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外資

跟外資分析師聊台股心得

上週和香港投資朋友聊市場,朋友提到從外資觀點,台灣公司現在又貴又高調,貴是指PE相對亞洲同業高,高調是指IR(investor relation)和資訊揭露相對亞洲同業差一截
剛好這幾天在了解鋼鐵產業,比較了一下中鋼和浦項,真的很汗顏
浦項是目前全世界獲利能力最好的鋼鐵廠,PE=20X(current share price/2013 ESP),反過來中鋼獲利只能算中上,PE=25X
資訊揭露部分比較年報即可知,浦項用了大量圖表和美編說故事,中鋼就是自high放了很多員工活動的照片(給誰看呢?)
身為台灣人,當然希望中鋼無論是公司本身或是股價都要好過浦項,但要如何才能讓台灣公司更國際化更重視資訊揭露讓外資覺得我們的股票貴得有道理呢?
中鋼英文年報(Operation Report)下載網址
浦項英文年報(Sustainability Report)下載網址

跟著外資買就對了?? – 070105

有長期關注市場的人,應該都常聽到報章或媒體提到"跟著外資買就對了!"這種股票操作方法。如此簡單的方法到底有沒有道理以及能不能賺到錢呢?從今天聯合晚報的一則報導提起….

結論與建議:
1. 產業(尤其面板和半導體)起落劇烈,分析師的估計十之八九會有相當的落差。
2. 外資行情的確存在,惟跟著買最大的風險在於很難跟著賣。
3. 與其跟著別人買等著被套殺,不如做足功課相信自己的判斷標的。

以下分段討論

1. 產業(尤其面板和半導體)起落劇烈,分析師的估計十之八九會有相當的落差。

先引述一段今天的報導(2007/01/05 聯合晚報)標題:力特目標價 遭摩根士丹利腰斬 內文:受到面板廠「In-House」策略衝擊,力特(3051)無力可回天….摩根士丹利今日以此為由,將評等由「加碼」調降到「權重與大盤相仿」,並坦言「轉機題材失敗」,目標價一口氣砍了50%到25元。….王安亞原本預期,力特2006年獲利有5.15元,今日已下修到0.04元。 ….(摘錄)

從文中可以讀到,原先(應該是2006上半年)摩根的王分析師預估力特2006年EPS每股5元,因此把目標價訂在50,沒想到力特除了第一季賺錢之外,二三季都賠錢,逼得王分析師修改自己的預估,獲利從每股5元修正到每股0.04元(調整幅度99%),目標價也下修到25。

一般人一定會覺得很奇怪,分析師不都是專家,怎麼會估得那麼不準?是不是王先生是新進的菜鳥?答案並不是耶!王先生是有超過十年經驗的半導體和面板產業分析師,在摩根史坦利身居執行董事的高位! SO??舉這個例子是要說明無論是股票或產業,在很短的期間內都很有可能大賺或大賠,真的長期追蹤就會發現,預測準的人很少啦(不管是預測指數或是個股都一樣不準)!就算準多數也是運氣好的成分居多,沒有人是長期以來都準的(要不然這個地球不都是巴菲特了嗎?),因此建議對於每天琳瑯滿目的"預測",看看就好,不要太認真! 應該會有人問,真的測不準,怎麼這些人還會繼續存在呢?長久觀察我的心得有兩點,其一為幾乎沒有人持續在追蹤,因為每天都有太多人說不同的話,也沒什麼人記得或管這個人三五個月前說什麼。其二為一般人對自己的信心不夠,這次被A騙了賠錢,下次就算不會再相信A,也會去找個B說的來跟著操作,繞來繞去就變成市場一堆名嘴,臭氣熏天。

 

2. 外資行情的確存在,惟跟著買最大的風險在於很難跟著賣。

不諱言的確有外資行情,且價值鍊像是這樣:先會有一個外資喊進(喊進前其實自己先在低價買好股票囉!),之後其他外資大多會跟進(但還是有對做的情形,先不深入討論),然後就輪到本土法人也喊進,最後就是傻傻的一般散戶也跟著進。賣的時候的順序也差不多是這樣子,結果一來一往之間散戶往往就變成買到最高點賣到最低點的羔羊,運氣好跑得快的可能有些蠅頭小利,惟十之八九賠錢收場居多。長期的觀察和研讀報告,我相信所謂的外資在股票的研究相較而言的確比較深入也紮實(至少他們買的股票基本面相對不會亂七八糟),只是如此的波段操作死了一堆散戶,跟投顧老師的玩法不也沒什麼不同,不是嗎?或許也不是外資喜歡這樣玩,大家喜歡跟著外資買才是罪魁禍首吧!先有雞還事先有蛋的問題最討厭了….

 

3. 與其跟著別人買等著被套殺,不如做足功課相信自己的判斷標的。

養,套,殺!是長期以來所謂市場主力和投顧老師的玩法,近年來外資持有台股比重由15%上升到30%,相較於籌碼分散的本土法人和散戶,我更相信現在真正的"市場主力"應是外資。惟與其隨波逐流聽市場明牌幫人抬轎,最後還是得賠錢出場,是否有更聰明的選擇呢?做足準備和功課,徹底的分析瞭解所買的公司,耐心的等待開花結果或許是唯一的法門,這牽扯到基本面分析或所謂價值投資的領域,容後再談。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