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09雜文

摘要最近讀報以及閱讀雜誌的心得歸納

第一則是說某監委對於氣象局預報雨量不準要提糾正案。

我的第一直覺是這個監委瘋了嗎?稍微有點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跟大氣科學相關的預測是所有科學當中最難以掌握的,因為會對其造成影響的變因實在是太多太複雜。而堂堂一國的監委居然連這樣的常識都沒有,爽爽的在家"緊盯電視了解災情狀況",就可以之後秋後算帳決定是否要調查,這是什麼世道?

查了查高監委的背景,居然是法官出身,民法親屬法的大家,這樣的專業背景來說氣象測不準要為難氣象局的專業同仁,換做你是氣象局的人會做何感想?

我很欣賞馬英九的清廉政治,但清廉和獃氣是兩碼子事,國家治理和文官系統不能這樣搞,如果一切只要照王建煊的主張搖著道德操守的大旗無限上綱,而不實事求是尋求解決之道和績效,結果只會是行政效能的進一步低落甚至墮落。

標題:監委:莫拉克雨量預測 依舊不準

【台北 9日電】2009/08/09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監察委員也緊盯電視了解災情狀況,後續將決定是否介入調查;日前對卡玫基風災水患提糾正案的監委高鳳仙說,這次氣象局對雨量預測依舊不準確。

去年卡玫基颱風造成中南部嚴重水患,監察院日前通過高鳳仙提案,一口氣糾正14個部會機關,創下單一糾正案最多機關被糾正紀錄。糾正案才出手,這次莫拉克再創南台灣,高鳳仙上午受訪時說,「氣象局對雨量預測這次一樣不準確」,一直在上修。

高鳳仙指出,調查卡玫基風災水患案時,約談過氣象局相關人員,氣象局坦承對雨量預測不準,甚至說「全世界對雨量的預測都是不準的」,氣象局希望加設更新的降雨雷達,但該雷達的功能只是提前 3小時知道雨量;另外,她也發現,中央地方河川治理事權沒有統一,以致於機關各行其事。

高鳳仙說,卡玫基風災中,監院要求行政部門改善的部分,行政單位還沒回報,再加上這次莫拉克風災災情還未完全彙整,因此,她目前還沒有打算申請自動調查,還待收集資料再決定,不過,若要調查,她也會就這次災情產生原因,風災占多少比例,人為疏失占多少比例去了解。

高屏地區屬監委劉玉山及趙榮耀的責任區,他們都說,還沒有打算申請自動調查,還要進一步了解狀況,看是否有人員違失再決定。

趙榮耀表示,他這幾天盯著電視,南部災情實在太慘了,不過,現在中央地方都忙著救災,監委最好先別去干擾,之後再看是否要去南部巡察。

第二則是對美國大學高等教育的討論

當中提到有機會上名校而因財務因素選擇便宜但沒那麼有名的學校就讀的人,在畢業後十五年的表現(賺錢能力)並不比同期的名校畢業生來的差。這告訴我們什麼?自我要求高成就動因強的人,終究會出人頭地,並不會因為一時的貌似落後就自甘墮落,相反的反而會激起其奮發向上與現實抗爭的AQ,進而在之後追上曾經的貌似領先群。尼莫對此深表認同,覺得人生很長,一時的輸贏,只要把時間縱軸拉長,真的都不算什麼,不是嗎?基於此點對自己的想法就是無論何時,都要保持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知道自己要什麼以及為了什麼而活會比實際的結果來得重要許多。

第二心得就是對於教育資源不平等造成中下階層教育權受損的無奈

讀台大的時後就發現,班上有1/2的人是台北人,2/3的人是北部人,3/4以上的同學家中經濟都是小康以上。這代表什麼?教育資源的不平均以及小康家庭有較好的能力負擔較多較優質的教育資源(說白了就是有錢讓小孩去補習或請家教)是造成這樣差距的主因。SO讀台大真的都是最優秀最聰明的人嗎?由此觀之,並不見得。就我自身的經歷,只是剛好在那段時間,出身的家庭有能力負擔我讀較好的中學,自己的腦袋也比較適合那時後的教材,那年的考題也正好都是我有讀到的部分,結果就拿到了就學資格。自己真的有比別人聰明?我想了很多年,巴菲特倒是給了很好的註解,"娘胎的樂透"。

文章的最後有提到名校出身在職場上比較多CONNECTION可以有相對的優勢,這也是真的。不過就此點而言到不見得一定要名校(或所謂排名比較前面的學校),比方說我的親身經驗告訴我,要在台中打混,東海或逢甲畢業會比台大畢業有更多的校友。

標題:砸錢上名校… 成功關鍵在個人

【本報系記者許惠敏、范詠軒/華盛頓—紐約6日報導】2009/08/08

在維州女子網壇赫赫有名的華裔網球好手張怡漣(Elaine Zhang),代表她所就讀的費郡Westfield高中南北征戰,曾在全州高中女子網球賽數度封后,最佳成績曾列中大西洋區排名第二,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張怡漣決定選擇提供她四年食宿和學費全免的北卡州東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就讀。

張怡漣的父親張濤指出,雖然華人的家長多數都想讓子女念名校,但面對目前的經濟情況,學費的負擔自然成為應屆畢業生家庭的重點考量。

學雜費 一年可買一部新車

面對金融風暴,有人明明常春籐私校在望,家長卻擔心供養不起而逼子女放棄;有的則是勒緊褲腰帶,咬緊牙關勇往直前,去年把兒子送進康乃爾大學的謝先生說得傳神:「我就當他是一年買一輛全新的Lexus,然後遮著眼推下山谷!」

前麻州教育局長康寧與新英格蘭商學院校長賀頓也表示,民眾過去思考每平方呎1000美元的房子是否值得購買,現在則懷疑每周要花上1000美元的學校是否值得送孩子去念。「越來越多民眾認為高等教育的標價普遍過於昂貴,而品質卻沒有等比例提升」。

這些「常春藤聯盟」名校和同樣等級的私校的花費,比州立大學一年貴約3萬美元。哈佛、賓州大學、康乃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這些亞裔學子和家長心目中的上選「名校」,一年的學費、雜費、食宿交通加起來超過5萬美元。20萬美元換一張文憑,富裕人家可能不當回事,但對於拿不到財務補助的中產家庭而言,這張文憑的代價可能是十幾萬美元學生貸款,10年不得翻身。

研究:名校不等於高成就

名牌文憑是否是攀上成功頂峰的絕對保證書?看法其實見仁見智。5月才上任的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的經濟學專家克魯格(Alan Krueger)和美隆基金會(Mellon Foundation)的戴爾(Stacy Dale),曾在90年代末期對社會「名校=成功」的誤解做了科學性的探討。結果發現,學生棄名校而選擇名氣略低的學校就讀,日後依舊能與名校畢業生享有同等水準的薪資。
 
該研究鎖定1976年入學的34所公私立大學新生,並將其中曾申請頂尖名校者分離出來,依取樣者的1995年薪資做分析比較。該研究發現,當屆自耶魯畢業的學生,在社會奮鬥15年後,比自路易斯安納州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畢業者,平均薪資高出30%;為了進一步研究名校與前途的關聯性,兩位學者再鎖定同一群組的耶魯大學畢業生,和同屆曾獲得頂尖名校入學許可卻選讀非名牌學府的另一組再進行評比,發現這兩組到了1995年的薪資不相上下。

克魯格表示,如單以薪酬作為考量,他們發現能進入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常春藤大學之一)的學生如改選就讀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其美式足球校隊往往比學術表現更為人知),未來成就不會比較低。而即使學生被名校拒絕,日後仍能和實際進入名校的學生取得同等成就。
 
該研究因此做出這樣的結論:申請並獲得名校入學許可者,他們自我期許較大,無論最後出自何校,畢業後在職場的表現都不錯。換句話說,成功的鑰匙不在學校,而在學生本身!
金牌文憑 前途如虎添翼?

當然,對名校深信不疑之輩,也有不同的論見,他們認為,名校的學術研究不見得高人一等,但踏進名校對未來事業前程的確有「如虎添翼」的效應。

兩名子女分別畢業自耶魯、史丹福的L.S.李指出,投資名校的回收保證是「Connection! Connection! Connection!」老李說,把收入撇一邊不論,女兒從求學、實習到求職,一路都受到識與不識的「耶魯人」照應,名校的向心力和社會關係,終身都受用無窮。

三年前拒絕常春藤名校選讀規模較小、學費較低廉的德州萊斯大學,陳怡萱認為,「名校」雖然很吸引人,但是「認清現實、找出適才適所的學校」是她給兩個妹妹的忠告。

【2009/08/08 聯合報】

最後是對天下雜誌423期的讀後心得

- 南方朔的專欄。很久不看了,我搞不懂他為何可以一下子評論兩岸談判,一下子講國際金融。春秋戰國我相信有所謂的雜家,但在二十一世紀?NO WAY

- 威盛靠白牌筆電大翻身。不知道這是不是置入性行銷的報導,不過山寨NB在中國已經完全冷下來了,跟大廠牌的價差有限以及售後維修體系欠缺是最主要的原因,NB畢竟和手機不同。至於山寨手機,感覺也到了高原期(因為和大廠的規格差距以及價格差距都在縮小中),還是會成長,但要再像前兩年那樣爆衝有困難。SO聯發科後勢如何?我很幹在一百六七時的低點沒進去搶,現在也不會再考慮。前陣子陪台灣來的朋友逛了上海的山寨機集散地,觀察到下一步的發展也許會有量身訂做的山寨機出現。

- LED。專題報導寫了很多LED的分析,感覺起來台灣的LED產業還是不行。其一是微笑曲線的左右兩邊(專利技術和產品應用)都由國外大廠掌握;其二是目前LED照明相較於傳統日光燈管還是貴了三到四倍(一直想找關於LED產品和日光燈產品的詳細成本價格分析但就是找不到,看到的數據都很粗略)以及室內照明的散熱問題還是無解中;其三是產品終端產品都要量身訂置沒有統一的規格以及產品世代淘汰太過頻繁(設計師姚仁恭的看法)。就以上三點就足以歸納出這個產業會是下一個DRAM或面板產業,叫好不叫座。台灣應該會在政府的主導之下投入不少研發資源,製造業者也可以很輕易的從創投/銀行/投資人手上拿到便宜的資金大規模擴廠,但結局以目前看來沒什麼令人振奮的想像空間。當然,過程中股價還是會一波波的隨著題材炒熱上下浮沉,但最終是個燒錢賺不到錢的行業。SO投資策略該如何?抓得到題材的波段能賺就賺,以前幾年看來每年的波段似乎也就兩三個月,見好就收。

- P159頁有歸納出連八年淨利率達15%的公司,有空可以仔細研究挖寶。

- P160頁CEO觀點專訪華碩徐世昌,推薦值得找這篇文章來細讀。內容其實是老生常談,主要就是提到願景和夢想的重要性。但他以過來人的身分提到就是當年因為施振榮先生的想法和願景,才聚集了那幫子A和B開頭這些公司電子巨頭的投入。從這個觀點反過來問,台灣現在的獨特的夢在哪邊?新的有願景的領導人在哪邊?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