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06非常潛力股-第九章-投資人另五不3/3

第三點 不要受無關緊要的數字影響

在投資時,投資人會參考許多統計數字做為買賣點,費雪認為這樣做大錯特錯。

比方說,最常被引用的的是某個股票過去幾年的價格區間,投資人很容易會以過去幾年的最高價或最低價當做賣出或買進的基準。而費雪認為這種做法是極不理性以及非常危險的。

股票為什麼會以某種價格出售?這是所有對這支股票有興趣的人,當時認為這支股票可能應有的正確價值得一個綜合估計值。所有潛在的買賣方,對這家公司的前景做了綜合評估,再經每位買主或賣主打算買進貨賣出的股數加權,相對於同一時刻其他公司個別前景的類似評估過程,而得出一個特別價位。偶爾有些因素會使價位溫何偏離這個數字,比方說大股東為了繳納遺產稅或償還貸款而在市場上拋售股票,但這種情形可能和賣方對這支股票的實質價值的看法沒有直接關係。這種壓力通常只使價格溫和偏離所有投資人對這支股票的綜合評估,因為逢低承接者往往會進場買進,使得價位自行調整。

真正要緊的事,在於價格是已投資人對當時情況的評估為準。一公司事務發生變化為人所知之後,投資人的評估會隨著轉區有利或不利,於是這支股票的價格相對於其他股票會上漲或下跌。

因此,四年前某支股票的價格,可能和目前的價格幾無或根本沒有時值關係。四年的時間內,這家公司可能培養出許多新的人才、開發高獲利的新產品,或者其他類似的特點,使得他的股票本質上數倍於其他股票的價值。但也有可能在四年內公司落入做事缺乏效率的管理階層手中,相較於競爭對手嚴重退步,而今天的股票價格可能就會淪落到剩下當初的幾分一。

SO費雪認為投資人以過去價格區間的高低點判斷買賣點根本是大錯特錯。投資人可能會認為某支股票跌到低於先前的低點以下而買進,或是漲破先前的高點而賣出,這接都是無視於基本面而盲目投資的例子。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違背真理,決定現在要不要買進某支股票,該股票過去幾年以經上漲或者沒有上漲,根本無關緊要。真正要緊的是這些年來各項作業改善是否足夠?或者將來會有足夠的改善?使得價格有機會進一步推升。

同樣的,不只是過去幾年的股價區間,投資人也很容易過份重視過去幾年的EPS,藉以決定要不要買進某支股票。費雪認為觀察EPS並重視過去四五年的EPS,就像一具引擎不再和他施力運作的機器連線後,還希望那具引擎發揮功效。

投資人不斷收到一大堆分析報告,內容主要圍繞著過去五年的價格數字打轉。費雪提醒投資人應該牢記在心:現在對他重要的事情,是未來五年的盈餘,不是過去五年的盈餘。之所以我們會拿到很多舊的統計數字的原因,是因為放入報告中的這種資料,肯定是正確的,如果放入的是和未來相關的預測,則將來情勢的演變,可能使那份報告看起來很蠢。費雪認為金融圈內的人似乎無法理解,僅僅幾年之內,若干公司的實質價值可能有相當大的變化。他們因此強調過去的盈餘記錄,打從心底相信去年詳盡的會計數字描述,能勾畫出明年將發生事情的真正面貌。一些高度管制營運穩定的公司,如公共事業股或許真的如此。至於想利用投資資金賺取最大報酬的投資人所找的企業,則完全不然。

接下來費雪舉了1956年德州儀器的投資機會來說明以上的推論,這部分跳過不摘。德儀的例子說完後,費雪得到另外一種推論,說明為何投資人會過份注意過去的價格區間和EPS等不相關的數據,原因在於投資人傾向相信過去幾年發生的事,勢必無線期延伸下去。換句話說,有投資人會找到過去五年十年中,每年EPS和市價都上漲的股票,並且做成結論說這個趨勢幾乎肯定會無限期持續下去。費雪認為的確有可能有這種公司,但為了取得成長,必須進行研究發展,何時能獲得成果時間又很難推斷,又推出新產品很花錢,所以即使是最結出的成長型公司,盈餘成長率也難免偶爾一到三年下挫,而盈餘成長率下挫會使股價重跌。所以說,強調過去的盈餘記錄,卻忽視左右未來盈餘曲線的背景狀況,可能讓投資人損失慘重。

SO費雪認為,投資股票雖然還是要參考EPS和股價的變動區間,但投資人不應過份重視這些過去統計數據。只要投資人了解這些數據是輔助工具,適用於特殊目的,而並非是決定一支股票有沒有吸引力的主要因素,他們就很有用。比方說研究前幾年EPS的變動,可以了解一支股票的週期性,或可說是盈餘受各景氣階段影響的程度。OR比較過去的EPS和價格區間(用現在的說法應該是PE BAND),可以當做起步的基礎,據此衡量未來可能的PE。但是同樣的,應謹記在心:主宰股價走勢的是未來,不是過去。(費雪在此提醒兩次,考慮成長型股票未來的股價,除了成長本身帶動的EPS上升之外,成長性也會把PE推高,這點沒考慮到的話就會容易低估成長股的價值和買入價格)

第四點 買進真正優秀的成長股時,除了考慮價格,不要忘了時機因素

優秀的成長股通常頗受市場歡迎,SO時常發生如以下的狀況。一家先前幾年已交出不錯成績單的公司,未來幾年還可以有更長足的進步,且金融圈還沒有完全清楚未來的成長性。若將金融界未知的成長性剔除,這家公司的合理買入價格應為20,預計五年後可以漲到75,但目前股價居然已漲到32,此時買進等於比用預計的合理價位高60%的價位買入,且買入後還有未來表現不如預期的風險(價格到不了75的風險),甚至股價也有可能掉回先前認為應有的20,面對這種狀況,該怎麼辦呢?費雪認為這個問題就等於要能在高點找到一種方法在低點買到股票,然後就開始上漲。因為股價若真能預期上漲到75甚至更高的兩百,用32和20買進的報酬還是差很多!

關於此點,費雪的建議做法是不要在特定的價格買進股票,而是在特定的日子買進才對。研究這家公司過去其他成功的經營計畫,可以發現這些經營計畫在發展階段的某一點便會反應在股價上,比方說是在該計畫到達試車階段前平均一個月。以上面的例子延伸,若試車時間表為半年後,費雪認為與期現在用32買進,承擔未來半年價格波動的風險,不如就在五個月後試車前一個月的起漲點買進。SO結論是若我們有機會能夠儘可能接近起漲點的價位買進,即時因為主客觀的因素(比方說試車不順)股價也有可能再短期續跌,但中長期仍能達成目標。這種情況下,在某個日期買進,不是比在某個價位買進安全嗎?

第五點 不要隨群眾起舞

除了本書中提到的基本面因素之外,費雪認為由於金融業人士的心理面因素,即便外在或經濟世界沒有發生變化,但由於絕大多數的金融界人士觀點的變化,評估同樣一組基本事實的方式跟著改變,結果同一支股票,金融界人士願意支付的價格或本益比跟著改變。

簡單的說,股市裡也有流行也有狂熱,這些流行或狂熱可能幾年一次,扭曲目前的價格相對於實質價值得關係。金融圈在不同的時間,對相同事實的評估方式大異其趣的現象,絕不限於整體股市。特定行業和這些行業中的個別公司,金融圈的喜惡不斷變動,原因往往出在時移勢轉,相同的事實卻有不一樣的解讀方式。(費雪在此舉了化工業/軍工業/製藥業/工具機行業等的例子)

普通股投資人如希望買進股票或得最大的利益,必須根據事實面做分析,探討當時金融圈對整個行業和他打算買進的特定公司盛行的看法。如果投資者能找到某種行業或者某家公司,當時金融圈的一般刻法遠比事實資料呈現的要差,則不隨群眾起舞,可能獲得額外的報酬。買進的公司和行業,如是當時金融圈的最愛,則應格外小心謹慎,確定他們真的值得買進以及自己不至於付出高價,買到金融圈對基本事實的解讀過份有利,成為當時投資狂熱的股票。

另外,今天科技變遷的腳步越來越快,問題每解決一個又會帶來更多的問題,聰明的投資人如能自外於群眾獨立思考,在絕大部分人的意見偏向另外一邊時,提出自己的正確答案將獲益匪淺。聰明的投資人想要參與受某個題材或因素影響的公司時,必須確認何者是會持續下去的基本面趨勢,何者只是一時的狂熱。這些投資狂熱和不正確的解讀事實資料,可能持續好幾個月或好幾年。但長期而言,真實狀況不只將終結這些現象,而且往往暫時導致受影響的股票往反方向走得太遠。一個人如有能力透視絕大多數人的看法,發現事實真相到底如何,投資普通股將獲得優渥的報酬。

我們身邊的人不容易形成一種綜合性的意見,強烈影響所有人的想法。但是有件事情,每個人都看得出來,而且在不追隨群眾起舞上,能給我們很大的助益,這件事就是金融圈通長很慢才看出基本面已經發生變化,除非有知名人物或喧騰一時的事件涉入其中。比方說ABC公司因為經營管理很差股價一直很低,要是有個知名人物(在者應指形象正面有過去的豐功偉業可供考核者)當上新總裁,股價通常不只應聲上漲,還可能漲過了頭。這是因為一開始出現的激情,忽視了基本面需要時間才會改善的事實。相反的,如由默默無聞的人士接掌經營管理的重大責任,很有可能幾個月、幾年過去了,公司得到的金融圈評價還是很不好,本益比依然偏低。認清這些情況(在金融圈矯正評價導致股價激漲之前)是初出茅廬的投資人應該練習的最簡單方法。

千萬不要隨群眾起舞,人云亦云。

以上

PS此篇文章為書摘草稿先發,完成稿和加入心得的部分待下周補發,目標今年底前完成非常潛力股的書摘和心得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