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潛力股書摘-第五章-何時買進1/2 100509

common-stocks-and-uncommon-profits

買到正確的股票,並抱牢夠長的時間,總會帶來一些利潤,且通常他們會創造可觀的利潤。不過,要獲得最高的利潤,則應考慮進出時機的問題。

費雪認為,傳統上選股買進股票時機的方法,表面上說得頭頭是道,其實十分愚蠢。依傳統的方法,投資人必須先蒐集一大堆經濟資料,從這些資料得出一般企業中短期景氣狀況的結論。老練的投資人,除了研判景氣,通常還預測未來的資金利率走向。接著,如果所有的預測都指出背景狀況不會大幅惡化,則結論是想買的股票或許可以放手去買。有些時候,似乎烏雲頗多,運用這種方法的人,會延緩或取消買進想買的股票。(尼莫:深感汗顏,自己就是這種費雪說的這種愚蠢的人)

費雪反對使用這種方法,原因不是因為他在理論上不合理,而是目前人類預測未來景氣趨勢的經濟學知識尚嫌不足。(尼莫:換句話說費雪認為傳統方法,在邏輯還是正確的,但問題出在應用上有窒礙難行之處。請注意費雪的文字寫於近四十年前,四十年以來人類對景氣趨勢的預測仍然是不準。這代表什麼呢?尼莫有兩點感想。其一是現有的經濟學有其窒礙,用做解釋過去發生的事件可以找出合理性,但並不代表適用於預測未來會發生的事件。其二,四十年過去了,科技進步可用飛奔來形容,但人類對未來景氣預測的技術一點改善都沒有。)

目前(尼莫:請注意是四十年前),能力強的人試著利用電腦,建立錯綜複雜的"輸入-輸出"模式,也許將來有一天,有可能相當精確的預知未來的景氣趨勢。這樣的事情出現時,投資普通股的藝術或許必須改頭換面。不過,這事沒出現前,我相信預測景氣趨勢的經濟學,不妨視為有如中世紀的煉金術,不能和今天的化學相提並論。

典型的投資人已經習於聽信經濟預測,可能開始過份信任這些預測的可靠性。果真如此,費雪建議去找二戰結束後任一年的"商業金融年鑑"過期刊物檔案。事實上,即使投資人已曉得這些預測難免犯錯,去查這些檔案對投資人仍有幫助。不管選看哪一年,投資人會找到很多文章,裡面有知名經濟和金融權威人士對未來展望的看法。由於這份刊物的編輯似乎刻意平衡內容,讓樂觀和悲觀的意見並陳,所以在過往刊物中找到相反的預測不足為奇。叫人稱奇的是這些專家看法分歧的程度。更令人驚訝的是,有些論點強而有力,條理分明叫人折服,後來卻證明是錯的。

金融圈不斷嘗試根據隨機和可能不完整的事實資料,臆測未來的經濟情勢,而且所花心血之多,令人不禁想問:要是只花少數心血,用在可能更有用的事情上,會有什麼樣的成就?

費雪說他自己老愛拿經濟預測和煉金術時貸的化學相互比較,因樣同樣都屬於顯然沒辦法做好的事情,卻有那麼多人耽溺其中。中世紀那段期間內,大部分西方世界人士不必有那麼多慾望,也不用承受那麼多苦難,主要原因出在人們把相當多精力投入徒勞無功的事物上,比方說辯論有多少天使能停留在一根針頭上。今天投資圈花了很多心力,試圖預測未來的景氣循環趨勢,如果騰出其中一部分心力,用在更有生產力的目的上,或許能產生驚人的成就。

如果傳統上有關近期經濟展望的言就,不能提供正確的方法,讓我們確定合適的買進時機,有什麼辦法能告訴我們這件事?答案還是必須要在適當時機選擇成長股。

費雪在此用另外一種方式描述成長股的特性。這類公司通常在某些技術方面走在非常前端。他們正在實驗室開發各種新產品或製程,並透過試車工廠,初步商業化生產。這些事情必須花錢,金額不一,難免消耗其他業務的利潤。商業生產的初期階段,為了生產足夠的新產品數量,以獲取裡想的利潤率,必須額外增加銷售費用。這個開發階段立即出現的損失,甚至可能高於試車工廠的花費。

對投資人而言,有兩個層面有關注。其一是新產品開發週期的時間表不可能十分確定,另一是即使經營管理絕佳的企業,也有開發失敗的時候,而且這是經營事業難以避免的成本。拿運動比賽來說,連棒球聯盟中最出色的冠軍隊伍,也有輸球的時候,不是嗎?

開發新製程最值得密切注意的地方,或許在於全面性的首座商業化工廠何時開始生產。以工廠而言,即使是舊製程的新工廠,一般也要六到八星期的試產期才能上軌道,而且當中必然會產生一定的虧損。時間必須這麼長,才能調整設備達到理想的運轉效率,並消除無法避免的BUG。

若製程屬於革命性的發展,昂貴的試場期所需的時間和所花的待價,可能遠超過公司裡看法最悲觀的工程師的估計值。等到問題終於解決的時候,精疲力竭的持股人還是沒辦法期待立即獲得論潤。他們仍須再等好幾個月,資金進一步耗損,因為公司必須挪用舊產品線更多的盈餘,發動特別的銷售和廣告活動,好讓新產品為消費者接受。

情況好的時候,做這些努力的公司,其他舊產品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可能持續成長,故抵消的結果勢一般持股人不會看到利潤有流失。

但實際發生的往往是情況不好的狀況。公司實驗室研發新產品的消息傳出後,股價會被市場推升。試產成功的消息傳出時,股價會漲得更高。但很少人知道,試產工廠的運轉,像是在崎嶇的鄉間小路上以時速十公里的速度開車;但商業化量產工廠的運轉,則有如在同樣的道路上以時速一百公里的速度開車!

接下來會如何?量產時間一直拖延,預料之外的費用支出導致EPS重挫。廠房陷入困境的消息傳開,沒有人能保證問題何時可以解決。原本看好買入的人,會漸漸失去耐心,失望的賣出股票,股價隨之下跌,困頓期越長就跌得越深。最後,運轉順暢的好消息傳出後,股價會有一小波反彈。但隨後因促銷而產生的特別銷售費用,再一次導致淨利下跌,股價又會繼續探底。

這個時候,這支股票也許很值得買進!

一旦額外的努力創造出足夠的銷售數量,第一座量產工廠終於開始產出利潤和正的現金流量之後,正常的銷售努力和費用支出,就足以繼續推動營業收入上升好幾年。由於使用的技術相同,第二、三、四、五座廠房建廠運轉,幾乎沒有延誤,而且不必負擔第一座工廠冗長的試車期間發生的特殊費用。到了第五座工廠全能運轉時,公司規模已成長得相當大,業務蒸蒸日上。這時,另一種全新產品的整個週期重新上演一次,旦公司整體的盈餘不致受到拖累,股票價格也不會出現同樣的下跌走勢。

(尼莫:以上對於成長股
1)投入研發不見得能開花結果、
2)試產成功有產品出來後到量產之路不會那麼順利以及需要的時間和金錢往往遠高於企業預估、以及
3)工廠量產到市場接受產品並買單中間還需要花時間和資源在產品行銷。

這幾個都是要先持續燒錢一段時間後才能收成的企業活動,也是成長股相較於非成長股,最顯著不同之處吧!成長股在這幾項活動的投入應會遠高於非成長股,但也因為如此,如果是根基不夠深的成長股,受此影響損益的波動就會更劇烈。尼莫認為這段對於成長股的文字描述以及市場和股價反應的連動,相當寫時的描繪出企業實際經營情況以及資本市場對消息面的反應。

什麼叫"基本分析"?費雪在此的著述應是最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