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blog.roodo.com/blue1989/archives/27340552.html)
不鑑古如何知今?今天不也是曾經的未來嗎?
最近工作中飽受"財務預測"所苦,也許是自己能力不夠吧,要作一個客戶未來十年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預測總是覺得很吃力。
下面的文章可以看到,即便是身在該產業的人(甚至是產業中的龍頭公司),對產業需求的未來判斷都會有很大的落差。而且重點是並非未來多長多久的預測,而僅僅只是半年一年左右的銷貨量預估就已經測不準了。
其實,只要記憶力別太差,就可以發現這種狀況(完全預測不準)層出不窮,只是大部分人或媒體都沒有記得幾個月或是半年一年前曾經人家是怎麼預估的,而往往只是在說話的人的光環下傻傻的聽以及相信,進而據此作出投資判斷,結果當然就是賠錢出場。
不只是這些產業的經理人,在市場上赫赫有名的投資大師,或是在該產業中喊水會凍結的大老闆也一樣,對未來的預估不準的遠遠多過準的。印象中最接近的是中國最近潘石屹的房產百日大限說,還有就是前幾年張忠謀先生的燕子說。
怎麼辦呢?我也不知道,久了以後習慣性的把這類型的報導自動跳過,或是單純看看就好,不會太當一回事;也或是說學著去看一個中長期(三到五年)的趨勢來預測供需,但短期的預估我自承自己能力不夠看不準。
對自己而言,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掌握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甚麼地方?企業有沒有能力即時的因應環境的變遷調整自己的策略?且這樣的策略要能夠同時兼顧到短期的獲利能力以及長期的核心競爭力。
鑑古才能夠知今,市場的問題就是太多人把焦點放在未來,而忽視了所有的今年都是曾經的明天。如果對一家企業的過去都沒能百分百的掌握,何以有能力判斷其未來會如何?這方面,覺得看人或看企業都相同。
以下,看看報導,不過這個記者的邏輯有問題,對需求的錯誤預估會導致景氣下滑?應該是景氣下滑的結果證實了當初的預估是錯誤的吧。
大電視沒人愛 通膨害的
【記者 蕭君暉、邱馨儀】2008/08/15
所有面板廠都預估,今年全球液晶電視主流尺寸可望提升到40/42吋,取代過去的32吋;不過,觀察今年第一季與第二季的全球液晶電視銷售狀況,32吋仍為主流,甚至在大陸等新興市場,26吋才是主流,遠低於當初大家對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的預估。友達執行副總經理彭雙浪就坦承,對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的錯誤預估,是導致這波景氣下滑的重要因素;華映總經理邱創儀也認為,造成近期面板市況反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40吋級的電視面板需求不如預期。
邱創儀說,原先估計今年40吋級電視面板將佔整體需求的三成,但實際連當初目標的一半都沒有達到,在此情況下,面板廠把生產40/42吋的產能挪來生產32吋以下的產品,因而造成整體市況供過於求。
根據DisplaySearch統計,全球第一季32吋液晶電視銷售超過預估約10%,顯示32吋以下非常搶手,但40吋以上電視銷售卻低於預估數字至少3%以上,顯示32吋以下的電視機,才是大家爭相購買的尺寸。
油價上升、全球通膨,大陸接連的雪災、川震,抑制了消費者支出,使消費者寧願花小錢購買便宜的32吋以下電視,也不願多花一點錢,購買40吋以上的大尺寸電視。
這也就是樂金顯示器(LGD)要把目前電視經營重心,放在低價或30吋以下液晶電視市場的主要原因,與瑞軒結盟。
隨LGD擴大與瑞軒在大陸結盟,LGD將愈深入大陸市場,對大陸的台灣顯示器零組件業者也愈有利,因為韓系零組件廠的成本與管理能力,無法與台商競爭;除了聯發科、鴻海與群創外,包括背光板的瑞儀與中光電,偏光板的力特,以及印刷電路板等眾多零件供應商,都將因這項韓、台合資案而受惠。
【2008/08/15 經濟日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