我們無法吃平民小吃, 只能拼命往大餐廳跑. 2017則是兩個三歲多的娃兒大約能吃2/3份大人的份量, 因此我們得由雙人餐增加為三人餐. 不過三歲多也開始漸漸能吃小吃攤和小吃店了, 減少了一些去大餐廳的消費….當然, 這幾年來外食的通膨也是貢獻因素(過去三年的外食通膨率約1~4%, 可參考央行的資料). 因此推估2018年的飲食費用可能落在33~35萬之間吧. 至於要不要削減此花費, 例如降低外食/大餐廳的頻率, 這個尚待跟老婆討論~

一不小心寫得落落長, 真是不好意思….我的重點其實很簡單, “記帳"是小弟一直很推薦的一項理財習慣, 面對自己的家庭就跟經營一家公司很像, 要努力開源(賺錢), 也要努力節流(省去不必要的花費), 至於該怎麼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 財報會說話~

(轉載自FB價值投資學習社團"績優股夢想家"張Sir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