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寫一家新客戶的報告,網路上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一個"紡織網"對南通雙弘這家公司的專訪,看完後頗有收穫,強力推薦上網花點時間看看,網址如下http://www.chinayarn.com/news/ReadNews.asp?NewsID=52800
尼莫心得
其一,訪談人和被訪談人兩邊對手都是專家,這樣才能真的聊到東西;對比起來自己上上週去拜訪做類似產品的客戶時,對紡織業的瞭解遠遠沒有客戶深,變得訪廠參觀很多時候都只是流於形式化的工作,有看過就好了…;從這一方面延伸思考,若要對某個產業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是否可以透過這個產業相關的網站或是出版品來取得?要如何有效率的取得呢?
其實自己早就有這方面的觀念(大學時代準備辯論賽,在國家圖書館一待就是一兩天,查詢期刊論文相關資料時就發現:各行各業的中英文期刊居然有上千種之多!),但沒有落實去做,也沒有仔細想清楚究竟如何運用這個技巧;但到底終究會碰到問題,就是搞銀行或是搞投資(挖靠!這篇文字原本是拿自己的心得改寫的,看到這邊發現自己用了"搞"字,真是越來越localize了)
究竟要對產業瞭解多深入才夠?或是只要瞭解該產業的大的供需的趨勢以及瞭解主要的眉角在哪,AND學會判斷公司的經理人是否有經驗/能力/智慧掌握該產業的眉角並且創造出相對強勢的經營利基呢?個人的想法比較偏向後者。還有一點就是回歸到費雪在非常潛力股中提到的,拜訪公司能夠得到多少有用的資訊,很大成份決定在拜訪前的工作有沒有做徹底,顯然自己有所疏忽,以上上週的拜訪而言,若看過這篇專訪才去,必然能夠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
其二,關於這家公司的經營,從報導出來的內容而言(當然,報導在某個層面而言是化妝美化的動作,這一點永遠要記得!),公司的經營手法有相當多的可取之處,而重要的還是這家公司老闆的經營態度,從原料取得/加工工序/品質控管/人才培養等各個層面都做到很細很深入徹底的解決和改善,而且能夠堅持下來,長期累積下來就是公司的聲譽以及領先競爭對手的原因。人生也是如此吧!真要以財富論高下的話,願意多用心投入多少,以及是否能夠長久堅持下去,會是差異的主因。
其三,文中也揭示了一些本地生意人做生意的習慣和思考邏輯,比方說這個老闆就提到大多數本地生意人報價的時候一般沒有把折舊算在成本之中,而是用現金擁有多少來判斷企業有沒有賺到錢,瞭解這個概念對尼莫在工作時和本地企業接觸時就比較瞭解他們的"語言",也比較不會被誤導。其實感覺起來不只是本地生意人如此耶,很多台灣的生意人也是這樣,比方說以前尼莫在台灣拜訪客戶時常聽到客戶說"你看我這個東西"成本"才四五十塊錢,但賣出去可以賣一百,賣一個賺一個!"剛開始還會傻傻的被忽隆覺得挖喔~這樣毛利就有50%,真是潛力客戶,但深入瞭解後就會發現所謂的"成本"只是原材料成本,不含加工的人工費/折舊/輔料/其他攤銷等,真是天大的美麗誤會。
其四,這家公司老闆本身和企業本身都是學習型的組織!老闆自己很認真在學東西,而且也很認真的把學到的東西導入到公司中,SO才會說公司有很多光碟,培訓時就把員工找來看光碟(在台灣可能覺得這種方法很土,但人家就是這樣做起來的,而且中國關於經營管理的出版品或是DVD等真的多到會嚇死人!)。最近在看孟格和富蘭克林自傳以及松下幸之助自傳,這些人都很強調不斷的學習和進步(孟格說巴菲特到現在都還在學新東西!),SO養程持續不間斷學習的習慣,對人生和財富都有很大的影響啦。
不要覺得鄉下人土,這個老闆就是承認自己很土,但人家有本事把公司做大到市場上有名聲,就有值得我們借鑑之處吧。很有趣很有可讀性的一篇專訪,值得一看,也歡迎看過之後跟尼莫分享您的心得。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