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中友百貨

我的投資路之1 – 中友百貨 070121

第一次進場買股票,籌碼有限的情況下挑了連雞蛋水餃股都稱不上的中友百貨,買0.7賣2.8,三倍左右的報酬率很令人滿意…

買進:2001年底
買價:0.7 ~ 0.9
賣出:2002年底
賣價:2.8 ~3.1
獲利:約300%

幾乎每個先前有聊過的朋友都很納悶,為什麼我會去買中友的股票?

在準備青島海爾的比賽當時讀了很多巴菲特相關的書,最大的心得就是要買便宜又好的股票,何謂便宜?巴菲特的觀念是如果一個東西值100塊,你能在70以下買到就算便宜,以財務來講就是儘量挑股價淨值比較低的股票,他們的」安全邊際」(就是損失的可能性和空間)會比較小。

這個觀念後來不知道是美律的廖董還是豐興的林董也當面跟我提到,只要是買賣業(嚴格來講所有的商業活動都是買賣業吧!)要想要賺錢,問題不在於賣多貴,因為市場不是你自己可以決定的,所以關鍵在一開始買就要買的夠便宜(至少要不要買自己可以決定吧),這樣才會賺錢。

感覺很妙,很多觀念或想法其實本質上都是相同,甚至不管是傳統的中國人或是外國人都是一樣的,只是呈現的方法和使用的技巧各有所好,這也是我會一直讀一些經典的緣故,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人類文明的智慧早就有了結晶,想想一本書作者都死了不知道幾十年甚至幾千年還有人要拿來印,還是有點原因的吧!

又想到台大歷史系陳宗仁教授跟我說的,有一次在圖書館碰到他請他推薦閱讀書目,他想了很久只回答我ㄧ句話:活著的人寫的書不要看。大概也是類似的意思吧,另外他也說了如果20歲的時候不讀些經典,到40歲的時候會很迷惘,這也是我一直不敢不讀書的原因,雖然讀了之後會從20歲就開始迷惘…

甚至很阿Q的在這兩年盡讀中國傳統的經典。為什麼呢?有個朋友在去年去唸了哈佛的MBA,他很聰明而且命比我好,但不服輸的個性還是會想要超越他,怎麼超越呢?想破了頭終於想到,雖然他唸的是西方人最新的管理,但身為台灣人的他終究他會回到大中華區工作,在大中華區要奉行的價值觀還是要照中國人的規矩才對,這樣的話是否該讀些中國的經典呢?且自己英文遠不如他,但文言文我會他不會,想通了以後就很阿Q的去鑽研中國經典了。

回到正題,為何買中友?就是賭他夠便宜。那時中部地區因為921的緣故所有房地產背景的公司都很不好,中友的背景為中屋建設,再加上那兩年百貨業的不景氣,營收不只沒有成長還衰退,另外台中那時候新開了新光三越,對中友也是大利空,種種因素之下中友跌到了驚人的0.7,一張只要七百塊。

雖然如此,中友那時的淨值還有7塊錢左右,股價淨值比居然是0.1X!就算扣掉長期投資中屋都當投資虧損打掉,淨值也還有四塊多,股價淨值比還是超低。競爭方面雖然有新光三越,但中友的業績其實很穩定的都在70億左右,沒有往下掉的跡象,且扣掉管銷後營業淨利和營業活動現金流量都是正數,短期間不會倒閉,股價那麼低沒有不買的理由。

其實最有趣的是怎麼會注意到?原因在於家裡就住在北屯這邊,雖然那時在當兵,放假都會去中友誠品逛逛,每次去都覺得業績不錯,人氣也都還很旺,館內也都有定期翻新(代表有錢,沒錢就只能放著讓他舊),原本想說不只想當客戶,還想當股東,看到股價的時候真的很驚訝,就拿那時候的微薄積蓄買了點。雖然獲利率驚人,其實賺的錢很少,因為那時候根本沒有成交量,稍微買一點就會漲停(隔天在報紙看到是自己拉出來的漲停還蠻爽的,原來幾萬塊就可以做主力),要很小心的分批買和分批在有賺頭的時候賣掉。這樣選股的方法彼得林區(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基金經理人)的作法有點相似,所以最近讀他的書都深覺得於我心有慼慼焉啊!

很妙的是我的營業員每次聽到我下單都會苦口婆心勸告不要買中友,說這是全額交割股有多慘之類的話,然後繼續推薦我別的股票…

心得

其一,股價被嚴重扭曲偏低的股票真的有投資空間,惟要能夠確定不會倒閉以及真的要夠便宜。會不會倒閉看流動比率和營業活動現金流量最準,但要能夠預估未來一年大致營業情形。

其二,投資一定要拿賠光都無所謂的閒錢來投資,不管多看好都不要融資。

其三,不要聽營業員的話。

其四,其實買的時候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漲,基本上一直到現在我的能力也僅止於判斷股票是不是夠便宜,但是市場何時會反應上來真的就是運氣了,一般來講我的耐心設定在兩年,這是巴菲特說的,至少要給你選的股票一點時間來表現,只是運氣還不錯,可能台灣市場也太小的緣故,還沒等到那麼久過。至於什麼時候賣我也沒什麼概念,一般就是覺得差不多回到他的價值,或是不特別便宜就會賣了,沒有特別跟著大盤或看財報來決定。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