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金融股不要買 – 070110

這幾天力霸集團宣佈重整搞得中華銀行被擠兌以及政府接收,到底台灣的金融股(主要是銀行)有沒有投資價值?錢還有哪邊可以存?以後的金融市場會如何?請參考以下文章….

結論-台灣的金融股不能也不要去買,原因如以下三點:

1.財報不透明,多少呆帳沒打沒人知
2.開放金融業西進中國只是夢
3.銀行家數過多,殺價競爭造成市場失序,難有好的獲利

以下分段論述

1.財報不透明,多少呆帳沒人知

這次中華銀行爆發擠兌和下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媒體報導中華銀行還有兩百億呆帳沒有打掉,全部打掉的話淨值會變負數。很多人質疑中華銀行作假帳,到底有沒有呢?答案是有,但是是金管會逼的!WHY?

說穿了中華銀行只是倒楣是力霸的關係企業,但不管怎樣也是股票上市公司,兩百億呆帳沒打會計師怎麼敢簽財務報表?關鍵就出在我們偉大的金管會在先前以安定金融市場為由准許金融機構呆帳分五年攤提,舉例來說假設我原本今年借出去的錢有一百億收不回來變呆帳,正常就是一百億都算當年的呆帳,但在金管會神聖的行政命令下,所有的會計準則都不適用,這一百億呆帳當年度可以只承認二十億,以後四年每年再分攤二十億即可。而中華銀沒有打的兩百億呆帳就是這樣累積下來的,SO?誰幹掉了中華銀?是王又曾掏空?還是金管會無能?

慘的還不只是中華銀行,以國內五十家左右的本土銀行,真要把會計方法改回來,一次性的認列所有呆帳的話,淨值會變負的銀行「絕對」不會只有中華銀和最近被點名的慶豐銀行、寶華銀行、亞洲信託這幾家,保守估計至少有超過十家到二十家左右的商業銀行都會掛點,到時候政府還有沒有能力擔保銀行不會倒?我很好奇同時很理性的相信,沒有!SO建議可以考慮把錢改存到大一點的銀行(像是台銀)或甚至外商銀行,順便搞點美金或其他外幣,免得真的再度發生本土性金融風暴就一點都不好玩了。(真的發生金融風暴的時候台幣會重貶,建議買些外幣資產避險先,另外高鐵開通也是政府財政的隱憂,這個之後另外撰文)

2. 開放金融業西進中國只是夢

有人說金融機構短線(這一兩年)會有開放登陸的題材,其實只要稍微熟悉中國政治就會明白機會不大,WHY?就我來看,金融機構是否登陸的關鍵不在於台灣政府是否開放金融機構過去發展,而在於台灣政府能不能接受大陸的國有銀行到台灣開分店,這樣說的原因在於中國雖然希望台商過去投資製造業帶去資金和技術,但中國金融業這塊大餅全世界都在垂涎,沒有理由特別讓台灣的銀行佔有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中國反而會打著「交流要平等互惠」的旗幟,要求除非讓大陸國有銀行也到台灣做生意,要不然台資銀行過去免談!(就我所知,廣東發展銀行和福建興業銀行已被指定為首波重點登台銀行,裡面養了一批幹部隨時可以到台灣開店….)有多少台灣人可以接受路上有「中國建設銀行」等的招牌呢?或許台北有空間,但是南部應該很難吧….

3. 銀行家數過多,殺價競爭造成市場失序,難有好的獲利

台灣金融業(銀行業,以下省)的問題很簡單,過度競爭。雖是全球前十五大貿易體,但一個人口僅兩千三百萬人且成長停滯的國家,又面臨製造業不斷外移,市場不斷縮水的同時,在市場中幾十家銀行的幾千家分行要怎麼生存呢?對好客戶殺價(降低利息)或是放寬借貸標準是唯二的辦法,但金融業不同於其他產業的是以上兩種做法會導致負擔的風險遠超過賺取的利差,景氣好的時候大家都好過有錢還,一旦景氣反轉放出去的款收不回來就是呆帳!這兩年現金卡和小額信貸等造成所有銀行超過千億的呆帳就是最好的例子(消金風暴起因於那些不怕死的銀行對小額借款人慷慨的放寬借貸標準)。

小額的消金已死,這兩年接手的是房貸和企業貸款。房貸的部分雖因國內資金過剩利息也很低,但因國內所有行庫幾乎都曾在前一波房地產低潮受過重創,這兩年的房市蓬勃雖然增加不少銀行房貸,但整體風險個人認為還在可接受範圍(而且主管機關也不時出來喊話和調節)。惟企業貸款的部分個人認為會是下一個引爆點,一方面是利息水準相較於暴露的風險嚴重偏低,另一方面是整體的系統性風險,在銀行消金無法推動的同時,為數不少的銀行選擇給信貸的企業戶超額的額度以推升總放款金額來降低逾放比,企業可以支配的額度(錢)變多了,就會造成不少浮濫的投資或運用資金,景氣好的時候錢轉得動都還得起,怕就怕景氣反轉信用緊縮的時候又會有一波企金風暴產生,到時候又是一堆銀行打不完的壞帳!

至於企金與消金外的第三項業務財務管理,一樣的狀況是這兩三年是多頭行情市場景氣好老百姓願意投資買什麼海外基金之類的,惟景氣也是會有循環往下走的時候,到時候基金要賣給誰?近年佔不少銀行收入三四成的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往下掉,銀行到哪邊找這種沒有風險的收入來補營收下降的洞呢?

其他方面我覺得台灣十年後應該剩下五到七家金控以及十五家左右的利基銀行(地區型或是有某項服務特別有優勢的銀行,如被買之前的新竹商銀和香港業務有優勢的上海商銀),其實這樣相較於國外的水準還是太多,但在台灣因為大家都想當老大,這樣等於還要淘汰一半金融機構的高層,已經很慘忍啦!

另外渣打併購竹商銀八成會是失敗的交易,原因還是在於人的整合,尤其在語言方面。說明白點,在外商銀行無法用英文直接溝通,會被國外總行或平行單位看不起,這點竹商銀原本的職員勢必要辛苦一段期間,但也很難確信可以完全克服。另外渣打希冀透國竹商銀一圖中國台商市場和竹科科技新貴的財富管理市場其實都是很模糊的觀念,中國市場如上所述台資銀行不見得有優勢,渣打要靠竹商銀原本的人力直接過去又會很吃力。另外科技新貴再貴也是一兩年而已,新的會計公報實施後員工分紅認股以市價八成當作是費用入帳勢必會有不小的影響,這個議題以後再撰文討論。

綜上,不知道還有多少庫存呆帳沒打,大陸金融夢又很可能只是幻影,再加上銀行的各項業務都因過度競爭造成無力可圖甚至很有可能虧損,總結台灣的金融股沒有長期的投資價值,千萬不要買!免得到後來變得向中華銀行這種壁紙股票一堆!另外有資深市場研究員跟我說,根據他的觀察,每個大多頭都會有各類股輪動的情形,通常漲到金融股就代表已經沒什麼好炒,所以才連金融都拿出來炒,這時候就要記得準備下車囉!參考看看吧!

以上

 

PS文中提到的"投資"都是意指買下這家公司的股票是看好公司長遠發展,願意參與等待隨著公司獲利自己的股票也獲利的情形。故所謂"沒有投資價值",只代表該股票不適合以"投資"為前提的投資操作,但並不代表完全沒有獲利空間,但相較之下或許在此時稱為"投機"會更適合。關於投資與投機在觀念與技術上的區隔,也是個不小的學問,以後再專文論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