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掉權益法處理的投資收益之後,比較合理(但並非完全正確)的數字應該為309億。
先詳以下報導
標題:台塑四寶 首季賺395億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2010.04.27
台塑四寶首季獲利表現驚艷,其中,台化每股稅後純益2元,在四寶中稱王;南亞塑膠每股稅後純益1.15元,表現也相當亮眼。
台塑四寶昨(26)日公布第一季獲利,稅後純益總計395億元,相較去年同期虧損4.78億元,獲利大躍進。較去年第四季獲利金額336.97億元,則成長17.2%。四家公司中,台化每股稅後純益2元奪冠,台塑1.34元居次,南亞和台塑化以1.15元並列第三。
依據台塑四寶的財報分析,台化去年第一季營業毛利率為-5.74%,今年第一季毛利達11.35%;南亞去年第一季營業毛利率7.42% ,今年第一季躍升到16.42%。從兩家公司毛利率躍升,也印證台化、南亞在首季的傑出表現。
法人指出,台塑四寶今年第一季獲利,每股稅後純益均超過1元,其中台化最優。
尼莫解讀
常看報紙的人,應該三不五時都會看到關於台塑四寶季度獲利的新聞,這篇文章要表達的,就是讓各位投資朋友知道,大部分關於此類的訊息是錯誤的,原因從簡單的會計觀念和數學計算就可以得知。
先說記者的395億怎麼算出來的,很簡單,將四家公司公布的1Q10淨利數加起來就是395億這個數字,但正確嗎?
詳細閱讀過台塑四寶的財報就可以發現,除了四寶上層的王家和長庚集團(醫院+大學)的錯落交叉持股外,四寶之間彼此的交叉持股也頗為複雜,在這樣的情況下,四家公司的淨利總合,並不一定就等於四家公司實際上賺到的錢,原因出在淨利包含投資損益,直接加總四家公司的淨利可能會造成重複計算權益法投資收益的問題,而台塑四寶恰巧就有這個問題。
所幸,四寶間,會造成權益法投資收益重複計算的,只有三寶持有台塑石化的部分(都超過權益法的20%門檻),其他之間的交叉持股都是個位數的,只需用成本法認列投資損益即可。
SO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簡單加總的395億,扣掉三寶認列的台塑石化淨利數86億,結果等於309億。這個數字大約為簡單加總的395億的78折(22% off!),不知各位投資朋友覺得對台塑集團的"整體投資價值判斷"影響大不大?
請注意,309億也不代表是完全正確無誤的數字,只是對尼莫而言更貼近台塑四寶真實獲利能力(尼莫在這邊的意思是指到底有多少錢是從集團外面賺來)的數據。然而,四寶間除了交錯持股之外,還有上下游交叉銷售的問題。嚴格的講,單憑財報上揭露的數字和內容,絕對無法精確的計算出台塑四寶對集團之外的企業實際的獲利狀況,只能說財報上依據重要性原則已揭露出八九不離十的真相了。
不管怎樣,台塑還是台塑,雖然是難纏的交易對手,但其根基之深和影響力之廣泛,絕非電子五霸所能比擬。
這是今天第二篇討論新聞報導如何誤解讀者的文章了,尼莫沒有仇視媒體,但深深贊同高行健先生的建言:"台灣的媒體真的病了"。晚間在瀏覽總幹事部落格時,才發現他也深為媒體所擾,也想到自己前陣子接受兩個雜誌媒體的訪問,之後都因立場和專訪主題要呈現的結果有差異,又難以配合對方要求修正論點,結果當然不了了之。還是聰明點學學總幹事,別再庸人自擾之。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