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25非常潛力股-第九章-投資人另五不2/3

第二點 不要擔心在戰爭陰影籠罩下買進股票

(尼莫:深入討論投資人面對戰爭這個議題應有怎樣的態度和做為,個人深深認為可以應用在危局入市。)

投資股票,需要一定程度的"想像力",但現在戰爭的恐怖往往窒息我們的想像力。因此,我們的世界每次出現國際緊張形勢,帶來戰爭一觸即發的威脅或實際爆發戰爭時,股票市場總是有所反應。費雪認為,這種心理現象在投資理財上毫無意義。

(尼莫:"毫無意義"這四個字直接道破了費雪的邏輯,惟對時時有阿共在身邊威脅的台灣同胞而言,要把戰爭的陰霾當做"毫無意義"似乎沒那麼簡單。投資原本就是這樣的一件事,要我們秉棄感性或情緒波動純粹用理性來看待以及操作。對尼莫而言,這(聽從理性而非情緒)比做啥基本分析/投資價值分析來得困難的多。)

未來可能爆發戰爭的憂慮、擔心和厭惡,往往扭曲我們對純經濟因素的評估。財物大量毀於一旦、形同充公的高稅率、政府干預企業等憂慮,主宰我們在投資理財事務上的思慮。在這種心態下投資理財的人,常會忽視一些更重要的基本面經濟影響力量。

結果總是一樣。整個二十世紀,每次大規模的戰爭在世界任何地方爆發,或者每當美軍捲入任何戰爭,美國的股票市場總是應聲重挫。(尼莫:費雪在此有提到二戰爆發時是例外以及為何會例外,書摘就不贅述了)不過,所有實際的戰鬥塵埃落定之後,不管是一戰、二戰,或者韓戰,大部分股票的價格都遠高於戰前。此外,過去二十二年(尼莫:剛剛翻了一下才想到這本書的原文版是1996年版,故過去22年應該是指1974-1996,這樣講起來昨天摘要的第一點好像有誤以為書是1970年代寫的樣子,和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搞混了),至少十次曾有國際危機可能演變成大規模的戰爭。每一次,股價都先在戰爭憂慮下重跌,戰爭憂慮消散之後強勁反彈。

投資人在戰爭憂慮和戰爭實際爆發時拋出持股,但等到戰爭結束,股票總是漲得更高,而非下跌。他們到底忽視了什麼?費雪認為投資人總是忘了股票的報價是以金錢表示。現代戰爭總是使政府在戰爭期間的支出,遠高於從納稅人身上徵得的收入。這使得貨幣發行量大增,每一單位的金錢價值不如從前。買進相同數量的股數,花得錢遠多於從前,是典型的通貨膨脹形式。

(尼莫:雖然沒啥戰爭,2009年的股票市場走勢也讓尼莫上了堂寶貴的經驗,深深覺得自己的貨幣銀行學沒有唸好,更令人慚愧的是自己的頭路是銀行員。傳統上,尼莫把市場的價值預估,分成幾個從大到小的圈圈(全球/區域/國家/產業/個股)來思考判斷股票的價位是否合理?有沒有高估或低估之嫌?這樣的價值判定在"邏輯上"沒有問題,惟在"應用上"也要知道這屬於"價值"的判讀而非"價格"的判讀。SO?就像費雪提到的,戰爭或景氣不好時,政府會採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此時會造成和景氣榮景時一樣的"錢淹腳目"的情況,進而把資產價格推高,讓老百姓誤以為經濟沒那麼差…。費雪在本書的第五章的最後一段有提到一段文字如下,應可視作圭臬。
"另外四股影響力量是利率趨勢、政府對投資和私人企業的整體態度、通貨膨脹的長期趨勢、以及(可能是所有力量中最強的一種)新發明和新技術影響舊行業。這些力量很少在同一時間把股價拉往同一個方向,而且沒有任何一股力量的重要性必然長期遠高於其他任何一股力量。這些影響力十分複雜和多樣化,乍看之下風險最高的做法反而最安全:確定某家公司值得投資時,放手去投資便是。因為推測而產生的恐懼或希望,或者起於揣測而獲得的結論,不應令你卻步。")

換句話說,戰爭總是使金錢變薄。因此費雪認為,在戰爭一觸即發或實際爆發時,賣出股票換成現金,可說極不懂投資理財之道。其實,該做的事恰巧相反,如果投資人本來就決定好要買進某支普通股,可事全面爆發戰爭的陰影突然來襲,導致股價重跌,那麼他應該拋棄當時的恐懼心理,勇往直前開始買進。這是保留多餘投資現金最不當,而非最理想的時刻。

(尼莫:要深思,如果把戰爭因素換成去年這個時後的金融風暴,是否可一併適用?如果可以,必須要承認自己是傻瓜,因為去年此時居然和市場上大部分人有一致的看法"Cash is King",或者換個說法,自己也陷入了受到感性而影響理性判斷的能力。另外應徹底深思的是危局入市以及反向操作的邏輯和應用。如何評估"危局"?如何知道會於波盪漾多久?會對市場和經濟有多大多久的影響?企業/市場/經濟體/全球金融的調整機制能否因應危局?等等問題。目前自己覺得沒有徹底了解思考這些因素而貿然的危局入市,反而是更傻的行為,但也許自己完全錯誤也不一定,WHY?其一就像費雪後面所言,若沒有挺過戰爭風暴,貨幣會狂貶,持有金錢在手上一點用都沒有;而挺過以後,市場必然會上漲。既然如此,不凹白不凹,不是嗎?其二,對危局的判斷,從過去一年的例子就可以知道,有誰看得準?既然沒人看得準,就不用想太多,凹下去就是了,是不是呢?)

但有個問題必須考慮。要在此時買進,投資人要買多快?股價會跌得多深?費雪認為(尼莫:請留意費雪的思考邏輯,其實一點都不難不複雜,絕大多數都是Common Sense。尼莫認為大多數人的問題不是出在不能像費雪這樣想,而是出在不去想,或是即便想到了也對自己的理性思考沒信心而讓感性恐懼牽著走),只要影響股價下跌的因素是戰爭的威脅,而非戰爭本身我們就沒有辦法知道這些事情。如果戰事真的爆發,價格無疑會跌的更低,而且可能低很多。因此,我們要做的事(在戰爭還沒爆發前)是買進,但緩緩買進,而且面對的如只是戰爭的威脅,則應小規模買進。戰爭一發生,則大幅加快買進步調。所買公司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必須在戰時仍有需求,或者能轉換設備,以因應戰時之需。在今天全面戰爭和生產彈性的情況下,絕大部分公司都符合以上所說條件。

到底是股票在戰爭時便得更值錢,或者只是因為錢變薄的緣故?這樣看情況而定。戰時,特別是現代戰爭期間,戰敗一方的貨幣可能便得一文不值或一落千丈,普通股將喪失大部份的價值。而其實,這時後不管投資人怎麼做,結果都沒有差別,不是嗎?

相反的,贏得戰爭或者戰事陷入膠著狀態,則股票的真正價值要看個別戰爭和個別股票而定。比方說一戰期間,英國和法國的儲蓄湧入美國,造成大部分股票的實質價值漲幅,可能比當時若是承平時期要高,但這是只此一次的現象,不會重演。(尼莫:目前全球資金往中國流動的現象,是否也是如此的翻版?人真的要多讀歷史才可以看得透很多事情。)相反的,以定值貨幣來表示,二戰和韓戰期間,美國的股票的確不如當時如是承平時期要好。

趁戰時或戰爭的恐懼瀰漫之際買進股票,原因不在於戰爭本身可能再次讓美國的持股人獲得利潤,而是因為相較之下,持有現金較不理想,但以貨幣單位表示的股價總會上漲。

(尼莫解讀與心得
- 讀這段文字要注意美國的特殊國際地位,美國本土未曾發生過戰爭(911應該不能算),而除了韓戰跌一跤之外,美國沒打輸過。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對"戰爭"的認知/感受/反應和我們會有顯然的不同。
- 費雪的邏輯推論很合理,戰爭前小幅買,爆發後視戰事發展再加碼,這樣就可以賺到因戰爭造成超跌低估的那段價值。而反過來說也成立,如果戰爭打輸,持有現金或股票都沒用,惟這是以美國人的立場而言,美國/美金真的倒了的話,的確在現今以及往前五十年都沒有更好的替代性資產,往後到是很難說。對台灣人而言,真的有戰爭陰影,我們可以把錢換成別的通貨弄到別的地方。
- 注意政府的貨幣政策以及對企業的支持政策,畢竟政府是經濟運作體制中很重要的玩家之一,而且相對有更多的資訊更容易判斷預測其行為。
- 訓練自己的心智到能夠遵循自己的理性思考來操作避免受感性情緒波動或市場氛圍影響。
- 讀歷史。)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