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28小心財務經理跟公司老闆姓氏相同的企業

中國人的老毛病,經營企業時財務這塊怎樣都信不過外部人,故許多公司即便都已上市櫃了,財務還是由自家人一把抓,結果呢?請看以下報導。

中信泰富炒匯 虧掉一半市值

香港中信泰富榮智健家族,由於財務主管私自買進外匯合約,今年將虧損約一半市值,昨(21)日股價狂跌逾五成,涉及此事的高階財務主管已經請辭,榮智健女兒榮明方也被紀律處分。

中信泰富前天公佈獲利預警,指出買進澳元外匯累計期權,估計到年底前,集團虧損將高達港幣147億元,相當公司市值港幣318.4億元的一半,全年業績將由盈轉虧;受此消息影響,昨天中信泰富股價重挫55%,以港幣6.52元收盤,在藍籌股中跌幅第一。

雖然內控出現重大失誤,中信泰富仍獲得母公司北京中信集團的支持。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向英國廣播公司表示,中信香港已經同意承擔部分虧損,同時母公司中信集團也安排了15億美元的備用信貸,加強公司的流動資金。

中新社報導,中信泰富董事總經理范鴻齡昨天表示,整個事件中財務董事張立憲及財務總監周志賢的責任最重,至於榮明方雖非董事局成員,但是公司財務部主管職能上要向張立憲報告,她有責任但並非第一責任。

中信泰富昨天並未公佈榮明方的處分,范鴻齡表示,是考慮公司員工士氣,除了董事局成員外,毋須公開較基層的人員名單。外界認為,榮明方被紀律處分,可能包括調離財務部、降級和減薪。

香港信報報導,中信泰富審核委員會認為,此事應不涉及欺詐行為,而是集團財務部門希望利用有關合約降低成本,但未做好匯率貶值的風險評估;另外,集團規定有關外匯交易必須事先經主席批准,因而認為張立憲越權、周志賢監察不力。

中新社引述榮智健說法指出,集團在9月初發現問題後,已召開特別董事會商議此事,並授權審核委員會對此事件進行獨立調查,集團也聘請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研究內部監控制度。

中信泰富前天公佈獲利預警,聲稱集團財務主管私自與香港多家主要銀行訂立累積外匯期權合約,結果7月至今由於澳幣貶值,已造成集團港幣8.077億元的變現虧損,由於有關合約仍然生效,估計到年底前虧損將高達港幣147億元,相當於一半的公司市值。

【2008/10/2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尼莫評論:

以近期匯率的走勢(澳幣狂貶)來看,中信泰富可能因這個交易賠掉相當於千億的台幣,這是很驚人的數字,相當於台積電一年或是中鋼兩年的獲利!

財務面不相信專業,交由家族中人出任,這是中國人經營企業時的通病。且往往家族中因為男生都派去管工廠或是跑業務,能留下來管財務的都是女生居多。(直接一點的就是由老闆的姊妹或是女兒掛財務經理;或是董娘掛特助等都是常見的安排)

這並不是不好,只要該負責人有受過商學/財會的教育,甚至待過銀行OR會計師事務所,企業內部一般的財務/會計工作應該都能夠勝任,至少作得到六七十;且因為是自家人信得過,反而可以少掉請外部人的管理成本,一些企業發展過程中留下的必然之惡也比較遮掩得住。

問題在於,也就是這一類型的財務主管,因為對金融市場&金融工具不夠熟悉,往往在黑心的銀行(不管是商業銀行或投資銀行)來推銷槓桿倍數讓人捉摸不透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時,容易因為一時的小貪心而投入過大的部位,而在市場走勢不如預期時陷入巨額的虧損。

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光是我熟悉的中部地區,不用特別去找,在過去的三五年間就可以數出五到十家有這樣子重傷(因金融工具玩過頭賠超過一億)的上市櫃公司,而通常這些損失都是出現在營業外損失-其他項下,或是被塞進去匯兌損益之下造成公司的匯兌損益與其正常營業會產生的顯不相當。

SO?結論就是對公司財務負責人員非專業經理人出身,而是家族成員出身的要小心,該公司在財管方面相信的是人治而非治制,血統純正比專業能力優先。若該公司過往以來的財務操作都是正常且是因應營業而產生,即便有衍生性金融商品也不用太害怕。但若公司的財務操作特別激進,比方說明明是小型的上市公司帳上卻有短投-上市公司股票,OR其締約的金融合約與其企業規模顯不相當或不相關等,這時候就要謹慎公司是不是拿了投資人的錢在賭?

相關訊息在財報的附註可以看出些端倪,只是往往都是在爆倉之後會計師才會揭露得比較清楚完整。就這一點而言,個人對台灣的會計師有點小感冒。

但公司啟用專業背景出身的財務負責人就一定是好事嗎?對這個問題太電的胡洪九應該已經給了我們很深的啟發。

究竟該怎麼看怎麼判斷呢?每個人心中應該都要有自己的一把尺。尼莫的尺標在哪?等到我真的確定自己比這些檯面上的財務長/老闆都還懂得股票市場怎麼玩的時候,才會有清楚的尺標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