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10華碩摔一跤

解析一則對華碩的報導。

先看看以下報導:

標題:華碩目標價格 花旗降至24元

華碩(2357)調降第四季營運展望,讓外資分析師直呼意外,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麥格理等,都紛紛將其評等從中立評等打入「賣出」,華碩股價也在昨(9)日一開盤就跌停鎖死。觀察這波看的最準的分析師就是花旗環球科技分析師戎宜蘋,她認為華碩要到下半年再看有沒有機會,目標價下看24元。

華碩調降財測,各大外資同降華碩評等,全部降至減碼賣出,華碩股價開盤即跌停鎖死,以33.4元收盤。外資分析師都異口同聲,表示雖然對華碩第四季營運展望不樂觀,沒有想到會差到這個地步。昨天外資賣超華碩近7,000張。

華碩股價從今年高點近100元,到外資目前目標價僅有25元,這波看的最準的是曾經待過華碩的戎宜蘋,今年8月多家外資券商還給華碩「買進」評等時,她就一口氣將評等降至「賣出」,認為筆記型電腦業務競爭激烈,以及Eee PC恐將瓜分營收。

戎宜蘋在昨天最新報告指出,預期筆記型電腦品牌的毛利率進一步下滑到-5%至-10%,預期第一季自有品牌筆記型電腦營業利益率僅0%到3%。她建議,華碩應該要多將營運重點放在筆記型電腦業務。
外資對華碩的三大詬病點,包括產品策略不正確、庫存仍高和匯率避險。摩根士丹利和花旗環球證券同步指出,華碩仍有庫存尚未消化,第一季的狀況也很不樂觀;花旗環球科技分析師戎宜蘋更表示,華碩可能要到今年下半年才有生機出現,目標價降至24元。

高盛證券科技研究部主管金文衡調降華碩評等至「賣出」,認為華碩有很好的創意,但是缺乏風險管理和執行力,不見得會成功。由於華碩已經是一年第三次未達成營運目標,加上目前外資持股比率高達29%,因此股價還有一段下檔空間。

【2009/01/10 經濟日報】

尼莫解析:

1. 傻瓜外資分析師。

分析師真好當,拿千萬年薪的薪水做甚麼?亂預測一通,預測不準怎麼辦?調整預測和編造一堆理由責難公司。

慘的是真的先前聽信外資預測去買股的投資人會預估無淚,結果都出來了才調整評等為賣出有什麼意義?錢都已經賠了套了。

又針真對自己的預測不準,把責任推卸給公司,說甚麼產品策略不正確/高庫存/匯率風險等等,這樣的嘴臉真是難看至極。

華碩4Q08的"產品策略"和一季甚至半年前有啥不同嗎?能說改就改的叫做"策略"嗎?

高庫存?這些外資分析師有誰真正管理過公司?真的叫他們去管理華碩,庫存會更低嗎?

匯率避險?最近的美元升勢有誰看得準?即便是這些外資也看不准,要不然請他們拿出自己的匯率研究報告攤開在陽光下大家來比比?

看了這些關於傻瓜分析師的報導,就不禁聯想到前陣子的"傻瓜信評",雷曼兄弟在倒閉之前的評等都還是最高評級,等到出了狀況後馬上被信評機構調整為最低評級,這樣的信評資訊有什麼價值?

最無奈的還是自己的工作,很多時候還是不得不去看這些傻瓜報告,藉由他們可以直接去CALL公司的"連結"(他媽的這樣到底算不算內線?),找出些公司營運方面的蛛絲馬跡來幫助判斷,又上級也不時要求提供某些公司的研究報告或是信評報告充作貸款審查時的支持文件,把自己搞得像是相信傻瓜說話的白癡一樣。

2. 華碩跌到24尼莫會買。

華碩真的有分析師認為的那麼差嗎?"缺乏風險管理和執行力"?我到不認為這些評斷華碩的分析師自己真的知道甚麼叫做風險管理和執行力耶。

我只知道企業的經營和人一樣,沒有人天天在過年,沒有人總是運氣比較好,所以也沒有企業可以持續有超越市場的表現,難免會有決策層面的誤判,重要的是管理階層要能夠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在賭甚麼,作錯賭錯無所謂,能夠儘快改正(停損AND不再投入資源),基於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最新的市場環境變化以及更新的市場預測調整資源的配置,才會再有重回卓越超越市場的表現。

舉個例子,即便是巴菲特的波克夏,往往在大牛市時績效會輸給大盤,不能總是打贏大盤,過程當中也三不五時就會有人出來酸說巴老不行了,但時間拉長了,市場不得不承認,誰才是真正的勝者和強人。(但巴老在大牛市輸給大盤不見得是他的"錯誤決策",這是保守的價值投資的原罪。)

SO?如果還沒持有華碩,建議可以花點時間看看華碩08年到底怎麼了?如果未如市場預期的表現並未"動搖國本",華碩真的跌到分析師下調24就是甜死人的價格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