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價值投資

股市大跌時價值投資人做這5件事

1

  1. 審視持有企業基本面前景

一般企業經營其實跟股市漲跌相關度不高,回頭審視所持有公司的基本面,前景若仍正面且不是買在泡沫價,好公司早晚會漲回來,前景堪憂股票建議汰弱留強(請跳第4/5點 )

  1. 重拾經典

某種層面而言投資是一種信仰,每個投資人都要有所依歸,找本經典重溫讓自己面對市場無常時找回力量,推薦"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1. 打開窗戶看看遠方

投資不是一兩年拚輸贏,比的是終點線而非中途點,短期市場震盪賠點錢不要緊,看看遠方沉澱一下調整步伐,學費不要白繳

  1. 找其他投資人聊聊

交換情報看看有沒有在自己關注範圍外被錯殺的好公司,研究後再與手中持股比較吸引力與催化劑

  1. 從關注清單挖掘機會

價值投資者都有一份平常覺得太貴買不下手的好公司名單,這時候就是拿出名單好好審視有沒有公司在跳樓大拍賣的好時機,特別注意並非股價下滑就代表公司有顯著低估,還是要以未來2-3年經營前景為主要判斷依據,比方上週分析的正新就是很好例子

投資什麼?

wait-what
圖片來源:reddit

時常有朋友問到,尼莫一般照以下順序提供建議:
1. 新台幣定存
2. 指數型基金
3. 價值投資

 

1. 新台幣定存

你沒看錯,尼莫推薦的投資首選是新台幣定存

錢放在銀行不會咬人,通貨膨脹的確很可怕,但不懂投資亂買金融商品更可怕

錢存銀行通貨膨脹一年頂多讓你賠兩三趴,亂投資買若商品一賠可能是一百趴!沒幾年前金融風暴時一堆連動債是最好殷鑑

特別強調新台幣定存是因為曾有朋友前兩年聽了建議後很認真的作定存,但去了銀行聽信櫃員台幣定存利率低就存了高息的南非幣和澳幣,賺了利差賠了匯差

 

2. 指數型基金

對定存利息不滿意,想從經濟成長果實分一杯羹,下一個選擇是指數型基金

基金學問大,如何選擇和配置這篇文章不討論,推薦閱讀書目:

外國人的話首推John Bogle兩本經典[柏格談共同基金]和[共同基金必勝法則],台灣都有翻譯

台灣人的話首推尼莫好友綠角的書

投資指數型基金最大優點是省時省力,每月只需2-3小時的時間就可以建立一個不落後大盤的投資組合

但因為模擬指數,長期(20年甚至更常)的投資報酬率約在6%~7%之間,這樣的報酬率不見得能夠滿足多數人的期望報酬

 

3. 價值投資

若6%~7%的年報酬率仍無法滿足,擬追求更高報酬率,下一個工具就是股票,而投資股票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價值投資,建議投資朋友把自己操作價值投資的長期報酬率放在10%~15%之間

多數的一流價值投資人長期年復合報酬率在15%~20%之間,巴菲特年化20%時間跨幅快要60年的報酬率之外,很多價值投資人如卡拉曼或紅衫基金等都有超過30年且年化15%的投資記錄

多數人聽到都會畫地自限說這是大師的成就,一般人怎麼辦得到?

其實大師們在規模小的時後報酬率更驚人,一般都在30%~40%之間甚至更高,規模大了之後小的股票不能買(一買就清盤),操作機會少報酬率才開始下滑

我們一般人沒有這個困擾,你不用管理幾百億美金,故以大師們小規模時的30%~40%報酬率做參考基準,一般人長期目標放在10%~15%不是天方夜譚,再不濟可以只投資巴菲特的波克夏,近十年也有十幾趴

但自己做股票最大缺點就是費時間,建議至少平均一天要花一小時,當中一半閱讀一半研究分析

價值投資另一個問題是入門難,基本觀念簡單,但操作時需要的會計和商業分析技巧需要至少1000個小時琢磨才能初具成效

 

結論:三種建議能幫你賺多少錢呢?

假設從25歲到65歲共40年,每個月投資1萬

方法一,假設新台幣一年期定存利率1.37%,每月1萬40年後會有6,336,064元

方法二,假設指數型基金配置年報酬率6%,每月1萬40年後會有18,571,436元

方法三,假設價值投資年報酬率10%,每月1萬40年後會有53,111,107元

問題來了,多數人會跟你說他想要有第三種的報酬,但願意投入的時間是第一或第二種,這實在愛莫能助~

對價值投資新手的學習建議

2203b8691bc4f030829c8fb96883438d
前幾天財報狗線上聊天會後網友A君寫了長信來問問題,難得碰到那麼認真的網友,尼莫也認真的回覆如下…

A:
尼莫你好,我有一些投資知識上的問題
不知道是否能用臉書訊息請教你
不知道會不會造成你的困擾

Nemo:
哈囉,請儘管說,不過小弟時間有限,未必能妥善回答,建議您可以加入FB社團[績優股夢想家],那邊有很多高手會幫您解惑
A:
恩,其實這個問題有點大哉問,我怕會讓你回答的很籠統所以我需要花一些篇幅來描述這個問題,呵
是關於公司的情報挖掘
我看了你部落格中有一篇對可成的進場分析
(120417分享關於可成的操作)
覺得你用的方法跟知識正好是我很需要的
所以想請教你如何準確掌握公司的狀況的

Nemo:
其實就是多作功課(花時間找尋/閱讀/消化資料),公司和上下游資料如1)年報,2)投資機構研究報告,3)研究機構產業分析報告等,努力多挖掘才能拼湊出大概樣貌

以尼莫有實際投資買入的公司而言,光是印出來看的資料疊起來一般都超過20公分高

另外你自己的CPU(資訊處理能力)強不強是關鍵,如果CPU不強,跑不動資料,你有再齊全的資料都沒用,CPU要怎麼變強呢?閱讀投資好書和交投資益友是唯二辦法

A:
我先簡述我的投資背景
我開始研究股市大約一年半了
學的是價值投資的理論
跟大部分的散戶比起來, 價值投資說實在還真冷門
大部份還是喜歡憑第六感判斷
我是完全自學苦讀,所以也沒就學過比較正式或有系統的商業知識

Nemo:
以投資而言,[有沒有正式或有系統的商業知識]其實不重要,小弟先前在粉絲頁也寫過文章分析,商學背景的人頂多就是入門快,但商學訓練會窒礙人的視野,反而非商學背景的人雖然入門慢,但掌握技巧後在投資操作會比較有想像力

國內外都有很多投資高人是非商科背景出生,比方說波克夏副董查理孟格本科學法律,雷浩斯本科學藝術,財報狗團隊全部都是理工人,以上幾位的投資也都是自學苦讀靠自己

A:
我學的核心作法是把股票分作價值、成長、反向操作
目前我能從資產負債表評估股價是否符合資產價值
但是還無法對未來成長空間做判斷
也許是因為沒有學過商業相關的知識

Nemo:
對您的[核心作法]不與置評,尼莫對股票的分類:高估,低估,沒有明確高低估

由這幾句話小弟判斷您對價值投資的瞭解還不到位,建議您先熟兩幾本價值投資經典書籍,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和非常潛力股

第一本書教巴菲特以低價買入,第二本書教巴菲特如何找到好公司,巴菲特是將兩本書的智慧融合得最好的人

要看到公司的未來需要作[財務預測],這必須兩樣具備基本商科技能:[會計]和[財務報表分析],這都可以自修,社團很多人已經自修會計有成,您可借鑑

A:
看到你那篇文章我覺得你對可成未來成長及股價的思路很有調理,也有憑有據
我想知道你是如何快速掌握一間公司的營運實務上的狀況(假設為一間不熟悉的產業)
雖然年報和公開說明書會詳述公司的經營,但終究是過去的資料且為一家之言,總覺得不夠,對其當下營運及市場供需狀況情報的收集感到無力感
從你其他文章感覺你能快速掌握一間公司的經營狀況,請問是怎麼做到的呢

Nemo:
如上,尼莫無法快速的掌握一家一間公司的營運實務上的狀況,要靠大量的資料閱讀和[閒聊]

以可成為例,沒有花很多時間就掌握是因為1)曾放款給筆記型電腦零組件供應商,在評估供應商的過程已對該產業有基本瞭解,以及2)另外尼莫在台中時就研究過很多工具機和金屬加工產業,和可成的業務也接近

這就牽扯到knowledge base或波克夏副董查理孟格說的模型的概念,你要有一定的knowledge base(或模型),否則每家公司都要從頭研究是不可能的

這也是價值投資人越老越有價值的主要原因,隨著時間累積,研究過的公司和產業會逐年增加,代表knowledge base和模型增加,進一步擴充能力範圍

這也是很少人真正變成價值投資者的主要原因,跟其他一學就上手但不知道有沒有效的方法比起來,價值投資是確定有用但徹底很難學的一種技術

A:
第二問題是你股價的那段從營收推估到最後的買入價格,我覺得很有根據,現在可成也確實爬到了300
我希望也能像你這樣推估買賣點,請問該怎麼學習才能做到呢

Nemo:
如上,這需要作財務預測評估內在價值,您要先有一定的會計能力和商業知識,才會有辦法作財務預測

財務預測就比較麻煩,市場上並沒有好的教科書或投資書籍指導要如何作財測,多數人都是在金融機構學習到或靠自己摸索出來,尼莫自己是靠在銀行學到的技術,然後用價值投資的一些觀念修改而來

其實價值投資人是沒有評估買賣點能力,充其量只能評估股票相對於公司的價值有沒有明顯的高低估,然後在低估的時候買,在高估的時候賣,可成文章貌似掌握到很好的高點和低點,只是湊巧而已

要在股市賺錢,價值投資者作的事情其實只有兩樣:一是估算出企業"大致"的內在價值,二是培養自己用正確心態面對股價起伏
A:
阿哩阿雜的講了一堆,實在有點不好意思
我學股票是蠻認真的,可惜實在沒人教,學的跌跌撞撞
其實很久以前就看過你的部落格一些文章
覺得你的作法跟我理想中的樣子很接近
不過我知道你在金融商業圈接觸很久了
恐怕很多經驗的東西我學不來
如果你有興趣知道我目前的水平什麼的,可以來這
https://…(尼莫刪除)
我本來是打算自己開社團拋磚引玉,結果沒多久就發現績優股夢想家,冥冥中果然很有趣XD
就不好意思的佔用你一些寶貴時間
期待你的回覆了 : 3

Nemo:
只要有心,沒有什麼東西是學不來的耶,看你要不要而已

另外尼莫有兩個好朋友有開課程教投資,教得不錯,口碑也很好,推薦您參加他們課程:財報狗Jeff+雷浩斯

以上,祝投資順利!

孤單的價值投資人 140118

經過多年試探,現實生活中,尼莫其實不太跟朋友聊股票

原因首先在於跟多數人一年做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投資決策&平均一個投資決策只花5分鐘比起來,價值投資人這種一年只做個位數投資決策&平均一個投資決策要花3天的投資方式顯得很怪異,且看的公司少,與朋友想聊的標的有交集的機會也不大

其次就是即使標的有交集,看的方式也有很大差異,多數朋友開口是“這個線圖看起來OOXX,成交量又OOXX,加上大盤最近OOXX,所以我覺得目前股價OOXX",而尼莫是"這家公司的業務是OOXX,產業目前狀況OOXX,公司近期營運績效OOXX,未來的營運預期OOXX,相較於基本面的價值公司的股價目前顯得OOXX",朋友一般會接著說"你說的那些我不懂也沒在看啦,那我們來看看這條均線……"

這時候就深深覺得還好有Facebook,要不然當價值投資人真的跟住在電冰箱差不多冷清

在投資這件事情上,尼莫信仰內在價值和安全邊際,你呢?

價值投資與投資價值

values

大哉問,何謂價值投資?

一般說法都以巴菲特為價值投資的引領人,不過很有趣的是巴老自身從未說過自己是價值投資,只是因為他時常在言論中用到"價值"這個字眼,久而久之媒體就把他和與他相信投資邏輯的人稱為價值投資。

那麼,究竟何謂巴老的"價值"呢?尼莫對此目前只能掌握到六七分的程度,反正說來說去都還是BUSINESS RULE那些東西,像是競爭優勢/管理/策略/VIEW/願景/財務報表分析等,或許用更抽象的說法,尼莫認為的價值是過去累積的創富紀錄,以及現今保留在手的有形/無形資源(注意尼莫說資源而非資產),在管理階層策略運用下,未來創富的可能性和規模。(每次想到此處,都覺得"禮物"這本書真是有智慧,也從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縱軸來討論人生,建議有為者亦若是的價值投資信仰者真應該去找這本書來讀)

那麼,何謂投資"價值"中的價值呢?這才是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用意。

時常和朋友聊到投資時,自己看中的標的都讓人傻眼,覺得根本沒有"投資價值",原因一般都是尼莫看中意的公司在近期(尼莫是學會計的,在我的觀念中,一年內都算短期,跟學財金的人在這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有出過包以致有相當大的跌幅,社會觀感不佳,很容易就可以判斷出來的確沒有"投資價值"。

前幾年,剛出道還比較小比較嫩時,沒有足夠的經驗和自信,的確深深引以為苦,幾度都懷疑是否自己觀念有絕大的錯誤,所以才會跟大家不同。既然如此,還是不要輕舉妄動好了,免得到時候賠錢會被人笑不懂股票亂玩一通。

但這一兩年來,不知是離開台灣以至於雜音變少反而更能夠傾聽自己的緣故,或是自己變老變頑固了,透過仔細檢視曾經自己看好有投資價值卻被別人當作亂看的那些標的,發現十有八九若在當時買進,未來都能有遠超於大盤的獲利。這說明什麼?想來想去,有兩點心得。

其一,絕大多數投資人,很容易把價格和價值混淆,覺得價格高的股票才是有價值,卻忘了買進股票是為了靠未來的升值和價差來賺錢,而價格高的股票代表買進的人已多,所以才把價格墊高,用科斯托蘭尼的說法就是大部分的股票在"膽小鬼"的手上,未來不只升值的機會小(因為剩下的膽小鬼已有限),反而很容易因為大多數膽小鬼的不理性而跌價賠錢。

其二,想通了之後,就明白原來所謂的投資價值就是巴老和葛拉漢不斷提到的"安全邊際"。唯一的差異只是安全邊際是從合理價值為出發點,股價越往"下"走,安全邊際越大。而投資價值應該是從目前的股價為出發點,往"上"看到合理價值的空間。

以上

090712尼莫答客問:投資績優股或是指數型基金

以下是針對版友SEALFELL留言的回覆。"N:"的部分是尼莫的回覆。

其實是有疑惑想跟您請教
不知道尼莫大對於指數型投資的感想如何?

N:很認同指數型基金的投資理念。相較於絕大多數主動式管理的股票基金,長期績效平均輸給大盤一到兩%(輸掉的部分其實就是基金公司拿走的管理費),自己反而比較認同投資可以跟大盤同步的指數型基金。

以及對於定期定額投資好公司的感想如何?

N:也是很好的想法。但這個方法的問題在於過去二十年表現很好的公司,不代表未來二十年表現也會很好。看的公司多了之後,覺得每家公司的成功和興衰都有其特定的DNA和時空背景。

投過定期定額雖然無法買在公司價值被低估時的價格
但我想也可以把成本壓低,而且主要是藉由配息達到財務自由
我本身投資是等金融海嘯,比如這2年我認為的有好公司價值被低估的買進,可是金融海嘯不是天天都有
手頭上金錢太多也是有點困惑。
所以才不知道定期定額買比如中鋼、中華電、中碳、帝寶之類的公司,不理股價漲跌只要公司還是擁有穩健的財務體質與優勢就繼續買,每年享受股息,這方法行得通麼?

N:我沒有辦法告訴你行不行的通。只能說就我的觀點來看,只要你投資的公司能夠"基業長青",長期有成長和獲利,你一定能夠賺得到該你賺的錢。

另外我之前看過「漫步華爾街」一書,我認為指數型投資是否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說真的與其這樣怎麼不直接指數型投資就好?

N:這是你自己的認定的問題。指數型投資的目標是某個特定市場(看投資的基金鎖定的"指數"為何),以及某特定族群(ETF也有很多種),選擇指數型投資就是認定這個市場和群群在未來有成長和獲利的潛能,希望至少可以ENJOY平均水準的報酬,這時就可以選擇指數型基金。選擇特定績優股長期投資看重的是這些企業長期的成長和營利能力,當然還有管理階層的策略/執行力/企業文化等。

一般投資人要做到這樣有點困難
能夠通徹瞭解3家公司就是極限了
我之前想過不管價格是高估低估
定期定額買好公司與指等到價格低於價值時才買進,不知道哪一種比較好?

N:用最簡單的數學來算都可以得到等到價格低於價值時才買進會比較好,但問題就在於你有沒有能力長期看準企業的價值?尼莫在投信當DS的時候,曾經碰到某位身價上億的股票大戶跟我說他只做五檔股票,且最終的目標是一檔,這代表什麼呢?我想,如果你可以透徹的瞭解某家公司,很清楚其價值和價格的落差的話,你也不用去想啥定期定額的問題了,固定在價值低估時買進在高估時賣出即可就能有很可觀的獲利了,不是嗎?

比如定期定額買中鋼,從高價5X一路買到19元,除了攤低成本和每年享受
配息再投入,和平常滿手現金等到金融海嘯出現價值再投入
何者勝出?

N:如果你的想法是為了之後的財務自由作準備,當然是在低檔時買入會勝出。

我的好公司簡單定義:(股東權益高且權益成數低、公司產業環境在母市場為寡佔、公司管理階層好、持股比率高)
比如每個月不論股價高低
皆投入 5000在中鋼5000在中碳5000在中華電信
每年利滾利享受股息再投入
20年後每年被動收入高達 60萬以上
再20年後已經是好幾百萬
姑且不論股價只看領息的部份也已經財務自由了。(前提是該公司不能倒)
除了我所說得挑自己瞭解的公司,定期定額買透過配息在投入一直滾直到被動收入大於支出,另外一種就是我所提的指數型投資
直接投資在指數型基金就好了
資產配置做好
投資指數無法致富但也不會因為通膨損失
畢竟能贏過指數的人還是少數

N:有個小問題,每個月三家公司的預算各是五千塊的話,這樣子可能一年只能買個兩張中鋼和一張中華電(中碳股價大約多少我一下子想不出來),把成本分散攤平的效果不會太好。還是回到剛剛的說法,把股票投資在企業看重的是其長期成長和獲利的潛力,而投資在指數型基金看重的是某個市場的長期成長,香蕉和蘋果不適合放在一起比較。

個人認為巴非特以前注重淨資產價值現在更看重無形資產價值
企業的總價值=淨資產價值+無形資產價值
若ROE=10%
表示公司只值淨資產價值毫無超利潤可言
公司的價值就約略等於淨資產
但若公司ROE大於10%,假設是12%好了
那麼公司的價值就等於淨資產價值*1.12
超出淨資產的部份就為無形資產的價值。
我覺得這樣可以把葛拉漢和費雪的理論結合在一起
不過用這個算式幫公司評價也只是開端
公司的價值還取決於財務、體質、經營團隊的誠信、公司業務的穩定與成長等等
有時候會蠻灰心發現自己能力有限,會想放棄價值投資走上指數投資
畢竟拚死拚活的研究公司、探聽
一樣是長期投資,一樣是不理漲跌
但是績效卻很難贏過大盤
所以常常疑惑那一般投資人最好的大概是指數型投資了~"~

N:所謂的價值究竟是以企業的會計帳面價值亦或以無形資產價值來評定,原本就是價值投資領域的大哉問。我個人的認知是從基本面出發,什麼是會計?會計的功能是什麼?會計是商業的語言,表達的是跟企業"財務"資源相關的交易彙總之後的結果,在這樣的前提下,會計帳面價值當然在某一層面上可以相當的代表企業的實際價值。但我們更要知道的是報表呈現的是"結果"而非"起源",如何從"結果"的財務數據回推到企業管理階層的策略(就是"起源"),再結合作出策略之特定時間點的經營環境和背景,從而判斷管理階層的誠信以及能力(核心能力/創新能力/執行力等),之後判斷出企業的"價值"以及市場對其"評價"是否與其價值相符(用尼莫的說法就是有沒有"評價差"),然後才是投或不投的判斷。整套邏輯聽起來很簡單,但當加上時間的縱軸,就是企業經營是不斷發展不斷作出決策,如何判讀企業的決策,理解其決策背後的邏輯,以及剔除不同決策間的交叉影響產生的資訊雜音,就是價值投資真正難以實踐的關鍵所在。

===============

尼莫的建議

從SEALFELL的問題來看,把人應該是有固定工作和固定每月會有一點剩餘資金可以投資的上班族,所以會以定期定額為出發點來詢問。而S的目標是二十到四十年後的財務自由(用S的說法叫做被動收入大於被動支出)。

尼莫認為要把問題分成兩個層次來討論,一是投資績優股或是指數型基金,二是定期定額的討論。

先討論問題一,尼莫認為不應該把投資優股或指數型基金來拿比較,這是兩回事。要投資優股就要選擇未來二三十年可以繼續創造好的績效和超額報酬的企業;而要投指數型基金就要挑未來二三十年內最有成長機會的市場(譬如說中國)或產業(譬如說綠能)。這兩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是看未來,但看的方法和邏輯有根本上的出入,評估一家"企業"和評估一個"國家"或是"產業"在根本上就是完全不同的事情。至於投哪些企業或是哪些指數,因為對您的個性和對波動的忍受度等瞭解有限,尼莫不打算在此作推薦,但只能說您提到的幾檔股票都不會是我推薦的標的,問題在於"成長性"。

再討論問題二,對沒有能力判讀市場高低點的絕大多數投資人而言,除了定期定額也沒啥更好的選擇,但個人建議透過適當的加減碼會有更好的報酬。比方說您可以以所挑選的企業或指數的十年均價為準,假定你打算每月投一百,在十年均價上下十趴的範圍內固定扣一百,在指數漲超過十年均價十趴時減碼到扣五十,跌超過十年均價十趴時加碼到扣一百五,這樣長期下來的報酬會比單純的定期定額好。

以上

價值投資在台股適用嗎?081105

時常有人批評價值投資在波動甚大的台股並不適用,真是如此嗎?

或許標題改為"BUY & HOLD策略在台股是否適用"會更適當點,但無論是哪個標題,都是針對價值投資的挑戰,就一起釐清吧。

時常聽到(尤其是在市場大幅下挫時)有人對BUY & HOLD策略的批判,覺得台灣是"淺碟型"經濟,股市波動較大,不適用價值投資或BUY & HOLD等等。

為何巴菲特和費雪等人在美國可以運用此策略,長期的核心持股往往一買就放二三十年甚至更久,而台股的公司卻不能適用呢?問題還是出在"人"。

同時待過大外商和本土公司的人應該都能感受到,國際級的外商靠的是制治,而國內公司不管多大幾乎都是人治。其中的差別主要就凸顯在,靠制治的公司即便有超級英雄(像是GE的WELCH)叱吒一時,公司的制度遲早還是會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並順利交棒,讓公司得以長久的興盛下去;而靠人治的公司往往就在創辦人或某個KEYMAN離開公司後,絢爛很快就會歸於平淡,結果就是公司很快的走下坡。

這就是個人認為BUY & HOLD策略在台灣不很適用的主因,台灣的公司少有能夠自動生成合格接班人的制度或基因,也因此興盛的期間頂多就是五年十年,而這樣的興盛往往靠的是市場或研發壓對寶,而非真正該公司領導人多有才幹。十年前的中環錸德或是五年前的LCD零組件就是血淋淋的例子。(當然這些產業的沒落不是只有人的問題,但眼前也舉不出更好的例子)

結論:

個人認為,價值是永恆的,故價值投資無論在哪個市場都能適用,關鍵點在於每個市場有其自身的規律和運作規則,在使用價值投資作投資買賣決策時要作應用上的修正。

台股的特性在於因缺少靠制治的公司,故公司的價值可能會波動較大且較難持續,這對價值投資者是挑戰也是機會。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