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12非常潛力股-第四章-要買什麼

結論:這章說了很多,結論就是要買管理優異的成長型股票。

一般的投資人在投資領域並非專家,花在投資上的時間精力都很有限,結果就是典型的投資人通常慢慢收到很多如真似假的知識和錯誤的看法。比方說,一般大眾心裡的成功投資人形象,是很懂會計和統計數字的人。如果這些人夠努力,會找到某些顯然是便宜貨的股票。其中一些可能真的很便宜,但其他一些股票,公司未來經營可能陷入困境,這是光從表面的會計報表或是統計數字看不出來的!因此不但不能算是便宜貨,和幾年後的價格比起來,現在的價格其實太高。

在此同時,即使是真正的便宜貨,便宜的程度畢竟有其極限,往往需要很查的時間價格才能調整到反應真實的價值。(這段很顯然是對GRAHAM買低PE和PB策略的強力批判)根據費雪的觀察,在一段長到足以作公平比較的時期內(如五年)技巧最純熟的統計數字逢低承接者最後獲得的利潤,和運用"普通"智慧,買進管理優異的成長型公司股票的人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當然,這已經考慮了成長型股票投資人未如預期理想而發生損失的情況,以及逢低承接者同比例未如理想的便宜貨造成的損失。成長型股票所得利潤高出許多的原因,在於他們似乎每十年就能增值好幾倍。相反的,我們很難看到便宜貨的價值低估達50%,這個簡單算數的累積效果很明顯!

SO?要想靠投資賺錢人必須修正自己的看法,要找到合適的投資標的必須要花上許多時間也同時要具備若干人格特質。比方說,也許有人認為每個星期花幾個小時,在舒適的家裡,大量研究文字資料,便能打開利潤之門。他就是抽不出時間去尋找、耕耘合適的人脈,找一些聰明的人聊聊,好在普通股的投資上獲得最大的利潤。(費雪的意思是說後段利用"閒聊法"得到的訊息作投資判斷才是對的方法)或許他有時間,但個性上還是不願找人一談,因為以前和這些人不是很熟。此外,和他們談話還不夠:必須引起他們的興趣和信心到某種程度,對方才會願意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訴你。成功的投資人本性上通常對企業經營問題很感興趣。(這也許跟自己常說的"投資要懂什麼叫作BUSINESS"才可以賺得到錢)

投資人可能有時間、意願、和判斷力,投資普通股仍無法獲得最大的成果,為什麼呢?地理位置的影響是最大的因素。比方說住在工商大城的投資人和住在偏遠山區的投資人,在接觸有意願投資企業的機會上相對就多了很多。(這點台灣的投資人可能感受不大,反正我們就是個資訊相當發達氾濫的小島,不太會有這個現象,但在美國或中國這種大國則不然)怎麼辦呢?費雪的建議是既然如此受先天條件限制,投資又是那麼專業複雜的一件事情,不如就找個好的投資顧問把這些麻煩交給別人處理。怎麼找呢?主要必須依循以下三點;

一 要求該顧問提供期間夠長且內容詳實的投資紀錄,拿這些紀錄和同期內的證券價格比較,便能瞭解該顧問的能力好壞。

二 確定投資顧問的誠信正直毫無問題和瑕疵。

三 要瞭解該顧問的基本理財觀念,投資人應只挑選基本觀念和自己相同的顧問。(費雪認為他自己的投資觀念都是很基本絕對必須遵守的)

總而言之,費雪認為投資人的投資標的,應該就要最能符合前一章所講的十五個要點的成長股,但這樣挑出來的股票也許會偏向兩種極端。

天平的一端是大公司,進一步大幅成長的前景十分亮麗,財務狀況非常良好,根基深植於經濟沃土之中,這也是一般機構投資人會買入的股票,比方說像1950年代的DOW、DUPONT或IBM。這樣的股票又有個特色,就是當期收益率相當低(費雪的意思應該是指現金股利率低)。

天平的另一端也非常值得長期投資,但這一般是相當年輕的小型公司,營業額不特別大但擁有展望十分良好的產品、傑出的經營管理人才、搶先進軍前景看好的新領域或經濟效益高的領域。

結果呢?看起來年輕的成長股比較有潛力獲得較高的資本增值,但也要知道投資這類股票,因其根基相對漸淺,倒閉的風險比較大;而大型成長股的長期增值潛力或許小於小型年輕股,但很穩也很不容易倒,整體而言還是非常值得投資的對象。

因此,費雪建議投資人應該將"大部分"的資金投入大型的成長股(不見得一定要大到像上面說的那樣大型)中,但何謂"大部分",就端看每個人的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而定。(這邊費雪有舉例,跟一般理財配置的年輕投資高風險股票年長投資低風險債券的觀念類似,風險承受度高可以接受波動時間較長的人他建議可以提高小型股的配置比率,反之亦然)且要注意的是,投資在較保守的成長股上賺到的資本增值必須要夠大到可以COVER風險較高投資可能賠本的損失。當然,有可能賠就有可能賺,押寶在風險較高的投資也有可能大幅提高總報酬!

接下來討論小額投資人,費雪建議有兩點,一、用於投資普通股的資金,只能適真正多餘的資金。二、該資金的運用目標,必須考量個人的選擇和特殊的環境,包括其他收入的多寡和性質而定。

任何人投資時運用這些原則能否成功,取決於兩件事。其一是原則運用時的技巧好壞;其二就是運氣好不好。在現在這種時代,某個研究室或公司始料未及的成功或失敗發明,都有可能讓你投資的公司盈餘在五年後增為三倍或是減半。所以囉,就任何一筆投資而言,運氣好壞還是佔了成敗的相當部分。而就這點而言,資金部位較大的投資人,相較於資金較少的投資人佔有優勢,原因在於由於資金較大,能夠挑選的標的比較多,此時運氣好壞的部分大致可以抵消。

最後,費雪還是提醒,對偏愛幾年後獲得高額資本增值,而不求今天擁有最高報酬的投資大戶和小額投資人而言,要記住在過去三十五年(應該是從1970年往回算起),各金融機構作的研究,比較了兩種作法的成果:所買普通股提供高股利收益率,以及所買股票的收益率低,公司著眼於未來的成長和資產在投資。就費雪所知,每一份研究都指出相同的趨勢:五年或十年後,成長型股票的資本增值幅度遠高於另一種股票!且更令人驚訝的是,同一時段內,這類股票通常會提高股利(現金股利佔EPS的比重可能還是低,但因為EPS上升推動了現金股利上升),雖然和那時已經上漲的股價比起來,報酬仍然偏低,但和當初只看收益率挑選出來的股票相比,這時他們的原始投資股利報酬比較高!換句話說,成長股不只在資本增值方面表現出色,一段合理(三到五年以上吧!費雪的意思應該是要夠久到大於一個經濟週期)的時間內,因為公司不斷成長,股利報酬也有同樣不俗的演出。

尼莫的心得

一 要靠投資賺錢沒那麼簡單,要花時間去讀資料也要花時間建立人脈得到有價值的訊息。這個觀點在葛拉漢和費雪之間有天差地遠的差異,葛拉漢好像覺得只要花時間研讀財務資料比較數據即可,其他人的因素都不要去管。

二 真的作不到以上兩點,就認命的把這件事情交給投資顧問吧!費雪建議的三點我個人覺得很好也很重要,只是目前在台灣的市場相當的窒礙難行。想想,當你走進中國信託,跟櫃檯說"我有錢要投資,但是要挑好的投資顧問,請你提供你們銀行每位理專過去十年的投資績效讓我來選",除非你是郭台明之流,大概不會有人理你;何況,這個行業真的拿得出來這樣成績單的投資顧問(哈哈,理專算嗎?保險業務員算嗎?),能有多少?光是要挑在有連續十年固定在某家公司的投資顧問就很難了。

三 最後一段讓我重新思考很多ISSUE,比方說是否要真要挑選高現金殖利率股作為近期的投資標的?是否台股真的有能夠長期以BUY&HOLD策略操作的股票?(前陣子發表討論B&H策略的文章好像有點讓人誤解,尼莫還是相信B&H策略很好沒問題,問題出在台股的公司難以長期的符合成長股的要點,所以才說使用時要修正。在台股,B&H的賞味期間很難像巴老在美國那樣的幾十年,而是大部分會是三五年)

四 總而言之,這章有點重點有點料,但內容寫的有點小亂沒有章法。也許是尼莫還不夠聰慧體認不到作者的邏輯也不一定,當然也許有可能是翻譯的過程有誤差,但是這本書的英文原本放在台灣目前翻不到,有點小小無奈。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