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chunen0705 發表的全部文章

關於境外匯款手續費

近年盛行美股開戶,不時在投資社群有人詢問匯款手續費事宜,簡單整理幫助理解如下

匯款到境外有以下幾種費用
1. 匯出手續費
2. 中轉行手續費
3. 匯入手續費

匯出手續費就是看你去哪間銀行匯就在哪邊收,容易理解

中轉行手續費是看你匯出的銀行和中轉行的協議看怎麼收,這一塊比較模糊不清楚,一般要避掉就是用發兩通電報的形式,但成本就是電報費會收兩次

匯入款手續費是收款行收到錢後入到你指定帳戶的手續費,台灣因為匯台幣入帳不收費用,多數人不知道跨境匯款銀行會收這一筆,但也不是每間銀行都收這筆錢,有些收有些不收,甚至每間銀行不同種類帳戶都有可能有收或不收的差異

若一定要全額入帳不要中轉行和匯入行扣手續費,除了兩通電報之外,可請匯出行在台灣發出去的電報附言加上"charge ours"字眼,這樣中轉行或入帳行要收手續費時會反過頭來跟匯出行收而不是從匯出款項內扣,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匯出行會跟客戶收這筆錢,跑不掉的

生技專家投資生技股有優勢嗎?

上週和旅居上海的前生技業友人閒聊,友人是美國名校的生技碩士,曾投入十年開發糖尿病發病前就預知的檢測技術未成,現在本業是投資房地產

朋友: 中國不動產最近又亂炒,農曆年前虹橋某小區一平米59000成交的房產,年後一平米掛90000出售
尼莫: 中國跟台灣都一樣,什麼都一窩蜂,台灣最近浩鼎解盲失敗你知道嗎?
朋友: 知道阿,連續好幾天跌停
尼莫: 生技對散戶而言是很危險的投資,不過你在這領域應該有優勢,可以多看看
朋友: 對阿,我的優勢就是知道不能投資生技股,我已經在這上面賠了十年的青春,不想連老本都賠進去

聽到朋友說他的優勢就是知道不能投還蠻莞爾的

Canon數位相機維修找原廠未必較優

去高雄Canon數位相機原廠維修中心差點被黑
 
Canon口袋機鏡頭摔歪了無法縮回,原本想說找原廠應該比較好,拿去原廠維修中心後櫃檯小妹一看就說鏡頭模組壞了,只能更換,要價5500,四年多前新機也買一萬二而已,呆子才會換
 
再反應一次說只有小歪是否可以拆開來修理即可,小妹重申說鏡頭模組只能換不能修,然後馬上拿一張舊機換新機有優惠的宣傳廣告推銷新機說哪一台適合尼莫
 
摸摸鼻子拿回台中找住家附近網路很多人推薦的"老賴",人如其名的不囉嗦,進店拿到相機把玩不到五秒鐘就說"拆開修看看,修好1500,修不好免錢,一個星期",然後留下姓名手機,前後大概不到兩分鐘就被請出店
 
結果才兩天老賴就打電話說修好了,看來問題真的不嚴重,拿回家連續幾天狂操機也都正常,連民間維修中心都能修,原廠說不能修顯然是騙人的,是要賣新機賺更多錢不願意修,而非不能修,讓人覺得很OOXX,非得寫篇文章警示世人

企業投入自動化不等於經營績效會改善

台灣上市櫃製造業多數在中國有設廠,近年都飽受人工上漲之苦,很多廠商都積極投入自動化

去年下半年追蹤了一些前幾年宣稱要投入自動化的公司,發現經營績效改善幅度都遠低於一開始說要自動化時的效益,思考問題出在哪邊,經營大環境比先前來的基期低是一個緣故,但更多的是內生因素

比方自動化原本就代表要花錢投入設備,可以少人工沒錯,但折舊會上來,且轉到自動化過程員工技能提升和減少人力淘汰員工都需要成本,自動化對製程員工素質要求高,這也會壓縮自動化的效益

除此之外,你會自動化,同業也會自動化,大家都自動化,成本都下來,為了搶單繼續要殺價搶市,這對自動校預期效益的損傷搞不好比員工影響更大

總之,莫再天真以為企業投入自動化未來經營績效一定會改善了,實際上自動化只是因應整體經營環境變化的一個因應之道罷了,若外部環境惡化的速度大過自動化效益貢獻,企業還是會繼續走下坡

淺談資產負債表在財報分析的重要性

多數投資人(包括法人)在投資時關注損益表較多,忽略資產負債表,實際上資產負債表重要性應高於損益表

這可以從財報上的排序方式得知,會計原則規定報表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這種順序排序是有道理的

這幾年高股息概念當道,很多投資人對"現金流量"朗朗上口,甚至聽過要看現金流量表不要看資產負債表的說法,覺得這種投資人很阿Q,現流表是對權益法下對現金運用表達不完整的補充揭露報表,怎能取代資產負債表?且功力夠深的話其實看資產負債表就足以掌握現金流變化,何須現流表?

萬瑞霞女士(台大會計系教授&尼莫初會老師&鴻海監察人)曾用二三十個字就表達出資產負債表分析的精髓: 這張表右邊告訴你公司錢從哪裡來,左邊告訴你錢用到哪裡去

這就是功力

對近期人民幣貶值思考

最近人民幣貶值議題很熱,尼莫觀點如下

1. 其實人民幣貶值算少的
跟主要貨幣甚至台幣相比,人民幣貶值幅度都偏低
人民幣匯率從去年中的6.11起貶到目前的6.56貶值幅度約7%
歐元兌美元過去一年貶值快8%
日幣兌美元過去一年沒什麼動,但時間拉長到兩年的話貶值約20%
台幣兌美元從去年2015/5月低點30.6貶值到2016/1/7的33.53貶值也近10%
2. 西方媒體主導的全球金融觀點真的很邪惡
人民幣才貶不到10%,西媒就唱衰中國很可怕會有金融風暴
而近幾年歐元從2011年高點的1.45美元兌一歐元跌到現在的1.09美元兌一歐元,跌幅25%,日幣從2011年高點的76日圓兌一美元跌到現在的118日圓兌一美元,跌幅約36%,歐洲和日本有金融風暴嗎?
從經濟基本面思考,中國經濟走軟,且美國升息,原本人民幣跟隨其他貨幣走貶就很正常,但最近西媒的大幅唱衰感覺跟人民幣納入SDR有關係,美國覺得不爽就找理由修理中國不斷唱衰,而中國也樂得配合演出貶值增加出口競爭力
PS. 文章寫於1/8,差點忙忘了發表

要不要給嬰兒喝水?

這個月親子天下雜誌寶寶季刊有請各科別醫生針對常見問題整理專題,內容還不錯,推薦家有嬰幼兒朋友買來收藏

專題以不同小兒專科區分,每一部分會專訪一兩位醫師,以及整理10個該專科常被問到的問題,當中有一題要不要給嬰兒喝水在新生兒科和小兒腎臟科都被有提到
新生兒醫師建議小孩滿月後每天要喝1-2次10-20cc的水,補充身體水分同時有漱口功能,相反的,小兒腎臟科醫師說因腎臟稀釋功能不成熟,在餵副食品前不建議給新生兒喝水
投資也時常碰到相似狀況,不同投資家對某些指標看法有很大差異
比方尼莫主張投資時現金股利和現金流量沒那麼重要,時常就會碰到不同粉絲來信詢問"可是XXX投資書作者說現金股利很重要,跟你說的不一樣…",早些年還會回覆這類問題,這兩年就不太回了,原因是回了也講不清楚,每個人投資方法差異甚大,別人覺得某數據重要可用來賺錢是別人有本事,自己不看重或說沒這個本事用該數據賺錢那就算了,反正自己有招可以賺錢即可
so要不要給新生兒喝水?無可無不可,但看信賴哪位醫生的看法做選擇即可
投資時XX指標/數據好不好用或怎麼用?建議儘量問原創者或是自己用看看後記錄結果分析效果,沒信心就不要用

粗淺談健保

前幾天看"政問"聽柯P談健保,分享一些經驗

大四時因緣際會加入台大醫管所某教授成立的品管輔導團隊,專門接大型醫院的品管圈輔導案,大醫院因健保局評鑑要求,每年會編列預算提升品管,故教授案子頗多,且給的薪水不錯,比家教高
跑了幾個醫院後對兩件事情感受很深
第一是醫護人員對健保制度普遍都不滿,問題出在錢上面
了解後發現問題出在設計健保制度時,以先進國家醫生薪水是一般受薪階層平均工資的3-4倍做標竿,將醫生的平均薪水訂在每月15萬(不是很精準的數字,但實際應該差異不大)
問題來了,從健保實施開始,醫生的平均薪水就高於健保局設定的數字,最早時是健保局目標的2-3倍的三四十萬,現在可能壓到1.5-2倍的二三十萬,但離目標的1X萬還有很長距離
問題出在哪邊?
答案: 歷史共業
台灣醫生有特別高的所得和社會地位和從日據時代到國民黨統治前幾十年高壓統治政策有很大關係,因為對高壓政權而言,讀醫最沒有危害,大力鼓吹第一流人才讀醫,以及給予從醫之後優渥報酬和社會地位,七八十年下來讓台灣醫療水準大大提升,醫生在台灣與在其他地方相比,也有高得多的所得和社會地位
而這樣的醫界傳統,不是健保局說要改就可以馬上改變的,且改變過程要少拿錢,醫生當然不滿意,偏偏醫院又是醫生在主導經營,管理層當然會儘量保護自己不讓自己少拿,間接就壓迫到護理人員福利待遇跟著不好
健保實施快二十年影響大概一代人了,但跟累積七八十年三到四代人的醫界傳統相比,改革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第二是醫療機構管理低效的營運管理
這和上面提到的歷史共業脫不了關係,由於醫生都是那一代人中最好的腦子,醫院的管理工作一般也是由醫生把持,但管理技能和醫術其實是兩碼子是,好醫生不代表是好的管理者,不能期待每個醫生都是柯P
結果就是很多醫院內部管理低效無秩序充滿浪費,即使台灣醫管人才已不少,但在醫生不給其他人管的時空背景下難有用武之地

轉載[王强:人生最大的捷径是阅读一流的书]

作者王強簡介:新东方联合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一定能够对我们的审美进行奇异的再造,在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上有奇异的启示,有充电的感觉。所以那些人类最高的价值,真的、善的、美的东西就会融入我们的血液。

北大出了许多企业家,这让我非常自豪。我经常回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我一直以为清华才可能产生企业家,因为它搞科技。北大是学术的殿堂,是精神自由的三角地。企业、上市等等好像与北大无关。但是经历了这么多年人生后,我明白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

当年我和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作为北大青年教师住在该楼的第二层。后来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成了伟大的企业家。

第三层楼,当年住着一个来自山西的叫李彦宏的青年,天天在水房里光着上身用冷水冲澡,唱着“夜里寻他千百度,你在哪呢”,天天念“百度”两个字,于是后来诞生了百度公司。而从知识储备来讲,李彦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企业,他是学图书馆系古典文学编目专业的。

第四层楼住着北大中文系的愤怒诗人黄怒波。这些年来,黄怒波令人刮目相看,成为中坤集团创始人,在冰岛购置土地。

更匪夷所思的是,北大中文系的女生楼里一个长相非常平和的人龚海燕,她充满着激情,创办了世纪情缘。

英文系、图书馆系、中文系都是与金融、融资、管理完全无关的专业,但是学这些专业的人怎么会创建出成功的企业?我想,这是因为北大给予了我们一样东西,就是怎样塑造生命的东西,使得我们对知识的渴望超过一切。

我有一个座右铭叫“读书只读一流的书”——真正值得我智力投入、值得我尊重、花费我精力的大概就是这两大类。我觉得读书一定要读一流的书,做人一定要做一流的人。

正是读经典,读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书籍,成为北大人离开校门后不管走到哪个领域,能比别人走得稍微远一点的保证。因为那些书不是字,是生命,而这些生命对读者的生命来说,是一种引领。

现在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也算人生有幸,但是要接受的信息太多了。那么什么样的书该读呢?我读书的选择是这样的:畅销书坚决不读,不是我看不起畅销书,而是我知道生命有限,只能读人类历史上大浪淘沙的作品。

我所读的作品的创作年代越来越早,因为我觉得越是早期的人,他们写下的文字越是生命的写照。

读一流的书就要衡量这个作家进入书前的状态是什么。他是为满足市场的需要而写,还是倾其鲜血、生命和经历而写。如果你读的不是真文字,遇到的不是真语言,那么最后见到的也一定是虚幻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

读书真正对读者产生作用的时候,就是读者和真正的生命融汇在一起的时候。千百年来,没有被淘汰的著作是人类一代又一代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现在市场的选择,更不是广告词的选择,这是非常关键的。

为什么读经典能改变我们的生命呢?文学的功能是什么?在我看来,文学的功能就是: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一定能够对我们的审美进行奇异的再造,在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上有奇异的启示,有充电的感觉。

所以那些人类最高的价值,真的、善的、美的东西就会融入我们的血液。一旦人的身体里有这三样东西,在现实社会中就不会轻易被世俗的、流行的、暂时的甚至非常糟糕的价值观扭转。

读那些经典的、人类熟悉的甚至很多人因为追求时髦而不屑一读的文字吧。这些文字使我们对生命、审美、真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更直接的感觉。我认为我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和拥抱了世上一流的书。

我还有一个看法——读书和吃饭一样,不能偏食,要有一个balanced diet,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首先,是不是要读读宗教、神学?我觉得一定要。读神学著作我们才能理解超越人性的东西,才能获得一种上帝般的眼界,才能达到一种超尘脱俗的境界。我时不时会翻出《大藏经》来没有目的地读,还有《圣经》《古兰经》及其他宗教、神学理论著作。

读完神学,我觉得我理解了宇宙的神秘;反观宇宙,我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了人的渺小,这使我不得不变得谦卑。不要把宗教、神学等同为迷信。

第二,一定要读哲学。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找人之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种诘问。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得不问我们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

第三,不能不读历史。历史对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生活场景进行了最接近真实的描述。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领略人类经历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败、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读历史。

第四,心理学要读。像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学家,他拆解的是人意识的存在,探寻的是一个人的意识和心灵究竟怎样协调运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

人是情感的动物。那些穿透情感层面,展示情感宇宙奇景的一定是好诗。所以为了情感成长的丰富,一定要读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是接近上帝的,一种是诗,一种是音乐。

第五,文学不可不读。作家通过语言向人的想象力挑战,这是文学的基本功能。比如村上春树,他的题材和写法奇诡诱人,有人把他视为通俗作家中的摇滚乐手,但我认为他一点都不缺乏深刻性—实际上他是在试图捕捉现代文明里飘浮的现代人的存在本质和表征。我喜欢的作家有卡尔维诺、君特·格拉斯、雷蒙·卡佛、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接下来就算得上村上春树了。

我有村上的日文原版,英译本,台湾赖明珠译本和国内的林少华译本。我是村上春树迷。为读懂村上,我发誓开始学习日文这东西。

第六,科学领域的一流读物也要读。我坚信在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着某种意义上平行发展的东西。

人的日常阅读应该融合以上种种,要学会做出一盘有利于精神和心灵健康的“沙拉”。我称这种读书为饮食平衡法读书。这样人的生存才能不偏颇,精神的林木才不会因营养匮乏而枯萎或畸形。当然这是“读书人”的读书,专家学者另当别论。从终极目的上说,读书是建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心灵的世界的过程。

人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越不会被寂寞孤独这样可怖的东西所折服。因为书籍逐渐在人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力量的王国,这个王国是被心灵完全拥有的,在这个世界里栖居着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丰富而伟大的灵魂。

当一个人的心灵完全拥有这样一个王国的时候,他灵魂的承受能力会有多么坚强!因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来支撑他的生命。

所以我常说:I read, therefore I am! 我读,故我在!

F-鼎固初步分析

多個上海朋友聊到上海房價今年漲很多,想到日月光旗下F-鼎固多數建案在上海北京重慶等精華地,看了有二驚點

其一是投資性不動產市價重估增值占淨利比重超高,2013年73%,2014年147%,2015年1-9月60%
其二是稅率超高,所得稅費用/稅前淨利2013年40%,2014年44%,2015年1-9月49%
 把財報附註中關於投資性不動產市價重估增值部分仔細看了好幾次,說實話看得霧颯颯,只知道主要依據在手租約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值為依據,因商辦租金上漲(未來現金流增加),且去年起不斷降息讓折現率下降,現值計算起來就會增值很多
根據在中國開發不動產的朋友表示,開發一個建案,相關稅費有好幾十種,合計占稅前利潤4-5成很合理,朋友強調這就是為何中國政府努力支持高房價的原因,因為政府才是最終受益者,房產開發商只是幫政府打工罷了(聽起來好慘)
結論是市價重估增值看不懂,房子賣高價利潤貢獻有一半會被政府抽走,故雖然看好降息會推升利潤(繼續享有重估增值+利息費用減少貢獻利潤),但還是審慎以待
====================

免責聲明: 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媒體不喜歡預見

去年第四季覺得A股啟動,那時跟幾個媒體朋友講可報導A股題材,過了半年又漲一大段到今年5月Smart才做專題來採訪,然後沒多久A股就爆了
上週挖掘出F-聯德資本操作,預見這是兩岸資本市場角力新篇章,一樣將題材丟給幾間媒體也是石沉大海,大概要等到真的有案例發生時媒體才又會報導吧
結論: 媒體有偏向報導已發生題材而忽略預見題材的傾向,在媒體見到的絕對是落後資訊,越完整深入的報導代表落後越久,看到才想到如何運用可能已經太遲了,也許要想的是該如何反著用

圓剛3669初步分析(20140325舊資料備份)

備份去年幫朋友看的圓剛筆記

====================

結論是這家公司沒有轉機也沒有投資價值

股價是有跌一大段下來,不過跌的時間花了兩年(一般短期跌很多比較容易是市場誤判),代表其基本面的確不穩固
公司上市以後表現就平平,時間拉長來看大概就損益兩平而已,無任何令人驚豔之處,大致survey一下,公司的產業和產品也沒有新的賣點或題材
尼莫研判這家公司是圓剛的管理階層為了中飽私囊刻意設立和切割出來的,所以在上市前才會有很讓人驚豔的財務紀錄

====================

免責聲明: 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新鉅科3630初步分析(20130901舊資料備份)

備份一下兩年多年幫朋友看新鉅科的筆記,公司不負眾望的在尼莫分析後就一路往下走,現實就是如此,基本面分析多數未能抓到飆股,但穩健保守的分析可以逃過炒作股

====================

結論:目前股價和公司實際價值顯然不相符,人為炒作讓股價大幅偏離基本面,沒有投資價值(有沒有投機價值就不是尼莫專業了),分析如下

1. 股價是大股東拉抬上去的,去年底到今年初的股價升幅,同期間大股東持股從37%增加到47%

2. 大股東在想什麼?
2.1 以產品認證而言,公司Xbox One的訂單應該去年底就確認可以到手了,所以大股東從那時候開始加碼,今年上半年才慢慢放出消息
2.2 以公司的財務體質而言,只需要辦理中長期貸款或聯貸改善流動性即可,不需要辦理現增;公司雖然去年虧損,但在確認有訂單的情況下,銀行會很願意給貸款,且從公司的借款利率推估他們對銀行還是有很強的bargaining power;由此觀點可以推知公司盤算過覺得現增才有油水可以撈,尼莫判斷這是公司拼命放消息把股價拉高的主要考量,想靠現增再大撈一筆;看了一下年報,公司100年時在115元辦理過現增,但後續資金使用執行率偏低, strong negative sign!

3. 財報方面
3.1 2Q13賺錢是假的,營業還是虧損,靠模具補貼才賺錢,不過從模具補貼金額很高可以得知公司的確有新訂單
3.2 上半年財務結構惡化主要就是進了新機器設備有五億多的預付設備款但欠缺配套的融資方案
3.3 五億多的機器設備佔現有總機器設備的一半(不考慮模具和其他設備),估計是要配合Xbox One的訂單增購的,如果是尼莫拜訪公司,會從這一塊著手仔細詢問,比方說Xbox One的產線有幾條?一條要多少錢?可以生產多少piece?每一piece的價格和毛利狀況?
3.4 另外以1H13的營收狀況而言,公司很明顯還有閒置產能,為何不使用目前的閒置產能生產Xbox One反而要大與添購新設備呢?一般情況下公司會回答是因為新產能過剩已經爆炸超過舊產能,但以科技產業而言很多時候是因為舊產能可以生產的產品已經跟不上新產品的精密度了,故要很留心有沒有固定資產價值減損的問題?!(可參考2012年報39頁,有很多有用的資訊,包括公司上次原本要擴充投資六億六但後來沒投,但有設算預計增加多少產能和貢獻多少營收以及毛利)

4. 產業
4.1 NB cam, 這塊已經死掉了,群光這兩年很努力在幫新鉅科灌營收,但利潤率極低;猜想這一波股價拉上來,群光會不會處分掉一部分新鉅科股票見好就收?
4.2 遊戲機,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會有新機效應,但整個產業漸漸走下坡中,不敵智慧型手機和平板的衝擊.這部分可以請客戶提供先前Kinect熱賣時的產品生命週期出貨量資訊來反推Xbox One會有怎樣的產品週期
4.3 智慧型手機,喊喊而已,可以實際詢問有沒有實際切入哪家手機品牌的供應鏈或送件了?(反而今國光已經有送件給大陸品牌認證)(不過智慧型手機之後低價化,量會上來,但ASP往下走得很厲害,又新鉅科是新進廠商,要切入必定要殺價競爭,能貢獻多少營收和獲利會是很大問號)

====================

免責聲明: 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救救小資族,莫讓小資族變權證冤魂

政府和券商近幾年大力推動小資族買權證,再不積極遏止,會變成如十年前的現金卡債風暴一樣,掏空一代小資族第一桶金!
權證是投資風險極高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衍伸性商品是規避風險使用,原本就不該單獨作為商品買賣,且高風險高波動的特性原本就不適合投資小資族這種投資新手
除此之外,台灣權證市場又對發行券商特別有利,券商有很多種方法可任意坑殺權證客,一般投資人買權證要賺錢比去賭場的勝率更低
只要google"小資族 權證"就可以發現這個商品氾濫到很誇張的地步,連翁滋蔓都可以當權證小天使代言說權證成本低風險小小資族可嘗試,其他無數篇報導一面倒說權證好,真有那麼好,請問推薦名人有誰可以拿出長期對帳單證明自己有從權證獲利?
且政府/券商/媒體在小資族權證方面已成為共犯結構
政府以支持券商"造市"為名漠視券商亂搞,意在背後多收稅
券商從現股買賣交易難賺錢,就開發一些新產品坑殺無知小散戶
媒體的衣食父母是廣告,券商和金融機構是主要來源,當然配合演出
現在2X歲的年輕人出社會真的很辛苦,起薪低當小資族就算了,還有高房價和高物價兩座大山檔在前頭,要很有紀律和克制物慾才有辦法存到錢,而存錢已經夠辛苦了,沒想到市場上還有合法的詐騙集團虎視眈眈要小資族投資權證,羊入虎口好被券商宰殺,情何以堪?
也敢問這些支持小資族投資權證的政府高層/券商高層/媒體高層/代言人們,如果你有2X歲的小資族子女,你會支持他們把權證拿來當投資工具嗎?如果不會,你為何要支持這種無良的金融商品?不怕有報應嗎?
尼莫在此籲請這些高官和券商高層們高抬貴手放了小資族一馬,十年前消金風暴已搞垮過一大票年輕人的財富基礎,現在很多人都還為當年的錯誤彌補過苦日子,而這次不要為了幫助券商造市讓券商多賺錢而重蹈覆轍,再一次掏空一個世代的第一桶金

F-聯德(4912),掏空公司or引進策略性股東?

螢幕快照 2015-11-23 下午8.01.01

F-聯德於9/24依序發了兩個公告引起尼莫注意

第一個公告是調整集團架構,原本四個股權地位平行的海外子公司中國/美國/香港/泰國(也可以說五個,有一間台灣公司放在中國底下),調整為將美國/香港/泰國都放到中國底下,簡單講調整後,所有實體業務都由中國子公司崑山聯德持有控制

第二個公告是將崑山聯德10%股權以台幣1.75億元出售給Friendly Holdings (HK) Co., Limited,出售目的公告第14條寫」因應集團營運規劃、未來發展及提升公司競爭力,擬引進策略性股東,以擴大集團之發展」,此次出售子公司股權認列收益台幣2350萬元

問題來了

  1. 1.75億賣10%股權獲利2350萬合理嗎?
  2. 誰是Friendly Holdings (HK) Co., Limited?

問題1分析

以這個交易為基礎估算F-聯德的價值,崑山聯德是F-聯德的營運主體,佔資產和利潤的90%,這間公司的10%賣1.75億,換算整間崑山聯德值17.5億,再除以0.9等於F-聯德值19.4億

而F-聯德在9/24日的收盤價為85.5元,第二季財報的股本是396,940千元,等於發行39694000股,換算市值為33.9億

明明值33.9億元的公司,卻以不到六折(57%)的估價19.4億出售最重要子公司的10%股權,馬上聯想到這有沒有掏空公司的嫌移?

用別的方式換算也可幫助理解

崑山聯德2014年底淨值為13.3億元,不考慮2015年利潤貢獻,用1.75億買10%股份等於用PB=1.3倍購入,而F-聯德在股票市場交易的PB約為2倍

用利潤貢獻來計算的話,差不多等於用崑山聯德過去3年平均淨利潤的7.6倍買入,而F-聯德在市場上的PE約為12-15倍

怎麼看都讓人覺得Friendly Holdings (HK) Co., Limited買得真便宜,這家公司是何方神聖讓F-聯德願意冒著被懷疑掏空的嫌移折價出售資產呢?

問題2分析

誰是Friendly Holdings (HK) Co., Limited?

先Google這串名字,幾乎沒資料,但從下方網頁得到兩個訊息

http://www.hongkongcompanylist.com/friendly-holdings-hk-co-limited-bcybcqc/#.Vk3eb3byuUl

Friendly Holdings (HK) Co., Limited中文名稱為富蘭德林控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Friendly Holdings (HK) Co., Limited原先名字叫做HAMMURABI INTERNATIONAL LIMITED

看到富蘭德林就知道挖到寶了,因為F-聯德今年四月底從上櫃轉上市時的輔導券商就是富蘭德林證券,真巧名字一模一樣耶!但此時還不宜推論富蘭德林控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和富蘭德林證券有直接關聯,也許只是巧合,這邊先說明富蘭德林證券的負責人是劉芳榮先生

接者繼續Google」HAMMURABI INTERNATIONAL LIMITED」,以下網頁有這間公司曾經在中國持有的一些公司記錄,當中有一間公司叫做"迷你寶貝"

http://www.zhiqiye.com/report/E8A3451F6D3C4B13B9E784D1DBA8A1FB.html

繼續挖掘就從HAMMURABI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的[迷你寶貝]公司負責人資訊看到[劉芳榮]先生大名,這個網頁也揭露了一些劉芳榮先生在上海和江蘇地區以富蘭德林為名持有的其他公司名稱比方富蘭德林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崑山分公司

http://im.fdiworldexpo.com/company/BFBB82DAC2344D998E1AC700FF37F9A6/contact.html

還有一些小官司糾紛證明迷你寶貝與富蘭德林上海有直接關聯,2004年兩家公司聘請同一位員工在北京工作

http://www.bjgz.org.cn/public/article/show.action?id=4028809141d3ac190141d51473f60285&c=skqk

到這邊應該就足夠證實了: F-聯德是將崑山聯德的10%股份賣給券商老闆私人海外投資公司,原來所謂的策略性股東是投資銀行(券商)

補充:台灣朋友可能對富蘭德林不熟悉,在上海和長三角的台商就很熟悉,這個集團是由劉芳榮先生成立的,一開始以提供會計/稅務諮詢/法務諮詢服務為主,漸次跨入私募股權業務,再漸次跨入中國的證券市場扮演承銷商角色,在中國輔導多家台商在上海或深圳證交所掛牌(可參考下方連結),近幾年又回到台灣成立富蘭德林證券,簡單講,富蘭德林是市場上極少數台灣人在中國證券市場搞上市的團隊之一,甚至可說是這部分業務的領導者

http://www.mychinabusiness.com/intro/intro.html

找投資銀行幹嘛呢?說白了就是想弄股票賺錢,怎麼弄呢?不是才剛從上櫃轉上市,先前發的可轉債也轉換得差不多了,庫藏股也搞過了,還有哪招?

這就要回到文章開頭第一個公告來思考了,公司不會沒事調整股權,也不會沒事找投資銀行做股東,那找來幹嘛?

很明顯就是想在A股掛牌上市

由於中國對上市公司嚴格的"競業禁止"規定,公司要上市,集團若有相關企業在其他地區從事類似業務,中國證監會都會擋掉不過件,這時候集團有兩個選擇,其一是關閉其他地區業務子公司,其二是將其他地區業務改由中國上市主體持有

前幾年日月光旗下的環旭電子在上海A股掛牌時就碰到類似問題,在海外很多國家有一堆銷售子公司,光是清理這些子公司以符合競業禁止條款就讓上市時程延宕了一兩年

從這個角度觀之,尼莫判斷F-聯德的公告一是走上面避免競業禁止條款的第二條路,F-聯德公司派有意讓公司從台灣下市,之後讓富蘭德林輔導在中國掛牌上市

這樣做主要原因還是考慮A股的本益比明顯高過台灣,上面提到F-聯德在台灣PE約12-15倍,同類型公司在A股可有PE20-30倍的評價,對老闆而言身價翻一倍,何樂而不為?

回到主題,F-聯德是掏空還是引進策略性股東呢?

若真如尼莫推論在台灣下市,由於多數台灣股東不會選擇跟著公司下市後回到A股上市再賣,這時候關鍵就在於F-聯德要下市前的公開收購價格開多少了

因低價轉讓崑山聯德股份實際上已影響到公司未來獲利能力(先前基準打9折),若公司以未來的獲利能力估價,到時候收購價會被壓低,就可以反推公司現在低價出售這件事情有掏空嫌移,或說大股東吃小股東豆腐

反之若是公司很阿莎力的以先前的獲利能力給更高股價收購,那就真的是引進策略性股東讓大小股東同樂了,要給公司大股東和管理階層拍拍手

另外也要給公司規劃能力按讚,原本思考有點納悶公司會不會處分掉台灣子公司讓投資架構更單純,未來在A股上市組力較小,但想想環旭電子已有在A股上市後持有台灣子公司的先例,固留著應該不成問題,且留著有個特別優點是有台灣子公司未來從台灣取得便宜資金的管道才可以暢通,邊分析邊覺得公司內必有高人

補充富蘭德林取得崑山聯德的價格是怎麼算出來的
如上所說,A股給F-聯德這種類型和體質的公司PE20-30倍的價格,以20倍估算,這是富蘭德林取得的崑山聯德股份在A股上市後的終值
從台灣下市再回歸A股掛牌的時程快則2-3年,慢則4-5年
如上計算,若以崑山聯德過去3年平均利潤計算,富蘭德林的取得成本PE=7.6X,這是現值
假設以最長5年計算,現值PE=7.6X變成終值PE=20X,變成原本的2.63倍,換算年複合報酬率約21%,符合私募基金投資時IRR要求低標起碼20%的行規,且以上計算還不包含未來幾年崑山聯德的業務和淨利潤會成長

簡單講,對富蘭德林而言,只要能五年內幫F-聯德搞定台灣下市後回歸A股掛牌,利潤會很豐厚,至少賺1-2倍,若崑山聯德這段時間利潤有顯著成長或到時候A股市場給予高於20X的PE,利潤會翻更多倍,以價值投資的講法,富蘭德林取得崑山聯德享有很高安全邊際,下檔有限,上檔有很多題材和想像空間

資訊判讀到此,接下來如何運用,比方最重要的如何掌握公開收購時程?如何判讀管理階層會如何設定公開收購價格?在推測的公開收購前多久以什麼價格先佈局勝算價高?這就各憑本事囉

藉此分析也建議投資朋友們,不要覺得看公司公告或新聞很簡單,白紙黑字看過讀過當然很簡單,但要真的看得懂就沒那麼簡單了

PS1. 感覺F-聯德沒有很低調在做轉上市這件事,否則兩篇公告不會只間隔6分鐘,若間隔一兩個月可能就不會引起尼莫關注

PS2. 若交易成真,富蘭德林這樣明著帶台灣公司下市到A股掛牌,台灣證券交易所應該會覺得很賭爛,富蘭德林證券在台灣的未來業務發展會有很多隱形阻礙

PS3. 20151120補充,後來想想,其實公司公告"引進策略性股東"就暗示了要從台灣下市後在A股轉上市,因為若以F-聯德做主體來思考,富蘭德林取得子公司崑山聯德的股份後,也並非F-聯德的"股東",頂多算是F-聯德的策略性夥伴,公告"引進策略性股東"明顯是以崑山聯德作為主體來思考了

PS4. 20151230補充,於中國某上市公司公告中找到以下更直接證明 – 富兰德林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 年2 月2 日,其现时持有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注册号为310000400231693(徐汇)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住所为上海市华山路2018 号汇银广场北座23 楼,法定代表人为刘芳荣,注册资本为430 万美元,实收资本为390 万美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经营范围为国际经济咨询、投资咨询及中介、贸易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代理记账业务及相关的培训、企业登记代理。HAMMURABIINTERNATIONAL LIMITED 现时持有其100%的股权。HAMMURABI INTERNATIONAL LIMITED 为由HAMMURABI INTERNATIONAL LIMITED(毛里求斯)在香港设立的有限公司,目前的注册股本为1 万港币。HAMMURABI INTERNATIONAL LIMITED(毛里求斯)成立于2002 年7 月30 日,为台湾籍自然人刘芳荣在毛里求斯共和国出资设立的私人有限公司, 注册证号为42498C2/GBL。

====================

免責聲明: 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瞭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評論近期洪瑞泰搞雷浩斯事件

最近洪瑞泰在搞雷浩斯,說雷浩斯剽竊他的東西,看了覺得可笑&無理至極

價值投資有很多流派,以基本面指標選股後佐以流程來做投資的這個流派,其實邏輯和框架都很類似,國外很多價值投資者幾十年前就在做了,洪先生是比較早將此法整理成淺顯的中文投資書且開設課程沒錯,但不代表洪先生具有此流派的智財權或可任意指責其他使用類似方法的人就是剽竊他

且洪先生似乎沒有仔細閱讀過雷浩斯的作品,其實比起指標和流程的量化技術,雷浩斯更強調的是質化分析,這部分和洪先生的書專注強調盈再比就有很大差異了

尼莫原先覺得洪先生的書和課程其實都不錯,對初入基本分析之門的投資人有幫助,故雖然自己沒上過課程,但先前在一些講座或公開演講都推薦過洪先生的書和課程

但有一點先前沒有公開說,就是尼莫覺得洪先生開課不宜用"巴菲特班"這幾個字來佔巴菲特的便宜,因為洪先生教的並不是巴菲特的投資方式,簡單講,巴菲特是不像洪瑞泰先生使用指標選股的,他專注在從閱讀年報挖掘對的生意,對的人,和對的價格

發這篇文章支持雷浩斯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洪先生覺得只要曾是他的學生(如雷浩斯)講到相關或類似的東西就是剽竊他

這點還蠻好笑的,洪先生的東西100%都是自己原創的嗎?以他的標準來檢驗他自己,會有很多歪國人跳出來說洪先生剽竊他們

何況雷浩斯已回應說他書的內容出處是來自於巴菲特哪一年的發言和其他哪位外國大師的著作,洪先生仍然覺得雷浩斯剽竊,只能說當局者迷

按照洪先生的邏輯,以後尼莫對每一家公司做財務分析時都要很小心了,因為尼莫的財報分析教授是朱立倫先生,朱主席不知哪天會不會告尼莫剽竊他的智財權?

其二是對洪先生不自己出面而是在其討論版不斷教唆/煽動他的學生到雷浩斯粉絲頁留言質問這招很反感

江湖事江湖了,有本事就自己跳出來質問或是採取法律行動,躲在後面當藏鏡人,算什麼好漢子?

看戲請google"洪瑞泰"

給新手爸爸的三個建議

身邊幾個好友近期升格做爹,彙總自己當爹一年多的3個主要心得跟朋友分享

1) 請優先照顧好產婦(尤其是心理情緒),然後才照顧寶寶

寶寶出生大家都會把重心放在嬰兒身上,其實這時候最需要被照顧關心的是媽媽,因為眾人把關愛給小孩的同時把照顧和餵母奶的壓力都加諸在媽媽身上,女生又有擔心身材無法恢復的壓力,還有長輩可能會插手教養等觀念不同的碰撞,沒處理好很容易產後憂鬱,而母親沒照顧好,家裡不會安定

照顧小孩其實就那麼回事,一開始會很擔心什麼沒弄好弄錯會把小孩養出毛病,兩三個月照顧技能成熟後就不會了,但若到那時才來顧及老婆的情緒可能會很慘

2) 準備一本筆記本記錄小孩每天吃飯(何時吃/吃啥/吃多少),睡覺(何時睡/多久入睡/睡多久),和拉屎拉尿(屎的顏色/形狀/數量)

這樣之後要管理和規劃小孩生活模式才有跡可循,比方奶粉/尿布/濕紙巾要屯多少庫存(這樣才免得三天兩頭要跑去買,減少採購次數節省時間),小朋友睡覺和吃飯時間怎麼規劃,或是小孩生病時可以透過記錄比較清楚了解問題可能出在哪邊

我們從小孩出生後一個半月開始記錄,到現在都還持續記錄,最近一兩個月會加註小孩學會什麼新技能

3) 會有買不完的東西,問過來人會比上網查來得快又有效

網路很多文章都是置入型行銷文,真真假假,爬文也花時間,不如問兩三個過來人,可性度高又快,但不管怎樣,每個小孩和家庭的狀況都不太一樣,就算問人也不見得一定適用,要有免不了花點冤枉錢的心理準備

要問兩三人主要是其實現在人都生得少,每個人帶小孩的經驗就那一兩個小孩,經驗值也就這樣子,問兩三人會比較全面些

建議一開始多問一些人,然後慢慢篩選出育兒觀和金錢觀和自己較相近的那兩三位,比方有些人家裡有或口袋深,什麼東西都要用最好最貴的,若一昧要比照人家只會把自己搞得很累

小孩吃穿用便宜或昂貴其實都會長大,養得好不好最終取決的是父母親陪伴時間的多寡和陪伴的品質,而不是享受多少物質

從資料取得難易度思考投資機會

最近在查一些鋼鐵/金屬產業的訊息,發現這幾年隨著景氣越來越差,資料也越來越難查,想想也很合理

對產業的資料庫網站而言,景氣差的時候一來配合廠商資料給的遮遮掩掩,二來產業有默契不揭露太難看的數字(比方產量過剩訊息),以免影響市場行情讓廠商更難過,故很多網站都取消了一些原本固定揭露的基本數據

對金融機構(尤其是投資機構而言),景氣差的產業研究了股票也沒人買,無法帶來交易收益,沒甜頭自然大幅減少這方面的投資研究人員支出

對學術業來講,研究資源提供方的產業界苦哈哈,自然不會有什麼新的學術研究或統計

哪天真的不管從產業界/金融界/學術界都找不到資料的話,也許就是投資這些慘業的大好時機了

要給子女作榜樣

2012年返台前去了趟麗江古城+玉龍雪山,當中玉龍雪山是參加Ctrip一日遊,Ctrip是中國最大線上旅遊網站,散客團辦得很好,說沒購物就沒購物,比一般行程貴一點但不會吃虧

因為是非假日去玉龍雪山,Ctrip當天安排的大巴只攬了6個客戶,扣掉我們4個台灣人餘下2位是上海人,就很開心的跟司機聊天
司機"胖金哥"(麗江少數民族納西族對成年男子的稱呼方式,與台灣稱歐吉桑同意)表示麗江古城在他小時候都住納西人,但後來觀光勝行後納西人都搬出古城去住現代房子,古城房子出租,到現在古城中有九成以上店鋪都是外地人在經營,像他們家祖傳一套房子,他分到店面租給人家作生意,弟弟分到宅院租給人家開民宿,他在城外的透天厝地坪有一百多坪,建坪有七八十坪,一個月租金收七八千人民幣,日子好過得好
問到開遊覽車生意如何?胖金哥說原本是自己開找導遊配合,但受不了導遊都要宰顧客帶去購物,Ctrip去當地招司機兼導遊就帶著車加入了,基本上車子開銷算Ctrip的,載客多少跟薪水關係不大,一週出車三四天,一趟就是從早上六點到下午六點,每個月兩千多塊人民幣,混混時間
有點納悶既然收租就很好過日子,為何胖金哥還要辛苦開車?
答案很有智慧:"要給子女作榜樣",胖金哥說他兩個小孩都1X歲,讓小孩看到父母在家不用工作就有錢花不好,所以刻意出來工作,給子女作榜樣
雖然那時候還沒小孩,但這句話一直記在心頭,去年當爹後也不時拿這句話提醒自己,畢竟講再多教育理念或是提供再好的教育資源,都比不上最根本的"身教"
畢業旅行走了九寨溝黃龍+成都+麗江+玉龍雪山+香格里拉+昆明,九寨溝黃龍的特色地形美不勝收之外,對麗江的印象最深刻,很舒服自在的一個地方,處處都有店家撥放"麗江小倩"的"一瞬間"這首輕快帶點民族風的歌曲(可上Youtube搜索),古城走走逛逛吃過橋米線喝雲南咖啡都讓人回味不已

推薦閱讀新版"投資與人生最重要的事"

IMG_6765

台灣翻譯書名是"有關投資與人生最重要的事",這本書是尼莫推薦投資必讀12本經典之一,已經缺書一年多了,在比較嚴肅的投資書中算暢銷的,出版社一直沒有重印,推測是為了等出新版,圖片是中國中信出版社出的新舊版本,黑皮舊版,紅皮新版(2015年9月出版)剛剛收到

比對內容,新版多了原作者和一些價值投資大師如賽斯卡拉曼,喬爾格林布拉特等人的註解,穿插在原文之間,整本書原本含金量就極高,這些註解頗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讓人有更深理解且更容易應用書中哲理
以字數論,舊版139千字,新版160千字,代表這些點評佔了原版15%的內容,雖然售價貴了19%(從一本RMB58調到RMB69),但絕對值得多付錢買新版,即使已經有了舊版,也還是推薦花錢再買一本新版喔
迫不及待的讀友們建議直接買簡體書新版閱讀,有耐心願意等等的台灣幾個月後應該會有繁體新版問世

自修價值投資必讀12本書

01. 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02.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03. 非常潛力股
04.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05. 會計學新論-林蕙真
06. 財務報表分析-馬丁佛萊德森版本
07. 窮查理日誌
08. 有關投資與人生最重要的事
09.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10. 每日遇見杜拉克
11. 論語(請把“君子”換成“經營者”來檢視公司)
12. 孫子兵法

瀚荃8103.tt初步分析(20150930)

結論:

- 近期倒帳事件對營運負面影響被低估
倒帳事件傳出後股價從9/22的29.8跌到9/25的25.25,跌幅約15%,以倒帳金額1.44億稅後影響數1.08億佔2010-2014平均淨利3.26億元的約1/3計算,這樣的下滑幅度只能說市場很給面子了,畢竟這間公司過去幾年獲利都算穩定,且財務狀況良好
市場低估倒帳對業務的衝擊,1H15瀚荃營收成長10%,但同期毛利率下滑甚多,推測問題就出在這次倒帳的LED業務,從新聞上看起來公司從五月開始淡出此業務,自那之後營收相較去年即大幅衰退,少了這一塊,未來一年營收成長都不樂觀

- 目前股價與內在價值相較沒有顯著低估
考慮利潤貢獻度,粗估若NB/PC產品線(佔營收4-5成)不賺錢,EPS會從前幾年的4-5元掉到2-3元,若以2.5計算,連接器產業PE10X差不多,目前市價25.X看起來很合理;請注意公司沒有依產品組合公布毛利,NB/PC衰退對利潤衝擊僅是根據產品比重和1H15 result大致粗估

- 短期沒有催化劑
NB/Tablet/PC用的連接器市場反轉:考慮紅色供應鏈衝擊,不容易
車用連接器:成長中但占比低,去年估3%~4%,今年能到5%~6%已很好
自有品牌消費電子產品行動電源/加密隨身碟/行動喇吧等:不看好,主因是公司沒有品牌和通路經驗,真要搞要先繳幾年學費
蘋果周邊商品如儲存碟或充電背蓋等不看好:不看好,對公司而言是無利基小眾市場

- 其他
查看公司今年新聞,三不五時都有新聞,且一面倒是對未來一兩季樂觀的新聞,但實際經營成果差異甚大,管理階層在想什麼?
研究報告寫公司五月份起逐步降低低毛利LED代工產品,9/22爆出呆帳後老闆表示是新代理LED晶圓片遭到通路商倒帳,不確定研究報告寫的低毛利LED代工產品是否就是新代理LED晶圓片,若是那就有很多想像空間了

====================

免責聲明: 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股票要研究到多深入?

study-drugs-ftr
圖片來源:communitytable.parade.com

觀念上用公司規模多大和保持良好績效多久來決定要研究多深入

大且長期績優公司沒必要深入研究,因為這種公司市場能見度高,對於這種公司你很難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情,比方中華電信

大但非長期績優公司要把研究重點放在確認公司可持續競爭優勢,過去短中期的績效不代表未來可延續,要不然台股就不會一大堆一代拳王了,比方宏達電

小且長期績優公司要把研究重點放在成長性,很多公司賺錢來自於專精,但也在專精在某種技術/產品/市場的同時窒礙了成長空間,比方鑫永銓

小且非長期績優公司研究重點要兼顧確認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同時也要判斷成長性,這種公司規模小容易被市場巨人踩死,資源少一不小心誤判商機容易重傷,這都增加研究難度和估價失準可能性,但一旦研究做對了就是十倍股,比方漢微科

四種類型的1)研究方法,2)案例深入分析,和3)操作技巧日後再談

生意看人做之賣盜版片小弟與按摩小妹

對在中國的台灣人而言,周末看光碟和按摩是最重要的消遣,尼莫在上海時也不例外,從當中也各觀察到成功案例

先講賣盜版光碟
住處靠鬧區,社區外街上有好幾個小攤販在賣,但多數都是跑單幫性質,一台電動車上裝個木箱子裡面裝幾百片就賣了起來,多數經營不了太久,但當中有個阿弟仔很特別,幾年間從電動車+木箱模式成長到租個小騎樓定點販賣,每年還可以出國去香港或日本玩耍
阿弟仔成功祕訣為何?存貨管理!
跟別的小販買,一般挑完片就付錢走人,但這個阿弟仔會請客人稍等一下,把客人買走的片子序號記錄在手機裡,等待過程順道跟客人閒聊幾句了解客人屬性,之後走路經過時若有適合新片還會主動告知,比方阿弟仔知道尼莫是台灣人,某次就推薦李X瑞的新片,真靠夭
買了一段時間後跟阿弟仔熟悉才知道,他每天收店後都用excel匯總業績,分析什麼片子賣得比較好,什麼熱門片快沒存貨要補貨…,這樣積極管理經營績效當然比其他沒管理的小販好,且盜版光碟品質參差不齊,時常需要換片,在同一地點賣得久養出老客戶也很重要,這也是護城河之一
然後講按摩小妹
會固定去按摩的人一般都有固定技師,先前在上海也有習慣的店家和技師,因為吃力重,熟悉的技師多半是男性,但常去的那間小店只有一個男技師,故有時會是男技師的女友幫忙按腳,沒多久男技師和女友結婚回安徽鄉下生小孩,熟悉的技師離開很自然地就換了店家
三四年後,某次去五星級飯店接來出差的朋友,在飯店門口等朋友時一個女生用英文來詢問要不要找人按摩,RMB150/HR(一般店家約RMB60~80/HR),端詳一下這女生才猛然想起就是當年男技師的小女友
聊了下才知道小女生回鄉生小孩後邊帶小孩就邊自修英文,兩三年後小孩大了點就回上海賺錢,但待按摩店太辛苦,就發揮所學用英文在路邊招攬外國人生意,且這樣做沒多久就發現生意太好自己做不來,乾脆從安徽鄉下招募兩三個阿妹仔培訓按摩技術後自己只負責接案,然後和阿妹仔對半抽,等於當起老闆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英文能力真的很重要,即使只是自修一兩年約當台灣國中生的水準,但敢講會用且其他競爭對手不使用,就很有優勢

中秋送禮經驗談

想想覺得中秋節送月餅這件事情還蠻累人,送禮方要訂了去拿然後送出去,收禮方不見得愛吃,或很可能吃不完流轉出去白費送禮方心意

送禮方也自有一套說詞,比方金融業現因過度競爭,很多大公司平時要去拜訪,財務部都會找理由推三阻四,那我送禮去你總不能拒絕,說白了就是以送禮為名換取會面招攬業務機會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收禮方也逐漸進化中,這年頭明文不收禮的公司越來越多,其實這還蠻好的,少了收了之後怎麼分配or別部門眼紅問題
反而覺得中國流行送消費卡(類似台灣百貨公司禮券)也不錯,實實在在真金白銀,也不用月餅提來提去怕過期或不好吃,但多數公司會說1)這不符合傳統,以及2)幾百元可買到包裝一大盒月餅,五百元禮卷就一張薄紙不好看
另外中國有個陋俗,逢年過節要送政府機關往來經辦消費卡,而且不是只送往來經辦,一般起碼經辦直屬上下那條線都要送,更大方的是整個辦公室都送,在上海時曾聽某銀行同業說他們今年送了銀X會幾百張卡被退回,那時很驚訝以為中國終於清廉,結果同業說不是,退回原因是他們每張卡裡只存了RMB500-,銀X會經辦表示RMB500-是前一年行情,當年已經調到RMB1,000-,還責備了該銀行一頓不懂行情亂送造成他們困擾,哈哈
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灰色收入",幫經辦算了算,過個中秋消費卡起碼領個人民幣一兩萬,Orz…

買房經

前陣子日勝生合宜宅地震後有裂痕的風波搞得沸沸揚揚,分享個人唯一買房經驗
1. 選地段,離父母近一點
考量中國不很適合生和養小孩,2011年婚後開始有返台想法,第一個問題來了,買在哪?
答案很簡單:看雙方父母哪一邊未來較能幫忙照應小孩,就買在父母附近即可; 年輕小夫妻要拚事業又要帶小孩,若完全沒有父母幫忙,不是累死自己,就是保母托育費花不完
2. 選建案,建議選有品牌的建商
選定區域後建議在該區域徒步慢慢晃,看到不錯的大樓就記下名字回家google,路過仲介就進去坐坐打聽行情,在地人多打聽就可以知道那些建商口碑比較好,因為自己買新屋,主要考慮建商實力和過往建案評價,若買二手屋,除了考建商,選個好仲介也很重要
3. 簽約,要表現得難搞一點
多數人都認為建商提供的合約只能乖乖簽字不能修改,但其實政府有提供合約範本可參考,而建商版本與政府範本相比在一些小地方會對建商較有利,雖然這些小地方通常無傷大雅,但當時還是挑了近二十個地方要求修改,來回和銷售業代以及公司法務部門折騰一兩個月之後實際修改了四五個地方,這樣做最大好處是讓建商知道你很難搞,之後交屋會優先安排且施工較有品質
4. 驗屋,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簽約時給建商很好的印象後順利被安排在第一梯次驗屋,原本猶豫要不要花一兩萬找專業驗屋,想到後面裝修費用還是作罷,就上網印了驗屋清單,然後找朋友父親泥水師傅幫忙量水平
朋友父親一進門走一圈就說施工品質不錯(聽了真開心),然後拿出道具東量西量東敲西敲約半小時後離開,評語是大結構沒什麼問題,抓出次浴淋浴空間排水可改善這個小地方
然後剩下我們夫婦倆和朋友拿出清單一樣一樣檢查,為避免遺漏,每樣東西都至少有兩個人檢查,網頁文章都寫驗屋大概一兩小時,結果我們從早上九點驗到下午三點,為何驗那麼久?
比方磁磚,60×60公分大的地板磁磚,清單建議每塊磁磚敲4次看看有沒有空心聲,第一次敲完大概十片有空心聲(全部應該200片左右),朋友提醒說這種數量建商會推託不處理說重貼1片周圍4片都要重貼且貼完不保證更好,想說不要跟建商囉嗦,那就重敲第二次,每塊磁磚都敲四五十次,找出三四十片有空心聲(多數明顯空心範圍很小),工地主任簽確認單時臉綠綠的說他們會整個地板打掉重做,有要求真的不一樣,複驗時一樣每塊磁磚敲四五十下,只有兩塊有空心聲,工地主任面有難色的說他們盡力了,我相信
5. 交屋,原來代書費可以砍價
房子交屋時建設公司會預收一筆費用包括房屋過戶和簽水電瓦斯等,那時沒注意到代書費這一項
後來加買一個車位時發現代書費含過戶稅金要一萬多覺得很貴,跟建商說要自己找代書來辦建商說不行(什麼公司印章不能讓沒配合的代書帶走之類的鬼理由),就跟建商溝通合約也沒約定由誰找代書,你有配合的讓你找沒問題,但你不能又指定代書又收很貴的代書費,天知道你建商有沒有從中拿回扣,交涉一兩星期後以建商同意少收幾千元代書費結案
交屋後房子就到手了,交屋那一刻不只我們很喜悅,充分感受到在場的業代和工地主任也和我們一樣喜悅~

股市大跌時價值投資人做這5件事

1

  1. 審視持有企業基本面前景

一般企業經營其實跟股市漲跌相關度不高,回頭審視所持有公司的基本面,前景若仍正面且不是買在泡沫價,好公司早晚會漲回來,前景堪憂股票建議汰弱留強(請跳第4/5點 )

  1. 重拾經典

某種層面而言投資是一種信仰,每個投資人都要有所依歸,找本經典重溫讓自己面對市場無常時找回力量,推薦"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1. 打開窗戶看看遠方

投資不是一兩年拚輸贏,比的是終點線而非中途點,短期市場震盪賠點錢不要緊,看看遠方沉澱一下調整步伐,學費不要白繳

  1. 找其他投資人聊聊

交換情報看看有沒有在自己關注範圍外被錯殺的好公司,研究後再與手中持股比較吸引力與催化劑

  1. 從關注清單挖掘機會

價值投資者都有一份平常覺得太貴買不下手的好公司名單,這時候就是拿出名單好好審視有沒有公司在跳樓大拍賣的好時機,特別注意並非股價下滑就代表公司有顯著低估,還是要以未來2-3年經營前景為主要判斷依據,比方上週分析的正新就是很好例子

閱讀心得: 大家一起抓怪物(童書繪本)

每天讀一本繪本給女兒聽,最近讀到一本特別有趣,書名"大家一起抓怪物"

 

內容寫說鴨子睡醒後發現床下有呼呼聲,驚嚇打開窗跟小豬說床底有呼呼呱呱聲(多了鴨子叫聲)

 

小豬聽完說要找力氣大的大熊幫忙,找到大熊說鴨子床底下有怪物會發出"呼呼呱呱喔喔"(多了豬叫聲)

大熊聽完後說要找聲音大的灰狼一起,和小豬一起找灰狼,和灰狼模仿時變成"呼呼呱呱喔喔吼吼"(多了大熊聲),灰狼一聽覺得不妙說這要找最聰明的貓頭鷹

小豬大熊灰狼一起去找貓頭鷹時,灰狼模仿聲音變成"呼呼呱呱喔喔吼吼嗷嗷"(多了灰狼聲)

然後貓頭鷹從這長串怪聲判斷一定是個可怕的大怪物,叫大家拿給西武器等去鴨子家拯救鴨子,貓頭鷹碰到鴨子時模仿的叫聲變成"呼呼呱呱喔喔吼吼敖敖咕咕"(多了貓頭鷹聲)

最後大家小心翼翼地進入鴨子房間,圍在床邊把床單打開時才發現是隻小老鼠在睡覺打呼…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尼莫跟女兒解讀這個作者很有智慧,看透了組織運作真諦, 1)小事情幾個人傳來傳去過程中加油添醋變大事情,其實大家都在瞎忙,以及 2)在組織生存太極拳推手很重要,比方鴨子委託給小豬後推給大熊然後推給灰狼又再推給貓頭鷹

 

老婆在廚房洗碗聽到受不了跑出來說: 你不要教小孩奇怪觀念,應該要跟他說你看這些動物如何齊心協力組成一個團隊後一起合作去挑戰怪物,以後要有團隊概念…

 

聽老婆講完覺得自己心好黑

正新(2105.tt)研究

簡單研究最近股價跟著大盤和獲利衰退下滑的正新,抓出主要影響未來表現key factor分析如下:

1. 中國市場短中期

中國佔正新營收約6成,上半年中國車市走軟,正新跟著感冒,銷量衰退2%

判斷銷量衰退是短期現象,中國汽車的確成長走緩,但未來5年成長率達到5%~7%應該不成問題(先前研究福耀玻璃得知),且正新在中國OE和AM粗估37比,汽車保有數量&平均車齡對正新影響比新車銷售數量重要,10/11年新車成長爆發期的車輛逐漸進入換胎期正新應可獲益

2. 美國對中國出口輪胎雙反

這次雙反從去年下半年講到這個月才確定成案,但因為美國商務部有權在調查階段就預先提高稅率,故實際在上半年就已有影響; 法規面的東西,越鑽新聞越頭痛,實際上要理解對產業衝擊最好的方式還是問產業人

中國輪胎內外銷是64,美國約佔外銷1/3,故佔原本總銷量的10%~15%,這麼大份額市場突因高雙反稅賣不了,有能力的中國廠商選擇到東南亞設廠繼續銷美,沒能力的中國廠商轉內銷或關廠

正新中國幾個廠銷美國部分前幾年都陸續轉單到台灣和泰國,故這次雙反對正新沒有直接影響,但中國廠商轉內銷會對正新有影響,OE部分短期衝擊有限,AM會有一定程度衝擊,但因品牌和價格等因素不容易評估衝擊程度,總之負面看待

3. 新廠效益

印尼廠今年初才開始蓋,明年才有效益

印度廠才剛取得土地,明年下半年或後年才有效益

中國幾個廠有小規模的增添或調整生產線,以前一個廠做很多產品,逐漸調整成每個產專精不同產品,尚不很清楚這樣調整的意圖

4. 原物料走勢對毛利率正面

近4年毛利持續上揚,從長期的歷史來看,這幾年毛利率高得不合理

後勢呢?

天然橡膠產量因橡樹種植有很清楚的循環,2008年金融風暴前因橡膠價格狂漲種植的橡膠前兩年開始產出,目前到2018年產量都不會低,市場需求又上不來的話,供過於求價格不會好

人造膠因化工產業前幾年過度擴充也處在供過於求的調整期,且人造膠最上游的原油價格也在低檔

天然橡膠和人造膠合計佔成本超過5成,若連同其他原料也是石化相關比方碳黑都算入合計達到7-8成,簡單說,若中國沒有因雙反造成內需供給增加而殺價競爭,未來兩三年正新毛利率應能維持高檔

5. 營業費用率逐年高漲

近4年持續上揚, very negative

攤開10年報表,可以發現正新在營收快速成長的2005-2011年間,每年的營業費用率逐漸減少,從2005年12.9%降到2011年7.9%,用杜拉克觀點這是好公司,以變化比重計算,12.9%到7.9%減少近40%,幅度相當驚人

問題出在這幾年,2012年起成長鈍化,年成長從兩位數掉到個位數,甚至去年和今年都是負數,營業衰退,營業費用率卻逐年上升,2013年攀升到11.4%,1H15續升到13.4%,公司說法是持續投入研發和行銷,意在景氣低迷時厚植實力

因近10年營業費用率以直線方式先下後上太戲劇性,往回檢視1999-2004間的營業費用率發現都在13%左右,引發思考是否前幾年為了擠利潤過度減少研發和行銷費用反而埋下了公司這兩年成長趨緩競爭力下滑隱憂?

往後看完往前看,未來營業費用率不容樂觀,其一是主營業基地中國地區人力成本逐年攀升且行業成長放緩後賺easy-money年代過去了,其二是新廠完工後開拓雙印(印尼+印度)市場的行銷費用不會少

6. 董監酬勞

正新董監酬勞超高長期為人詬病,個人對此勉強接受,理由是相信大股東羅家誠信,羅家似乎覺得平時沒從公司撈什麼油水,那就一次從董監酬勞拿回來

正新在中部幾十年,尼莫認識幾位和羅家打過交道企業家對羅家評價都很高,比方有一企業家早年曾和羅結做過幾筆房地產投資,有利可圖的買賣羅結都會儘量用公司操作,而風險較高的買賣羅結多用個人名義投資,另一企業家則說很多大公司採購拿回扣很常見,但正新不這樣搞,雖說都是第一代創辦人的軼事,相信家風仍存

另外尼莫曾參訪正新在中國的工廠,對其洗手間印象很好,有點陳舊但維護良好,解讀是公司講究效益不亂花錢,不像很多高科技廠廁所高級的哩

結論:

– 營收: 出貨量明年重拾成長動能,成長多少要視雙印新廠貢獻而定,但因營業規模基數已高,新廠貢獻的邊際成長率會降低,頂多帶來個位數增長,要大幅增長應該是3-5年公司對雙印市場把握度較高大規模擴廠時; 不包含砍價競爭,因原物料價格造成的ASP下滑應該會在近期走穩,膠農和膠廠都已近損平邊緣,價格再大幅走低機率低; 有沒有ASP上升的可能性?推測短中期(2年內)不容易,因為原物料價格跌一大段輪胎廠售價其實沒有降太多,當原物料價格回升時下油廠商不會傻傻買單馬上接受調價,屆時毛利率會顯著壓縮

– 毛利: 1H15的30%應該就是最高峰了,未來頂多持平或更差,推測長期會往20%~25%回歸; 市場需求疲弱不允許調價,原物料成本也不會更低,且近兩年其實中國人工成本上升有吃掉原物料降價貢獻

– 營業費用: 2011(含)前幾年10%以下的美好年代似乎過了,從公司法說會發言推論今年13%~14%是確定了,明年開始有雙印行銷費用加上中國成本攀升等因素,即使嚴控要再壓到個位數字不容易,推估會在11%~12%之間

– 估價: 營收成長主要靠量增,但短中期沒有雙位數成長momentum,毛利和營業費用兩項都負面看待,過去3年平均12.8%利潤率會被壓縮下滑到個位數,EPS會掉到3~4元,以3.5計算,考慮傳產龍頭地位,給予PE=15X得出估值是52.5,2015/8/20收盤53.5,目前股價合理,沒有顯著高低估

– 風險提示: 中國車市/雙反後續/原料漲價/雙印發展

– 免責聲明: 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關於6405悅城和4933友輝的思考

每季會從近半年大跌的公司中挖掘投資機會,最近名單出現悅城(玻璃減薄廠)和友輝(增光膜廠)這兩家面板上游零組件公司

都是台資該領域領導廠,前幾年的利潤都還不錯,EPS5元以上,但近一年嚴重下滑,甚至2015可能只有小賺或賠錢,理由都是:紅色供應鏈

原本有些納悶,怎麼才開打一兩年就讓賺錢公司變不賺甚至賠錢,領導廠的護城河不應該那麼脆弱,但深思business model後就理解了,問題出在

1)兩家公司business model在一定程度都仰賴規模成本效應,這曾經是台廠強項但現在已玩不贏有政府補貼支撐為了搶市佔可以幾年不賺錢的陸資廠,以及

2)兩家公司目前的核心能力無法擴散到其他產業或產品,不管是悅城的玻璃減薄技術或是友輝的增光膜都無法應用在其他產業或產品,不是公司不走藍海策略,是根本沒有這個選項!這種狀況下碰到競爭就只有殺價一途了

年報或新聞上看不出來這兩間公司在目前本業之外有佈局什麼新產品或新技術,轉型不易,追兵又殺到眼前,可能要辛苦個幾年了,不知公司做好準備打硬仗了沒?

紅色供應鏈不見得那麼恐怖,但若公司經營管理階層還活在昨日榮光沒有未雨綢繆,就會很恐怖了

==========

免責聲明: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泰碩(3338.tw)初步研究

結論: 內在價值還會繼續下滑一段時間,撿便宜要等手機/平板超薄散熱管確定會實現可量產時

近半年股價腰斬,從接近4X跌到19,過去3年EPS在2元以上,雖然掛牌不到2年(興櫃掛很多年),但對產品組成散熱+連接器有興趣,就花時間看看

依產品劃分營收: 散熱(模組與散熱管)約6成,連接器約4成

散熱部分

–        散熱模組佔營收4成,主要供消費用桌機,已過了前幾年最慘時光(但也好不到哪裡去),有朝工業用桌機和雲端server努力,成效有出來,這部分是公司目前獲利最穩定的部門(但也不是真的很賺,稱不上是金雞母)

–        散熱管佔營收2成,主要供桌機/notebook/遊戲機使用,這部份今年不好

連接器部分

–        記憶卡讀卡機模組佔營收3成,主要供給notebook使用,這部分特別不好,除了NB下滑影響之外,NB講求輕薄趨勢造成設計上的變更對公司很不利,這部分目前是公司包袱

內在價值加減分

–        加分: 工業用和server散熱模組 – 如上述,已有成效

–        扣分: 散熱管在手機和平板的應用 – 從2013年股票掛牌講到現在都還沒實現,找的幾篇研究報告也都不看好

–        扣分: 連接器部分改作行動刷卡機 – 成效欠佳,去年有出一些貨到歐洲和中國但今年就沒了,刷卡機與行動支付的產業趨勢不合,很快會被市場淘汰,簡單講,公司在行動刷卡機這個業務押錯寶,一開始就不應該投入

–        扣分: notebook鎂鋰合金沖壓件 – 與日本人合資的小廠,資本額日幣3億,公司佔股49%,技術和經營都在日本人手上,去年底投產,找單/磨合都要時間,預估2-3年內貢獻虧損而非利潤

其他: 明明手上現金不少,也沒什麼資金需求,前幾個月發CB台幣三億,轉換價格也訂得不低,不知公司在打什麼主意

==========

免責聲明: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勤誠(8210)初步分析

FB社群績優股夢想家有人在討論(還分享了股東會問答!新時代散戶超用功),看了下發現股價在過去一年腰斬,但長期獲利能力穩定,似乎有機會,研究摘要如下:

觀察心得~
– 過去十年都賺錢的公司,本業合理EPS約3元
– 長期合理毛利率25%,和公司本業金屬加工&工業用產品(規格需求和單價較消費性產品高)吻合
– 2014年毛利30%好過頭,可從2014年報致股東信看出,公司原先預計2014營收50.98億達成44.73億,預計毛利13.61億達成13.63億
– 長期ROE15%~20%
– 公司近5年業績其實沒什麼成長,年營收大概都在40億左右,穩定但欠成長性是最大問題,有點小疑惑是印象中公司本業伺服器機殼市場這幾年逐年往上,但公司營收並沒有跟著往上,獲利能力是維持不錯,但營收沒上來是否市場佔有率在縮水?或是業務方向有調整?這部分要進一步深入了解才知道
– 老闆和財務長都是女性,這種公司一般管理比較細膩,尤其成本控制會像家庭主婦去超市買東西那樣精打細算
– 借款成本很低,商業銀行眼中優質客戶,代表經營基礎穩固

簡易估值~
– 合理EPS3元,ROE15%~20%可給12X~15X的PE,但營收momentum欠缺,下修PE到10X~12X,得出合理估值30~36元,目前股價(35.5,2015/7/14)沒有明顯高低估
– 深入了解重點放在毛利率趨勢和營收momentum,若毛利率可維持高檔或有明確營收momentum,EPS可調升到3.5元(不宜更高),PE可給到15X(視新momentum重大與否)

==========

免責聲明: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00

2015上海行記

這趟(5/29~6/2)去上海是第一次帶8個月大的貴貴出國,從行前講起~

從上海返台後忙著適應在台灣的新生活,之後新房子裝潢和入厝,再之後順利懷孕,然後調任高雄,不知不覺兩年過去了才猛然發現好久沒回上海看看,故從年初開始就規劃上海行

第一個問題來了,要不要帶貴貴一起去?問了一些朋友,多數意見是不要帶,原因是會很麻煩且小朋友也沒記憶。想來想去後覺得貴貴不跟去很可憐,家中也沒人可以幫忙帶那麼多天,且上海是很熟悉的地方,碰到狀況有能力解決,評估後決定就帶了。關於記憶,我們想法是也許嬰兒沒記憶,但起碼大人有

為了降低嬰兒在外失控的風險,去上海前還先安排在外面過夜一天,看看貴貴適應狀況,測試結果完全正常就放心的訂票,因台中飛上海只有復興航空,訂票時又適逢事故期間,還猶豫了一下要不要改桃園飛,但台中飛實在方便很多,最後還是維持

以下用流水帳方式記錄

D1

路途都很順利,此航班一如既往地誤點半小時,小插曲是辦票時地勤說嬰兒車超過尺寸要在登機前拖運,老婆擔心下飛機到領行李前沒嬰兒車怎麼辦?還好登機前驗票人員告知有"機邊取"服務,下飛機在通道口等幾分鐘就拿到車子,方便許多

浦東機場落地簽比以前更方便,不用像以前那樣填單和貼大頭照,用機器掃描台胞證後選擇要去的地點和留下聯絡電話然後印出單子去繳費即可,費用人民幣五十元也比辦簽證便宜,因都電子化故繳費後沒幾分鐘就搞定

進市區後很明顯感受到上海的嘈雜,亂哄哄的氛圍配上遠方不時傳來的喇吧聲,久違了上海!

辦好入住後第一個任務是買礦泉水泡奶,住的酒店式公寓旁就有超市,明顯感受到物價上漲,2012年時一瓶1.5元的礦泉水漲到2元,4.2元的康師傅泡麵漲到5.3元

D2

Taxi出門發現上海現在流行用App叫車,開車的師傅會架一台手機在前方開著App,然後就不斷傳出哪邊有人要乘車的資訊,跟台灣早期坐計程車時司機用無線電很類似,據朋友說叫車App流行後在上海街頭不用App不容易叫到車,另外這幾年上海計程車資費倒是沒漲,不過相應的服務就差了一點,比方以前計程車會套上白色布質椅套,現在都沒了

吃飯時朋友提到目前在上海生活的大小事幾乎都有App可以處理,除了App叫車之外,還可以訂餐廳,叫外賣,請阿姨打掃,專人到府收送洗衣物,請人到府按摩…相當多元,感覺比台灣還要進步多了,不過這種App多數是創投支持燒錢運作的,除了叫車App外,感覺其他服務的商業模式都難以持續,應該過段時間就會消失或是併入大的平台商如騰訊或阿里巴巴

插隊文化還是一樣,上午在中國移動辦事情以及下午買星巴克都碰到有人插隊。下午那位還好,只用了我讓你的表情說"好吧,您先吧",上午那位帶了個外國人一起,被制止插隊後說"我邊上這位是外國人,很急的"

D3

帶baby悠閒地去外灘用中飯,看美麗建築之外順道看了黃浦江和陸家嘴,以及和外灘三大神獸(金牛+猛獅+爾古達)照相

空氣品質很差,雖是晴天出大太陽,但整個天都霧濛濛的,沒想到晚上跟朋友吃飯聊起,朋友說跟前兩年相比,今年此時已經有改善了

也觀察到物價依然持續高攀,常吃的Sun with Aqua的鐵鍋飯套餐從2012年的一客110~140漲到目前140~180,2007年剛去上海時是80~100。這種價位台灣人應該多數都覺得偏高,但有趣的是在上海工作時,時常都有同事中午會沒事跑去吃(在不是特別慶生或慶祝的情況下)

外灘一樣充滿了觀光客,最佩服老外,我們帶一個baby出國都快搞不定了,老外動不動就2~3個

晚上和一群台灣朋友吃飯,數了一下居然全部都是在外商工作,沒有一個在台企。想想也正常,這群朋友是台大校友會中熟識的,在上海選擇機會多,外商一般福利待遇比台企好,自然不會選台企

D4

老婆去華一辦提款卡,承辦人員要求幫忙開新戶,沒想到就這樣在華一同一家分行開了3個帳戶和3張提款卡。中國金融業真神奇,台灣的銀行也可以同一家銀行不同分行開多戶,但同一分行好像還沒聽過

下午跟在一家當地民企負責調度資金的本地朋友喝咖啡,朋友談起如何用有點灰色的貿易融資交易從銀行套錢出來做無風險套利,光這樣一年有30%左右利潤,雖然早有耳聞一些銀行同業刻意在做這些交易多賺錢,聽了還是很佩服本地人操作的靈活性

D5

台灣落地時有個小插曲,下飛機時跟地勤說要機邊取嬰兒車(辦票和登機前都有跟上海地勤說),地勤說沒收到通知叫我們去轉盤取,argue說有申請但地勤還是堅持沒收到通知無法取,只好堅定地看著地勤說"我有申請,你應該要去問清楚而不是就跟我說沒辦法,我就在這裡等到嬰兒車送來才走",結果地勤講了一下對講機,沒兩分鐘嬰兒車就送來了,這種服務讓人搖頭

最後要感謝女兒和老婆。女兒很棒,兩次坐飛機從頭到尾都沒有哭鬧,在上海時除了吃得少一點之外都很認真交朋友,另外女兒在上海都很開心,果然帶出來是對的,有沒有記憶不重要,道不同環境有刺激最重要;老婆辛苦準備三個人的行李,尤其小朋友的部分一樣都沒少帶,在外面帶小孩也不比家裡便利老婆也都一一克服,超強大。另外有鑑於baby睡眠時間長外出旅遊真的不方便,下半年旅遊計畫調整了一下,打算去Club Med好好放鬆一下囉~

總結幾天在上海觀察:

第一是餐廳生意沒有以前好了,去的幾天都是假日,每頓飯吃下來人均大概RMB100~200,都是知名度高的餐廳,居然都沒滿座,印象中這些餐廳以前假日必然滿座,根據朋友說法是打奢後公款消費減少有影響,且上海這幾年又開了不少新商場分散掉人潮

第二是非通勤騎腳踏車的人變多了,比方很多老外騎色彩鮮艷的單速車,也很多人穿上車衣騎公路車在路上穿梭

第三是市區中低價消費的店少了很多,以熟悉的人民廣場和南京路周遭,中低價的餐廳(吃頓飯台幣一百以內)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中價位(吃頓飯台幣一兩百)的店,應該是店租和工資上漲的影響

第四是碰到六一兒童節,連續3天去星巴克都碰到一家三代出遊的組合,觀察後發現都是老的在排隊付錢,年輕的在位置上休息,小的在滑手機平板,感覺怪怪的

第五是問了幾個當地朋友,雖然開放可以生第二胎,且問的都是中高收入族群,但沒人有意願,原因不外乎生活成本太高或是家中現在的獨生子女不同意有弟弟或妹妹

第六是復興航空生意掉很多,台中上海航班原本都很滿,這趟去程六七成滿,回程四五成滿,若非五一節剛過又暑假前的淡季影響,那復興真的很慘

尼莫回應要不要生小孩和生幾個

結論:建議能生就生2個,不要擔心錢

沒養過小孩的人很難明白,小孩會教會我們很多事情,不單只是"養兒方知父母恩",從小孩成長學習過程,用心的父母可以更多的看見自己,當中很多細膩的情感收穫是單純玩別人家小孩體會不到的

那為何要生2個?

第一個理由和市場觀點一致:一個小孩很孤單

更深入分析,要互動至少要2個人,家庭成員3人時,C3取2只有3種選項,只有1/3的選擇與自己無關,若是4個成員的家庭,C4取2有6種選項,當中2/3的選項與自己無關,這代表什麼?(1)考慮父母學習曲線以及小孩互相消磨時間,養2個未必比養1個花時間,(2)養2個時小孩面臨的人際關係多樣性遠超過養1個

第二個理由是在中國體會到的,在中國待5年多認識很多獨生子女,真切的感受到平均而言獨生子女在很多價值觀和非獨生子女有差異

那為何不要擔心錢?

根據長期觀察,多數拿經濟壓力做主張的恐生族,都是用現況的收支剩餘和養小孩的預期成本相比,然後覺得自己養不起,那就乾脆不生了

比方夫妻合計月收入7萬,固定支出6萬,剩餘1萬,聽說養小孩每月要2萬,這樣錢不夠,那就不要生好了…

現實狀況是不管是大人或小孩,支出都有很大調整空間

大人部分,比方為了陪伴小孩,社交生活會大量減少,相應治裝和聚餐支出也相應減少,這部分一個月可以差幾千塊一年也好幾萬,或是生小孩前每年快樂出國1-2次,生小孩後改成國內旅遊,這部分一年可以省好幾萬

小孩部分,出生後要花一兩萬打自費疫苗或是打政府規定免費的就好?買新衣或撿別人舊衣?喝高價或平價奶粉?念公幼或私幼?去補英文學才藝或父母陪伴自己教?花錢請保母或讓祖(外祖)父母幫忙帶?…

其實絕大多數花錢項目都有低成本替代方案甚至免費方案,端看怎麼安排和取捨,人在現實壓力之下自然會調整,比方有個朋友從青少年時期就有很大菸癮,當爸沒多久就戒菸了,因為要買奶粉尿布

另一個不要擔心錢的理由是"小孩會帶錢來"這個古老智慧,沒小孩前對這句話不理解,有小孩後就明白了,隨著小孩誕生後花錢如流水的財務壓力和想要讓小孩過上優質生活的親情,會讓家中負責賺錢的人變得積極主動奮發向上,若能長期堅持,累積的努力開花成果後收入增加,錢就被帶來了,是不是呢?

讀者看到這邊會覺得生小孩好慘喔,不單要縮衣節食降低生活品質,照顧小孩夠累了,還要在工作上加倍努力賺錢,這樣划算嗎?

有這種想法的讀者請回頭看第一段: 小孩是來教我們事情,讓我們看見自己,讓人生complete的

而照顧的疲累,為了賺更多錢的加倍付出,為了抗衡金錢壓力的生活調整,就當作是學費吧!

中國平安(601318.SH)操作分享

最近A股夯,不少朋友來關心去年尼莫推薦的中國平安,分享去年的研究報告如附件(請按連結下載)

中國平安去年三月買入,平均成本36.9,迄今(2015/4/17收89.92)報酬率146.4%(含股息1元)

關於報告內容和其他想法如下~

1. 分析報告主要交待三件事情,為何關注到這家公司,為何是好公司,為何是合理價

2. 認真學過投資就會知道,分析估價不難,難的是如何在對的時間關注到對的公司,所以尼莫在參加投資聚會時,對於如何關注到標的會問得很細,當然自己報告也會交待得很清楚

3. 是否為好公司也不難判斷,歷史財務績效足以佐證大半,其他部分問行內人士即可知(要確認你問到的是行業內的聰明人),尼莫在中國金融業待過五年多,清楚的知道中國平安是中國本土最好最有競爭力的金融公司,投影片中的資料只是找來跟聚會的夥伴說明用的,其實不用那些資料可尼莫以直接判斷是好公司無誤

4. 合理價估算的部分就是尼莫有個簡單指標就是用PE=10X買入產業前景中性或向上的龍頭股,去年三月買入時股價的確在PE=10X,不過買入沒多久就漲了20%故報告時已經漲到PE=12X

5. 報告第30頁的圖片放錯了也懶得更新了,應該要放太保的線圖結果錯放到平安,簡單講29-31分別比較人保/太保/平安的PE為17/16/12X,平安明明最強PE卻最低,原因是平安保險持有59%平安銀行(貢獻淨利20%~25%),市場在那時很不看好中國銀行股,故給平安保險較低估值;但這明顯過度反應,因為若忽略平安銀行不計,單純以平安保險的利潤來算,PE會是15X,還是比人保/太保的16~17X來得低,且這種算法等於買平安保險股票免費送你59%的平安銀行!這種deal太肥美了,怎麼可以不買?

6. 實際建倉較報告中的又多了10%,除息(1元)前成本36.9,佔人民幣部位的30%,總部位的15%,原本想買總部位20%,但交易員越買越高後來買不下手不買了

7. 目前股價89.92,遠高過當初預期的兩年目標價55,主要是A股狂升推高,因為沒有更好標的,去年take到55時重新評估就先留著,讓子彈飛一會兒

8. 必須聲明中國平安是去年操作績效最好的一支,尼莫總體有賺,但不是每一支都賺,賠錢套牢的也有,持有一年翻倍賺,自評運氣成分不小

http://pan.baidu.com/s/1mg9UaGo

投資成長但不虛胖的公司

步入快速成長期的公司,在豐收利潤的同時很容易虛胖,這是人性使

畢竟在豐收前苦了一大段日子,老闆和高層都會想:"好不容易有利潤了,那就不要過那麼苦吧!",之後預算編列就開始寬鬆,由儉入奢易,然後就一年就一年寬鬆…

且公司成長時若不夠審慎,很快就會有膨脹的官僚體系和冗長的決策程序這兩個副作用,這兩個副作用會浪費很多公司資源,甚至會排擠原本可用作發展長期競爭力的資源如技術開發

沒幾年成長放緩,虛胖的病灶開始顯現,成長期賺到的錢爽爽花掉沒有開發未來新產品接續成長,公司會以加速的方式走下坡

故投資成長股除了選對會成長的公司之外,還要能選到一直保持[精實](fit & slim)的公司,怎麼挑呢?費雪在[非常潛力股]書中透露不少訣竅,尼莫會用一些簡單指標可用做判斷,是哪些指標就留在FB社團[績優股夢想家]咖啡聚會分享囉~

台名保經(5878)初步分析

結論:持股可得收益對比承擔的風險沒特別突出故捨棄不考慮

台名2014.10上市,2013為了上市衝營收很明顯,扣掉上市調節的營收,估算正常合理年淨利在4-5千萬左右,EPS在3-4塊之間

風險點思考:

1. 為衝上市作帳不知透支多少未來業績?

2. 保經是靠人的行業,上市除了讓老闆拿錢退場之外,沒有加分

3. 台灣保險市場飽和,未來成長性難以期待;若投資保經會優先考慮有在中國布局的保經市場龍頭錠律,不過錠律股票沒在台灣上市

利潤點思考:

1. 未來合理EPS有3-4塊實力,保經不需要大的資本支出,故現金股息配個七八成應該不難,但剛上市還不清楚管理階層配息意願

2. 保經有個好處是舊保單雖然傭金低,但長年累積下來也很可觀,這一塊收入在業績低迷期很重要(未深入鑽研目前不清楚台名舊保單貢獻的營收比重)

==========

免責聲明:本個股分析文章係筆者個人針對個股做分析後的筆記整理與投資同好分享交流以了解分析過程是否完整或分析內容是否正確,非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亦無預測或影響股價意圖;筆者不一定持有或未持有分析的個股,筆者買賣操作亦不會在部落格公告;個股分析主要表達XXXX年XX月筆者對該個股觀點,筆者未必會對曾分析個股持續追蹤,未來若有改變觀點也不一定會在部落格更新;讀者不宜仰賴筆者觀點操作,筆者不對讀者依據分析所為操作結果負擔任何責任

投資什麼?

wait-what
圖片來源:reddit

時常有朋友問到,尼莫一般照以下順序提供建議:
1. 新台幣定存
2. 指數型基金
3. 價值投資

 

1. 新台幣定存

你沒看錯,尼莫推薦的投資首選是新台幣定存

錢放在銀行不會咬人,通貨膨脹的確很可怕,但不懂投資亂買金融商品更可怕

錢存銀行通貨膨脹一年頂多讓你賠兩三趴,亂投資買若商品一賠可能是一百趴!沒幾年前金融風暴時一堆連動債是最好殷鑑

特別強調新台幣定存是因為曾有朋友前兩年聽了建議後很認真的作定存,但去了銀行聽信櫃員台幣定存利率低就存了高息的南非幣和澳幣,賺了利差賠了匯差

 

2. 指數型基金

對定存利息不滿意,想從經濟成長果實分一杯羹,下一個選擇是指數型基金

基金學問大,如何選擇和配置這篇文章不討論,推薦閱讀書目:

外國人的話首推John Bogle兩本經典[柏格談共同基金]和[共同基金必勝法則],台灣都有翻譯

台灣人的話首推尼莫好友綠角的書

投資指數型基金最大優點是省時省力,每月只需2-3小時的時間就可以建立一個不落後大盤的投資組合

但因為模擬指數,長期(20年甚至更常)的投資報酬率約在6%~7%之間,這樣的報酬率不見得能夠滿足多數人的期望報酬

 

3. 價值投資

若6%~7%的年報酬率仍無法滿足,擬追求更高報酬率,下一個工具就是股票,而投資股票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價值投資,建議投資朋友把自己操作價值投資的長期報酬率放在10%~15%之間

多數的一流價值投資人長期年復合報酬率在15%~20%之間,巴菲特年化20%時間跨幅快要60年的報酬率之外,很多價值投資人如卡拉曼或紅衫基金等都有超過30年且年化15%的投資記錄

多數人聽到都會畫地自限說這是大師的成就,一般人怎麼辦得到?

其實大師們在規模小的時後報酬率更驚人,一般都在30%~40%之間甚至更高,規模大了之後小的股票不能買(一買就清盤),操作機會少報酬率才開始下滑

我們一般人沒有這個困擾,你不用管理幾百億美金,故以大師們小規模時的30%~40%報酬率做參考基準,一般人長期目標放在10%~15%不是天方夜譚,再不濟可以只投資巴菲特的波克夏,近十年也有十幾趴

但自己做股票最大缺點就是費時間,建議至少平均一天要花一小時,當中一半閱讀一半研究分析

價值投資另一個問題是入門難,基本觀念簡單,但操作時需要的會計和商業分析技巧需要至少1000個小時琢磨才能初具成效

 

結論:三種建議能幫你賺多少錢呢?

假設從25歲到65歲共40年,每個月投資1萬

方法一,假設新台幣一年期定存利率1.37%,每月1萬40年後會有6,336,064元

方法二,假設指數型基金配置年報酬率6%,每月1萬40年後會有18,571,436元

方法三,假設價值投資年報酬率10%,每月1萬40年後會有53,111,107元

問題來了,多數人會跟你說他想要有第三種的報酬,但願意投入的時間是第一或第二種,這實在愛莫能助~

為何抱不住10倍股?

10X
(圖片來源:http://www.licai.com)

您欠缺的是耐心,而耐心的機會成本就是貪婪

正常來講,一家公司股價要漲10倍,短則3-5年,長則8-10年,有想要賺十倍,就要有持有那麼長期間的心理準備

難就難在如此長的時間中,這家公司未必都是"看起來"最有吸引力的股票

因為人往往太聰明,有些蛛絲馬跡就可以推論出XX股票很快會漲orXX類股近期會是強勢股

既然這樣,那就先賣掉手中的10倍公司吧!錢轉出去幾個月多撈一筆再轉回來長期持有,這樣資金使用更有效率,雪球滾更快

而往往,錢一轉出去就轉不回來了,因為會這樣做就代表你的投資智慧已被短視的貪婪所矇蔽,無法把頭抬高看長遠

運氣好換手標的賺錢,你會對自己的短線判斷很有信心,利益薰心趕快再找下一支

運氣差換手標的賠錢,你可能會凹下去想抱到不虧損再出,也可能趕緊找另一支更強勢的股票換手操作已滿足自己貪婪

總之,不管是哪一種,錢都回不去10倍股

所以,有意從10倍股賺錢的人,建議讓自己笨一點鈍一點,因為人的心性是單一的,選擇耐心看長遠做投資,就該遠離貪婪短線舐血的投機,反之亦然

跟外資分析師聊台股心得

上週和香港投資朋友聊市場,朋友提到從外資觀點,台灣公司現在又貴又高調,貴是指PE相對亞洲同業高,高調是指IR(investor relation)和資訊揭露相對亞洲同業差一截
剛好這幾天在了解鋼鐵產業,比較了一下中鋼和浦項,真的很汗顏
浦項是目前全世界獲利能力最好的鋼鐵廠,PE=20X(current share price/2013 ESP),反過來中鋼獲利只能算中上,PE=25X
資訊揭露部分比較年報即可知,浦項用了大量圖表和美編說故事,中鋼就是自high放了很多員工活動的照片(給誰看呢?)
身為台灣人,當然希望中鋼無論是公司本身或是股價都要好過浦項,但要如何才能讓台灣公司更國際化更重視資訊揭露讓外資覺得我們的股票貴得有道理呢?
中鋼英文年報(Operation Report)下載網址
浦項英文年報(Sustainability Report)下載網址

對價值投資新手的學習建議

2203b8691bc4f030829c8fb96883438d
前幾天財報狗線上聊天會後網友A君寫了長信來問問題,難得碰到那麼認真的網友,尼莫也認真的回覆如下…

A:
尼莫你好,我有一些投資知識上的問題
不知道是否能用臉書訊息請教你
不知道會不會造成你的困擾

Nemo:
哈囉,請儘管說,不過小弟時間有限,未必能妥善回答,建議您可以加入FB社團[績優股夢想家],那邊有很多高手會幫您解惑
A:
恩,其實這個問題有點大哉問,我怕會讓你回答的很籠統所以我需要花一些篇幅來描述這個問題,呵
是關於公司的情報挖掘
我看了你部落格中有一篇對可成的進場分析
(120417分享關於可成的操作)
覺得你用的方法跟知識正好是我很需要的
所以想請教你如何準確掌握公司的狀況的

Nemo:
其實就是多作功課(花時間找尋/閱讀/消化資料),公司和上下游資料如1)年報,2)投資機構研究報告,3)研究機構產業分析報告等,努力多挖掘才能拼湊出大概樣貌

以尼莫有實際投資買入的公司而言,光是印出來看的資料疊起來一般都超過20公分高

另外你自己的CPU(資訊處理能力)強不強是關鍵,如果CPU不強,跑不動資料,你有再齊全的資料都沒用,CPU要怎麼變強呢?閱讀投資好書和交投資益友是唯二辦法

A:
我先簡述我的投資背景
我開始研究股市大約一年半了
學的是價值投資的理論
跟大部分的散戶比起來, 價值投資說實在還真冷門
大部份還是喜歡憑第六感判斷
我是完全自學苦讀,所以也沒就學過比較正式或有系統的商業知識

Nemo:
以投資而言,[有沒有正式或有系統的商業知識]其實不重要,小弟先前在粉絲頁也寫過文章分析,商學背景的人頂多就是入門快,但商學訓練會窒礙人的視野,反而非商學背景的人雖然入門慢,但掌握技巧後在投資操作會比較有想像力

國內外都有很多投資高人是非商科背景出生,比方說波克夏副董查理孟格本科學法律,雷浩斯本科學藝術,財報狗團隊全部都是理工人,以上幾位的投資也都是自學苦讀靠自己

A:
我學的核心作法是把股票分作價值、成長、反向操作
目前我能從資產負債表評估股價是否符合資產價值
但是還無法對未來成長空間做判斷
也許是因為沒有學過商業相關的知識

Nemo:
對您的[核心作法]不與置評,尼莫對股票的分類:高估,低估,沒有明確高低估

由這幾句話小弟判斷您對價值投資的瞭解還不到位,建議您先熟兩幾本價值投資經典書籍,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和非常潛力股

第一本書教巴菲特以低價買入,第二本書教巴菲特如何找到好公司,巴菲特是將兩本書的智慧融合得最好的人

要看到公司的未來需要作[財務預測],這必須兩樣具備基本商科技能:[會計]和[財務報表分析],這都可以自修,社團很多人已經自修會計有成,您可借鑑

A:
看到你那篇文章我覺得你對可成未來成長及股價的思路很有調理,也有憑有據
我想知道你是如何快速掌握一間公司的營運實務上的狀況(假設為一間不熟悉的產業)
雖然年報和公開說明書會詳述公司的經營,但終究是過去的資料且為一家之言,總覺得不夠,對其當下營運及市場供需狀況情報的收集感到無力感
從你其他文章感覺你能快速掌握一間公司的經營狀況,請問是怎麼做到的呢

Nemo:
如上,尼莫無法快速的掌握一家一間公司的營運實務上的狀況,要靠大量的資料閱讀和[閒聊]

以可成為例,沒有花很多時間就掌握是因為1)曾放款給筆記型電腦零組件供應商,在評估供應商的過程已對該產業有基本瞭解,以及2)另外尼莫在台中時就研究過很多工具機和金屬加工產業,和可成的業務也接近

這就牽扯到knowledge base或波克夏副董查理孟格說的模型的概念,你要有一定的knowledge base(或模型),否則每家公司都要從頭研究是不可能的

這也是價值投資人越老越有價值的主要原因,隨著時間累積,研究過的公司和產業會逐年增加,代表knowledge base和模型增加,進一步擴充能力範圍

這也是很少人真正變成價值投資者的主要原因,跟其他一學就上手但不知道有沒有效的方法比起來,價值投資是確定有用但徹底很難學的一種技術

A:
第二問題是你股價的那段從營收推估到最後的買入價格,我覺得很有根據,現在可成也確實爬到了300
我希望也能像你這樣推估買賣點,請問該怎麼學習才能做到呢

Nemo:
如上,這需要作財務預測評估內在價值,您要先有一定的會計能力和商業知識,才會有辦法作財務預測

財務預測就比較麻煩,市場上並沒有好的教科書或投資書籍指導要如何作財測,多數人都是在金融機構學習到或靠自己摸索出來,尼莫自己是靠在銀行學到的技術,然後用價值投資的一些觀念修改而來

其實價值投資人是沒有評估買賣點能力,充其量只能評估股票相對於公司的價值有沒有明顯的高低估,然後在低估的時候買,在高估的時候賣,可成文章貌似掌握到很好的高點和低點,只是湊巧而已

要在股市賺錢,價值投資者作的事情其實只有兩樣:一是估算出企業"大致"的內在價值,二是培養自己用正確心態面對股價起伏
A:
阿哩阿雜的講了一堆,實在有點不好意思
我學股票是蠻認真的,可惜實在沒人教,學的跌跌撞撞
其實很久以前就看過你的部落格一些文章
覺得你的作法跟我理想中的樣子很接近
不過我知道你在金融商業圈接觸很久了
恐怕很多經驗的東西我學不來
如果你有興趣知道我目前的水平什麼的,可以來這
https://…(尼莫刪除)
我本來是打算自己開社團拋磚引玉,結果沒多久就發現績優股夢想家,冥冥中果然很有趣XD
就不好意思的佔用你一些寶貴時間
期待你的回覆了 : 3

Nemo:
只要有心,沒有什麼東西是學不來的耶,看你要不要而已

另外尼莫有兩個好朋友有開課程教投資,教得不錯,口碑也很好,推薦您參加他們課程:財報狗Jeff+雷浩斯

以上,祝投資順利!

彎彎事件與個人信用報告


圖片來源:彎彎的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cwwany.tw

感情這種事,說到底是兩個人(嗯,以這個案例來講是三個)之間的事,週刊或鄉民的報導不宜以全貌視之,惟彎彎配偶何先生苦主是當定了,這頂台灣第一綠的帽子會制霸一段時間…何先生碰到的是配偶在情感上不忠,身為投資理財部落格,要談的是配偶在財務上不忠以及如何避免。

2000年左右台灣銀行相繼切入消金市場,隨之萬泰銀行推出著名的George & Mary現金卡更是造就一陣消費信貸狂潮,沒幾年後到2005年下半年消金泡沫破滅,印象中那時光是政府主導銀行處理的債務協商就有近二十萬人

要知道債務協商是真的還不出來的最後一兩個手段,多數借款人都會跟親朋好友都湊西借把錢補起來以避免信用瑕疵,若將這部分算進來,實際該時[卡奴]應該超過五十萬人,影響台灣10%以上家庭,當中為數眾多都是2X歲理財觀念薄弱的年輕人

這和財務不忠有什麼關係?問題卡在在那時期很多卡奴族並沒有對自己交往的另一半坦承財務狀況,就在這種狀況下兩廂情願踏入紅毯的另一端,這就是尼莫說的財務不忠

在金融業服務,這類故事在那幾年聽到至少幾十個。有男生娶了漂亮會打扮的女生入門之後才發現女生的所有名牌都是欠卡債買來,也有女生嫁入男方才發現男生開好車帶她出國玩耍的錢全都是信用貸款借來的。這種狀況和何先生&彎彎的情況很類似,顯然婚前對另一方的瞭解不夠,但有一點值得思考,受害這一方完全沒責任嗎?有沒有辦法避免呢?

如果說大家今天是交朋友玩一玩幾個月,對方有其他曖昧對象或是對方財務狀況如何? who care! 但今天是論及婚嫁的對象,如果一個對象交往到認為可以嫁娶的程度,你卻對他的財務狀況不瞭解,或是你對她的交友狀況不清楚(如何先生對彎彎),是否可理解為顯然你還沒準備好到那個階段?該怎麼避免另一半婚前未揭露負債的情形呢?

尼莫建議請對方提供聯徵中心的綜合信用報告,當中會清楚記載個人與金融機構往來的所有明細,有和銀行借錢/借多少/有沒有逾期債務…一目瞭然。這份報告以前要取得很麻煩,但近年聯徵為了便民與郵局合作,只要到郵局填寫個人信用報告申請書,交個100元手續費即可。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陷入財務不忠的婚姻關係,但尼莫並非意指有債務就不宜嫁娶喔,畢竟時下很多人都有學貸或車貸,另外個人信用報告只會登載與金融機構借款,建議將取得個人信用報告放在婚前規劃未來家庭財務運用的一環,會比較不傷感情喔!

相較之下,財務不忠的查證比較技術性,雙方溝通好後跑一趟郵局就搞定,而情感不忠的查證就顯得困難,也許,除了用心去經營深刻的關係外,也沒有別的方式了…

遠雄(5522)存貨與銀行貸款思考

結論:遠雄案或許是戳破房市泡沫的最後一根稻草

1Q14遠雄帳面存貨600億,約當過去三年平均年營收的2.7倍(2005-2011年這個倍數約是1.5-2倍),當中7-8成靠銀行融資

存貨近3年逐年攀升,從2011年之前的400億左右攀升到600億,在營收規模維持在與前幾年相仿的200億的情況下,增加的200億存貨是否可理解為滯銷?

遠雄桶這種簍子(負責人有官司纏身的案子銀行一般不碰),又政策打房,銀行要新撥貸款是不可能了,未來對遠雄的政策就是目前開發中案件完工收回以及已開發完成未銷售的餘屋貸款到期收回降低曝顯部位

思考點,遠雄為龍頭建商之一,一兩年內有處分兩三百億存貨的壓力,不知是否會削價求售?龍頭風向球轉了,若下半年or明年升息進一步擠壓房地產泡沫,會如何?

相關新聞(遠雄新申貸案銀行團拒接)見以下連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04000068-260202

依然存在有良知善待員工的企業主

媒體很認真的在符合社會多數民意需求抹黑資本家的同時,社會中依然有很多有良知的企業主非常善待員工,知道要把員工當人而非機器人對待

政府近期打算公佈有調薪企業的名單,個人覺得這是好事,至少讓人知道哪些企業變得沒那麼一毛不拔

以下是好友陳總(生產零組件的中型企業主)近期參觀下遊客戶某市場龍頭廠工廠後跟尼莫的談話:

陳總:尼莫你有看過流水線的組裝線嗎?

尼莫:有

陳總:我前陣子去XX公司,剛好在參觀過程中在我面前的歐巴桑來不及組裝自己部份按了停止按鈕,組線停下來同時瞬間警鈴大作把我嚇一跳,組線上方的數個螢幕馬上跳出按停止員工的工段和姓名,然後不到20秒就有一個30左右應該是生管的小夥子突然出現斥喝這個歐巴桑:"怎麼又是你?你怎麼那麼笨手笨腳?你不想做了是不是?",歐巴桑很快跟上進度後不到一分鐘重啟產線警報就解除了,你有看過這種情形嗎?

尼莫:嗯,有看過流水線亮紅燈,但沒看過這麼誇張處理的

陳總:看了之後我很難過,我覺得經營效率很重要,最近也正要投資幾百萬更新系統讓管理更上軌道,但我不明白的是XX公司規模和利潤都比我大得多,為什麼不好好善待員工呢?效率很重要沒錯,但像XX公司這樣管理,人的尊嚴在哪裡?跟XX公司比起來我的確不算甚麼,但我寧可少賺點甚至只要不賠錢,也不會這樣對待員工

尼莫:的確如此,效率與人性僅是一線之隔,股東利潤or員工福利孰先孰後也是大哉問…

2X世代只能屈就22K?

去年底用了新光銀行信用卡的送機服務,過去開接送機多數以阿伯為主,這次開車阿弟很年輕(24歲),多瞭解一下為何做這行?

阿弟高職汽修科畢業當完兵後先到汽車烤漆廠工作,月薪約25K-30K,但老師傅愛喝酒,做了兩年後某次同樂後酒駕摔斷腿,之後不耐久站就離開這行,據他說若幹個五年當上師傅40K-50K跑不掉

休息大半年後下一份工作是賣白牌的汽車小零配件,阿弟表示售價約是成本的3-10倍,底薪低靠抽成,每月也有30K-40K,但做半年多就因為不適應業務工作離開

再下一份工作是幫7-11開大夜班貨車送貨,上班時間是早上3點到早上12點,派遣公司給約35K,開了半年多因上班地方離家太遠(約30公里),每個月光油錢就4K-5K,算算覺得不划算又離開

然後就到離家近的車行開車跑機場接送,車行自己有業務,也有跟信用卡公司配合的車行合作當小包,這份工作月休4天,跑一趟台中到桃園機場司機拿500-600(車子和油錢算公司的),一天可以跑4-6趟,他因為才剛開兩三個月,公司一天只排3-4趟,月入約50K-60K,據說資深同仁可達70K-80K

但這工作很辛苦,台中到桃園機場開車順利的話不到兩小時,但要從車行出發到客戶家,而且要提早至少20分鐘到,送到機場後就到車行在機場附近的點整理車子和休息等下一趟回台中,回台中後又回車行整理車再等下一趟…,實際一天工作時間12小時起跳,15-16小時也很正常

阿弟家裡從事水果批發,家境一般,工作幾年的心得是覺得在台灣只要肯做,不會賺不到錢
因汽修科畢業,工作前幾年有存到錢就搞車子,年紀輕輕就開BMW(據說這樣比較好把MM),但前陣子看到親妹妹存了30萬就申請出國讀書(先去然後在國外找打工求生存)被刺激到,從開機場接送後已開始存款,也打算賣掉BMW做點小生意,實際上也已經趁休假日去夜市擺攤賣芭樂(這應該是他唯一靠爸的地方),聽他說夜市賣芭樂一晚也能賺個1K-3K

邊LDS邊覺得自己這種每天工作10小時且週休二日的人喊累要覺得可恥,也欽佩阿弟想到就去做(賣芭樂)的氣魄,像自己這種人就是讀書讀到腦子壞了,想創業or做點甚麼生意都會想很久評估更久,然後機會就過了,人也老了…

繞回主題,沒有顯赫學歷,金融風暴後邁入職場,不靠爸,靠人人都會的開車技能以及長工時,阿弟的60K,值得省思

價值投資者對產業分析的觀點(2/2)

社員問:若真如尼莫所說產業分析沒那麼重要,為何社團裡很多人在分析產業呢?

尼莫答:
每個人都有不同想法,從尼莫觀點來看在產業分析著墨太深反而不好,但社團是接受多元聲音的,從社員的角度出發,其實社員只要願意多去瞭解多做功課,我們都覺得是好事

因為很多時候這是一個過程,就像尼莫也是花了很多時間試圖要去瞭解產業,試圖藉由產業分析來得到對投資決策有加分的效果,努力了好幾年然後發現沒用之後,我才體會出來上面講的這套模式。過程中是學到很多知識沒錯,但回頭看才發現對投資績效其實沒多大幫助

你看價值投資的書,那些大師他們從來都不特別跟你著墨產業,他只跟你講生意,這是不是一個好的生意,那尼莫也是這樣子自己去走,去摸索之後才會有這樣的心得

所以有很多人你直接告訴他他體會不到,那有人丟出產業分析這個議題,你就讓他去try,他try了一段時間如果他發現這個東西對他沒有用,那他就會去換別的東西來try,就像社團裡多數人都是try過技術分析發現沒用後然後在找尋基本面的資訊時才進到社團

當然我們希望去儘量去縮段社員的學習的時間,增加大家學習的效率,可是有時候你不犯錯,你不走一些冤枉路你就不會知道說到底其實怎麼樣走才是對的,所以你要去想說從哪個層面來看,不同階段的投資人有不同的功課要做,就像人生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挑戰一樣

~以上內容取自尼莫在FB社團[績優股夢想家]聚會時回答社員提問~

該不該投資新上市公司

螢幕快照 2014-05-22 下午11.23.21

社員問:很多新上市公司都會飆漲,但缺乏足夠的歷史資料可以參考,請問該如何看待?

尼莫答:

除了抽籤試試手氣博一博上市前幾天的行情,其他情況下不要去碰剛掛牌的公司,掛牌至少超過一年,甚至是兩年以上再來考慮。

因為很多的公司在剛掛牌的時候,為了上市會去想盡辦法來美化它的財務報表,比方說把一些未來的收入利潤先認在當期,或是把上市前一部份的成本費用移轉到表外,總之有一堆手法可以讓上市時的財報看起來成長性高獲利能力很讚,而且公司和輔導券商也一定會很努力的去窗飾財報,這樣上市的股價才會好看,老闆有面子有裡子,大家才會很happy。但激情過後就要面對現實,多數新上市公司在剛上市的第一年就會碰到成長停滯和獲利衰退的情形,這並非偶然,而是上市後原形畢露的結果。

簡單講,剛上市的公司的其實無法太瞭解,所以一般我們是建議是說儘量不要去碰新上市的公司,即使它看起來非常誘人可口。朋友還是老的好,已經上市櫃的有一千多家讓你選,多的是資訊充足市場有一堆眼睛長期幫你看著的公司,無須刻意挑戰自己能力範圍在價格昂貴內含危險邊際的新上市公司中冒險,人生有更多值得冒險的事情可以做。

~以上內容取自尼莫在FB社團[績優股夢想家]聚會時回答社員提問~

F-再生(1337)為何來台灣上市?(2/2)

補遺:回覆[財報狗投資牆]網友提問
前一篇文章:http://nemochan.statementdog.com/archives/616
網友問:
這個主題非常好,我也一直在想為何一家陸資企業沒選大陸或香港而選台灣上市,我也沒有答案,只是尼莫所寫的原因,好像不是真正的原因。台灣若這麼強,為何阿里巴巴要棄港選美上市,而不來台灣上市呢??美國上市應該比較有全球知名度和較佳的籌資性和較高的本益比,但相關費用應該是比較高的沒錯。若有不正確,還請指正,謝謝!!!
尼莫答:

感謝您的提問,很有思考空間!

尼莫的文章是針對F-再生的情況簡單分析,不宜用來直接套用在阿里巴巴上,阿里的狀況複雜很多,您提的知名度是一點,另外尼莫想法如下
繼續閱讀 F-再生(1337)為何來台灣上市?(2/2)

新天地(8940)初步分析

螢幕快照 2014-05-19 下午6.15.46
(新天地的崇德旗艦店正門)

結論:沒有顯著高低估,除非有額外資訊,目前價位不考慮買入

業務分析

財報分析有點小複雜,原因是出1)在中國轉投資的個體有變化(山東2011有但2012又賣掉,哈爾濱2010剛開業很賺錢但沒多久就走下坡),以及2)婚宴市場前幾年一下子受金融風暴影響一下子受惠100年結婚潮起伏很大,anyway,幾個因素分拆後發現要推估未來就專注看台灣本業+上海新店這兩塊
繼續閱讀 新天地(8940)初步分析