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24Low Margin Taiwan

台灣是全球平均工時最長的地方,但人均GDP卻只在中高水平,為何會如此?個人的一點淺見如下…

先從一個假設性的問題開始。

假設今天你想要買一個杯子,到街上逛了逛後發現兩個相鄰的店有賣一樣的杯子,售價也都相同是每個十元。兩家店的老闆都知道你會二選一,也都非賣成這個杯子不可,成本也都相同是一個五元,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怎麼做這筆生意?

答案不外乎兩種,賣便宜點或賣貴點。

賣便宜點比較簡單,只要把價格殺低,利潤降低後就可以吸引到想撿便宜的客戶。比方說從十塊降到八塊或許就可以做到生意,但利潤同時也縮水40%到從五塊變三塊。

賣貴就麻煩了。一樣的杯子,要怎麼讓人掏更多的錢出來?這時候就要知道單只有杯子,與隔壁店沒有差異,要客人掏更多錢出來是不可能的。怎麼辦呢?或許加個漂亮的杯墊,一起賣15塊搞不好客人會買單,又若杯墊的成本是三塊,這樣利潤反而從原來的五塊增加40%到七塊!

接下來的問題是你覺得台灣人是哪種老闆?

以80/20法則來講,我覺得台灣的老闆八成是會想賣便宜點的那種。

一開始還很理所當然的覺得這是台灣製造業的優勢(Cost Down),只要能賺錢,不也打下了全球第十四大經濟體的規模了嗎?應該沒什麼不對吧!但直到最近才明白,不是只有產品Cost Down啦!整個台灣都飽受Cost Down的Low Margin影響甚深。

影響在哪邊?首先是老闆口袋裝多少的問題。以賣杯子的例子而言,賣便宜的毛利三塊,賣貴的毛利七塊,如果兩個老闆都想賺兩塊,剩下能分給員工的就各為一塊和五塊,哪個老闆的員工待遇會比較好?

這就是台灣當前經濟最大的問題,每個老闆都想賣便宜,覺得雖然毛利低,多賣一個就賺一個,但是總毛利還是縮水的同時,加上老闆才是利潤的分配者,不會虧待自己,這時候下面的員工就會很可憐,工作很努力但相對報酬低。工時為全球最長,但人均GDP僅為全球中上值,兩者相除之後背後代表的是台灣勞工的每小時相對產出/報酬應為全球的中後段班!

其次就是造就整個社會的Low Margin Culture。既然工作賺錢那麼辛苦,買東西的時候當然就會儘量挑便宜的下手,或是加減殺個價,如果自己出來作生意,就算自己不殺價,在台灣這個小島上也難免受到殺價競爭的影響。

環環相扣的結果就是整個台灣島變成Low Margin Island,這時候有個好處就是因為大家都是Low Margin,物價相對不高,反除所得之後購買力又變得還算不錯,但這僅是在台灣而言,有出國的人應該都深深體認到這幾年台幣在海外的購買力貶值非常快。

衍伸的影響包括這幾年的製造業外移、高失業率、停滯的薪資都可歸因為Low Margin的副作用。

怎麼辦呢?對我而言,在思考怎麼辦之前,WHY來得更重要。

自己的結論很諷刺,我覺得型成Low Margin Taiwan最主要的原因的是中國人克勤克儉的民族性所致。從早年從事代工出賣廉價勞動力起,台灣人就習慣了用更多的付出來換取收穫,別人花兩個月的時間做出來的東西,台灣人就會想只花一個月,而且還要賣得更便宜!這樣的辛苦,當然賺得到錢,也寫下台灣經濟史燦爛的一頁。

但風華不會永恆,廉價勞動力優勢不再,修正中的資本主義社會靠向知識經濟移動,再再都是台灣的挑戰,怎麼辦呢?

得說實話自己沒有確切的方法,覺得多讀書多思考怎樣提升自己對組織以外的"貢獻"是提高自己價值唯一的良方,威爾許的"致勝"以及相關Q&A和"杜拉克精選:個人篇"多讀幾次對幫助個人了解和規劃自己的職涯會有相當助益。

但要整個社會動起來,就非得從根本的教育面切入不可,或許把三隻小豬的杜部長換成施振榮先生搞不好有機會撥亂反正。

Not only work hard, but also work smart.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